为什么这么多人会陷入内疚的泥潭?多半是因为如果你不感觉内疚。就会被人家认为你很“坏”、不近人情。这均与“在乎”有关。若你真的在乎某人或某事,你就应该为你所做不得宜的事感到内疚。这就好像在乞丐的钵中投入一角,好为自己赎回十分钱的罪孽。以内疚来弥补过去的错误,换取良心的平安。
内疚是没有用的,为从前的过错悔恨、自责无济于事,只有意志薄弱的人才会这么做,悔恨内疚有时被用来当作裹足不前的借口,大部分人都犯过这种愚蠢的错误。
内疚是在浪费你的情绪精力,也是在浪费生命。为什么?因为内疚不只是关乎过去,因过去的事而影响现在,更重要的是,任何内疚都不能改变既成的事实。
过去的事已经过去,已经无法挽回。不要追寻凋落的花,不要缅怀过去,要想一想现在该做什么,应朝向希望前进,以新的想法面对挑战。
乔治是一位忙碌的中介商人,从早到晚,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投入了工作。他年迈的双亲住的地方离他的家只有一小时的路程。乔治非常清楚自己的父母是多么乐于见到他和全家团聚。但他总是以工作为重,很少到父母那里去,跟父母亲的关系自然渐渐疏远。不料,他的父亲突然去世了,乔治好几个月都陷入内疚之中,回想起父亲曾为自己做过的所有的事,懊恼自己在父亲有生之年未能尽孝心。
在悲痛平定下来后,乔治意识到:再大的内疚也无法使父亲死而复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之后,他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常常带着妻儿去看望母亲,与母亲保持密切联系。渐渐地,母亲终于追回逝去已久的欢乐。
从过去的错误中学到教训,而且决不重蹈覆辙是一种反省,是健全而必要的成长历程。内疚是不健康的,因为你毫无意义地把现在的精力耗在对往事的悔恨、不安以及沮丧上,这是没有用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高情商者懂得这样的道理:为去年的收获浇水是一无所获的。无论你对过去感到如何惭愧,内疚本身将不会改变任何事物。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我们应该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以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
冲动是魔鬼
这是在上班的高峰期,某男子开车去上班,由于车流量较大,眼看就要迟到。车龙好不容易向前移动了一点,可前面的司机偏偏像睡着了一样,丝毫不动弹。男子开始冒火了,拼命的按喇叭,可前面的司机依然不为所动。男子看起来气极了,他握住方向盘的手开始发白,仿佛紧紧地卡住前面司机的脖子,额头开始冒汗,心跳加快,满脸怒容。真想冲上去把那个司机从车里扔出来!
他简直无法控制自己了,车还是停滞不前,他冲上前去,猛敲车门,结果那个司机也不甘示弱,打开车门,冲了出来。就这样一场恶斗在大街上开始了,结果男子打折了那个人的鼻梁骨,犯了恶意伤人罪。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这下不仅没赶上上班的时间,反而连工作也彻底丢了,可悲啊!
愤怒是一种很难控制的情绪,正因为难以控制,所以很容易酿成大错,甚至丢掉性命。
正如培根所说:“愤怒,就像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一同毁灭。”如果你不注意培养自己忍耐、心平气和的性情,培养交往中必需的情商,一旦碰到“导火线”就暴跳如雷,情绪失控,就会把你的好人缘全都炸掉。
《三国演义》中把周瑜的死因归结于气压于心,抑郁而死,所以后世有诸葛亮“三气周瑜”,最后置周瑜于死地之说。这些都说明了愤怒的情绪如果不加以合理控制是非常可怕的。
在所有不愉快的情绪中,愤怒是最难摆脱、也是最不容易控制的,愤怒是最具诱惑性的负面情绪。因为人在发怒时,容易失去理智,让人觉得不可理解,从而容易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领导者而言,盛怒之下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被东吴杀害,刘备悲愤交加,不听诸葛亮的劝阻,怒而兴兵伐吴,为关羽报仇,结果被吴将陆逊以火攻之,火烧连营40里,惨遭失败。同时,发怒尤其是暴怒,有损于自身的身心健康。
控制愤怒可以采用忍耐和调整心态两种方式来实现。而使自我更为完善的正确做法应该是积极调整心态,能动地、主观地适应环境的改变;而忍耐则是压抑住自己的情绪,使之不以发怒的形式爆发出来,亦即“心怒而色悦”。
一味的忍耐不能真正消除愤怒的威胁,应该在怒气爆发之前利用自我的控制力,在内心将这种恶性的情绪转化到良性的轨道上来。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有一则古老的寓言,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有一个年轻的农夫,划着小船,给另一个村子的居民运送自家的农产品。那天的天气酷热难耐,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划着小船,希望赶紧完成运送任务,以便在天黑之前能返回家中。突然,农夫发现,前面有另外一只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自己快速驶来。眼见着两只船就要撞上了,但那只船丝毫没有避让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农夫的小船。
“让开,快点让开!你这个白痴!”农夫大声地向对面的船吼叫道,“再不让开你就要撞上我了!”但农夫的吼叫完全没用,尽管农夫手忙脚乱地企图让开水道,但为时已晚,那只船还是重重地撞上了他。农夫被激怒了,他厉声斥责道:“你会不会驾船,这么宽的河面,你竟然撞到了我的船上?”当农夫怒目审视对方小船时,他吃惊地发现,小船上空无一人。听他大呼小叫、厉言斥骂的只是一只挣脱了绳索、顺河漂流的空船。
在多数情况下,当你责难、怒吼的时候,你的听众或许只是一艘空船。那个一再惹怒你的人,决不会因为你的斥责而改变他的“航向”。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误而迁怒他人,不要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怨天尤人。如果整天把自己围困在绝望的孤岛上,迟早会被风浪所吞没。只有在泪水中体会阳光的生机,才能在希望的田野上奔跑。
一定要成为情绪的主人
有一个爱发脾气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怒的时候,就钉一颗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第一天,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男孩每天钉的钉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钉子容易。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了。
父亲又告诉说:从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栏上的洞,这些围栏将永远不能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捅了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那种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的确,人们发怒时的言行给别人造成的伤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圣经中的箴言告诉人们:不轻易发怒的人,大有聪明;性情暴躁的,大显愚妄。
研究表明,最后失去控制、大发雷霆的人,通常都经历了连续累积情绪的过程。每一个拒绝、侮辱或无礼的举止,都会给人遗留下激发愤怒的残留物。
这些残留物不断地积淀,急躁状态会不断上升,直到失去“最后一根稻草”,个人对情绪的控制完全丧失,出现勃然大怒为止。在这个过程中,除非内心控制的大门快速地被关上,否则,这种狂怒极易造成暴力和伤害。
人的愤怒情绪,从轻微的烦躁不安到严重的咆哮发怒,乱摔东西,甚至丧失理智。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反应,变成侵袭人际关系的“癌症”。
心理学认为,生气是一种不良情绪,是消极的心境,它会使人闷闷不乐,低沉阴郁,进而阻碍情感交流,导致内疚和沮丧。
有关医学资料认为,愤怒会导致高血压、胃溃疡、失眠等,据统计,情绪低落,容易生气的人,患癌症和神经衰弱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大。同病毒一样,愤怒是人体中的一种心理病毒,会使人重病缠身,一蹶不振。可见愤怒对人的身心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愤怒是人情绪中可怕的暴君,与单枪匹马的理性抗衡,感性与理性对心理的影响相反,人的激情远胜于理性。不能生气的人是笨蛋,而不去生气的人才是聪明人。愤怒行为会伤害他人,也会伤害自己,一个人必须学会控制愤怒的情绪,做好情绪的主人。
调整心态,轻松生活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情感挫折,必然会经常处于不良情绪的困扰之中。当一个人被消极的情绪所困扰时,应当设法进行克服,否则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如果情绪上受到的抑制太多,甚至还会发展成为不良的性格。
寻找合适自己的自我控制方法,调节好自我的情绪,使我们时常处于良好情绪的状态之中,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身心更加愉快。
我们知道,善用表的人不会把发条上得太紧,善驾车的人永不把车开得过快,善操琴的人永不会把琴弦绷得过紧,情商高的人总在调整自己,给自己的心灵松绑。
马太·亨利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宗教家,有一天,他在传教的路上遇到了一伙强盗,他被洗劫一空。
这一天,他在日记中写道:“真的要感谢上帝,我真的是太幸运了。
“我在此之前竟然从没有遇到过类似不幸的事情;强盗只是抢走了我的钱,我的性命安然无恙;况且他们并没有抢去我所有的财产;是他们抢我的钱,而不是我抢他们的钱。”
在被抢之后能想出这么多自我安慰的理由,亨利真不愧是一个情绪转向的高手,他的心情并没有受到这次遭遇的影响。
我们会经常看到过交通拥挤的十字路口红绿灯失控时的“惨状”。整个路面成了车的海洋,不耐烦的司机在里面鸣笛和叫喊,喇叭声充斥于耳,整个交通处于瘫痪混乱状态,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交警的重要性,该停的停,该转的转。如果没有交警的管理和疏导。不知道会拖延到什么时候,造成什么后果。人的情绪有时就如杂乱的交通一样让人头疼,这时你就要做自己的“心灵交警”,给这些情绪做一个向导,实现合理的情绪转向。
明智的人会接受感觉上不可避免的更迭。所以,当他们感到沮丧、生气或紧张时,他们也会用同样的开阔和智慧来对待。他们不但没有因为感觉不好就对抗或恐慌,反而自在地接纳了这些情绪。知道这些终会过去。他们不但没有跌跌撞撞地对抗这些情绪,反而优雅地接纳了它们。这种做法让他们可以温和而优雅地离开负面情绪,进入心灵的正面状态。
下次你感到难过时,不要抗拒它,试着放轻松。看看除了恐慌,你是否能够保持优雅与镇定。不要对抗自己的负面情绪,只要你很优雅,它就会像落日一样消失在夜幕中。在这种不在意的情绪状态下就成功的实现了转向。
情绪的转向归根到底取决于产生情绪的行为、态度的转变。只有你这些观念先转变了,作为它们产物的情绪才会转变。所以,要记住:“有话好好说。”
当对方勃然大怒时,你不要认为他是个“脾气暴躁的人”。而要认为他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当对方对你的讲话置之不理时,你不要认为他是个“不可理喻”的人,而是个“挺有个性”的人。
假如对方一直喋喋不休地只谈自己,你不要觉得他是个“厚颜无耻”的人,而要认为是个“性格直爽”的人。
对方向上司打小报告时,你不要以为他是个“阿谀奉迎者”。而要认为他是上司的“得力帮手”。
假如你对别人的用钱谨慎不满意,你不能骂他“吝啬鬼”,而要肯定他是个“节俭”的人。
遗憾的是,情商较低的人常常过多地把他们的注意力、精力放在那些使他们痛苦不堪的思想上,以致情绪总是郁郁不振。反之,情商高的人虽然也会犯错误,但他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拘泥于已有的事实,而把目光投向如何解决、如何改善现状这些有建设性的目标上,所以他们的情绪相对而言都较稳定、积极。
有些人的自卑也源于自我情绪的固定和僵化。其实这些完全可以通过情绪的转化来克服。当你自暴自弃情绪恶劣的时候,你要澄清一些自咒的咒语——诸如“一个傻瓜”、“一个废物”、“一个笨蛋”之类的。
一旦你找出于这些有害的咒语,你会发现它们既粗俗不堪又毫无意义。它们实际上掩盖了问题,导致了迷茫和失望。只有抛弃了它们,你才能找到并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
冷酷的自咒思想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和行为,所以要改善你的心情,首先得停止你的自责思想。然后让你自己完全相信那些自责是错误的和不现实的。接着再把信心移入自己的脑海。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你首先必须认识到:人生是一个绵延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人的肉体不断的在发生变化,所以你的生活是一次生成中的经历,是一股持续中的细流。人生是“不尽言”的,也是“不尽意”的。所以给人生以任何固定的标签、结论就终结了人生,是极其不恰当和不全面的。
但是你可能仍然相信自己是个弱者。你或许会说:“因为我感到无能为力,所以我肯定是无能为力的。否则的话,我怎么会老是充满了痛苦的情绪呢?”你的错误在于情绪推理。你的情绪决定不了你的价值。你的情绪只表示你感到舒服与否,仅此而已。懦弱悲惨的内心情绪证明不了你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它只证明了你是一个不自信的人。由于你郁郁寡欢。你对自己的看法既不合逻辑又违反情理。
轻松愉快的情绪究竟是证明了某人的伟大和非凡,还是只意味着有一个良好的心情?其实人的感觉既决定不了人的价值,也决定不了人的思想和行为。有些人是积极主动、充满活力的,大多数人是平凡的。还有些人则是懦弱的。不过只要本人愿意努力,其不足之处是可以补偿的。不足并不意味着先天的懦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没有全智全善全能的人。
当你被厌烦、自责等灰色的情绪包围时,请记住三个关键的步骤,它会帮助你扫清情绪天空的阴云,重新恢复明朗与灿烂。
1.找出那些消极的思想。不要让它们老是盘旋在你的脑海里。要把它们写在纸上。
2.客观地看待事实,分析你每一个消极思想的谬误。准确地了解并揭穿你对事实的歪曲。把正确、客观的思想也写在纸上。
3.以你合理的思想取代自暴自弃的思想。只要你这样做了,你的情绪就会开始好转。一旦树立了自信心,你的无价值感、你的忧郁都会消失,你的情商也会提高一大步。
普罗斯特说过:“真正的发现之旅。并不一定在于寻求新的景观。还在于拥有新的眼光。”只要你调整新的眼光。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这样情绪的转向就并非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