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传统的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倡导“礼治”,将礼仪谦耻作为立国之本。懂礼仪讲礼貌,是现代社会中跨文化交流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涉外人员更应该增强礼仪观念、提高礼仪素养。
一、涉外人员的形象妆容
(一)涉外工作人员的仪容仪表
涉外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的形象,给外宾留下良好的印象。
1.涉外工作人员的仪容、服饰要整洁,头发、胡须、指甲、鼻毛等都要加以修整。
2.穿西装应系领带,衬衫应塞在裤腰内,袖口不要卷起,内衣裤、衬衣不要露出来。
3.着装应注意场合,参加正式活动一般应穿深色服装,参加丧葬吊唁活动一般应穿黑色服装。
4.进入室内应脱大衣以及其他相应饰物,并存放于衣帽间。
5.在公开场所不能穿背心、拖鞋。
(二)涉外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
涉外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国家的形象,因此,对涉外人员举止言行的要求十分严格。
1.涉外人员的坐姿该应端正,不要跷二郎腿或摇晃双腿,也不要靠在椅背或沙发背上伸直双腿,更不能把脚或腿搭在椅子上,女士坐时不可叉开双腿,站立时不要倚靠墙或柱。
2.在外宾面前,不要修指甲、剔牙、掏鼻孔、擤鼻涕、伸懒腰等,打喷嚏、打呵欠就用手巾捂住嘴、鼻,朝向另一侧,避免发出声音。
3.在外宾面前讲话应文雅,不可争吵或争论,不可大声呼喊、喧哗或大笑。
4.在公共场所应注意保持环境卫生清洁,不随地吐痰、不吸烟、不乱扔杂物。
5.参加活动前,不吃葱、蒜等带刺激味道的食物。
6.不私自收受外宾礼品,更不可向外宾暗示及索要礼品。
7.服务要热情周到。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应主动、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
8.谈话要实事求是,不要允诺或答应没有把握的事,但已经答应的事应说到做到。
9.要注意内外有别,严守国家机密。
10.参加外事活动要严守时间,不能迟到早退,有特殊事情应事先请假。
(三)涉外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
涉外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严格要求自己,严谨对待。
1.在工作中严格遵照上级和政策办事,不掺入个人的兴趣和感情。尽可能避免发表不必要的个人意见。
2.做事要积极主动,谨言慎行,对工作要有计划地进行,对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要事先作必要的请示。
3.要严守国家机密,不在外宾面前谈内部问题。除非因为工作关系,否则文件资料、工作日记本等不得随身携带。
4.未经上级批准,不得自行接受外宾的馈赠,但如果外宾坚持赠送小纪念品时,可先收下,并立即报告上级组织,并把礼品提交组织处理。
5.工作人员要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汇报外宾工作情况和生活要求以及对每种活动与事件的反应。若对外宾反应搁置不理,隐匿不报,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表现。
(四)涉外驾驶人员的礼仪
招待外宾时,驾驶人员应热情、主动,以优质的服务礼貌待客。
1.驾驶人员在每次参加涉外活动前,都要对车辆进行检修,以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并事先弄清行驶路线,必要时可事先熟悉路线,仔细观察路上情况,有所准备,以免误时误事。
2.外宾准备乘车时,驾驶员应将车门打开,并用手示意,防止客人头部碰撞车门上端的车篷。待外宾坐好后再关车门,注意防止夹客人的手足。
3.如果接待外国代表团,在主宾车上的人员上齐后,前卫车即可开始缓行,以免主宾车等候过久,防止后面的车辆掉队。车辆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4.驾驶人员在未结束当天活动前,不得离车,以确保安全。
二、涉外活动中的得体应对
尽管涉外礼仪复杂纷繁,但若对其基本礼仪能认真遵守,则可在涉外交往中表现得得心应手,举止有度。
(一)时间礼仪
在跨国家、跨地区的人际交往中,取信于人,既是自我表现的一种目标,也是奠定交往对象彼此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基石。信守时间,遵守约会,就是取信于人的一项基本礼仪。
要遵守信守时间的礼仪,重要的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1.在有关时间的问题上,不可以出尔反尔、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2.与他人交往的时间一旦约定,就应毫不含糊地予以遵守,而不宜随便加以变动或取消。
3.对于双方之间约会的时间,只有“正点”到场才最为得体。早到与晚到,同样都是不正确的做法。
4.在约会之中,不允许早退。
5.万一失约,务必要向约会对象尽早通报,解释缘由,并为此而向对方致歉。
(二)公德礼仪
公共场合中,应遵守“不妨碍他人”的社会公德。也就是要求人们在公用的处所里进行活动时,务必要讲究公德,善解人意,好自为之,切勿因为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够检点,影响或妨碍了当时在场的其他人士,或是因此而使当时在场的其他人士感到别扭、不安或不快。
(三)女士优先
在社交活动中,应遵守“女士优先”的原则。
女士优先的原则的本意,是要求每一位成年男子,在社交场合里,都要尽自己的一切可能来尊重妇女、体谅妇女、帮助妇女、照顾妇女、保护妇女,并且随时随地、义不容辞地主动挺身而出,替妇女排忧解难。
(四)不得干涉
在相互关系中,要遵守“不得干涉”的礼仪。
不得干涉的意思,是要求在同外国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只要对方的所作所为不危及其生命安全,不违伦理道德,不触犯法律,不损害我方的国格人格,在原则上都可以对之悉听尊便,而不必予以干涉和纠正。遵守不得干涉的礼仪,是对对方尊重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五)隐私礼仪
在言谈话语中,应遵守“维护个人隐私”的礼仪。
在国外,人们是普遍讲究崇尚个性、尊重个性的。其基本做法,就是主张个人隐私不容干涉。在许多国家里个人隐私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在跟外国友人打交道时,千万不要没话找话,信口打探对方的个人情况。尤其是发现对方不愿意回答时,就应该适可而止。
(六)位置礼仪
在位置排列中,应遵守“以右为尊”的礼仪。
所谓以右为尊,意即在涉外交往中,一旦涉及位置的排列,原则上都讲究右尊左卑,右高左低。这一国际上所通行的做法,与国内传统的“以左为上”的做法正好相反。
唯独在佩戴勋章时,才有一个例外:勋章通常应被佩戴于左侧的衣襟上。
关于前后的位置排列,情况要复杂一些。不过大体上来说,基本上是讲究以前为尊的。即前尊后卑,前贵后贱,前高后低,前排的位置要较后排的位置尊贵。
三、涉外活动中的迎送
(一)安排迎送档次
迎客和送客是外事接待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在整个涉外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一个精心安排的欢迎仪式,能使来宾一踏上被访国就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一个周到圆满的欢送仪式,会给来宾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回忆。因此,在国际交往中,对外国来访的客人,通常应该看来人的身份和访问性质,以及两国关系等因素,安排相应的迎送活动。
正式迎送来访者之前,首先要有一个对迎送活动的周密安排。一般说来,迎送活动分两种档次。
1.隆重迎送
一般情况下,各国对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正式访问,往往都举行隆重的迎送仪式。对军方领导人的访问,也举行一定的欢迎仪式。
2.一般迎送
对一般代表团和人员的访问,一般不举行迎送仪式。当然,对应邀前来的访问者,不管是官方人士、专业代表团,还是民间团体、知名人士,在他们抵离时,均应安排相应的人员前往迎送。对长期在本国工作的外国人士、外交使节或专家,当他们到任或离任时,各国有关方面也安排相应人员迎送。
(二)确定迎送规格
确定迎送规格,主要是确定哪一级人员出面迎送,是接待来宾的一个礼遇规格,应根据主管部门的接待要求来办。
对来宾的迎送规格,通常主要是依据来访者的身份、访问性质和目的,适当考虑两国关系,同时要注意国际惯例。
主要迎送人通常都要同来宾的身份相当,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完全对等时,可灵活变通,由职位相当的人士出面。总之,主人身份与客人身份不能相差太大,以同客人对口、对等为宜,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当事人不能出面时,无论作何种处理,应从礼貌出发,向对方作出解释。
(三)掌握迎送时间
迎送人员必须准确掌握来宾乘坐的飞机、火车、船舶的抵离时间。由于天气变化等意外原因,飞机、火车、船舶可能不准时,迎送人员应在客人抵达之前到机场、车站或码头,不能出现让客人等候的现象。送行人员应在客人起程之前到达。如有迎送仪式,应在仪式之前到达,并且直到客人乘坐的交通工具看不见时再离去。
(四)提示献花时机
献花适用于礼遇较高的外宾,迎接普通外宾,一般不需献花。献花须用鲜花,花束要整洁、鲜艳,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黄色花朵。有的国家习惯送花环,或者送一二枝名贵的兰花、玫瑰花等。向贵宾献花,通常由儿童或女青年在参加迎送的主要领导人与客人握手之后,将花献上,并向来宾行礼。有的国家由女主人向女宾献花。
(五)介绍双方人员
客人与迎接人员见面时,应互相介绍。通常先将主人介绍给来宾,职位从高至低,可由礼宾交际工作人员、接待翻译或迎接人员中职位最高者介绍。有时也可作自我介绍。客人初来乍到,一般较为拘谨,作为主人应主动与客人寒暄。
各国、各民族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各异,称呼与姓名均有不同。在社交场合,称呼和姓名很有讲究,如果弄错了,容易闹笑话,有的甚至引起对方反感、误会。因此必须注意下面这些介绍称呼的礼节要求。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成年男子不论婚否,均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统称小姐;对不了解其婚姻状况的女子可称小姐或女士,对戴结婚戒指的年纪稍大的可称夫人。这些称呼均可冠以姓名、姓氏、职称、军衔等。如“威廉·泰勒先生”、“校长先生”、“少校先生”、“戴维斯小姐”、“秘书小姐”等。以“夫人”称呼妇女时,可以用其丈夫的姓名,如“约翰·史密斯夫人”,也可用丈夫的姓,本人的名,如“玛丽·史密斯夫人”;如以女士称呼时,一般用妇女本人的姓名。
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学位的人,可称呼他们的职务,有时可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查理教授”、“法官先生”、“律师先生”、“桑尼博士先生”、“卡特医生”等。
(六)接待外宾乘车礼仪
接待外宾乘车时不仅要遵守各种车辆的座次礼仪,还要注重一些乘坐车辆的细节礼仪。特别需要注意下列三个方面的问题。
1.上下车的先后顺序。在涉外交往中,尤其是在许多正式场合,上下车的先后顺序不仅有一定的讲究,而且必须认真遵守。
乘坐轿车时,按照惯例,应当恭请位尊者首先上车,最后下车。位卑者则应当最后登车,最先下车。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或地铁时,通常由位卑者先上车,先下车。位尊者则应当后上车,后下车。这样规定的目的,同样是为了便于位卑者寻找座位,照顾位尊者。
2.就座时的相互谦让。不论是乘坐何种车辆,就座时均应相互谦让。争座、抢座、不对号入座,都是非常失礼的。在相互谦让座位时,除对位尊者要给予特殊礼遇之外,对待同行人中的地位、身份相同者,也要以礼相让。
3.乘车时的律己敬人。在乘坐车辆时,尤其是在乘坐公用交通工具时,必须将其视为一种公共场合。因此,必须自觉地讲究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对于自己,处处要严格要求,对于他人,应该友好相待。
四、用礼貌成就涉外活动
(一)程序礼仪
会见分礼节性、政治性和事务性等三种。礼节性会见时间较短,话题较随意;政治性会见一般涉及双边关系、国际局势等重大涉外问题;事务性会见指一般对外交涉、业务商谈等。
会谈,指多边或双边就某些重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会谈也可涉及洽谈公务,或者对某些具体业务进行谈判。会谈的内容较正式,政治性或专业性较强。
会见、会谈是社交礼仪的基本形式,在国际交往中较为常见。其活动程序一般如下:
1.要求会见。要求会见方应向接见方说明被会见人姓名、职务以及要求会见何人、会见目的。接见方应尽早回复。
2.接见方的安排者,应主动向对方了解上述情况,做好安排并通知有关出席人员。
3.准确掌握会见与会谈的时间、地点和双方出席人员名单,及早通知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接见方应提前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