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办事时,如果缺少必要的条件,不妨巧妙地去借,这是一种成本最小的办事方法。借助别人的智慧和资金,借助你身边的人际关系,借助名人效应等,都会使办事事半功倍。
泰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西特努赛的人,在皇宫做官。他足智多谋,口齿伶俐,因此也招人妒忌。
一天,准备上朝的时候,一个官员向他挑衅说:“都说你本领很高,我问你,你能猜出我心里想什么吗?”
他微微一笑,对着每个官员说:“我可以洞察你们每个人的内心。你们心里在想什么,我全都知道,不信咱们打赌!”
官员们绝不相信他会聪明到如此地步。他们想让他在皇帝面前出丑,于是一致同意每人以一两银子为赌注,与他打赌,连皇帝也认为西特努赛输定了。
打赌开始了,大家催他快说。西特努赛扫视大家一眼,不紧不慢地高声说道:“在座的各位大人心里想的是什么,我十分清楚。诸位想的是:我的思想十分坚定,我的整个一生都要忠于皇上,永远不会背叛、谋反。诸位大人是不是这样想的?哪位不是,请立即站出来,我赔给您银子好了!”
官员们听到这里,面面相觑,张口结舌。良久,谁也不肯站出来,有几个官员还立即掏出银子送到西特努赛手里,连声赞他猜得真准。不一会儿,西特努赛的面前便堆满了银子。
西特努赛果真有这么神么?当然不是。那么他取胜的奥妙在哪里?就在于他善于借刀杀人。不过他借的这把“刀”不是真刀,而是一把无形的软刀子,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语言之“刀”。具体说来,在西特努赛的语言中这把“刀”就是皇帝的权威。因为他“猜”的内容直指对皇上是否忠心,这是一个与官员们命运攸关的问题。如果不承认西特努赛说得对,结局可能是丢官甚至舍命,而如果承认其正确,损失的不过是一两银子。孰轻孰重,官员们自然心知肚明。因此,尽管他们痛恨西特努赛的刁滑,但在他借来的“刀”威之下,只好甘拜下风。如此看来,西特努赛真是一位善用“巧借计”的高手。
所谓“巧借计”,就是在说话办事时,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为自己服务的一种高超的计谋。“巧借计”是一种最实用、最便捷的计谋,通过学习,任何人都可以掌握。
1.借财力物力
美国亿万富翁丹尼尔·洛维洛在近40岁时,还很穷,不成气候。在平淡无奇地“混”了几十年后的某一天,洛维洛突然间大彻大悟了。他发现了用别人的钱来赚钱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先鼓动银行给予贷款,买了一条普通的旧货船,然后将它改装为油轮,包租出去。尔后,又巧妙地以这条船做抵押,到银行借得另一笔贷款,接着又买了一条货船,改装成油轮后出租……若干年过去了,洛维洛不断地贷款、买船、出租,生意越来越大。每当他还清一笔贷款,就意味着有艘船只名正言顺地变成了他的私产,租金收入也不再为还贷款流入银行,而是落入洛维洛的私人腰包。
后来,洛维洛借钱赚钱的方法又迈上一个新台阶,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先组织人设计和建造一艘船,而在安放龙骨以前,他便找到某家运输公司,让它预定包租这艘八字还没有一撇的船。洛维洛再拿着公司与他签订的租船合同并以“未来的”租金收入做担保到银行贷款,然后再用贷到的这笔钱建造这条船,经过数年时间,当这笔贷款连本带息全部偿还之后,这艘船就是洛维洛的了。如此这般,洛维洛没花1分钱,便成了一艘艘轮船的主人。到后来洛维洛不但拥有了世界最大的私人船队,还拥有众多的旅店、办公大楼及钢铁、煤矿、石油化工公司等。
当你两手空空又想成就一番大业时,不妨巧借他人之力为己所用,这种方法又被称作“借鸡生蛋”、“借船出海”等,这是古今中外白手起家的最高经营之道。
2.借名人效应
伦敦一家曾经门可罗雀的珠宝店,为了摆脱其岌岌可危的困境,利用人们对黛安娜仰慕、倾倒的心理,对顾客这样介绍说:“这是黛安娜王妃前天选购的那种项链。我想,你一定也喜欢它。”那些“爱屋及乌”的“黛安娜”迷们,立刻抢购“黛安娜王妃”所赏识的首饰。老板满面春风,亲临柜台,面带微笑,热情地为每位太太和小姐介绍“黛安娜王妃”喜欢并购买的那种项链,那些爱赶时髦的“黛安娜”迷们蜂拥而至,使得这一家珠宝店一时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仅几天的营业额就超过了开业以来的总营业额,发了一笔大财。
3.借故事
张大千爱留长须,美髯飘飘,不想却成为人们的话柄。有一天,他与一帮友人共饮,座中谈笑,都是嘲弄胡子。
张大千默默不说,等大家静下来,态度安详地讲了一个关于胡子的故事。
三国时候,关羽的儿子关兴和张飞的儿子张苞争当先锋,谁也说服不了谁。刘备无奈,只好出一题,说:“你们比一比,各自说说自己父亲生前的功绩,谁说得好谁就当先锋。”
张苞一听,不假思索顺口说道:“我父亲当年三战吕布,喝断板桥,夜战马超,鞭打督邮,义释严颜。”
轮到关兴,他心里一急,加上口吃,半天才说了一句:“我父亲五缕长髯……”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这时,关公显灵,立于云端之上,听了儿子这句话,气得大声骂道:“你这不孝之子,老子生前过五关斩六将之事你不讲,却在老子的胡子上作文章!”
在座的无不大笑。
这里,张大千巧妙地借用了关于胡子的幽默故事,不仅使自己摆脱了众矢之的的困境,而且在不伤和气的前提下反击了友人的嘲弄,发泄了自己心中的微微不快。
4.借众势助言威
如果自己置身于强硬的对手面前,且凭借自己的力量无法战胜对手时,不妨引风吹火,借助旁人的威势来制约、震摄以至压倒对方,从而排忧解难,化险为夷。
某日,一位姓王的姑娘漫步于广州街头,见一商贩在吆喝着兜售一种看起来还凑合的皮马夹,不由得停下来看看。小贩立即十分热情地递过来一件:“小姐,真皮的,包你满意。”
王姑娘仔细一瞧,不像是真皮的,准备退给小贩,但小贩却再三劝其试试看,并说:“要不要没有多大关系,穿上看看合不合身。”见对方如此热情,王姑娘试穿了一下,并随口问了一句:“多少钱?”“本来是400元的,你要就350元吧。”王姑娘笑道:“你这并非真皮,怎么这么贵。”小贩的脸一下子由晴转阴:“呃,这个你可别乱说,这儿灯光不好,你拿回去看看就清楚了。”王姑娘脱下马夹说:“这你蒙不了我。”
小贩说:“那你出多少钱?”
“不是真皮的,我不要。”
这下小贩可恼了:“你说不要就不要!今天我还没有开张,这不触了我的霉头吗?不行,今天说什么你也得要!”
王姑娘也不是好惹的:“我为什么就一定要?”
“你不要,那你为什么要试穿?”
“不是你再三让我试穿的吗?”
“那是为叫你买,你又为什么不买?”
“这可是两码事,难道试了就一定要买吗?既然试试就一定要买,那还有什么试试可言。”
小贩依然强词夺理:“既然不买,那你为什么要问价?”
王姑娘道:“问问价,并不等于我就要买。我为什么要问,仅仅是想看看这种假货,你究竟要骗顾客多少钱。”
小贩一下子大吼起来:“哟,今天轮到你来教训我了,实话告诉你,这马夹,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
王姑娘这下意识到碰上一个强买强卖的“刺头”了,自己一个弱女子,孤身一人和他争论,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她看看身边渐渐多起来的看客,突然来了主意--借借众势,助助言威。于是她的嗓音一下了提高了几倍:“大庭广众之下你还敢把我吃了!现在就没有法制了吗?就不讲公理了?”
接着,王姑娘面向众人把事情的真相讲述了一番,然后用充满诚恳、信赖和期望的口吻对大家说:“我相信各位都是公正的,谁是谁非,请大家来评评。”
“这是卖者和买者的事,用不着别人来插手。”小贩狰狞地说。
王姑娘马上抢过话头,不无揶揄地笑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一种侠义。你蛮横无理,还不许别人说话,真是欺人太甚了。”
这下,群众的火果然被煽起来了。一位中年人首先开口:“买卖自愿,这是自古以来的公理,你怎么强迫别人买你的东西呢?”一妇女说:“做生意就应该公平讲理。既然你让别人试,就可能满意,可能不满意,试了就得要,问了价就得要,有这样做生意的吗?”一位老头也发话:“年轻人,和气生财。你这样吵吵闹闹的,谁还敢到你这里买东西啊!”众人七嘴八舌,轰得小贩像泄了气的皮球,从王姑娘手中接过马夹,哭丧着脸,灰溜溜地走了。
王姑娘审时度势,广激众言,形成巨大声势,终于战胜了小贩。俗话说,墙倒众人推,说的是群众的力量最大,众口才能铄金,就看你会不会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