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389600000034

第34章 杭江之秋

傅东华

从前谢灵运游山,伐木取径,……从者数百人,以致被人疑为山贼。现在人在火车上看风景,虽不至像康乐会那样杀风景,但在那种主张策杖独步而将自己也装进去做山水人物的诗人们,总觉得这样的事情是有伤风雅的。

不过,我们如果暂时不谈风雅,那末觉得火车上看风景也有一种特别的风味。

风景本是静物,坐在火车上看就变成动的了。步行的风景游览家,无论怎样把自己当做一具摇头摄影器,他的视域能有多阔呢?又无论他怎样健步,无论视察点移得怎样多,他目前的景象总不过有限几套。若在火车上看,那风景就会移步换形,供给你一套连续不断的不同景象,使你在数小时之内就能获得数百里风景的轮廓。“火车风景”(如果允许我铸造一个名词的话)就是活动的影片,就是一部以自然美做题材的小说,它是有情节的,有布局的——有开场,有Climax也有大团圆的。

新辟的杭江铁路从去年春天通车到兰溪,我们的自然文坛就又新出版了一部这样的小说。批评家的赞美声早已传到我耳朵里,但我直到秋天才有功夫去读它。然而秋天是多么幸运的一个日子啊!我竟于无意之中得见杭江风景最美的表现。

“火车风景”是有个性的。平浦路上多黄沙,沪杭路上多殡屋。京沪路只北端稍觉雄健,其余部分也和沪杭路一样平凡。总之,这几条路给我们一个共同的印象——就是单调。它们都是差不多一个图案贯彻到底的。你在这段看是这样,换一段看也仍是这样……一律是平畴,平畴之外就是地平线了。偶然也有一两块山替那平畴做背景,但都单调得多么寒伧啊!

秋是老的了,天又下着蒙蒙雨,正是读好书的时节。

从江边开行以后,我就壹志凝神的准备着——准备着尽情赏鉴一番,准备着一幅幅的画图连续映照在两边玻璃窗上。

萧山站过去了,临浦站过去了。这样差不多一个多钟头,只偶然瞥见一两点遥远的山影,大部分还是沪杭路上那种紧接地平线的平畴,我便开始有点觉得失望。于是到了尖山站,你瞧,来了——山来了。

山来了,平畴突然被山吞下去了。我们夹进了山的行列,山做我们前面的仪仗了。那是重叠的山,“自然”号里加料特制的山。你决不会感着单薄,你决不会疑心制造时减料偷工。

有时你伸出手去差不多就可摸着山壁,但是大部分地方山的倾斜都极大。你虽在两面山脚的缝里走,离开山的本峰仍旧还很远,因而使你有相当的角度可以窥见山的全形。但是那一块山肯把它的全形给你看呢?那一块山都和它的同伴们或者并肩,或者交臂,或者搂抱,或者叠股。有的从她伙伴们的肩膊缝里露出半个罩着面幕的容颜,有的从她姊妹们的云鬓边透出一弯轻扫淡妆的眉黛。浓妆的居于前列,随着你行程的弯曲献媚呈妍;淡妆的躲在后边,目送你忍心奔驶而前,有若依依不舍的态度。

这样使我们左顾右盼地应接不暇了二三十分钟,这才又像日月蚀后恢复期间的状态,平畴慢慢的吐出来了,但是地平线终于不能恢复。那逐渐开展的平畴随处都有山影作镶绲;山影的浓淡就和平畴的阔狭成了反比例。有几处的平畴似乎是一望无际的,但仍有饱蘸着水的花青笔在它的边缘上轻轻一抹。

于是过了湄池,便又换了一幕。突然间,我们车上的光线失掉均衡了。突然间,有一道黑影闯入了我们的右侧。急忙抬头看时,原来是一列重叠的山嶂从烟雾迷漫中慢慢地遮上前来。这一列山嶂和前段看见的那些对峙山峦又不同。它们是朦胧的,分不出它们的层叠,看不清它的轮廓,上面和天空浑无界线,下面和平地不辨根基,只如大理石里隐约透露的青纹,究不知起自何方,也难辨迄于何处。

那时我们的左侧本是一片平旷,但不知怎么一转,山嶂忽然移到左侧来,平旷忽然搬到右侧去。如是者交互着搬动了数回,便又左右都有山嶂,只不如从前那么夹紧,而左右各有一段平畴做缓冲了。

这时最奇的景象,就是左右两侧山容明暗之不一。你向左看时,山的轮廓很暧昧;向右看时,却如几何图画一般的分明。你以为这当然是“秋雨隔田塍”的现象所致,但是走过几分钟之后暧昧和分明的方向忽然互换了,而我们却是明明按直线走的。谁能解释这种神秘呢?

到直埠了。从此神秘剧就告结束,而浓艳的中古浪漫剧开幕了。幕开之后,就见两旁竖着不断的围屏,地上铺着一条广漠的厚毯。围屏是一律浓绿色的,地毯则由黄、红、绿三种彩色构成。黄的是未割的缓稻,红的是乔麦,绿的是菜蔬。可是谁管它什么是什么呢?我们目不暇接了。这三种彩色构成了平面几何的一切图形,织成了波斯毯、荷兰毯、纬成绸、云霞缎……上一切人类所能想象的花样。且因我们自己如飞的奔驶,那三种基本色素就起了三色板的作用,在向后飞驰的过程中化成一切可能的彩色。浓艳极了,富丽极了!我们领略着文艺复兴期的荷兰的画图,我们身入了《天方夜谈》里的苏丹的宫殿。

这样使我们的口胃腻得化不开了一回,于是突然又变了。那是在过了诸暨牌头站之后。以前,山势虽然重叠,虽然复杂,但只能见其深、见其远,而未尝见其奇,见其险。以前,山容无论暧昧,无论分明,总都载着厚厚一层肉,至此山才挺出峋嶙的瘦骨来。山势也渐兀突了,不像以前那样停匀了。有的额头上怒挺出铁色的巉岩,有的半腰里横撑出骇人的刀戟。我们从它旁边擦过去,头顶的悬崖威胁着要压碎我们。就是离开稍远的山岩,也像铁罗汉般踞坐着对我们怒视。如此,我们方离了肉感的奢华,便进入幽人的绝域。

但是调剂又来了。热一阵,冷一阵,闹一阵,静一阵,终于又到不热亦不冷,不闹亦不静的郑家坞了。山还是那么兀突,但是山头偶有几株苍翠欲滴的古松,将山骨完全遮没,狰狞之势也因而减杀。于是我们于刚劲肃杀中复得领略柔和的秀气。那样的秀,那样的翠,我生平只在宋人的古画里看见过。从前见古人画中用石绿,往往疑心自然界没有这种颜色,这番看见郑家坞的松。才相信古人著色并非杜撰。

而且水也出来了。一路来我们也曾见过许多水,但都不是构成风景的因素。过了郑家坞之后,才见有曲折澄莹的山涧山溪,随山势的纡回共同构成了旋律。杭江路的风景到郑家坞而后山水备。

于是我们转了一个弯,就要和杭江秋景最精彩的部分对面了——就要达到我们的Climax了。

苏溪——就是这个名字也像具有几分的魅惑,但已不属出产西施的诸暨境了。我们那个弯一转过来,眼前便见烧野火般的一阵红,——满山满坞的红,满坑满谷的红。这不是枫叶的红,乃是桕子叶的红。桕子叶的隙中又有荞麦的连篇红秆弥补着,于是一切都被一袭红锦制成的无缝天衣罩着了。

但若这幅红锦是四方形的,长方形的,菱形的,等边三角形的,不等边三角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或任何其他几何图形的,那就不算奇,也就不能这般有趣。因为既有定形,就有尽处,有尽处就单调了。即使你的活动的视角可使那幅红锦忽而方,忽而圆,忽而三角,忽而菱形,那也总不过那么几套,变尽也就尽了。不,这地方的奇不在这样的变,而在你觉得它变,却又不知它怎样变。这叫我怎么形容呢?总之,你站在这个地方,你是要对几何家的本身也发生怀疑的。你如果尝试说;在某一瞬间,我前面有一条路。左手有一座山,右手有一条水。不,不对;决没有这样整齐。事实上,你前面是没有路的,最多也不过几码的路,就又被山挡住,然而你的火车仍可开过去,路自然出来了。你说山在左手,也许它实在在你的背后;你说水在右手,也许它实在在你的面前。因为一切几何学的图形都被打破了。你这一瞬间是在这样畸形的一个圈子里,过了一瞬间就换了一个圈子,仍旧是畸形的,却已完全不同了。这样,你的火车不知直线呢或是曲线地走了数十分钟,你的意识里面始终不会抓住那些山、水、溪滩的部位,就只觉红,红,红,无间断的红,不成形的红,使得你离迷惝恍,连自己立脚的地点也要发生疑惑。

寻常,风景是由山水两种要素构成的,平畴不是风景的因素。所以山水画者大都由水畔起山,山脚带水,断没有把一片平畴画入山水之间的。在这一带,有山、有水、有溪滩,却也有平畴,但都布置得那么错落,支配得那么调和并不因有平畴而破坏了山水自然的结构,这就又是这最精彩部分的风景的一个特色。

此后将近义乌县城一带,自然的美就不得不让步给人类更平凡的需要了,山水退为田畴了,红叶也渐稀疏了。再下去就可以“自桧无讥”。不过,我们这部小说现在尚未完成,其余三分之一的回目不知究竟怎样,将来的大团圆只好听下回分解了。

真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自得之。”自古造铁路的计划何曾有把风景作参考的呢?然而杭江路居然成了风景的杰作!

不过以上所记只是我个人一时得的印象。如果不是细雨蒙蒙红叶遍山的时节,当然你所得的印象不会相同。你将来如果“查与事实不符”,千万莫怪我有心夸饰!

【人物介绍】

傅东华(1893—1971),作家、翻译家。原名则黄。浙江金华人。1912年毕业于南洋公学后,考入中华书局任翻译员,并开始文学创作、英语翻译和理论研究。1926年起任北京中国大学、复旦大学教授。1933年任《文学》月刊执行编委。新中国建立后任《辞海》编译所编审、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等职。一生以翻译为主,译作有《飘》、《红字》、《琥珀》等,另有散文集《山胡桃集》,评论集《诗歌与批评》、《创作与模仿》等。

同类推荐
  • 在别人的句子里

    在别人的句子里

    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读过残留的快感。评判一个作者合不合自己的心意,先别翻那本大部头,找篇聊阅读聊作家的文章,要是读来还没有下楼取快递心潮澎湃,那就先搁置一旁吧。前编辑、现翻译兼评论,总之靠写字吃饭的陈以侃,把阅读时的动心捕捉为文字,引诱我们直面文学、相信文学,再相信阅读。
  • 送给男人的礼物

    送给男人的礼物

    一件看似平常的物品,如果被冠以“礼物”二字赠给所爱的人,就变得意味深长了,因为每一件礼物都被赋予了甜蜜的物语。本书以“爱情”为主线,用心挑选30种适合送给男人的精美礼物,每一种礼物都包含一个故事,一段寄语,一种情愫。
  • 开山大师兄

    开山大师兄

    本书聚焦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以访谈对话的形式,细致再现了这些学者当年博士阶段求学与训练的情况、博士论文研究与个人学术研究生涯的关系、学术研究与时代和家国变迁之间的互动等内容。书中访谈的莫砺锋、俞可平、钱乘旦、李伯重、庄孔韶等十位学者,如今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国内各自所在领域的顶级学者。通过这样的访谈口述记录,读者足以管窥中国文科学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重建与复兴历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代学人的学术之路与思想精华,值得参考。
  • 潦草

    潦草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和生命的散文笔记,作者贾行家以凝胶一般的文笔和极为罕见的赤诚,一笔一画刻录下这些“一闪念、一片断、一言行、一场景、一旧事”,又由“市井”“乡里”“风物”“活受”“无常”“弃绝”“畸零”“柔软”“活法”“外邦”“卑污”“阴森”“仇隙”“行业”“温故”等线索缀连,展现广阔的人生、人心与人性,钩画出一个个潦草的生命,以及我们对于生命的潦草。诚如作者所说:由于人的渺小,“现实”永远令人惊奇。
  • 云蔚六盘:西海固中青年作家品精选

    云蔚六盘:西海固中青年作家品精选

    本书收录了53位作者于2009~2011年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的小说、诗歌、散文多篇,反映了西海固中青年作家近年来在艺术上的追求,在创作上的成果,在文学界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组合世界

    组合世界

    诡异的验证码,被选中的999个征召者。这是一场可以改变人生的游戏……
  • 刻舟纪行

    刻舟纪行

    时间就像是一往无前的河流,而此刻就是河上的一叶扁舟,无论幸福也好困苦也罢,时光不能停驻。一不小心遗失了重要的宝物,也只能在舟上做个记号,告诉自己曾落下了什么,希望有一天能找得回来。终究,只在过去的无形之物,不会随着时间一同向前,一旦错失便意味着永远失去。并非不知道这是徒劳,然而吴晴还是拼命地在陈珉的那本记事本上,写下只属于自己的此刻,写给此刻与自己渐行渐远的她。写着写着他就失去了力气,迷失在黑夜之中。在梦里,陈珉耐心地看完了自己写的那一大段废话。她生气的笑脸充满了活力,就和过去一模一样。
  • 原莱是宁

    原莱是宁

    明明只是个大三学生的她,因为一场醉酒后的见义勇为,遇见了一个本不该认识的他。本以为是一场奇妙缘分的甜美降临,却不料是一场未知博弈的开始。他与她在一次次相遇中相知,而造成这一场场相遇的背后是缘分还是人为,只有暗处那双眼睛才知道答案......
  • 虐上暴君娃娃

    虐上暴君娃娃

    他,未满十八岁的少年暴君,因为对母亲的恨,所以他恨所有的女人。“我不会要你们这些肮脏的女人,但是我会要看着你们被人抛弃,痛不欲生。”十六岁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如何让女人生不如死。只是,他却在以后的时间里遇到了一个让他生不如死的女人。他,冷酷的侍卫,却有一颗胆小的心.害怕女人的接近,害怕女人的触摸,只因他曾经被一个男人强行霸占,他不要感情.他只是一个卧底,想要偷取那世间圣物,可是却被别人偷了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捉鬼人

    都市捉鬼人

    你相信这世上有鬼吗?你相信这世上有人能看到鬼吗?送你一句话:深夜莫走路,走多必撞鬼。
  • 奔跑吧太子:宠妃降世

    奔跑吧太子:宠妃降世

    抓周宴上杀机起,定情物里匿乾坤!她究竟是无辜穿越的幽魂,还是逆天改命的棋子?幸好,有个权倾天下的“青梅竹马”,痴心不改为她守身如玉,穷追不舍生死相随。饮血泣,流云悲。曾经,万里江山换不回红颜一笑……如今,千年谜局,一朝破解,她与他能否执手相依?“你掐上瘾了是不是!”“你自己要求的,我没理由不满足!真没见过你这么犯贱的!”“你当我舍不得打你是不是?”“你打啊,把我也打的吐血!”“来人把床搬来!你,有本事上来继续吵啊。”太监宫女齐声高喊:“太子威武!”
  • 时光爱人时光

    时光爱人时光

    时光爱人时光,原来叫时光爱人的,可是重名了
  • 玄域灵殇

    玄域灵殇

    玄域风云再起,上古修罗,今世轩辕。古族内乱,修罗再现,幼年离家,凝炼玄力,星空塔下孔易尘强悍崛起,手持戮神枪,凌云天下!战修罗,平轩辕。为了心中所念,孔易尘披荆斩棘,一路乘风破浪,终成就玄域之尊!
  • 你若荏苒,时光不再

    你若荏苒,时光不再

    他们都记得,有这样一个女孩,像一阵微风。在他心里,漾起一层涟漪,又消失了。就像,从没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