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研究了当时的庭审录像发现,当克林顿说真话的时候,他几乎不会碰自己的鼻子,但是当他在与莫妮卡·莱温斯基发生韵事的问题上找借口时,他会不断地摸一下鼻子。赫希管这个叫“匹诺曹综合征”,这是根据那个著名的童话人物命的。主人公每次撒完谎,木头鼻子都会变长。赫希指出,人在找借口时,鼻子会充血,人们会不禁通过摸鼻子或擦鼻子缓解这种不适的感觉。赫希从生理学的角度指出自己推断的合理性。
对于赫希“匹诺曹综合症”的说法,也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一种观点认为,有些人摸鼻子仅仅是紧张引起的,而不是借口的信号。另一种观点认为,人在找借口时,会产生焦虑和害怕的情绪,而这些情绪都与鼻腔的血液枯竭有关。也就是说,这些情绪会导致的是血管收缩,而不是血管扩张。罗格斯大学的马克·弗兰克通过试验研究表明,摸鼻子并不是一种普通的欺骗信号。
马克·弗兰克找到100位喜欢摸鼻子的人,并请他们周围的人记录对这些人的摸鼻子的行为加以记录,最后,弗兰克让摸鼻子的人如实说出自己摸鼻子的原因,但是,这些人很少又说是因为在撒谎的时候才摸鼻子,摸鼻子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感觉不舒服,有的是无意识的,有的是习惯性动作等等。这些人和弗兰克素不相识,他们不可能为此隐瞒什么。
现在,比较统一的观点是摸鼻子并不是人人适用的欺诈标志,它可能只是某些人的商标式身体语言秘语。
雷·伯德惠斯戴尔说,有些人在另一个人面前擦鼻子,显露出他并不喜欢对方的心理。他举例说:对非洲土著人来说,擦鼻子和单词“No”一样,是表示拒绝的标志。根据这种解释,可以把比尔·克林顿在大陪审团评面前摸鼻子,视为他对质问者的不满情绪,而不能把它视为揭露下列事实的线索——他正在对他们自己找借口开脱。
我们要意识到,当人们试图掩饰自己的情感时,他们的脸会接受到两套截然相反的指示:大脑中自发的程序要求面部展示真实情感,而自觉的程序则要求面部呈现出伪装起来的表情。为了使伪装有效,自觉的程序必须占有优势。于是,人的真实情绪就会被隐藏起来了。成功的掩饰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掩饰自己情绪的能力、被压抑的情绪的强度。某种情绪太强烈时,有可能会压倒用来压制它的努力,于是伪装的情绪就会让位于真实的情绪。
不过,也有这样的时候,真实情绪瞬间崩溃,伪装的情绪瞬间恢复。人们显示真实情绪的片刻被称作“瞬间表情”或微观身体语言。它们是极快的,也是极短的。它通常是迅速而短暂的,一般不会超过一秒,有时候只有二十五分之一秒,相当于在标准摄影的单帧图像!人们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发出了微观身体语言。绝大多数人即使看到了,也不会在意。不过,警察之类的人物在经过培训后,能对之加以识别。他们还可以学着运用它们,去阐释他人的行为。
一顿酒能看出谁在找借口
酒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非常热爱它的一群人。我国的酒文化由来已久。一直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尽管它不能算作是一种饮料,过度饮酒也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各个大型卖场里陈列着众多品牌的名酒,很多价格高昂,但却不缺顾客。
酒,尤其是白酒,它的酒精度数是很高的,对与麻痹一个人的大脑效果很好,所以古代的华佗做麻沸散就是受到了喝醉酒的人的启发。但是我国很奇怪,经常将酒和一个人的思路敏捷联系在一起。比如说古代某某诗人一喝酒就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灵感和酒精联系在一起,不能说不是一种创造。不管是真是假,我们姑且就相信是真的,但是酒精对人的影响,这种正面的效果只是个案,并不能代表大多数。我们经常能见到一个人喝醉酒之后胡言乱语,但是从来就没有见过谁喝醉了,还能像平常一样清醒。
所以,我们可以用酒去鉴别那些爱找借口的人,平时那些话是他的借口,那些又是真言。
对于醉汉,他们的讲的话,我们一般倾向于两种态度,一是他们的话根本就不能相信。也有些人知道自己喝醉后经常性的胡言乱语,所以在酒前就告诫大家,“我喝醉之后讲的话,一概不做数,不能当真”;另外一种态度就是全部信任。所谓“酒后吐真言”,认为人在喝醉酒之后,大脑是不受自己控制的,这时候表达的意思是最真实的内心想法,平时因为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所以一直在压制着,这时候喝醉了,正好可以发泄一下了,所以他们不会再找借口,讲出来的就是真心话。
我们经常能在电视剧中看见这样的情节,不管是正方人物,还是反面角色,如果想套一个人的话,最常见的一招就是拉他去XX酒店和两杯,喝着喝着就把他灌醉了,之后就套出了真实情报。
其实这是很没有根据的。对于一个人的酒后直言,不能尽信,也不能不信。这并不矛盾,因为要看具体的情况才能下结论。
之所以做出这样模糊的定性,是因为我们首先要对一个人的醉酒状态做出界定。喝一点可能是高了,再多一点可能是微醉,多的不能再多了,可能就是烂醉如泥了。不同的酒醉状态,讲出来的话是不一样的。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对酒后的话做出是不是“借口”的判断。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是微微的有点醉意。这时候最明显的判断标准是看他讲话是不是有逻辑层次。如果他的话逻辑感很强,就说明这个人的理智并没有受到酒精多大的麻痹作用。自己的大脑还是在当家作主的,所不同的是话比平常多了。就能助兴是真实的,这时候他会神采奕奕的和你说长道短,吐沫横飞,亢奋不已。对于那些平时不经常说话,言谈不多,城府很深的人来讲,这时候的反差是最大的。他们很愿意和你聊天,聊一些平时可能不会触及的话题。所以如果你想和他聊什么,这时候是个很好的时机。但是不要试图去获得什么,或者是试探性的意味很强。因为这个时候,是他的理智在控制自己的思维,只是稍微兴奋一点而已。所以对他讲的话并不能当作是“酒后吐真言”,要有所选择,这时候你得到的信息可能比平时多,但需要甄别,要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其次就是酒意更进一步了,微微的有点醉意,也就是初醉。酒精的麻痹作用开始显现威力,他的理智开始不收自己大脑的控制,讲话的内容有些是没有经过大脑的加工了。这时候他们的话一般会很多,如果你中间打岔,或者是你想讲点什么,都很困难,只能听他一个人讲,很亢奋,表情看上去一本正经,没有半点马虎的意思,态度很肯定,斩钉截铁,而且似乎他显得很神秘,即便是没有讲到什么多么神秘的内容,也要造出神秘的气氛来,希望别人能认可他讲的话,不容许别人讲他的不是,不过这个时候,他的理智还是占上风的,逻辑开始混乱,但是合理。没有前后打架的情况出现。这个时候谈话的内容逐渐开始接近一些他平时最内在的想法,或者是平时不会讲出来的东西,现在会有所表露,能够比较真实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这个时候是获得真实信息的最佳时机,不可错过。
初醉过后就是大醉。这个时候人已经没有什么理智可言,最明显的表现是逻辑关系混乱,前言不搭后语,刚刚说过的话,会重复很多遍,对于这时候的话,可以概括为“有内容,没思想”,所以已经过了获取信息的最好时机。再往后就是沉醉了,是那种不省人事的醉,多半要倒下,即便是硬撑着,一时没有倒下来,也语无伦次,讲出来的话“没游内容,没有思想”,除了“呜呜”声,基本上没有什么内容了。所以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见将一个人灌的烂醉,之后再去盘问信息,其实是没有道理的。
对于想用酒识别对方是否喜欢找借口,首先是自己不能醉,其次是对方也不能烂醉如泥,最后还要在他初醉的时候,和他交谈,然后努力,认真,仔细的听他讲的话,这个时候基本上是对方内心最真实的内心世界的声音,不能因为是酒后之言,不足为信而忽略。
有些人为什么很难识别借口
有人认为,相互熟悉的人之间,彼此很容易识别对方是不是在找借口。这其实是一个误判,很多人不信这样的论断。那么,就让我们看看这样一个例子:
老公会对他的老婆这样讲:
“认识你的那一天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
“你是我能娶到最好的老婆。”
“你是最漂亮的女孩。”
准备参加聚会时,妻子问老公:“我这样穿这衣服好看吗?”
这时候,丈夫会回答:“好看,很不错。”
听到这些话,老婆往往很高兴。可是,很少有女人觉得这是男人敷衍自己的话。
人们往往很得意于自己能够识破他人的借口,特别是在那个撒谎者是他们很熟的人的时候。殊不知,找借口的人已经做好了被你识别的防备。你听过多少次母亲告诫孩子永远不要为不学习找借口,因为她“太熟悉这些就借口了”,或者一个年轻人声称他女朋友永远瞒不过他,因为他能完全“看透她”。实际上对“识破借口”的研究表明,无论那位母亲还是那个年轻人也许都错了,因为人们只能发现他们遇到的56%的借口,可能略高于你的预期。研究还发现,即使人们越来越熟悉,但识破对方借口的能力并没有相应提高,有时甚至更差。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之一是随着人们越来越熟悉,他们对自己识破对方借口的能力更加自信。尽管如此,准确度却没有相应地增加,通常只是他们的自信增加了而已。而且,当人们更加了解对方的时候,他们可能在自己的分析能力中加入了更多感情的因素,这也限制了他们识破对方的能力。最后,因为每个人都已经知道别人正在寻找何种类型的迹象,所以他们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来减少被识破的几率。
人们很难识破熟人的借口,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1.阈值的设置
个人对于借口流行程度的假定,能够决定他们识别找借口者与诚实者的能力。那些非常信赖他人的人希望他人不会欺骗自己,所以可能把自己的识别阈值设置得非常高。结果他们能准确地识别诚实的人,但不能识别是不是在找借口。高度怀疑别人的可能有相反的问题——因为他们把阈值设置得很低,不费力气就能识别大多数找借口者,但却不能识别说真话的人。政府官员就是极好的第二类情况,他们总把自己的借口识别器的阈值设置得非常低。他们能成功识别找借口者,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在找借口。
2.直觉
识别借口有两种方法:一是留心欺诈的线索,二是依靠自己的直觉。最近的研究发现,与把判断建立在迹象的基础上的相比,依靠直觉识别找借口的人,其准确性更低一些。甚至,说到识别骗局,直觉通常是障碍而不是帮助。
3.多重原因
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只有特殊的动作才是识别欺诈的线索。例如,有时候人们找借口,说话时摸鼻子的人不由自主地泄露了一个身体语言,这个姿势是找借口的信号,不是别的。这些假定忽视了一个事实,行为和言语有时候能提供借口的线索,但有时它们提供的是与借口无关的一种精神状态的线索。
4.找错方向
人们不能识别借口,因为他们在错误的地方寻找线索。人们注意的,往往是他们认定对方露出马脚的部分。如果你问一问,人们何以知道某人在找借口,他们常常提到闪烁的眼神,或者心不在焉地玩弄手的动作。人们提到的另一些不诚实的信号是微笑、快速眨眼、长时间的停顿、说话太快或太慢。
所以,遇到熟人,我们应该综合运用各种识别借口的手段,这样,才能看准对方是不是在找借口敷衍你和欺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