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上保证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构建新型党群关系的基本内容。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主要是围绕如何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等内容来逐步向前推进。健全体察民情的制度,就是要在制度上督促领导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掌握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健全了解民意的制度,就是要在制度上督促领导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不断拓宽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如实反映群众意愿,避免工作的盲目性、片面性;健全集中民智的制度,就是要在制度上保证领导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摆正同群众的位置,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认真汲取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健全珍惜民力的制度,就是要在制度上确保领导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最大限度地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群众的积极性,求真务实,力戒浮躁,反对和防止干那些劳民伤财、劳而无功的事情。
在党的执政过程中,推动联系群众制度的建设,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和决策执行程序,保证决策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要建立健全党内党外的监督制度,保证群众利益不受侵害。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是新时期改善党群关系,提高全党坚持群众路线水平的关键环节;要不断改进各类管理制度、分配制度,使党同群众联系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拓宽党群联系的渠道
无论是党密切联系群众,还是群众参与管理和监督,在实现党的领导的各个环节上,都需要建立一定的途径和渠道,一方面使上情能顺畅地下达,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够及时地为广大群众所了解;另一方面使下情能顺畅上达,群众的意见、建议、要求和呼声能够及时地得到反映。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就强调“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要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同群众联系的渠道。”应当说,疏通和拓宽党同群众联系的渠道是新形势下明确党群关系的关键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要使人民代表大会发挥联系群众、反映民意、了解民情、解决矛盾的主渠道作用。广泛代表民意的人民代表,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具有与群众天然的亲和性,在加强执政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应当起到联系群众的主渠道作用。为此,一是要加强党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工作,人大中的党组织和人大代表中的党员,要密切联系非党代表和广大群众,经常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二是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加强调查研究,紧扣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紧扣群众密切关心的焦点和热点,深入群众去了解民情,使人大代表成为向党传递人民意愿的重要通道;三是要支持和鼓励人大做好信访工作,建立人大机关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制度和机制,让人民的声音能够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传递上来,与党的意志一道成为国家意志的重要来源。
二是要使民主党派能够反映和协调各方面的特殊利益,成为党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一个重要渠道。一是加强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提案的征集和办理工作,加大提案联系人以及政协委员深入群众的力度,使政协的提案更能代表民意。二是鼓励政协委员成为社情民意的代表,鼓励他们积极反映社情民意,认真参政议政,把人民的愿望和要求通过一定的管道反映出来。三是支持民主党派利用其智力密集、成员知识结构合理的优势,对一些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严密论证,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程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四是支持民主党派利用其联系广泛的优势,把更大范围内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愿望整合到体制内,努力扫除联系群众工作出现的盲区。
三是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其他群众团体加强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新形势下,由于社会组织、利益主体、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住宅持有的多样性,闲暇时间和休闲内容日益丰富,出现了各种各样新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再加上许多“单位人”走出来成为自谋职业的“社会人”,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都给党组织密切同这部分群众的联系增加了不确定性和难度。为此,一要增强工会组织在企事业单位中对职工群众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特别是在一些党组织仍不健全的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中,让工会起到表达职工群众意志的作用;二要增加共青团和妇联的纽带作用,通过这些群团组织来连接思想活跃、变化频繁的青年群众,来表达这部分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三要提高行业协会、城市社区内群众团体的凝聚作用,比如各种协会、俱乐部、业余文艺团体等都可以吸引一部分群众,组建成一个能覆盖所有散居各处的“社会人”条块交织的网络,从职业、爱好、兴趣等不同角度来聚集这些分散的人,从居住地的范围来组织这些人,让他们也有传递自己意愿的渠道,与党和政府建立联系。
四是要努力开辟和创造联系群众的新形式。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开辟联系群众的新渠道,就是要在联系群众的思路上有所创新。一是要在联系群众的渠道上有所创新,比如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相结合,把密切联系群众寓于扩大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之中,因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过程,本身就是党和政府机关同群众频繁接触、密切联系的过程,可以说发挥人民民主的渠道有多少,相应的联系群众的渠道就有多少。二是要在联系群众的形式上有所创新,比如有些地方开通了专门的市长热线,有的地方专门设置了县长信箱,使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直接传递上去。有的地方把调研会、决策会、群众工作会合三为一,甚至把办公会开到群众中间,通过为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三是要在联系群众的手段上有所创新,比如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运用计算机网络、手机等信息化手段,既可以建立联系群众的资料数据库,把每一个人的相关资料都与个人身份证链接在一起,便于随时掌握和联系各种分散的、流动的人群,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通过建立一些大型的综合性网站和政府专业网站,通过网上论坛、虚拟社区等带有交互功能的网络渠道来沟通群众、联系群众。
五是要提高领导干部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与群众交朋友,成为群众的知心人。领导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中结交一些敢于反映真实情况的朋友,培养党员干部同群众的个人感情,通过他们听到群众的心里话,听到基层干部的呼声,来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到人民中间去,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去,鼓励群众反映真实情况,对群众提出的正确意见,要虚心接受和采纳,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不正确的意见也要做出解释并加以引导。机关干部也要推倒心理上的围墙,让群众能走进党和政府的行政中心和办事机构,搞好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机关服务质量,进一步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遇事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以优良作风凝聚人民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都是损害群众的根本利益、破坏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败坏党的形象的。特别是党执政以后,滋长蔓延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已经成为改善党群关系的重大障碍,如果执政党不注重自身的作风建设,听任各种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造成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恶化,最终就会失去民心甚至丧失政权。因此,党要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必须坚决反对各种不正之风,当前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坚决反对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作风不正,沾染上形式主义习气的人,不是把精力放在扎扎实实工作上,而是热衷于搞“面子工程”,做表面文章,有意无意地同群众拉开距离;他们高高在上,整天泡在会议室或文件堆里,不下基层。即使下了基层,也只是浮光掠影,不深入群众;他们不关心群众疾苦,对群众缺乏感情,不知道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和有什么意见。作风不正,沾染上官僚主义习气的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定,不同群众商量,不重视下级和专家的意见,甚至个人独断专行,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和决定时,不是说服教育群众,而是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强制压服,只知道发号施令,听不进不同意见,不接受来自群众的批评和监督。这两种习气都严重疏远了党与群众的联系,损害了党群关系。
当前,从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出发,领导干部弘扬新风正气,改进工作作风,关键要体现在狠抓工作落实上。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效地推动工作落实,必须坚持和发扬以下几种工作作风:
一要始终把以德资政作为改进思想作风的持久核心,凝心聚力抓落实。德为世重。中华民族素来崇养好德,并将道德教化视为做人之本、为政之道,强调“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修身以齐家、齐家而治国”。崇德、重德也是我党历来培养、选拔、重用干部首当其冲的标准,要牢记“两个务必”,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核心价值体系,弘扬“八个良好风气”,贯彻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转变作风“八项规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及落实一系列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先进理论等。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加强思想改造、不断完善自我的共同道德和行为准则。
二要始终把倡行能谋善断作为改进学风的基本要义,务实创新抓落实。崇尚能力,崇尚水平,崇尚本事,说到底就是崇尚学习,是一种学习态度,是学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法制经济,其本质是竞争经济,是一个尚能赛能的经济,更是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经济。所以,尚能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辩证地看,尚能要尚学,即首先要改进学风。学习是增能提质的唯一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学风、文风实质都是党风。首先一条就是勤奋学习、学以致用,各级干部要努力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说到底,学习其实也是党员干部的一项工作,是各级干部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三要始终把矢志勤务高效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基本要求,躬身实践抓落实。如果说在其位不谋其政是渎职,在其位而不勤其政就是失职。不是按时上下班、守够八小时就算勤政,不是圈圈画画、抄抄写写就算勤政,不是开个会、讲个话、发个文就算勤政,不是到基层、到工地、到田间地头去打打招呼、散散心、透透气就算勤政。解决问题是干部的本职、本分、本能。工作中有问题、有矛盾,而不去研究、不去解决,袖手旁观、隔岸观火、甚至煽风点火,这样的干部贻误发展、贻误事业,最终必然会贻误自己,必将被组织和群众所唾弃。所以,务勤就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谋发展上,放在既定的目标责任书的落实上,放在敢创、敢冒、敢为人先,创造性地落实工作上,最终勤出经济社会的提速发展,勤出老百姓的粮囤子、菜篮子和钱袋子,勤出城乡面貌的大变化,勤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好局面。
四要始终把永恒追求实绩作为改进领导作风的一大主题,建功创业抓落实。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是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所以,改进领导作风,强调实绩,就是从真抓实干中追求真米实曲的实绩,而不是写出来的“数字政绩”,不是吹出来的“泡沫政绩”,不是秀出来的“面子政绩”,更不是劳民伤财的“工程政绩”。如果是那样,不仅不是绩,反而成为债,是欠下党和人民的债。各级干部理应以终身追求实绩为履职之要,时刻不忘以口碑检验政绩、以成本核算政绩、以实效考量政绩、以条件类比政绩、以法纪规范政绩,以实为上,干事创业。社会和谐,民生为大,科学发展,民生至高。民生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分量有多重,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就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