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成功的保证。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
拿破仑说:“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
成功开始于心态,成功要有明确的目标,这都没有错,但这只相当于给你的赛车加满了油,弄清了前进的方向和线路,要抵达目的地,还得把车开动起来,并保持足够的动力。
永远是你采取了多少行动让你更成功,而不是你知道多少。所有的知识必须化为行动。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事,不管你设定了多少目标,你一定要立刻行动,唯有行动才能使你成功。
现在做,马上就做,是一切成功人士必备的品格。如果你是在为一位领导服务,不要向他说太多,立刻行动起来去干事就行了。领导的目标是赚钱,他决不会花钱去聘一个只说不干的员工,更不会重用这样的人。
18.培养热忱主动的工作作风
拉封丹指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遵循的原则是:追求高层次。你是第一流的,你应该有第一流的选择,在工作中加人‘热忱’两字。”
凡事都显得漠不关心,就连对自己的人生难关也会漠不关心,这种情形如果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还情有可原,因为他们的精神与肉体都已衰老,他们只希望能平平安安、怡然自得地度过余生,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对于如此优秀的你,如果以如此消极的态度来对待人生,这是绝对不能宽恕的。年轻人应该有非同寻常的志趣,有比别人更突出、更坚韧的意志,凡事要灵活、敏捷、主动。
热忱是一种工作的精神特质,代表一种积极工作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稳定的。不同的员工,热忱程度与表达方式不一样;同一个员工,在不同情况下,热忱程度与表达方式也不一样。但总的来说,热忱是人人具有的,善加利用,可以使之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在工作中,要想比别的员工更突出,必须保持一股工作的热忱,让你的热忱加油站时刻充盈。所谓热忱加油站,就是在心理中枢系统经常不断地激发兴奋神经,把心理因素转化成工作热忱。当然,这并不是让你耽于热忱,而是去补充热忱,从而起到加油站的作用。像没有汽车加油站,汽车就不能跑长途一样,热忱不去补充,工作也不能维持长久。只有当热忱发自内心,又表现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时,才能征服自身与环境,创造出日新月异的工作业绩,使你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你已经参加工作了,你就会知道,当你最初接触一项工作的时候,由于陌生而产生新奇,于是你千方百计地了解、熟悉工作,干好工作,这主要是你主动探索事物秘密的心理在职业生涯中的反应。当你一旦熟悉了工作性质和程序,日常习惯代替了新奇感,使你产生懈怠的心理和情绪,就容易固步自封而不求进取。这种主观的心理变化表现出来,也就是情绪的变化。同样一份工作,同样由你来干,有热忱和没有热忱,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使你变得有活力,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创造出许多辉煌的业绩,使领导对你刮目相看。而后者,使你变得懒散,对工作冷漠处之,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发明创造,潜在能力也无所发挥。你不关心工作,领导也不会关心你;你自己垂头丧气,领导自然对你丧失信心;你成为企业里可有可无的人,也就等于取消了自己继续从事这份职业的资格。可见,培养职业热忱,对工作至关重要。
你要时刻告诉自己,你做的事情正是自己最喜欢的,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做,使自己感到对现在的职业已很满足。还有,你要表现热忱,告诉别人你的工作状况,让他们知道你为什么对这项职业感兴趣。
再熟悉的工作,再简单的工作,你都不可掉以轻心,都不可没有热忱。如果一时没有焕发出热忱,那么就强迫自己采取一些行动,久而久之,你就会逐渐变得热忱而主动。
19.自动自发地工作
许多职工,他们的工作大多是茫然的。他们每天在茫然中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领回自己的薪水,高兴一番或者抱怨一番之后,仍然茫然地去上班、下班……他们从不思索关于工作的问题:什么是工作?工作是为什么?可以想象,他们只是被动地应付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不可能在工作中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智慧。他们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创造性地、自动自发地工作。
当我们的工作依然被无意识所支配的时候,很难说我们对工作的热情、智慧、信仰、创造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了,也很难说我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我们只不过是在“过日子”或者“混日子”罢了。
卓有成效和积极主动的人,他们总是在工作中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而失败者和消极被动的人,却将这些深深地埋藏起来,他们有的只是逃避、指责和抱怨。
对每一个企业和领导而言,他们需要的绝不是那种仅仅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却缺乏热情和责任感,不能够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
工作不是一个关于什么事和得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命的问题。工作就是自动自发,工作就是付出努力。正是为了成就什么或获得什么,我们才专注于工作,并付出精力。从这个本质的方面说,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谋生才去做的事,而是我们用生命做的事。
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并永远保持一种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那些脱颖而出的员工和凡事得过且过的员工最根本的区别。
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以这样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工作就不再成为一种负担,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会变得意义非凡。在各种各样的工作中,当我们发现那些需要做的事情——哪怕并不是份内的事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发现了超越他人的机会。因为在自动自发地工作的背后,需要你付出的是比别人多得多的智慧、热情、责任、想象和创造力。
每个领导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主动工作,带着思考工作。对于发个指令,揿动按钮,才会动一动的“电脑”员工,没有人会欣赏,更没有领导愿意接受。职场中,这类只知机械守成工作的“应声虫”,领导会毫不犹豫地剔除在升职的考虑之外。
20.主动地去做“苦差事”
在你的周围,有些工作是每个人都不想做的“讨厌的工作”,大家对这样的“苦差事”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态度。但是工作总是要有人来做,于是,众人只好在心里暗自祈祷千万可别降到自己的头上。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主动去做这些没有人愿意做的工作会如何呢?这不但能赢得同事的尊敬,更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同和赏识。有时候甚至还会让领导对你心存感激:“多亏了你的暗中帮忙。”
这是你展露才能、勇气和责任心的大好机会。有时候,即使你有这一份心,也未必有这样的差事让你做。所以,碰到这样自我表现的机会时,决不要有一丝一毫的勉强,绝对要心存感谢才对。当然,这样做需要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因为这一类的工作,大都是非常辛苦而且吃力不讨好的,即使你付出了全部的心力,也不一定能达到效果。即使如此,你还是应该勇气百倍地默默耕耘。
事实上,这一类工作往往比那些表面看起来华丽动人的工作,更能激发人的斗志。能够从这样的工作中找到乐趣的人,大多是能够得到领导赏识的人。即使心中不满表面上也从不抱怨,仍然默默地做事,而且他们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甚至对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也不多说。因为他们坚信只要付出肯定会有回报,而且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如果你唯恐自己吃亏而跟着大家一起推卸,那就等于是自己把机会往外推。
当然,人生谁也难免会碰到徒劳无功的情形,然而,唯有经历过辛苦的人,才知道心存感激,也因而了解谦虚的必要性。我们每个人都有饿肚子的体会,越是饥肠辘辘的时候,愈能够体会出食物的重要性。这就像是唯有经历过病痛折磨的人,才能够深刻地体会出健康的重要性。同样的道理,唯有经历过逆境的人,才知道苦尽甘来的乐趣。
古人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路途是很漫长的,从眼前分析来看或许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甚至是“瞎忙活”,但日后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收获。相反的,眼前看起来很光艳耀眼的事,或许很快就褪色而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所以说,如果你认为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就会吃亏,因而与其他人一样排斥这个工作,那你就和其他人一样,永远也不可能脱颖而出。如果你能够主动接受别人所不愿意接受的工作,并能够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你就能够克服困难,达到他人所无法达到的境界,获得他人所永远得不到的丰厚回报——领导的器重。
21.克服惰性并积极上进
惰性会把一个很有潜力的天才变成一个庸人。但你切莫悲观地认为你身上的惰性比别人多,以至痛苦万分。即使坚强的巴顿将军,伟大的林肯先生也有惰性,只是他们会很好地对付、控制、打败它,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在坚定的信念面前,惰性就会化为乌有。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对付惰性呢?
明确生活的目标
很多情况下,当我们不知道今天是为了什么而活的时候,惰性是最容易逞能的。当你有目标以后,每天活着就会感到挺充实。当然,目标不能太远、太大,要切实可行,而且要特别留心在达到一个目标以后要立即设定第二个目标。人很容易在达到目标之后自我满足,失去追求进而被惰性所俘。总之一句话,不要让自己闲着,要不断地找事干。
制定详细的计划
照着目标,根据时间去定个详细的计划,而且不要偷偷摸摸,不好意思。计划要有整体计划、阶段计划,最重要的是每日计划。计划要根据实施情况不断修正,如果觉得有些离谱,不妨把计划撕了,虔诚地找张白纸重新订一个。
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
计划订好就立即行动,最重要的是在每进行一步的开始,不要让自己的思维陷入矛盾斗争中。
不断地寻找动力
在计划之初,肯定是干劲十足,但一段时间以后就容易松懈。我们必须不断地找新的动力。只要你动脑筋,会发现很多适合自己的创造动力的方法。你可以去看本名人传记,可以去找个出色的朋友谈谈心,也可以到大城市去跑一跑,感受一下时代的朝气,这样,你可能会有很多冲动,这也可能是动力。当然最容易做的是在显眼的地方贴个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
找一个好环境
如果你的生活环境不是很催人上进,那就试着换个环境。如果一个人能更好地实行计划,那就一个人呆着。如果觉得和几个很上进的朋友在一起能更好地刺激自己,那就多花时间和他们在一起。只要觉得环境不适合,那就别犹豫,换个环境或许会大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