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礼仪原则
尽管涉外礼仪复杂纷繁,但若对其基本原则能认真遵守,则可在涉外交往中表现得得心应手、举止有度。基本原则如下:
信守时间
在跨国家、跨地区的人际交往中,取信于人,既是自我良好表现的一大目标,也是奠定交往对象彼此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基石。信守时间,遵守约会,就是用以取信于人的一项基本要求。
要遵守信守时间的原则,重要的是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在有关时间的问题上,不可以吞吞吐吐、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二是与他人交往的时间一旦约定,即约会一经订立,就应千方百计予以遵守,而不宜随便加以变动或取消。三是对于双方之间约会的时间唯有“正点”到场方为得体。早到与晚到,都是不正确的做法。四是在约会之中,不允许早退。五是万一失约,务必要向约会对象尽早通报,解释缘由,并为此而向对方致歉,绝不可以对此得过且过,或者索性避而不论,显得若无其事。
不妨碍他人
不妨碍他人的原则,其基本含义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进行活动时,务必要讲究公德,善解人意,好自为之,切勿因为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够检点,而影响或妨碍了当时在场的其他人士,或是因此而使当时在场的其他人士感到别扭、不安或不快。
根据这项原则,在公共场合中进行活动时,绝对不可以忘乎所以,为所欲为,无论有无熟人在场,均须严于律己。
女士优先
女士优先原则的本意,是要求每一位成年男子,在社交场合里,都要尽自己的一切可能来尊重妇女、体谅妇女、帮助妇女、照顾妇女、保护妇女,并且随时随地义不容辞地主动挺身而出为妇女排忧解难。
不得纠正
不得纠正的意思,是要求在同外国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只要对方的所作所为不危及其生命安全,不有违伦理道德,不触犯法律,不损害我方的国格人格,在原则上都可以对之悉听尊便,而不必予以干涉与纠正。遵守不得纠正的原则,是对对方尊重的一个重要体现。
维护个人隐私
在国外,人们是普遍讲究崇尚个性、尊重个性的,其一大基本做法,就是主张个人隐私不容干涉。个人隐私,泛指一个人不想告之于人或不愿对外公开的个人情况,在许多国家里,它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在跟外国友人打交道时,千万不要没话找话,信口打探对方的个人情况。尤其是发现对方不愿回答时,要适可而止。
以右为尊
所谓以右为尊,意即在涉外交往中,一旦涉及位置的排列,原则上都讲究右尊左卑,右高左低,也就是说,右侧的位置在礼仪上总要比左侧的位置尊贵。这一国际上所通行的做法,与国内传统的“以左为上”的做法正好相反。
唯独独在佩戴勋章时,才有一个例外:勋章通常应被佩带于左侧的衣襟上。
关于前后的位置排列,情况要复杂一些,不过大体上来说,基本上是讲究以前为尊的,即前尊后卑,前贵后贱,前高后低,前排的位置要较后排的位置尊贵。
涉外迎送礼仪
迎送规格
来宾迎送规格的确定,通常依据是来访者的身份、访问性质和目的,两国关系以及国际惯例。
确定迎送规格,主要是确定哪一级人员出面迎接,这是接待来宾的一个礼遇规格,应根据主管部门接待要求来办。主要迎送人通常都要同来宾的身份相当,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完全对等时,可灵活变通,由职位相当的人士或由副职出面,总之,主人身份与客人的身份不能相差太大,以同客人对口、对等为宜,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当事人不能出面时,无论作何种处理,都应从礼貌出发向对方作出解释。
如果来宾只是过境,规格可适当降低,在特殊情况下,为了两国的外交关系或政治需要,可打破常规,安排较大的迎送场面,给予较高的礼遇,但要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以免造成厚此薄彼的印象。
一般性的迎送仪式相对要求宽松一些,适用于一般来访者,可能是官方人士、专业代表团、文艺体育团体,也可能是长驻我国的外方使节、外国专家、记者等其他人士到任、离任。仪式同样要郑重,但不必过分渲染、夸张,要充分表示出尊重和友谊。
另外,还有一些纯属私人性质的来访,迎送的安排要以礼貌、方便、实际为原则。
礼宾次序
所谓礼宾次序,是指国际交往中对出席活动的国家、团体、各国人士的位次按某些规则和惯例排列的先后次序。一般说来,礼宾次序体现着东道主对各国宾客所给予的礼遇,在一些国际性的集会上则表示各国主权平等的地位。礼宾次序安排不当或不符合国际惯例,会引起不必要的争执与交涉,甚至会影响国家关系,因此在组织涉外活动时,对礼宾次序应给予重视。常见的排列礼宾次序有:
(1)按身份与职务的高低排列。这是礼宾次序排列的主要根据。一般的官方活动,经常是按身份与职务的高低安排礼宾次序。如按国家元首、副元首、政府总理(首相)、副总理(副首相)、部长、副部长等排列。
各国提供的正式名单或正式通知是确定职务的依据。由于各国的国家体制不同,部门之间的职务高低不尽一致,故要根据各国的规定,按相当的级别和官衔进行安排。在多边活动中,有时按其他方法排列,但无论按何种方法排列,都要考虑身份与职务的高低问题。
(2)按字母顺序排列。多边活动中的礼宾次序有时按参加国国名字母顺序排列,一般以英文字母排列居多,少数情况也有按其他语种的字母排列的。这种方法多见于国际会议、国际体育比赛等,如联合国召开联合国大会、各专门机构的会议和悬挂会员国国旗等均按此法。联合国大会的席次也按英文字母排列,但为了避免一些国家总是占据前排席位,因此每年抽签一次,决定本年度大会席位以哪一个字母打头。国际体育比赛代表队名单的排列、开幕式出场的顺序,一般也按国名字母顺序排列,东道国一般排在最后。代表团观礼或理事会、委员会等,则按出席代表团的团长的身份高低排列。
(3)按通知代表团的日期先后排列。在一些国家举行的多边活动中,这也是排列礼宾次序经常采用的办法之一。东道国对同等身份的外国代表团,按派遣国通知代表团组成的日期排列,或按代表团抵达活动地点的时间先后排列,或按派遣国决定应邀派遣代表团参加该活动的答复时间先后排列。采取何种排列方法,东道国在致各国的邀请书中,都加以明确注明。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往往是复杂的,所以礼宾次序的排列常常不能只按一种排列方法,而是几种方法交叉,并考虑其他因素,如首先按正式代表团的规格,即代表团团长的身份高低来确定,这是最基本的。在同级代表团中则按派遣国通知代表团组成日期先后来确定,对同级和同时收到通知的代表团则按国名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在安排礼宾次序时所考虑的其他因素包括国家之间的关系、所在地区、活动的性质、和对于活动的贡献大小以及参加活动人的威望、资历等,例如,常把同一国家集团的、同一地区的、同一宗教信仰的或关系特殊的国家的代表团排在前面或排在一起。对同一级别的人员,常把威望高、资历深、年龄大者排在前面。有时还考虑业务性质、相互关系、语言交流等因素,如在观礼,观看演出、比赛,特别是在大型宴请时,在考虑身份、职务的前提下,将业务性质对口的、语言相通的、宗教信仰一致的、风俗习惯相近的国家安排在一起。
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要耐心、细致、反复考虑研究,设想多种方案,以避免因礼宾次序方面的问题引起一些不愉快。
称呼礼仪
各国、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各异,称呼与姓名均有不同。在社交场合,称呼和姓名很有讲究,如果弄错了,容易闹笑话,有的甚至引起对方反感、误会。以下为称呼礼仪要求: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成年男子不论婚否,均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统称小姐;对不了解其婚姻状况的女子可称小姐或女士,对戴结婚戒指的年纪稍大的可称夫人。这些称呼均可冠以姓名、姓氏、职称、军衔等,如“威廉·泰勒先生”、“校长先生”、“少校先生”、“戴维斯小姐”、“秘书小姐”等。以夫人称呼妇女时,可以用其丈夫的姓名,如“约翰·史密斯夫人”,也可用丈夫的姓,本人的名,如“玛丽·史密斯夫人",如以女士称呼时,一般用妇女本人的姓名。对部长级以上或地位高的人,称“阁下”、职衔或先生。如“部长阁下”、“大使先生阁下”,但在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地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在这些国家可称先生。对有地位的女士可称夫人,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阁下”。
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王后为“陛下”,称王子、公主、亲王等为“殿下”,对有爵位的人既可称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可称先生。
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学位的人,可称呼他们的职务,同时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查理教授”、“法官先生”、“律师先生”、“桑尼博士先生”、“卡特医生”等。
对宗教界神职人员,可称呼其宗教职位,如“牧师先生”、“阿杜拉阿訇”、“罗斯神甫”
等。
在社会主义国家及有些民族主义国家,人们习惯上以“同志”相称,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人之间也互称“同志”,前面可加上姓名或职衔,如“某某同志”、“医生同志”、“主任同志”等。
迎送程序
迎送的程序和相关礼仪是迎送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也是狭义上的迎送概念。
迎送的程序一般分为5个方面,即掌握来宾到达或离开的时间,安排有关的迎送人员向来宾献花、介绍,以及安排来宾乘车,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细节性的事务。
(1)掌握时间。为了顺利地迎送客人,必须要准确了解客人所乘交通工具的抵离时间,如有变化,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由于现代交通工具常常会受气候条件等意外原因影响,要想做到既不让客人扑空,又不让迎送人员长时间等待,那么,作为东道主,一定要仔细掌握抵离的准确时刻,绝不能出现让客人等候的现象。
(2)安排迎送人员。安排有关的迎送人应该和主要迎送人商议并征得他们的同意,至少应该让他们知道有谁参加迎送,同时,还应确定各位迎送人的正式头衔,以备主要迎送人在介绍和翻译时使用,以防止出现差错。安排迎送人员的数目不宜过多,握手是很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但应在客人来访过程中,与主要人物或主要部门负责人握手。
(3)献花。对于来宾,在迎送仪式上要安排献花,这也是国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仪式。献花一般由儿童或女青年奉献。主人与客人握手后,把花献上。献花须用鲜花或鲜花扎成的花束,且要保持整洁、鲜艳。献花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和一些黄色花朵。有的国家习惯送花环或一二枝名贵的兰花、玫瑰花等,但也要注意,有些国家在献花方面有某种禁忌,如接待信仰伊斯兰教人士时,不宜由女子献花,而且要注意献花的时间,适宜在迎送人和客人握手完毕之后。
(4)介绍。客人与迎接人员见面时,应相互介绍。我们知道,通常的原则是,先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在迎接外国来访者时,应先将前往欢迎的人员介绍给来宾,然后由来宾中的主要负责人再介绍他方人员。
被介绍者应微笑点头或者说声“您好”、“Hello”作为招呼语,千万不可面无表情,无所表示。在双方介绍人士时,遇到外宾主动与我方人员拥抱时,除女士之于男士或男士之于女士外,我方人员不应推卸或勉强应付,而应作出相应的表示。
有时,介绍时还要递送名片,涉外人员使用的名片最好能用两种文字印刷,这样就可以方便对方通过他所熟悉的文字知道你是谁,也便于今后查找你的名片时,能读懂相关信息,而且,人们都对能讲或能使用自己母语的人发生好感,记忆也会较为深刻,这无疑会有利于你们关系的进展,即使你是重要人物,也千万不要认为人家都会记住你的名字或联系方式之类的信息,还是应该使外宾感到方便为佳。
(5)陪车。不论迎送都应该安排陪车,有的安排主人陪车,也有的安排其他人员陪车。如果主人陪车,应该坐在客人的左侧,翻译可以坐在加座上,也可以在司机旁边,但不宜和迎送人员坐在一起。上车时,应该请客人从右侧进去,而不要再在车内找位。如果客人自己已坐下,就不要让他重新更换座位了。
在车前可装上小旗或标牌,以为标志,便于其他接待人员辨认区分。
迎送中的其他注意事项
迎送车辆应事先妥为安排,不可临阵调遣,给人以仓促之感。
迎送身份较高的客人,事先应在机场或车站、码头安排贵宾休息室,准备饮料。
客人的住处、膳食应事先安排好,如有条件,在客人抵达之前就应将住房地点、房间号码、用膳方式、日程活动安排、联络方式、联络人等事宜通知到具体客人,如做不到,也可将上述内容打印成文字材料,在客人到达时分发给每位客人,或通过对方的联络秘书传达,这既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混乱,又可使客人心中有数,主动配合。
客人到达后,一般不要立即安排活动,应给客人留下一定的休息或适应时差时间。
指派专人协助客人办理入境手续及机票或车票、船票和行李提运、托运手续等事宜,客人到达后,应尽快进行清点并将行李取出,送到住处。
涉外会见、会谈礼仪
会见座次安排
在国际社交礼仪活动中,会见、会谈是较正规的活动,要求慎重对待,其重点在于座位的安排,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会见和会谈的座位安排方式。
会见一般安排在会客室或办公室,通常宾主各坐一边,也有穿插坐在一起的。某些国家的会见还具有独特礼仪程序,如双方简短致辞、赠礼、合影等。我国习惯在会客室会见,客人坐在主人右边,翻译和记录安排坐在主人和主宾的后面,其他客人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主方陪见人在主人一侧。座位不够时可在后排加座。
会谈座次安排
如会谈长桌一端向正门,则以入门的方向为准,右为客方,左为主方。多边会谈,座位可摆成圆形、方形等。小范围会谈,有时只设沙发,座位按会见座次安排。双边会谈通常用长方形、椭圆形或圆形桌子,宾主相对而坐,以正门为准,主人坐背门一侧,客人面向正门,主谈人居中。我国习惯把译员安排在主谈人右侧,但有的国家也让译员坐在后面,一般应尊重主人的安排。其他人按礼宾顺序左右排列。记录员可安排在后面,如会谈人数少,也可安排在会谈桌就座。
会见、会谈的礼仪要求
会见、会谈的礼节要求比较正规,因此要特别注意,主要分为介绍、握手、谈话3项:
(1)介绍。正式会见,应由第三者介绍。介绍时,作法要自然得体,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点。
介绍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在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