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电热锅采用的是先进的嵌入式管状电热元件作发热体,管状电热元件被不锈钢结构件固定在锅体底部,由绝热、轻质的水玻璃膨胀珍珠岩制品作隔热板,置放在锅体与底座之间,并用橡皮圈封闭,具有热效力高、安全可靠等优点。如果将其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极易使电热元件的绝缘性能下降,从而产生漏电现象。因此,电热锅外锅一旦脏了,只宜在断掉电源、冷却后,用抹布轻轻擦拭干净,而不可用自来水冲洗。
电子表忌放在电褥子下
使用电褥子时,忌将电子表或电子计算机放在枕头下。电子表和电子计算机最忌怕高温,高温和日光直晒都会使液晶显示屏日益变黑,字迹不清,最后完全失效。
忌在电视机旁置放花卉
电视机旁如果摆设花卉、盆景,一方面潮气对电视机有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电视机的X射线的辐射,还会破坏植物细胞正常分裂,使花木枯萎死亡。
忌用门控开关失灵的微波炉
要知道门控开关失灵的微波炉会产生能量泄漏,因此不得再轻易使用。
因为过量的无线电波辐射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机能障碍和植物神经紧张失调。其临床表现为多种症状,如周身无力、头昏目眩、睡眠不良、容易疲劳、记忆减退,手指微颤等等,有的还会引起脱发、多汗、消瘦等,这些危害不一定是多么严重,不过,任何一种形式的能量高强度持续地作用于人体都是特别有害的,微波也不例外。如遇门控失灵,必须修复后再使用。
餐桌不宜铺塑料布
塑料桌布大都是聚乙烯制品。聚氯乙烯树脂本身是没有毒的,但所含的游离单体氯乙烯却是有毒物质。还有酚醛塑料和脲醛塑料,是由酚类、醛类和氨基化合物化合而成的,所含的游离酚、游离醛,也是有毒物质。另外,在这些塑料的添加剂中,一般还含有铅及各种杂环类有害物质。由于塑料餐桌布直接与用膳工具碗、筷、汤匙以至食物接触,塑料薄膜的游离有毒物质会污染食具、食物。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一部分转移到血液中,可引起慢性中毒,导致贫血、心绞痛、铅中毒性肝炎等。因此,餐桌上最好不要铺塑料布,即使要铺,也应在就餐之前拿掉,餐后再铺上。
不宜用废旧灯管晾衣服
用废日光灯管晾衣服、毛巾、手帕,会造成汞污染,是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日光灯管内有钨丝、70~80毫克汞、6~8克荧光粉及少量氢气。
一根完整的日光灯管,处在潮湿的情况下,玻璃管表面就会有碱性物质,如果不经常擦,碱性物质染到毛巾、手帕等衣物上,会对人的眼睛造成危害。有裂缝或打破一头的灯管,荧光粉中的汞和灯管中的汞,随着气温的变化,会散发出来,这对人体害处更大。
汗湿衣服不宜用热水洗
天气炎热时,人们经常大汗淋漓,衣服常常沾上汗水。这种沾有汗水的衣服,不宜用热水来洗,不然,难以洗干净。
这是因为,汗水中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和少量的盐分外,尚含有蛋白质、尿素与其他有机物质。盐分、尿素都溶于水,只需用大量的清水一揉,盐分、尿素就差不多可以洗掉了。而蛋白质在一般温度下能溶解于水,一旦受热,它就会凝固起来,不易溶解于水,并沾附在衣服的纤维上。这些凝固在纤维上的蛋白质,受到太阳光照或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作用,就会变成黄色的污垢,日后难以再洗干净。
同理,衣服一旦沾上血斑、牛奶、豆浆、肉汤等,也应用冷水清泡,不宜用热水去洗,原因是它们都含有蛋白质。
洗衣服时不宜将内、外衣“一锅烩”
洗衣服时,不宜图省事,将内衣与外衣放在一起洗。
在生活的环境中有大量灰尘。有生产性灰尘,如纺织厂的纤维绒毛、化工厂的原粒颗粒等,沾在皮肤上容易发生变态反应,导致皮疹、皮炎;还有生活性灰尘,如马路尘土、烟囱黑烟、汽车废气等,这些尘埃附着很多致病微生物,包括癣、疥等皮肤病的真菌孢子、疥虫等。
洗衣服时内、外衣混在一起,那些致病微生物就很容易沾在内衣上,漂洗不干净,容易使人罹患各种皮肤病。因此,洗衣服时将贴身内衣与外衣分别进行洗涤为好。
餐具洗涤两不宜
(1)不宜用化纤丝洗碗:有些人在街头小摊上买回化纤丝洗碗用,觉得它又柔软又耐用。其实,这是不妥的。因为它能把一些不易被人们肉眼发现的细小纤维沾在餐具上,而后随食物进入人体胃肠内。这些工业化学纤维在肠腔黏膜上滞留,会刺激或诱发胃肠道疾病。
(2)不宜忽视清洗碗脚:不少人在洗碗时,常常只注意碗的里外是否干净,而对碗底和碗脚却不大在乎。其实,碗底和碗脚的卫生是不容忽视的。研究人员经过检测证明,许多看似洗干净的碗,把它们握起来后,其脏污大都跑到碗底部了,碗底成了细菌繁殖的温床,碗底的细菌是最多的。因此,洗碗时一定不可忽视把碗底内外清洗干净。
不宜使用油漆筷子
油漆筷子虽漂亮美观,又容易洗涤,但油漆是有毒之物,无论红漆、黑漆或清漆,涂在筷子上,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油漆由基质、油脂、有机溶剂、充填剂和苯料加工制成。其常用的溶剂有苯、二甲苯、丙酮、丁醇等。这些溶剂都是有毒物质,在常温下就能挥发,而且温度越高挥发越快。这些有机溶剂能通过呼吸道被吸入肺部,还能通过皮肤、口腔黏膜的接触进入人体内。另外,这些有机物在油脂中容易被溶化,可随食物进入人体。长期使用油漆筷子,必然对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油漆筷子是不宜使用的,当然也不宜生产。
不宜赤手驾驶车辆
不少驾驶员为了图方便省事,经常赤手握着方向盘,驾驶车辆。殊不知,这样是有损健康的。
这是因为,机动车发动时或行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震动,而这种震动对人体有害无益。科学研究证明,长期驾驶机动车的人,由于震动的影响,致使神经系统功能下降,如条件反射受到抑制,神经末梢受损,震动觉、痛觉功能减退等,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震动还使手掌多汗、指甲松脆。震动过强时,驾驶员会感到手臂疲劳、麻木,手握力下降。长此下去,会导致肌肉痉挛、萎缩,引起骨关节的改变,从而出现脱钙、局限性骨质增生或变形性关节炎。强烈的震动和噪音长期刺激人体,会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失眠等症状。女性驾驶员还会出现月经失调、痛经、流产、子宫脱垂等病症。医学上通常将这类震动引起的疾病称之为“震动病”。
为了预防“震动病”的发生,驾驶员在行车时,必须戴上绒手套或较厚的双层棉纱手套,从而减少手与方向盘的直接接触,以缓冲车辆对手及人体的震动力,驾驶员对此切不可疏忽大意。
此外,还可以在驾驶员座位或靠背上安装富有弹性的垫子,或工作一段时间后略微休息一会儿,以松弛一下紧张的肌肉和活动一下手指关节等办法,来预防“震动病”的发生。
不宜长时间在空调车里“避暑”
目前,装有空调的汽车越来越多,在炎热的夏天,钻进空调汽车“避暑”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科学家提醒广大司乘人员,在空调汽车里长时间“避暑”是不当的。
这是因为,一氧化碳是一种毒性气体,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酸氧血红蛋白,使血液失去携氧能力,而造成组织缺氧、窒息。一氧化碳是由汽车发动机产生的。汽车在运行时,汽油燃烧是比较完全的,发动机所排出的废气不会有过量的一氧化碳。但是,当发动机处在怠速状态时,汽油燃烧不完全,往往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的废气。汽车停驶时,若仍开放空调,发动机则处于怠速状态,排出大量的一氧化碳会在车内聚集。人在车内避暑睡觉,往往将车窗全部关闭,以防冷气外泄,一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有的甚至会在睡眠中失去生命。
为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空调汽车要经常注意检查发动机上的盖子与车厢间的密封是否严密,若发现有向车厢内遗漏废气的现象,应及时排除。空调车在停驶时,若仍开空调,应注意车内通风,不可将车窗全部关闭,以防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尤其不可在车内关窗睡觉。即使在行驶时,若开着空调,也应经常开窗换气。
不宜常用电脑看VCD光盘
目前,多媒体电脑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家庭,由于它装有光驱,很多人便经常用电脑看VCD光盘。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当的。
这是因为,电脑在播放VCD的过程中,光驱必须数小时连续不停地读取数据,计算机光驱是设计用作计算机软件读取的,计算机软件是由“0”、“l”组成,任何一位的错误都将导致软件无法正常使用。所以,光驱读取数据时对每一位都要做校验,只有正确读出才继续读下一位,若某一位出错,光驱就会反复读该位。重复数次都无法正确读出,则中断出错。
而CD机的光驱是设计用来读取VCD影碟的,它对数据是一块一块地读,个别位出错并不影响大局,因而VCD机无须频繁启动纠错功能,即使有数据出错,它也可以将其忽略而继续工作下去。
因此,用计算机光驱观看VCD光盘,光驱不仅要长期不停地连续工作,往往还必须频繁纠错,反反复复地读数据,这对计算机光驱的寿命及性能的损害是很大的。因此,经常用电脑看VCD光盘是不当的。
不宜戴着夜光表睡觉
大凡戴夜光表的人,总喜欢戴着夜光表睡觉,图的是在夜里不用开灯即可随时看表,了解时间。但是,戴着夜光表睡觉,不但有戴普通手表之弊,而且更有着危害身体健康之害。
这是因为,夜光表上的指针和刻度盘上的发光材料,是由对人体有害的镭和硫化锌组成的,镭放出的射线可以激发硫化锌晶体发光。人戴着夜光表睡觉,身体就会在睡觉中连续受到8~9个小时的镭辐射。虽然夜光表上的发光剂不算太多,但是长时间连续对人体辐射,对人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就不可忽视了。
不宜用洗衣机洗羽绒服
由于羽绒服结构具有特殊性,不宜用洗衣机进行洗涤,否则,极易损坏其羽绒及面料。
羽绒分为绒朵(呈蒲公英状)和毛片(呈羽状)。羽绒的纤维强度差,不耐搓拉,如果用洗衣机洗涤,羽绒就有可能被粉碎;外界的旋转力也会使羽绒打卷,结团或擀毡,大大降低其保暖性能。羽绒服多采用尼龙绸面料,若用洗衣机洗涤,较强的外力会使面料破损。综上所述,洗涤羽绒服不宜用洗衣机,更不宜用甩干机脱水。
用水洗羽绒服的正确方法是:先将其浸泡在含有洗涤剂的温水中,用软毛刷轻轻地刷净污渍,然后漂洗;刷完、漂净后放在网兜里挂起来,使其自然脱水风干。
不宜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场合
(1)乘飞机时不宜使用手机:这是因为飞机上的导航系统最怕高频干扰,如果在飞机飞行中使用手机,很可能造成飞机电子控制系统失灵而发生事故。
(2)汽车加油时不宜使用手机:汽车加油站的计数器是由电子控制的,若受到手机发射的信号干扰,可影响机件的精密度,甚至会诱发火灾等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