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公元1654~1722年)爱新觉罗·玄烨,是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也是清王朝最杰出的统治者。康熙帝是清世祖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24岁的顺治皇帝死于天花。两天后,年仅8岁的玄烨嗣位登基。次年,他改年号为“康熙帝”,因此被人们按当时习惯称为康熙帝。
少年康熙帝就心怀大志,机智过人。他虽贵为天子,但是非常不幸,8岁丧父,10岁丧母。这更加磨炼了他的坚强个性。
在少年康熙帝的父亲顺治帝驾崩之前,特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少年康熙帝。四位大臣虽在顺治帝面前发誓保证,但事后,这些大臣们的做法却是事事与康熙帝作对。
四位大臣中,鳌拜是个野心勃勃、专横跋扈的人物,他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疯狂地扩张自己的权力和财富;并以维护祖宗之法为借口,把顺治时期的某些进步改革一个一个地推翻。
到了康熙帝八年(1669年),鳌拜的权力更加膨胀,康熙帝与鳌拜之间的矛盾也日趋尖锐,而年已16岁的康熙帝在政治上也逐渐成熟,他认识到要想发奋图治,首先要整肃朝纲,那就非搬开这块阻挡国家事务正常进行的大绊脚石不可,决意擒拿鳌拜,消灭鳌拜集团。鳌拜在朝中的党羽很多,不能硬下手,只能用智取。于是,康熙帝把自己装作一个好玩的青年,天天和一群同自己年龄相近的侍卫在一起练习摔跤,不太过问政事。鳌拜见了这种情景,心中十分高兴,因而也就放松了警惕。康熙帝趁此机会,以下棋作为掩护,将亲信大臣索额图等人召进宫来,暗地商讨好对策。当一切布置就绪时,就突然召见鳌拜入宫。鳌拜像往常一样,有恃无恐大模大样地只身走进宫来,见了康熙帝,康熙帝出其不意地历数了他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等罪行,并喝令左右将他拿下。这时,事先埋伏好的十几名精于摔跤的少年,一拥而上,将鳌拜摔翻在地,捆绑起来,交付议政王大臣审讯。经大臣会议审定,鳌拜被定了30条罪状,大臣会议请求将鳌拜革职斩首,族诛。鳌拜请求晋谒皇上。康熙帝降恩召见他时,他请年轻的皇上看他身上为搭救清太宗皇太极而留下的累累伤疤。因此,康熙帝赦免了他的死刑,改判监禁。不久,鳌拜死在狱中。鳌拜之弟穆里玛、塞本得、从子讷莫,以及鳌拜的心腹大学士班布尔善,尚书阿思哈、喝褚哈、济世,侍郎泰壁图,学士吴格塞都被处死。鳌拜在外地的同党也被一网打尽。这件事足以说明少年康熙帝的沉着果断和机智勇敢。
铲除鳌拜这一伙人的势力后,康熙帝的政权得以巩固,再加之人心所向,这为他日后大展才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中国所有封建皇帝中,康熙帝在位的时间最长(61年)。在清王朝历史上,康熙帝一朝也是最为辉煌的鼎盛时期。
康熙帝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因病去世,终年69岁。谥号为“仁皇帝”,庙号为“圣祖”,葬于遵化马兰峪的景陵。
从康熙帝十二年到康熙帝二十年(1673~1681年),经过8年战争,康熙帝指挥清军,平定了“三藩之乱”。康熙帝二十二年(1683),康熙帝派遣清军渡过台湾海峡,降服了郑克塽,解决了台湾问题。从康熙帝二十四年到康熙帝二十八年(1685~1689年),康熙帝派遣清军先后进行了两次雅克萨之战,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遏制了沙俄的入侵。从康熙帝二十九年到康熙帝三十六年(1690~1697年),康熙帝3次率军亲征,击败噶尔丹,统一了漠北地区。康熙帝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帝又派皇十四子允禵坐镇青海,进军西藏,驱逐准葛尔,解决了西藏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斗争,使清朝边疆地区的政治秩序得以稳定,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统一。
康熙帝重视农耕和发展社会经济。
他下令停止满清贵族野蛮地圈占土地,实行“更名田”、“摊丁入亩”,奖励垦荒,捐免地丁钱粮,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运河,调整工商政策,缓和了清兵入关后所激发的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使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到康熙帝末年,全国的垦田面积超过了8亿亩,比顺治末年的5亿5千亩多了近3亿亩,人口也迅速增长,出现了太平盛世的局面。
在文化建设方面,康熙帝也有许多建树。他下令开设“博学鸿词科”延揽人才;又开设史馆,编修《明史》。康熙帝一朝,编纂了大量书籍,如《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其中,《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共1万卷,约1亿6千万字,分6汇编、32曲、6109部,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大百科全书。
康熙帝在位60年,勤政爱民,知人善任,底定祖国版图,使国家安定,民众富裕,使满清王朝逐渐走上盛世之路。
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英主,是一位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曾国藩认为在他以前的7位清朝皇帝中,“六祖一宗,集大成于康熙帝,雍(正)、乾(隆)以降,英贤辈出,皆沐圣祖(康熙帝的庙号)之教。”他认为康熙帝是一位天才,说康熙帝“缉熙典学,日有孜孜,上而天象、地舆、历算、音律、考礼、行师、刑律、农曹,下而御射、医药、奇门、壬遁、满蒙西域外洋文字,无一不通,且无一不创新法、启津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