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伪证不枉良善
张说(667—730),字道济,又字说之,祖先为范阳(今北京大兴)人,后移居洛阳。其家世代为官,祖父张恪曾做过庆州都督,父亲张骘(zhì)做过洪洞丞。武则天永昌元年(689),朝廷策贤良方正,当时四方应试者达万人之多,竞争激烈,武则天亲自到洛阳临试,张说对策得乙等,授太子校书郎。不久,升迁左补阙,为常向皇帝进行劝谏的官员。
久视元年(700),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至秋凉仍不思返归。张说上疏劝谏,请求武则天及时返归,武则天虽一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对张说如此敢于直言相谏的精神还是非常欣赏的。长安初年,张说擢升为凤阁舍人,成为朝廷的要员。长安三年(703)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专横跋扈,陷害宰相魏元忠。魏元忠为官正直,曾杖杀过张易之的不法家丁,又阻止武则天提升张易之的弟弟张昌期为雍州长史。魏的忠直,使张氏兄弟异常恼火,他们时刻想寻找机会陷害他。当时武则天有病,他们就造谣说魏元忠与司礼丞私议,说是太元已经老了,不如依附太子,作长久之计。这使武则天十分恼怒,把魏元忠和高戬(jiǎn)打入牢狱,要他们与张昌宗对质。张昌宗便请张说作伪证,许以高官厚禄,张说表面上答应下来。当武则天召太子,相王和诸宰相到朝廷对质时,张说道:“臣今对朝廷,不敢不说实话。臣实不闻元忠说过这样的话,这是昌宗逼臣作诬证!”魏元忠因此免于被杀,而武则天却怪罪张说前后说法不一,把张说流配于钦州(今广西钦州县)。
中宗即位,把张说从广西召回京都,任兵部员外郎,后升为工部侍郎。不久张说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期满,仍为工部侍郎。后判兵部侍郎,加弘文馆学士,睿宗即位,张说拜任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
景云元年(710)七月,中宗第二个儿子,谯王李重福在洛阳起兵造反,兵败被杀。东都留守捕获李重福同党数百人,审讯很久没有结果。睿宗派张说前往洛阳审理此案。张说很快把谋反主谋张灵均和郑愔(yin)抓获,审得实情,其它胁从者全部释放。案件处理得干净利落。睿宗对张说的才干十分赞赏,把他提升为太子李隆基侍读,这样一来,张说与太子的关系就非同一般了。
景云二年(711)正月,睿宗任命张说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做了宰相。
辅佐太子翦(jiǎn)灭异党
张说出任宰相之时,正是皇室内部的斗争十分激烈之际。太子李隆基和他的姑母太平公主之间的斗争已趋白热化。太平公主野心勃勃,一心要改换太子,而太子集团有姚崇、宋璟支持。景云二年二月,有善于星相占卜的人说,五日内有急兵入宫。睿宗听信,急令为之戒备。张说对此十分反感,他对睿宗说:“这是奸人离间太子之计,陛下若以太子监国,则名分定,奸胆破,蜚(fēi)祸就堵塞了。”姚崇也对睿宗说:“张说所言,社稷之至计也。”睿宗听从了张说的建议,即命太子监国。
然而太平公主却进行疯狂反扑,她设计迫使睿宗把姚崇、宋璟等大臣赶出朝廷,贬为地方官,接着,又罢去张说相职,贬为尚书左丞,令往东都留司。
先天元年(712)八月,睿宗以“传德避灾”而让位给太子李隆基,是为玄宗。太平公主迫不及待,广引党羽,准备谋反。张说知道情况紧急,自东都遣人以佩刀献玄宗,请他迅速决策,除掉太平公主之党。玄宗当机立断,先下手为强,在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前,一举杀了太平公主及其党余,政局开始稳定。
张说由于协助玄宗除掉太平公主,立了不小的功劳,被召为中书令,第二次当了宰相。但张说素与另一宰相,著名政治家姚崇不和,相互告发,结果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当了地方官。不久,宰相苏颋在玄宗面前为张说表功,并说张为人忠诚正直,不宜外迁,于是,张说被任命荆州长史。不久,又出任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入朝以戎服拜见玄宗。开元七年(719)张说为检校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天兵军大使。
开元八年(720)六月,朔方大使王唆诱杀突厥降户于受降城,死者千余人。大同等地的突厥闻之感到惊惧不安,边塞的局势开始动荡起来。当年秋天,张说亲自带领二十骑前往大同等地安抚。副使李宪担心张说遭受不测,去书信劝阻,张说回信说:“吾肉非黄羊,必不畏食;血非野马,必不畏刺。士见危致命,这是我效死的时候了。”
开元九年(721)四月,兰池州(宁夏盐池县)康待宾,攻陷六胡州,聚众七万,进逼夏州。后与党项连结,攻银城(陕西神木县),张说统马步兵万人讨伐。讨击使阿史那献清尽诛党项,免其反复,张说说:“王朝的军队,应当讨伐叛逆,用安抚手段使其服气,怎能够杀戳已经投降的人?”遂置麟州,安置党项余众,使其安就复业。张说因平乱有功,迁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再次当了宰相,掌握朝廷文武大权。
为节度使倡学士馆
开元十年(722)四月,张说兼知朔方节度使,他常常亲自到朔方巡边。九月,康待宾余党反叛朝廷,自称可汗。张说发兵追讨,将河曲六州胡人,分散安置。
原先驻扎边塞的军队高达六十余万,耗费巨大。张说以无强敌压境为理由,请求朝廷罢兵二十万。玄宗颇为忧虑,张说说服玄宗,最后裁边兵二十余万,占了边兵的三分之一。张说还根据实际情况,建议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募兵制是寓兵于农的一种制度,即青壮年平时在家种田,战时应召出征,自带军需。府兵制使士兵不堪其苦,逃亡者甚众。开元十年(722)九月,张说招募年轻力壮的青年担任宿卫,免除他们的租调劳役,给予他们优厚待遇,不到十天就招募精兵十三万。从此兵农分开,兵成为一种职业性的雇兵,这对于提高军事素质,严格训练,大大提高军队战斗力是很有好处的。
开元十一年(723)二月,张说兼中书令,他把政事堂改在中书门下,政事堂下设五房: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分曹掌管总务,政事堂办事机构的设立,加强了政事堂的权力和地位,使政事堂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张说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也是当时文人的领袖。他的文章以俊丽、缜密著称。朝廷有很多重要文章,大多出于他的手笔。他最擅长碑文,当代人莫能及。张说还倡导开馆置学士,因而玄宗设立了丽正书院,聚集许多文学名士如徐坚、贺知章等从事文教等事务,玄宗授张说为修书使,总管丽正书院。此事当时有人反对,要求停办丽正书院,后来,丽正书院改为集贤书院,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任命张说为知院事。张说为相职,提拔和重用了一批文学之士,其中的张九龄,后来成为唐代的名相。
开元十四年(726),御史大夫宇文融等弹劾张说,说他“引术士占星,徇私舞弊”。玄宗命令拘捕他,并发兵围其家。经过这次挫折,张说精神受到极大打击。事后,派宦官高力士探视,见张说蓬头垢面,坐在席上,“食以瓦器,惶惧待罪”。高力士在玄宗面前为他说好话,说张说曾为侍读,于国有功。玄宗因而罢张说中书令,免去宰相之职。
离开朝廷后,张说专心致志研究文史,开元十六年(728)朝廷仍请张说为集贤书院院事。朝廷每有大事,还是征询他的意见,开元十七年二月,复为尚书左丞相。
开元18年(730)十二月病死,享年64岁,玄宗为张说自制神道碑文,因曾被封为燕国公,其文集称《张燕公集》,计有2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