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其它任何一种工艺美术品的成熟过程一样,内画鼻烟壶也是在内画匠师们克服重重困难,经历过相当长的探索之后,才渐晰成熟起来的。概括来说,内画鼻烟壶的成熟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最初的内画鼻烟壶因为没有对壶的内壁进行必要的磨砂处理,光滑的内壁难以着墨施彩,再加上没有发明出一种既细小又吸墨、便于内画的笔,所以构图粗糙简单,零乱不清,装饰效果很差。内画匠师们在实践过程中,利用铁砂、金刚砂等掺水在壶内滚动,进行磨砂处理,使壶壁细而不滑,产生了如同在宣纸上书画一般的效果。然后,再以弯曲成钩状的竹笔醮上颜色在内壁反向作画写字。使玻璃、水晶等质地较硬的物质表面“宣纸化”,不能不说这是鼻烟壶内画匠师们的伟大发明。这一发明在内画鼻烟壶方面,不仅利于书画的成功,而且推动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国画题材在鼻烟壶绘制上的运用,并为仿制历史上著名书画家的作品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这时的内画鼻烟壶仍然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艺术境界,因为缺少古代书画作品必不可少的题词、落款和印章,显得匠味十足,难登大雅之堂。到清代光绪年间,这些缺陷完全得到了弥补,使内画鼻烟壶艺术日臻完美,成为高雅的艺术品,甚至被清宫大内奉为至上之物。从此内画鼻烟壶作为中国鼻烟壶的一朵奇葩,热烈盛开,与其它各种类的鼻烟壶争奇斗艳,使鼻烟壶制作在嘉庆时期走下坡路以来,再放异彩。
内画鼻烟壶从造型上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之所以引人入胜,主要体现在内画的技艺和内容上。因此当人们品评一件内画鼻烟壶时,除了质地,便是要看它是由谁书画的,书画的内容是什么,采取的是什么手法,这种手法运用得是否得当,绘画内容右无意境,等等,就如同在品评一件或绘画作品一样,为了使一件内画鼻烟壶作品获得成功,制作匠师们总是利用手中那支小巧的笔,寻找着制作者与使用、鉴赏者之间的焦点,寻找共鸣。
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内画鼻烟壶的书法主要有仿某位著名书法家的风格进行创作和体现内画者自己书法风格的创作两种,其内容或是座右铭,或是向某人致意,或是纪念某件事,或者就是单纯地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绘画的内容很广泛,大凡真正的绘画作品可以体现的主题,在内画鼻烟壶都可以找到,但从总的来说,内画鼻烟壶的创作者们更偏重于山水风景、历史故事、人物形象、花鸟虫鱼、神话传说以及不少寓意吉祥的图案。在创作每一件内画鼻烟壶时,认真严肃的匠师们都要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使原本无生命的鼻烟壶富于生命,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强烈地吸引着它的使用和鉴赏者。
内画鼻烟壶是一门精逾鬼斧、巧夺天工的技艺,高超的内画大师们往往能在人们难以想象的鼻烟壶内,随心所欲,笔下生花,流畅顿挫,运用自如。在那寸天厘地的小空间里,巧笔书出人间风流,画出世上方象。
或许是由于史料所限,在其它种类的鼻烟壶中,我们很少知道某件鼻烟壶是哪位匠师制作的,有的也只是诸如某某皇帝制造的款识,只有那些达官贵人,才有资格和权利在自己使用的鼻烟壶上注明个人专用的堂款或其它标记。内画鼻烟壶则不然,它是在民间发明并主要是在民间制作的,有着鲜明的创作者和使用(或所有)者的烙印。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内画鼻烟壶上一般都有内画者的题跋、印迹;其二,除上述外,内画鼻烟壶上一般还有使用(或所有)者的名姓及其他人的赠言。这样,就使内画鼻烟壶不仅能以内画的精美取胜,还能以内画者和内画主题与使用者的内在关联,更具意义,更具收藏和保存价值,提高了鼻烟壶的品位。
在清代内画鼻烟壶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现广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孟子受、丁二仲、汤子川、闫玉田、陈仲之、毕荣九等著名的内画大师,井因为内画风格的不同,在全国形成了京、鲁、冀三大内画流派。关于内画名家的情况,我们将在下一节中进行介绍,本节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三大内画流派的艺术特点。
京派内画鼻烟壶的艺术特点
京派内画是内画鼻烟壶领域极有势力的一派,其内画历史比较长。有的研究者依据京剧中有四大名旦,提出京派内画鼻烟壶有四大画师,即登堂入室的马少宣、雅俗共赏的叶仲三、阳春白雪的周乐元、文武全材的乌长安。实际上,上述四人的创作风格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周乐元好仿新罗山人笔意,马少宣好书随画意,叶仲三好画花鸟人物。如果说叶仲三曾刻意仿过周、马之作,那么他们之间确有一种风格上的联系。不过,从总的来说,京派内画大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他们的内画作品具有很强的“文人味”,内涵深远,意境无穷。京派内画大师的最相通点是笔力严谨,画风苍劲有力。
鲁派内画鼻烟壶的艺术特点
山东地区及其周围有玻璃和水晶产地,是制作内画鼻烟壶最常用的原材料,虽然山东博山的玻璃鼻烟壶曾经很有名望,但山东的内画鼻烟壶出现的却比较晚。有的研究音认为,在清代光绪年间,博山人王凤浩在北京的内画鼻烟壶名家周乐元那里获得了内画鼻烟壶工具,回博山开始了内画摸索。所以,王凤浩可谓是鲁派内画鼻烟壶的创始人。山东有着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豪迈粗犷的山左风情、黄河之滨的乡土气息和淳美质朴的审美观念,这一切深深地影响了鲁派内画鼻烟壶的刚作。鲁派内画鼻烟壶常选用的题材有水浒一百零八将、百骏、百兽等,其作品粗犷豪迈,风格泼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冀派内画鼻烟壶的艺术特色
在京、鲁、冀三个流派中,对内画鼻烟壶创作影响最大的,便是冀派内画鼻烟壶了。冀派内画鼻烟壶的选题以人物肖像见长,特别是婴戏图和百子图最能反映出冀派内画鼻烟壶的艺术特点。另外,在临摹中国古代名画方画,冀派内画匠师们也颇见功底。冀派内画的主要特点是立意深远,气韵生动,布局巧妙,线描设色浑雅丰富。
虽然中国内画鼻烟壶的三个主要流派各有其风格特点,但又不是泾渭分明,互不相容的。内画大师们经常互相交流,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所以,经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这一点,也正是内画鼻烟壶得以在中国古代鼻烟壶发展史上异军突起,并施放着辉煌光茫的重要因素。到今天,中国的内画鼻烟壶仍然是国内外人士衷爱的收藏品。
五、清代内画鼻烟壶名家及其内画精品
制作鼻烟壶的人很多,但绝大部分我们都不知道,唯有内画鼻烟壶,使得不少人名垂后世。这或许是因为既然是内画,那么其绘制的作品上总留有自己的署名和款识,如同一幅绘画作品一样,使人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知道其作者是何许人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内画鼻烟壶在中国鼻烟壶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太重要了,因此对于一些内画大师,都或多或少地在一些笔记小说或野史中留有一点记载,使我们可以对他们的情况有所了解。然而,在封建社会里,这些我们今天所称谓的“内画鼻烟壶大师”大都处于十分低下的地位,他们不可能如同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一样,在当时历史记载中留下浓重的二笔,所以我们很难了解他们的全貌。在本节,我们主要是根据零星的史料记载,再结合作品,向读者介绍几位比较有名的内画鼻烟壶创作名家。
周乐元
周乐元是内画鼻烟壶的一代宗匠,我们虽不清楚他的生卒年代,对他的作品却很熟悉。周乐元原是一位宫灯、纱灯画师,在文学、绘画方面有较高的造诣,这使他在转为专门从事鼻烟壶内画以后,很快便成为最主要的代表人物。目前已知周乐元的内画作品最早的是1882年,而最晚的是1893年,也有的研究者认为周乐元卒于1893年。
周乐元的内画作品题材很广泛,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和书法,无不精美。他尤其擅长山水画,揉和了宋、元、明三代山水画的精华,采用工笔技法,再现了宋、元、明三代的山水之美。我们知道,宋代初期山水画便进入了成年阶段,确立了完备的典范画法,从理论到实践都为以后的山水画树立了楷模(参见张光福《中国美术史》),并且出现了以描写中原一带实景为主的荆浩、范宽等大家,以描写山东一带实景为主的李成等大家,以描写江南实景为主的董源、巨然等大家。到元代,山水画进一步追求“平淡天真”,通过萧索淡然、肃穆寂静、烟霭微茫、山林幽致,给人一种野趣意然的味道,不再是宋代那种水墨的简单涂染,而是反映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思想竟境,出现了被誉为元四家的赵孟兆页、黄公望、王蒙、吴镇等著名画家。明代山水画又是南宋院体画派的东山再起,特别是在描绘山石的技法上,大力运用水墨渲染的皴法,再加上“边角之景”和“小景山林”,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能力。而周乐元在其绘画过程中,领悟到了宋、元、明三代山水画的优点,通过工整细密的工笔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综观周乐元的内画风格,其山水画一般以皴染为主,花鸟画以写意为主,注重意境,时常在淡雅宜人的浅蓝色调中,点辍以红、白、绿、黄等色,给人以生动鲜明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