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位作用重要化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促进了知识经济化和经济全球化,使得知识和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知识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高素质人才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国际竞争已从自然资源和资金转到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大战上来,这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一转折把高等教育推到了空前重要的战略地位。人才争夺将成为新世纪的竞争焦点,谁拥有世界一流的顶尖人才,谁就能占领新一轮全球竞争的制高点,这既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对高等教育的一种压力。因为以知识的传播、生产、示范和孵化为己任的高等教育,不仅是培养和造就成千上万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级人才的摇篮,而且是继承、发展人类文明,从事基础研究和高科技前沿探索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国家、民族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知识和人才辐射源。正因如此,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将日益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二、发展方向大众化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迫切,经过连续几年的扩大招生,普通高校在校人数急剧增长。1998年全日制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2004年超过440万人。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根据规划,2010年,我国高校毛入学率将达到23%。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开始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这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比较吻合。
三、培养模式全面化
工业经济时代,人们仅仅把大学看做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教育目标实际上是培养专业面很窄、强调专业对口的单一人才,即所谓“现成专家”。因而人才培养模式是设置口径很窄的专业,规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过多的专业课程,忽视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应从单纯保存、传递知识向现代化的“知识工厂”转变。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智能,使他们高效地吸收、有效地驾驶和灵活地运用知识。可以说,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要给学生口袋里装满“金子”,而且要授予学生“点金”方法。这一过程,教师展示给学生的是怎样创新知识的方法和艺术,学生得到的是思维方法的训练和陶冶。这是现代教育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关注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和完善,摒弃整体主义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必然趋势。
四、教学内容综合化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加快了知识更新速度,引起了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更新。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高等教育实行“通才教育”。专业方向越来越综合化,并根据社会需求,合理灵活设置学科专业。大学将适应科学知识高度融合、相互渗透的趋势,开展各种形式的综合教育,注重对学生个性、适应能力的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根据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更新教育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五、教育的职能拓展
高等教育一方面从单一的教学机构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将从传统的一次性教育转向终身教育。与工业经济时代相比,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必须承担四种职能:即一是传播知识,即凭借教育资源来传播知识,开发人力资源。二是生产知识,即发展和提供新的知识。三是示范新知识的应用,四是孵化高新技术产业。这远远超出了高等教育的传统职能,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已不是单纯的教学单位,而是集传播、生产、示范、孵化知识为一体的综合体。同时,知识的不断创新和职业更迭的加剧易造成知识的老化,“一次性终结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终身教育”已成为社会的必然。
六、办学方式多元化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受前苏联的影响,学校管理体制是一种事业性管理体制,大学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家财政的支持,这种模式在一定意义上制约和影响着大学的发展速度。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一是办学体制多元化,过去那种单靠政府包办大学的单一模式将被打破,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除国立大学外,还有民办大学,一些国立大学的内部出现相应调整,出现“一校两制”甚至“一校多制”的现象。二是投资渠道多元化,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1年,我国大学新增加的教育投资,只有20%来自政府,80%来自银行贷款和社会力量投入。
七、办学模式市场化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学的价值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大学的毕业生要接受社会的严格选择,大学的科研成果同样要接受市场的严格选择,大学正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并最终完全融入国民经济的主战场,一些大学的专业设置、招生就业越来越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大学与大学、大学与科研院所及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分割正在被打破。
八、办学途径国际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高等教育将更加广泛地参与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服务竞争。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研究机构的国际化交流合作空前活跃,主要包括:知识和人员的国际流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如合作办学、合作研究、技术合作以及教育资金的国际融通);课程的国际性(如外语教学、国际和地区研究以及国外学科或专业的本土化);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经验,建设一流大学等等。
九、办学手段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较早地在大学得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大学教学、科研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并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多媒体教学、数字化校园、网上大学已被人们熟悉,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走向信息化。虽然从视听广播到计算机教育,从班级授课到个别化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从在校学习到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学习这一目标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但这已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发动机
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发动机。有人甚至提出,知识经济是“教育的经济”。这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见一斑。
一、知识经济必须依靠高等教育
1996年,W.哈拉尔(WilliamHall)在《新管理学》一书中曾经指出,在今后10—20年中,美国从事与知识劳动相关工作的劳动者将达到60%—70%。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性劳动将是绝大多数人谋生的基本手段,知识将成为人们最基本的消费品,知识的占有量将是人们富裕程度的基本标准。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身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都将最终取决于他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并非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曾经指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有着十分明显的关系,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分别是:小学43%,中学108%,大学300%。
知识经济必须靠人来实现,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就谈不上发展知识经济。有人断言,农业经济时代,文盲、半文盲可以从事生产劳动;工业经济时代,接受过中等教育者可以从事生产劳动;而发展知识经济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接受过高等教育才可以从事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教育将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
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先进科技的广泛使用,劳动将需要坚实的知识基础。不论是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都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播,且其中不少知识将必须通过正规教育系统方可获得。特别是在一国的教育体系中,中等教育远远不能满足从事知识经济时代劳动的需要,基础教育向大学教育延伸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知识经济时代,没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将难以从事一切知识性劳动。因此,发展现代科技知识与技能教育,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中心内容。
二、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的源泉
如前文所述,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应用为基础的经济,而高等教育承担的四种职能与知识经济的主脉络是一致的。教育部门进行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示范的过程,与一国发展知识经济的节奏、步伐越是合拍,一国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越是加快。目前,在先期进入知识经济的国家,高等教育部门除了履行传统的教育职能——传播知识以外,还承担着大量的科学研究任务,一大批知识首先是在大学发现、总结出来的,在不少国家,大学通过举办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为企业提供知识性技术性服务,与社会企业密切合作等方式,示范着新知识的应用。
即便在我国,大学直接利用自己的科技成果和高层次人才,也对新知识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如北大方正集团汉字使用的核心技术(王选教授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的科技成果)、北农大良种农药、地质大学的黄金勘探技术等,都是在本单位内完成了商品化与产业化过程。同时,不少大学向企业提供了大量科技成果。
不少国家,大学还在孵化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美国,著名的硅谷就是依托大学发展起来的。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介于帕洛阿尔托和圣何塞之间,长48公里,宽16公里。在该区内,拥有斯坦福大学等8所大学、9所专科学校。硅谷首先是以斯坦福大学的人才、技术、知识资源为依托,以斯坦福科学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有人断言,没有斯坦福大学,就没有斯坦福科学园;没有斯坦福科学园,就没有硅谷;斯坦福科学园的形成与发展是硅谷诞生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斯坦福大学及其科学园的推动和带领下,到20世纪80年代,硅谷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聚集了8000多家企业,其中有3900多家电子公司,年销售额超过400多亿美元,每年创造4万多个就业机会,成为美国同期经济发展最快也最为发达的地区。
我国虽然刚刚出现“知识经济的端倪”,但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外,也不难看到“大学的影子”,甚至北大、清华、东大、上海交大等大学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别是,近几年来,北京中关科技园海淀试验区的统计数据一再显示,该区前20位企业中不少是大学兴办的高新技术企业。截至1997年底,大学已在试验区独立兴办数百家企业,形成近300项产品的批量生产能力。大学自办的高新技术产业已出现了方正、紫光等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集团。方正微机已成为国产计算机的重要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大学企业的销售额不断提高,1997年,方正集团公司销售额达到了57亿元,方正电子公司销售额达到了31亿元,清华同方销售额达到5.8亿,清华紫光销售额达到4.8亿元。
在先期进入知识经济的国家,以公立研究机构和大学校为核心的国家科学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大学作为国家科学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正在这些国家的经济形态转变、知识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先期进入知识经济的发达国家,大学既是社会的“教育中心”,又是社会的“科学研究中心”,同时还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中心”。大学一方面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以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不断学习和创造新的知识,另一方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科学研究,以期在社会提供公共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高度重视利用大学的人才、知识创新、成果储备等优势,积极孵化高新技术企业。
三、高等教育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在传统社会中,高等教育是传承文明的主要手段,前人所积累的经验、技能、思想以及其他形式的文明成果通过教育的方式才能在代际间延续。因此,一个社会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它的教育史。
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除保留了传统功能以外,其专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特征也日益变得明显。高等教育不仅使已有的知识不断延续,还使得受教育者获得各种有用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在以后的生产活动中具有增值效应,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手段。从更宏观的角度考察,高等教育已成为推动经济不断增长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源泉。不过,同其他物质资本投资不同,教育投资的意义还不仅仅表现在它具有提高生产率的效应,在促进生产率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是教育部门的投资有别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最显著的特征。首先,让每个人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已经成为实现社会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也是为什么在过去的100多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相继颁布义务教育法律的原因。其次,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人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健康和营养状况的改善,而后者是生活质量的直接体现。因此,教育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说是由其所产生的福利效果来表现的。
四、建设小康社会依赖于高等教育
当前,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是,现在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与此相适应,现在的人力资源开发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人力资源开发。经济日益增长的人力资本需求同人力资源开发不全面之间还存在突出的矛盾。人民全面发展的教育需求同教育发展不全面之间还存在突出的矛盾。低水平表现在我国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人均人力资本存量还很低,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以及个人发展的需求;不全面表现在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还有待建立和完善;不平衡表现在人力资源开发还存在重大的结构性不平衡,包括严重的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