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体育文化产品的需求弹性大,扩大体育文化需求很有潜力
在人们基本解决温饱的情况下,物质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占消费者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文化消费包括体育文化消费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科学、健康的体育文化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影响人的一生,对人的身体素质提高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物质产品的作用无法企及的。随着人们实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趋于收入弹性偏小,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趋于收入弹性有限增长,面对文化消费包括体育文化消费的需求趋于收入弹性增大。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人均GDP为1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恩格尔系数趋于偏小,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甚至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有限地基本稳定在一定的需求量上,而对文化消费品包括体育文化消费品的需求有呈数字甚至几何级数增长的可能。例如: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温饱、营养得到保证,日常耐用消费品相对饱和之后,人一日三餐,很难实现总量成倍增加为每日六餐,那将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同时,家庭也很难同时购买更多的重复的冰箱、洗衣机、彩电等。特别注意的是,即使为启动消费而增加了人均收入之后,对这方面需求的拉动力仍旧有限。而体育文化消费需求潜力大,人们对体育竞技表演和对体育艺术的追求,完全可能使这方面需求成倍甚至数倍地增加,一个人由一个月欣赏2至3场高水平表演增为5至6场或更多是完全有可能的。同样,一个人由一个月参加4次健身活动增加为6至8次或更多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活动的增长有益于人的自我完善。相比较而言,精神文化生活的消费需求增长的空间是十分广阔的。
3.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并扩大社会体育文化需求,使之总量不断上升,结构日趋合理.
扩大体育文化需求以推动体育产业加快发展,推动社会产业结构升级和合理化,从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
注重引导激发居民体育文化需求欲望的增长,加大体育文化消费比重。影响体育文化需求的重要因素是消费者的偏好与欲望。体育文化需求产生于求知、求美、求乐,渴求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和自我完善,以及全面发展的欲望,要通过各种渠道促进人们体育文化需求欲望的增长。体育文化需求与消费者的文化素质有密切联系,不同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的人,体育文化需求欲望强烈程度不同。一方面,要注意引导激发高文化素质的消费者,对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享受和有助于自我发展、完善的体育产品(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对文化素质较低尤其是收入较高的人,重点加强扩大体育文化消费需求的引导,增强其对有益于身心的健康、有益于提高自身素质的文化消费需求欲望,引导其加大体育文化消费比重。由于追求时尚的消费心理对扩张体育文化需求有相当大的影响,要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宣传,引导人们以鉴赏高雅体育艺术,参加健康的高品位体育文化生活,进行终身学习,不断更新体育知识为社会时尚,激发大众的体育文化需求欲望。要通过提高消费者文化素质,培养其体育爱好,引导时尚的健康文化消费,形成体育文化消费热点,刺激体育需求欲望上升,从而扩大体育文化需求总量。
建立合理的体育消费价格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文化需求结构。在人们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形成合理的体育文化消费需求量和体育文化消费需求结构,与体育文化消费品(服务)的价格及相互间比价是否合理直接相关。要针对现实生活中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能力,适应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以高品位、高价位满足和刺激高收入消费者的体育文化需求;以一般中等价位的体育消费,满足和刺激中等收入消费者的体育文化需求;以大量较低价位的体育消费,满足和刺激大众体育文化消费需求。
当前,尤其要通过大量人们喜闻乐见的价格较低的大众体育类项目,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鉴赏和消费,即使高成本、高品位、高质量的体育文化活动,也尽可能有价格较低的场次、位次或消费方式。因为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还不高,而人的体育文化需求本身需要培养,兴趣爱好和鉴赏品味要在精神文化的消费过程中不断提升。以较低的价格使收入不高的广大消费者享用精美的精神食粮,以此培养和激发人们对高层次体育文化的消费需求,将形成巨大的需求市场。在采取措施降低体育消费价格,以提高大众体育文化消费量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缩小相关体育消费品价格之间的比价,使人们有能力享用娱乐、休闲、审美、体育旅游等多种体育文化消费,从而形成合理的体育文化消费需求的结构。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以有效供给引导、开发体育文化需求。大力发展新兴体育产业,开发新项目、新服务,引导和开发新的体育文化需求是当务之急。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要着力开发新项目、开辟新市场,如体育教育产业、体育信息产业、体育技术产业、体育旅游产业等。目前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要加强宏观调控,以合理的体育产业和产品(服务)引导体育文化需求,形成科学合理的需求结构。加快现有休闲娱乐等体育文化产业化进程,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增加有效供给。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和项目(产品)开发,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体育文化产业,提高广大农民喜闻乐见和有助于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倡导文明科学生活方式的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解决农村体育文化需求有效供给短缺的矛盾,要大力开发面对城镇工薪阶层和低收入消费者的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改变有效供给不足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一旦因有效供给不足或无力支付望而却步,降低了需求期望,淡漠了体育消费意识,失去潜在的市场,将是最严重的问题。因此,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和项目(产品)开发,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体育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间往往要经过一个培育开发需求市场的低回报阶段。
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活动和精神文化产品是国家、民族必须倡导和扶持的。因此,在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的同时,不能完全由市场自我调节,要运用国家行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和其他行政手段进行有效调控。组织实施精品工程,鼓励社会办体育,大力发展知识型体育文化产业、产品和服务项目,扶持高雅健康的文化娱乐项目,加大对体育场馆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农村体育文化阵地、载体、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使农民基本体育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使高层次的体育文化需求日益增长。通过税收和政策导向,促进多层次、多项目的城乡文化消费供给体系的形成。与此同时,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抑制内容不健康的甚至带有迷信色彩的低劣文化的产业,用思想健康、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项目和服务来满足和引导人们的文化需求,使之健康持续发展。
培育规范有序的体育文化市场,促进体育文化需求持续增长。体育文化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体育文化市场的机制和管理,直接影响着体育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文化消费需求量和需求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文化市场建设已初步形成娱乐、服装器材、俱乐部等几大市场、但发展仍然处于起始阶段,尚不成熟,有的还没有真正形成市场。一方面由于体育文化市场发育不全,致使一些高品位、高质量的产品和俱乐部一些优秀队员难以形成它应有的市场份额,难以在公平竞争条件下取胜。如服装器材市场,由于流通渠道对名牌服装大幅度扬价,难以取得最佳生产效益;俱乐部队员交易还不规范,直接影响正常的公平交易。体育文化市场的发育不完善,难以满足消费者的体育文化需求,抑制了体育文化消费需求欲望和实际消费总量。另一方面,由于依靠管理体育文化市场在探索中推进,还不完善,也同样抑制了消费者扩大体育文化消费需求的愿望和实际消费量的增长。加强体育文化市场是拉动体育文化需求的支点。要加快开发培育体育文化市场的步伐,大力繁荣体育文化市场,同时依法管理体育文化市场。
加大体育文化投入,奠定扩大体育文化消费需求的现实基础。目前,国家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对基础设施的加大投入,其中也应包括对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近年来,各级政府财政和社会多渠道筹资,加大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之际,千万不可忽视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这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造就生产力第一要素的基础工程,亟须增加新兴的体育设施,改善现有体育设施条件,更新设备,运用高科技手段,使体育文化产业——这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朝阳产业,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载体、设备和技术条件,从而对扩大社会的体育文化需求产生强大的牵引力和物质支持。
与此同时,借鉴先进经验,运用国家税收政策,鼓励社会多渠道向公益体育投人,规定不同规模的城市及其公共场所,都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具有一定品位、风格的体育文化项目(产品)和服务设施,如雕塑、画廊等,民航候机厅、火车站、宾馆、公园等公共场所都必须有相应的体育艺术品装饰,其费用在建设费中列支。由此营造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满足广大群众的体育文化需求,同时进一步激发消费者对体育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使追求高品位的审美情趣形成社会时尚。这对提高民族的文明素质,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有着长远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