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大价格监测调控力度,营造了平稳宽松的价格环境。一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对粮油肉蛋、金属材料、化肥、煤炭等20种重要商品价格及8种灾后重建物资价格以日报或周报形式持续进行监测和预警。针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相关商品价格实行每日巡视制度。全年编发各类价格信息刊物50余期,在媒体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32期,向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报送价格监测数据4万余条。加强了价格形势月度分析,多次向省委、省政府上报了加强价格总水平调控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定西市坚持物价干部进驻市场制度。张掖市整合了价格监测网点。根据国家要求,制定了《甘肃省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实施细则(暂行)》,对全省生猪出厂价、玉米销售价实行了周报制度,实时开展了猪粮比价的监测和预警工作。6月初,在猪粮比价跌破6∶1的预警线时,及时启动了调控预案,促使生猪和猪肉价格合理回升。天水市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平抑肉价,效果明显。进一步完善了化肥价格形成机制,适时取消了我省化肥生产、流通环节的价格干预措施。继续对灾后重建物资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陇南市还适时召开了建材价格监管告诫会,稳定了建材市场价格。1~12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实现了保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的预期调控目标。
(二)强化民生价格监管,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制定了《甘肃省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配套改革方案》。制定了新增医疗服务项目试行收费标准,对部分医疗服务项目进行了修订,启动了单病种限价试点改革。对全省药品集中招标前的最高零售价格进行了审核备案。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政策,加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服务性收费、代收费监管。从2009年春季开学起,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借读费,停止收取住宿费,规范了高中择校生“三限”政策和幼儿园收费政策,取消了中专考试费,积极推动高校学分制收费改革。公布了600多种中小学教材价格,降低了豪华版教材价格。制定了多品种小包装食盐价格。调整了部分县(镇)基准地价。兰州等部分市、县还调整了供热价格。整顿了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对全省50多个景区实行免费开放。调整了部分货运延伸服务收费标准和地方铁路货物运价。对20项电信资费进行了审批和备案。适时启动了油运价格联动机制,及时疏导客运价格矛盾。制定了律师、税务和股权登记托管、产权交易等服务收费标准。降低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和防伪税控系统技术维护服务价格。降低了数字有线电视副机收费标准,落实了对特殊群体的优惠政策。制定了《甘肃省殡葬服务价格管理试行办法》。
(三)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促进了发展方式转变。经国家批准,启动了电力企业与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提高了全省平均销售电价、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和燃煤发电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理顺了小水电上网电价。出台了“一户一表”改造投资还本付息电价和电能交易价格管理措施。重新核定了74个趸售单位的综合趸售电价。继续落实了差别电价、脱硫加价和农业排灌电量基数管理政策。出台了丰枯电价政策,年可减少重点工业企业电费支出约9.9亿元。对受灾严重的8个县免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年可减免资金约550万元。经过积极向国家争取,全年兑现可再生能源附加补贴2.8亿元。在认真履行了成本监审、定价听证程序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调整了部分城市供水价格。适度调整了部分灌区高扬程农业用水价格。会同有关部门提高了石油生产用水水资源费标准。按照国家部署,先后5升3降,共8次调整了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全面推进了燃油税费改革,取消了清净剂加价政策。制定了白银、临夏、平凉等市的天然气销售价格。截至目前,全省污水处理费标准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0.80元的目标要求。清理取消了104项涉企收费,经省政府研究将再取消一批涉企收费项目。会同有关部门落实了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免收道路通行费政策,实施了车辆通行费计重收费办法,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管理,调整了平凉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标准,纠正了个别地方越权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行为。
(四)加强价格监管服务,提升了价格工作水平。省政府颁布实施了《甘肃省价格监督检查试行办法》,为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治理行政事业单位乱收费,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武器。先后开展了涉农收费和化肥价格、电力价格、成品油价格、涉企收费、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教育收费等专项检查,不间断地开展了市场价格检查和节日市场价格巡查,集中开展了明码标价、价格诚信和价费公示督导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价格举报工作制度,认真查处价格举报案件。1~12月,全省共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878件,查处价格违法金额3150.314万元,实施经济制裁金额2267.459万元。完成了农产品成本调查任务。加强了垄断行业成本监审工作,仅省价格主管部门在完成的28个定调价项目成本监审中,就核减掉定价成本中的不合理费用约3.88亿元。《甘肃省涉案财物价格鉴定条例》全面实施,全面落实了价费政策网络公示工作。印发了全省现行价格和收费管理目录。“价格服务进万家”等公共服务工作有序开展。价格法制建设稳步推进,价格调查、价格研究、价格培训和价格信息咨询等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三、2010年的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和工作重点
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和2009年以来各项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2010年甘肃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坚实基础,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工作目标虽然面临潜在的通胀压力,但不存在诱发通货膨胀的可能。一是在一系列刺激政策作用下,世界经济复苏态势明显,但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是有限的,特别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会对2011年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水平走势造成较大影响。二是2011年我国外贸出口仍呈现恢复性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减弱,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难度增大,因而经济出现过热拉动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三是目前我国产能过剩、库存充裕的供给结构,将继续制约市场消费品价格过快上涨。因此,2010年预期价格涨幅在3.5%左右。
为保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强化民生保障,2010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价格工作:一是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健全市场价格应急监测机制,加强价格形势分析预测,及时提出调控的政策建议。准确把握价格调控方向,慎重出台政府调价项目,把握好调价的时机、幅度和节奏,减轻社会震动和影响。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加大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价格调控机制。
二是着力解决涉及民生的价格问题。认真整顿规范教育收费。深化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改革。出台《甘肃省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目录》,整顿规范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修订和完善《甘肃省汽车运价规则实施细则》,适时启动公路客运运价与燃油价格联动机制,加强城市公交和出租车运价管理。继续整顿收费秩序,坚决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费,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切实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
三是稳步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逐步实现同网同价,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政策,继续落实农业排灌用电超基数加价政策,深入推进趸售电价改革。合理制定和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解决突出水价矛盾。加快环保收费改革。完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制度,规范污水处理收费行为。开展垃圾处理收费改革试点,完善危险废物处置收费政策,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制度。
四是切实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强化市场价格的日常巡查,规范市场明码标价行为,密切防范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加大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推进价格诚信建设。积极开展反垄断执法工作。
五是继续夯实价格基础工作。进一步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修订《甘肃省价格管理条例》和政府定价目录,争取出台价格调节基金、价格监测、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等方面的政府规章,规范价格管理权限。做好成本调查、监审和价格行政许可工作。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是通胀预期管理,二是结构性物价上涨压力,三是虚拟市场价格变动,四是低收入居民生活保障问题,需要在2010年的价格调控工作中予以高度关注。
(孙瑞民褚中微)
贸易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甘肃内外贸经济发展最为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促进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围绕保增长、扩内需、强基础、调结构、促和谐这一主线,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措施,通过扩内需、促投资,确保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减缓进出口额大幅下滑趋势,全省外贸明显的止跌回升。
一、2009年全省消费品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一)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零售总额高速增长。1~12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除3月、4月增长幅度稍低外,其余10个月增幅均在18%以上。各月增速分别为:21%、19.1%、16.93%、16.81%、18.72%、18.68%、18.23%、19.5%、20.5%、19.94%、19.54%和19.1%。其中,12月份当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7.09亿元,同比增长19.1%。
(二)城市市场稳定增长,农村市场发展加快。全省城乡市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都有明显提高,形成城乡消费市场共同繁荣的局面。1~12月全省城市消费品市场零售额为762.95亿元,同比增长18.72%,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64.49%,处于主导地位;农村商品流通网络逐步健全,消费环境日渐改善。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农机购置补贴等惠民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农村居民直接受益,也让农村消费潜力得以释放,购买力显著增强,农村消费市场日趋活跃。1~12月全省县及县以下零售额420.05亿元,同比增长19.58%,比城市增速高0.86个百分点,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35.51%。
(三)住宿和餐饮业市场活跃,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以大众化消费为主流,节假日消费为亮点,快餐、家庭聚餐市场逐渐走俏的住宿餐饮消费特点。2009年,住宿、餐饮两大行业均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实现零售额194.76亿元,同比增长19.09%。12月当月实现零售额18.47亿元,同比增长18.93%。
(四)热点商品销售保持稳定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作用明显。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一是食品类、服装类和日用品类销售持续增长。1~12月,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4.9%、24.1%和20.2%。,其中:食品烟酒类商品消费呈明显增长之势,分别增长33.7%和70.5%;饮料类增长9.3%。二是汽车、高端家电产品和高档家具等逐步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最大动力。汽车销售持续增长,1~12月份同比增速高达64.51%;家用电器和影像器材类增长27.4%;家具类增长10.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3.7%。奢侈品需求增长较快,1~12月份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3.4%,化妆品类增长18.9%。
(五)重要商品市场调控成效显著,储存流通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1.粮食。粮食种植面积4114.1万亩,同比增加89.6万亩,粮食产量首次突破90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800万吨以上。全省共销售粮食303.5万吨。到2009年年底,全省省级储备粮食50万吨,市县级储备粮35万吨。为加快我省粮食物流建设,经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补助资金700万元,支持河西和陇东南两个粮食现代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同时,省发改委利用地方政府债券3000万元,支持了河西粮食物流中心、甘肃省粮食物流中心、定西区域粮食物流中心三个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建设,新增仓容10万吨,新增食用植物油储备设施1万吨,有效改善了省级储备粮库的储粮条件。国家粮食局批准在我省建立“兰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是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交易中心。省发改委安排省预算内补助资金350万元给予支持,目前项目已全部完成,试运行效果良好。
2.食用植物油。2009年油料种植面积和产量双增加。全省油料种植面积达527.81万亩,同比增加30.27万亩,增长6.08%,油料预计产量57.36万吨,同比增加3.82万吨,增长7.13%。到2009年年底,全省有省级储备食用植物油1万吨,市县级储备食用植物油0.26万吨。根据省政府常务会的决定,为加强对食用油的宏观调控,我们对景泰三福粮油有限公司植物油加工项目进行改造升级,总投资1260万元,省上扶持资金300万元,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报2010年食用油储备项目6个,总投资4705.02万元。
3.棉花。2009年我省棉花种植面积出现大幅度下降,面积跌至7年来最低点。棉花种植面积5.54万公顷,皮棉产量9.54万吨,比最高的2007年度分别减少了30.1%和26.3%。2010年是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最后一年,国家安排我省棉花加工企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共8个,争取国债贴息资金200万元,使我省棉花加工企业设备更新改造的达到55家,超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给我省原计划安排的50家,改造总投资达4亿元以上,享受国债贴息资金1375万元。为加强棉花市场管理,在棉花收购旺季,省发改委会同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等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全省棉花加工企业资格进行了认证复查,清理整顿了棉花加工市场,对复查合格企业颁发了《棉花企业加工资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