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学习主体理论的流派主要有五家,即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赞科夫的教学和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美国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他们有一个共同理论内核,这就是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学活动不是被动地迁就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而是主动地促进其发展,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要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在探究中领悟所学的东西。
1.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确立学生为主体,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核心。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首先要成为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教师要教育人,自己必须具备良好的素养,而“爱孩子”是做教师最重要的道德感情修养。教师要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在方法上:
(1)自我教育是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精神状态,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重视和坚持自我教育的意愿和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成效的大小,往往要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学生的内在精神力量为转移。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断言:“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2)自主参与是基础。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首先要使学生有参与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教师的一切设想都会落空;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活动,这是智育的必要条件。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独立领会教材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使学校成为积极思考的王国;再次,要让学生及时了解参与学习后的成果。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给孩子以劳动的欢乐,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在他们的心中激发自豪感、自尊心,这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
(3)自主活动是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教学不应成为学校唯一的活动形式。学习的自主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地、精神生活的基地。在苏氏所在的学校中,共有600多名学生,组织了多个课外活动小组,每个学生按其自愿参加若干小组,发展智力兴趣。与此同时,还引导学生突出三项爱好,最喜爱的课外读物,最喜爱的学科,最喜爱的劳动创造项目,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
2.赞可夫的教学和发展理论赞可夫的主体发展理论可以概括为:
(1)在教育目标上,强调学生一般发展。赞可夫建立的新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核心所在就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以特定教学结构促进和带动主体的“一般发展”。这“一般发展”不仅指智力发展,而且包括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的个性心理发展。换言之,即教学是带动学生主体个性心理整体发展。赞可夫认为;教学的结构是“因”,学生主体的发展进程是“果”。这种因果联系很重要,它决定学生主体发展的进程。
(2)在教学原则上,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赞可夫提出了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等五条原则。这五条原则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能动性,发掘学生主体的学习潜力,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深刻而广泛的知识背景,开辟心智训练的广阔天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掌握知识和一般发展方面不断增长的需要,从而加快学生主体一般发展的进程。他强调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过程本身,着眼于学习活动的“内在”机制。
(3)在学习动机上,重视激发内部诱因。赞可夫认为:“外部刺激”的方法只能在短时间内奏效,无法保持学生主体学习动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因此,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激发学生主体的学习“内部诱因”,这是提高教学效果最重要条件之一。所谓“内部诱因”,就是唤起学生主体蕴藏在心灵深处的知识愿望,使他们形成一种排难解疑、寻根究底的强烈的探求心理,从而积极地投入学习之中。
(4)在教学方法上,要着眼于学生主体的思维训练。赞可夫提出了激发诱因式、设置障碍式、层层深入式、快速前进式、随机多变式、启发提问式、自由谈话式、实地观察式、自我监督式和区别对待式等教学方法。他认为,教学方法必须灵活多样,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课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在同一类型、同一节课中,也应根据内容的变化和学生情绪的转换,随机应变地更换相应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主体在课堂中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高涨的情绪,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
3.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的教育理论也充分体现主体教育的思想。
(1)以学生为主体,确立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标准,即效果和时耗的双重质量指标,确保课堂教学在耗费师生最少的时间情况下,能取得最大效果。
(2)课堂必须综合地和具体地设计和解决学生主体的教育、教养和发展的任务,即个性全面发展任务。
(3)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对于发挥整体功能具有决定的作用。离开了其中任何一方,教学就不存在。其中的任何一方态度不积极,教学就不完整。
(4)根据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必须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即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合理地结合起来。
(5)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考虑学生主体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学生也会生动活泼地对教学影响作出反应,这就能较快地取得成绩,节省时间和精力,有助于教学过程的优秀。
(6)激发学生的正确学习态度、认识兴趣和对知识的需要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
(7)课堂教学或课外作业的布置,必须从学生主体出发,不得超过卫生标准,防止过重学业负担。
4.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布鲁纳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学习主体理论。在教学目的上,布鲁纳提出,要创造条件,使学生智力获得主动发展。他强调教一门学科不是去使学生把知识都摆进自己的脑子里,成为小型馆,而是使学生自由独立思考;在教学内容上,布鲁纳强调,“教什么”要着眼于使学生获得终生继续学习的能力,他根据“认知结构”说和“知识结构”
原理、学习迁移原理,提出了以学科基本结构为核心的课程内容编制理论;在教学方法上,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人。他提出广泛采用“发现学习”。他主张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动脑筋,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提出他认为是正确的结论和最简洁的方法。他还提倡使学生的内在动机,特别是胜任动机成为他们学习的推动力,帮助儿童摆脱周围环境所给予的奖惩的直接控制,以发现为奖赏,自主地学习,逐步养成具有方向性、选择性和持久性的学习行为、习惯。
5.西德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
西德战后的中小学改革是以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为依据,以探索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主线展开的。瓦·根舍因等教育家反对当时西德中小学窒息学生精神生活,脱离现代科学发展的庞杂臃肿的教学内容,反对缺乏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范例方式”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与教育、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教材学习、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学习主体与学习客体等关系的统一,使学生通过同精选过的“范例”接触,真正得到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训练,在主动学习中,逐步成为有真才实学的有教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