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91700000033

第33章 《学问论·劝学篇》选读(6)

意义深远的好着作对读者的影响也是大的,与读者的因缘也密切,但在发售买卖上却做不到损益相补偿,和流行的质量不高的杂书相比较,好着作付出的心血劳动高出几倍,但所得的利益并不多,二者不成正比。大部头的着作不再问世决非偶然。学术上的确值得大家忧虑,其原因在于学者身无闲暇,家无恒产,根本缺乏研究学问的条件。

如果现在帝室在保护私立学校的同时,兼顾学者的志向,并给予他们养老金,使他们能安居乐业,从而安心于研究工作,就会一改我国学问社会的面目,扩大学权,赶上日新月异的西洋各国,达到与海外竞争的水平。从财政角度来看,一些在政府供职的人,未必整日忙于政务,每年却得到很多收入,这是一种浪费。政府中有闲散的官员,其中有不少是学者。他们生来更适合从事文教工作,委以政务则不堪其用,只适合于担任咨询一类之事,不便于做事务性的工作。这些人进入政府机构中,不习惯于衣冠束缚。若给予相同的薪金,他们还是希望置身于俗务之外,能自由自在地生活,精神上得到满足。元老院中即使有两三位学者也不能为其议事增添多少光彩;海陆军中有一两个文人,与战场的胜败也无多大关系。对学者、文人来说,提供咨询才为其所长。若从国之大计来考虑,给予学者年薪决非虚掷。

靠帝室保护私立学校、优待学者,不仅有助于学问的进步,而且有益于我国的政治。从广义上讲,政治也是一门学问,政治家必须靠学者来培养,学校是产生政治家的苗圃。那些完成学业的人要担任不同的社会工作,每个人出路相异,有工人、商人、政治家。有的人学成之后仍不放弃学问,毕生从事研究学理,或从事教育事业,即成为真正的学者。工商业者或政治家是寓知识于人类实际生活中,而学者则是终生为学。在一个国家中政治和学问同等重要。必须不断提高国民的政治思想水平,使人人关心国家,热心议政,如果缺乏政治头脑,就如同汤虞三代的愚民,名为人,实与猪羊无异,不足以报国。

若有爱国之心,就须关心内外政局的变化。政治家执政,参与政事,和工商业者经营家业,学者献身于学事一样。政治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国民具有一般的政治思想水平,这同国民必须掌握基本知识是一个道理。对一个人来说,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必要的,但全国人民不可能都成为学者。同样有政治思想是必要的,但不可能都成为政治家。

人们往往不思考这个问题,往往因时而变,政治思想重要了,就想成为政治家,准备终生从政;学问重要了,又想成为学者,打算终生治学。

愿望固然不错,但是由于人的天赋有差别,家庭和社会环境各不相同,几千万人不可能都成为政治家,也不可能都成为学者,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除专门从政或为学的人之外,多数人只求有一般的知识水平即可。在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基础上,根据各自的特长,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既有利于自家的生活,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政治和学问各有不同的内涵,但都是社会中的一门专业,不应互相干涉,各自为政。做政治家的已完成学业而为政时,也不能放松对学问的学习,要仕而优则学,但必须禁止干预学校教育方面的事务。

学者以治学为自己毕生的事业,也应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抛弃叱咤政坛的青云之志,要学而优则仕。然而细察今天社会风气,政治家是利用教育为自身服务、还是自然地将政治思想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呢?

教员、学生是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各种政治主张的,这是政治家要关心的问题。当政治风气影响学问,并更广泛地波及到其他方面时,政治便成为第一位的要素,一切都要以政党来划分敌我,商品工业也成为政党笼络的对象,甚至医生诊病,寺僧或集会场所的主持人在就座时也要问清敌我,这种奇怪现象违背了社会的亲睦和人类相爱之大义。另则,学者倘若议政,就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可以轻易地解决温饱问题。倘若只顾埋头自家的学问,不仅生活没有出路,而且自白忍受了十年寒窗之苦。于是,学者为了受人尊重,便需弃笔从政。一些后进学生也都争先恐后跻身于政治社会,这不是人的过错,只能说是社会风气所使然。现在的社会风气驱使天下学生涉足政界。对此,一些社会学家往往不去究其成因,而是一味地对现实社会感到惊讶,斥责今天的少年傲慢、轻浮、妄谈政治、缺乏自知之明。用他们的话说,这些少年是“醉狂人”。但这不是到了明治年间今天突然变狂的,其中自有原因,原因就是学生失去了在学问社会中应有的地位。

其实例勿需多举,在议论中也有把失去存身地位的称为左倾,得到其地位的称为右倾。得到地位的右倾者失去地位后又变成左倾。为何现在议论左右的人大有人在,不论自己还是别人都是如此。伐柯其则不远,以自心去推测他人。安抚他人之心关键在于安其身,安身是安心之术。所以我们列举了现在帝室保护私立学校,同时优待学者的先例。整个社会如果逐渐养成尊重学问之风,学者自然也就有了安身之地。除了专门从事工、农、商和政治之外,还应该以学问社会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不为政坛的波澜所动摇。我认为,直接制止一些喋喋不休的政谈,犹如以滴水灭火。扑灭大火之法比泼水更重要的是撤除燃烧的材料。所以,为学者开辟安身之地,以制止他们步入政谈,这也是釜底抽薪的根本方法。

明治十六年(1883年)

(八)要晓得汉学已经失效

各地少年轻浮、躁进、妄谈时事不知伊于故底,而且使社会安定受到妨害,对此我们深感忧虑。至于防止这一形势的策略,我的看法和治世家的看法略有不同。最近我在《时事新报》的社论中做了概要的论述。这些少年喋喋不休地评论政事,多出于无事无聊的心态。所谓无聊就是精神无所寄托,所谓无事就是无所事事地消磨时光。不了解社会只从外表看如痴如愚,仅以少年血气方刚的气质,企图做各种各样的事,但却陷入轻躁与蛮横。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要使少年们感到有许多事要做。这样可以分散他们的精力。古人曰:人生识字忧患始。通过读书识字,可以了解许多古今的事理,这样使他们有事可做,不再是无所事事地消磨时光。现在的少年多半有接受教育的天赋,并不迟钝。但是他们所受的教育如何?只局限在入地方小学,能暂时入中学的人很少。这些中小学的教学如何?小学的课本、中学的教学水平都不高。维新初期,公立私立学校中主要学习西洋的原着,明治六、七年更倡导以读洋书为正规,多聘用西洋人来教授。后来又改变措施,辞退了聘用的语学教师,改为教授和汉之书及翻译的书,把西洋的原着视作无用之物。招聘年老的汉儒做学校的教员,致使多数少年没机会接触洋书,只靠翻译的书籍加上洋学者的介绍来获得知识。(十年前,有个地方设立了洋学校,主要由政府管理。买进一些洋书、器械等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结果收益不大。忽然学校组织一变,不使用西洋书籍和器械了。

这不限于一个地方,当时全国普遍流行)这种教育的状况,只能说明对学术、对政治经济缺乏高瞻远瞩的眼光。三四年前设立了府县会,由政权参与的政谈逐渐在社会上盛行起来,少年们也不得不参加此政谈。这种政论多半是揭露当时的弊端,所涉及的问题甚多,从地方官厅的施政到警察巡查的一举一动,其根据也不过是从汉书或译书之类得来的见闻。地方报纸上的很多报道失实,这不足为怪。近年来演说中词不达义的现象屡见不鲜。统计一下这些人的姓名、履历及出现错误的次数,便可以发现:出现错误次数最多的人,其受教育的程度也最低,受教育的时间也最短;反之,出现错误少的人受教育程度都较高;受教育的程度与失误的程度二者是成反比的。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决非妄言。

现在的治世家果真有真知灼见吗?少年的轻躁真是学习洋学之过吗?正如用儒家学说、周公、孔子的教导来平息社会上的风潮一样,这实在令人感到可笑又可怜。少年的浮躁不是学洋学之过,相反是不知洋学之罪。试想善于进取者,亦是好的维护者。十六年来对国家的经营管理是什么的功劳呢?不外乎是洋学者们的功绩,即尊奉洋学者的教导做了事情。此间汉学与和学做了哪些事情?也只能说是没有妨碍文明进步罢了。从古至今千百年来,我国的文明有神、儒、佛教的功德,不能抹杀这一点,相反还应大加赞赏。但不能否认它们对近代的文明进步没有起什么作用,其软弱无力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今天如被暂时的社会风潮所吓倒,企图借助和学、汉学作为退守之策,应该说这是脱离实际的想法。不懂得进攻的人,岂能明白退守之策。如此下去,距今不过三年便有后悔之日。

在这里,姑且不谈和学汉学理论。先就今日少年们的浮躁而言,这是我们最忧虑的。预防它的方法在于在全国大力奖励洋学,学术、经济、政治学一切均以西洋的原着为根据进行教授,以使少年们知道学术之艰难,学问之高尚,这是唯一的良策。这样,可使他们心事繁多,有忧患感,再也无暇从事脱离实际的政治空谈。让他们品尝学术日新月异之真正意义,以达到其佳境,并引导他人也进入此佳境。为此,只靠报纸、演说来宣传其实际情况,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有时它会令人失望,甚至迫使人在失望之余放弃学问。此乃学者的一大忧患。政治经济学也是如此。如果不学无术,只顾眼前的小利益,当一旦要决定一国之大计时,则不免将天下公众引入歧途,白费心机。政府当局中缺乏胆识的人不少,更糟的是对这些人不加申斥,不加责备,对其无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要想把光明正大的论锋导入其中,是很难的事情,往往令人失望。这也是学者明明知道的忧患。既然知道了这个忧患,也就找到了产生轻浮、暴躁的社会原因。因此,当今的治世家如果真的担忧社会上的轻浮、暴躁者,就应该引导少年们认真地学习西洋学,此外别无好方法。这是浅显易懂的道理。若看不到此浅显易懂的道理,只顾眼前的利益,使本来就缺乏文明的少年更得不到接近文明。尤其是将孔孟之教定为基础,来制止今日的人心波动,束缚人的思想,以便经营文明昌盛的社会事业,这不仅是脱离实际的迂腐,依我来看,简直就是极端的迂腐,极端的轻浮行为。

明治十六年(1883年)

(九)要提高洋学的地位

我国洋学的沿革已有百年,百年前的事姑且不论,仅就明治维新以来的情况加以考察。明治初年建立的大学南校是沿革的开始,自设立文部省时起,洋学之道在全国逐渐打通,呈兴旺发展之势。但不知当时出自何人的想法,要求请洋人,直接从洋人那里学习洋学,其教授方法完全根据西洋方式。从前我国的洋学家向学生传授洋学的东西则称之为“变则”,而洋人直接传授的东西则称之为“正则”,因此,雇用西洋人、设立所谓“正则学校”受到勉励,与此同时全国的各学校都聘请外国教师,因而导致教师不足之外,资金更是不足。这种做法是很不切合实际的,尤其是学校招来的学生生来就没见过西洋文学,又让不懂日语的外国教师来教,教授之际文意不通,以致影响学问上的不理解。所谓正则的“则”就是正确解释洋书的意思,由此而产生了僵化之弊。因此,“正则”的指令逐渐取消。另外,还有这样的说法:洋学毕竟是学习西洋的事物,要把它传播到全国,不仅没有雇用洋人的必要,而且读洋书也是不合适的。因此,国中最上等的学校停止聘用外国教师,地方的各学校禁止讲授洋书,取而代之的日文译本及汉文书籍,大有禁用洋书之势。可以说,舆论从一个极端转到另一个极端。当时某县设立了洋学校,其教学计划是对初等生教以日文及汉字,稍高的年级则读洋书。准备工作已就绪,开学后不到半年,突然,文部省派出的巡视官来此地,认为此计划不可,命令立刻停止。以前买的洋书和教学机器等全都不用了,聘用的洋学教师全都解雇,离校他去。洋文的学校一下子变成日文、汉文的讲习所。

(我记得,这是明治五六年的事情)这究竟是文部省的主张,还是巡视官不喜欢洋学而自作主张临时发布的内谕呢?至今尚不得而知。

但是,不管怎么样,在此时期,以日文来教西洋学的主张占上风。有的地方虽然没有取消外语学校或中学校、师范学校之制度,但是全国普遍的风潮已形成不用西洋文而用和汉文之势。此后再没有大的变革,一直延至今日。

以上所述,虽然现在我国的文教事业有很大的进步,洋学的思想广泛地传入我国,但是,学问地位之低实在令人惊讶,远不及昔日德川时代盛行的汉学地位。德川时代的汉学十分普及,凡少年子弟都在学汉文。今天的洋学则不然,除了少数上等的官立、私立学校之外,一般学校要想了解西洋的思想,多是通过看一些用日文翻译的书籍,根本看不到西文原着。其内容也是用日文解释的,如同教授经义一样。至于想提高学术的地位更是办不到。试听地方上流行的演说,或留神读一读地方发行的报纸,无非是些高谈阔论,或者是在文明的今天令人不可思议的内容。一些自称为文明的有志之士,而又标榜为洋学者之流,实际上脑海里贮藏的东西很少,仅仅读过小学的课本,再入中学学过少量的汉字,即便做一个学者也没有高尚的理想。这不足为怪,毕竟是明治初年国内缺乏学习洋文的机会造成的,因而不了解文明的主张,不懂得文明的意义,只凭耳闻目睹的文明事物,在脑海里贮藏了一些半知半解的材料,又读一些用日文解释的译着,便妄加评论。名之曰文明进取的有志之士,而行动上却不符合文明规范。虽然这是其人的过错,但是也和十几年来教育的制度和社会的局势有关,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或者有人会说,现在社会上议论最多的是青年们学习过洋学,而且又偏爱西洋学说。我的看法与此完全相反,我感叹的是青年们当中洋学者稀少。今日三十岁以内的青年,在维新之初是十几岁的少年儿童,当时这些孩子没有学习洋学的机会,只学初级字母,逐渐掌握了数字。入学后既没有读过洋书,也没见过洋学者。入了中学,学校也不提倡学洋书,只通过读些支离不全的用日文翻译的译着来了解西洋文明。这怎么能真正地学到洋学呢?没有学过洋学是很大的缺欠。虽然学的不充分,可毕业很容易;轻而易举就毕业的学生,其言行必然轻浮。随随便便地发言和办事,就是今天社会上的缺点。这一点也是令人担忧的。要挽救这种颓势,只有提倡洋学,学习洋学,深入研究洋学。其方法只能是在全国鼓励后来的学者学习洋学,直接地根据欧文原着介绍文明思想,以便达到深远的佳境,取得实际效果。

明治十六年(1883年

同类推荐
  •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的编写宗旨,仍然以不同行业、系统的不同来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视觉反映了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这些来稿大都来自实践第一线,对一些新观念、新思维、新现象、新发展进行了较有力度的探索与研究,注重了改革与发展主旨的积极发挥。作者都在一定的高度上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见解比较独特,阐述较为独到,明显地提升了论文的课题价值,对当前深化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引导作用。
  •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辅导员工作实务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等有关主题。
  • 传媒管理学

    传媒管理学

    当前及未来,加强管理是中国传媒组织的首要任务。进入21世纪,中国传媒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瓶颈,跑马圈地、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已经没有了初期制度解放所提供的市场空间,传媒组织的运作重心必须转型。本书一是深入结合传媒组织管理实践,二是努力用专业的管理学视角进行解析,三是论述了传媒组织运作流程中的生产、销售、广告、人力资源、财务、战略等所有环节,它既是传媒管理理论的系统梳理,也是传媒综合评判;既为研究者提供认识论,也可为业界提供决策依据。
  • 信仰导航

    信仰导航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融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这本小册子,侧重于大学生信仰的教育与引导,着重阐述如何科学、生动、有效地开展以“六个为什么”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本书在全面分析全新媒介环境下我国省级强势地面电视媒体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在电视新闻生产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创新的路径。
热门推荐
  • TFBOYS之夏日晨光

    TFBOYS之夏日晨光

    TFBOYS,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组合,青春向上,充满正能量。当我们的女主角们碰上这些阳光帅气的少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本小说有诸多条感情叙述线,读者们不要被搞晕咯。【其实作者我在打草稿的时候被搞晕过】还有,小说的前部分关于三只的会比较少,但后面会越来越多的,请多多支持哦。
  • 怀念啊我们的青春呀

    怀念啊我们的青春呀

    “拜托拜托,开学第一天可不可以不迟到”林七七不耐烦的说到。“哎呀,开学第一天,我们是新生,没关系的。”王子雨不在意的说。……那些逝去的青春,总是那么的美好。那年阳光不燥,微风正好,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颜楼十二宫

    颜楼十二宫

    你可曾听过颜楼?那风云一时,让武林中人闻之色变的江湖第一楼。你可曾见过颜楼十二宫?那倾国倾城,容颜绝艳的十二位绝色美人。她(他)们或妖媚,或清丽,或温润,或张狂,她(他)们身怀绝技又不容于世,她(他)个性张狂却重情重义。五年后,颜楼少主归来,三更鼓鸣再起,五更红花绽放,血海深仇让江湖为此再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江湖文,无人不挨刀的那种;多CP,总能找到你爱的那一款;前面有点慢热,因为我笨,剧情发展太快我怕我脑子会凌乱。对,就是这样!】
  • 首席霸爱:这个娇妻有点冷

    首席霸爱:这个娇妻有点冷

    他忘记了那个雷电交加,在他身下哭泣的小女人的样子然而她却一直记得,被欲望冲眼可怕的男人莫晨雪曾经说过:如果遇不上,这仇便可不报,如果在遇上,这仇可就不能这么轻易的报晋氏高傲的总裁,被当众甩耳巴子,他摸着被打的脸,暗道一定要让这个女人付出代价……
  • 东辽左相

    东辽左相

    一个寻常普通的大学生偶然间穿越到一个与自己认知完全不一样的朝代,遇到一位不受宠爱的皇子,因感慨其遭遇坎坷,二人相见恨晚。本想凭借自己现代人的优势带其干出一番事业,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咸鱼哪有那么容易翻身,一路走来磕磕碰碰。但是屡败屡战,不服输的精神和死皮赖脸的脾气却让主角成就了不一样的风采。
  • 光明神是金翅大鹏鸟

    光明神是金翅大鹏鸟

    盘古生于鸿蒙混沌,受三十六品混沌造化青莲孕育而出。正是无极而生太极,为一元之始,当行万象更新之责。盘古于混沌中开天辟地鼎立洪荒,斩杀三千魔神道化天地,身化天地万物。故事从盘古开天斩杀三千魔神开始,只见盘古运起浑身法力,通过造化玉碟引来三千大道附开天斧,开天斧斧光破开混沌,开天第一斧正是无极生太极,三千大道法则凝聚而成,本该力竭而散,但好死不死,斧光破开混沌正中赶来阴阳魔神,一斧两断,斧光将阴阳魔神神躯连同号称永不损毁神核化一堆齑粉,阴阳本源喷勃而出,与斧光纠缠一团跌入新生的洪荒之中,斧光借的阴阳本源得以不灭,落入新生的洪荒之中受先天造化之气孕育,千百个元会..
  • tfboys之雪如心寒

    tfboys之雪如心寒

    当二个人同时喜欢上一个人,该怎么办呢?究竟谁会深受她的喜爱?另一对恋人的爱情会一直那么幸福吗?
  • 末世妖孽酒馆

    末世妖孽酒馆

    在末世,一群顶级强者中流传着一段话“阳海市,妖孽多。三街口,有酒馆,误惹。绿果树,结红果,地上皆罪。”那是强者们的乐土,阳海市,丧尸多
  • 你是照亮影子的光

    你是照亮影子的光

    “安叶影,你为什么会喜欢你的前男友?”“嗯……好像是他在足球场上挥汗如雨、拼命奔跑、冷静指挥的样子吧……很帅。”“行政部,马上组织一支足球队;宣传部,以公司名义组织一次杯赛。”“那林总您……”“我当队长,上场踢。我要让某人知道什么样的男人才帅。”“林柏光,你太幼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