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人活在世上,总想比别人有权,比别人有势,可欲望难以满足,祸患便与之相伴。养生首养心,养心淡名利。人生苦短,名利有如过眼烟云。不如把心放开,繁闹喧哗声后,大起大落之后,淡定的回首过去,平静地迎接将来,这就是难得的好日子了。
看淡名利,保持自我
汤玛斯·富勒说:“满足不在于多加燃料,而在于减少火苗;不在于积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
有的人非常看重荣誉,为了得到所谓的生前身后名,放弃了轻松的生活方式,放弃了幸福的家庭,放弃了美妙的爱情,但等得到了那些他想要的荣耀时,却没有人愿意跟他分享了。也有些人,虽然取得了成就,获得了荣誉,但没有过分地把得到的荣誉当回事,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不被荣誉奴役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由幸福的人。
居里夫人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都是放射性元素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分享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一人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只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儿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从195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闻名天下,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但她并不在意这些。有一天,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多么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将一事无成。”
继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获诺贝尔奖之后,由居里夫人培养成才的两对后辈也获得了诺贝尔奖:长女伊伦娜是核物理学家,她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物质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是音乐家、传记作家,其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荣获了1956年诺贝尔和平奖。
人的成长,不在于有无得失,而在于学习如何有得有失。聪明的人从不担心失去什么,而是思考应该得到什么;愚笨的人则只惶惶于失去的东西,而不曾思考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16世纪法国的一位大思想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都来一点儿的人,什么都得不到。”
爱因斯坦因为在科学上的成就,获得了许多奖状以及名誉博士的授予证书。一般人会把这些东西高高挂起,可是爱因斯坦却把以上东西,包括诺贝尔奖奖状一起乱七八糟地放在一个箱子里,看也不看一眼。英费尔德说他有时甚至觉得爱因斯坦可能连获得诺贝尔奖有什么意义都不知道。据说他在得奖的那一天,脸上和平日一样平静,没有显出特别高兴或兴奋。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瑞士时,过的是贫穷的生活,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有一碟意大利面条和一点儿酱他就感到很满足。成名后,成为教授以及后来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而移民美国,他都有条件过很好的生活,但是他仍过着像穷学生那样简朴无华的生活。
当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的高等科学研究所工作时,当局给了他相当的高薪——年薪1.6万美元,他却说:“这么多钱,是否可以少给我一点儿?给我3000美元就够了。”
1952年11月9日,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驻美国大使向他转达了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
当天晚上,一位记者给爱因斯坦打来电话,询问爱因斯坦:“听说他们要请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国总统,您会接受吗?”
“不会,我当不了总统。”
“总统没有多少具体事务,他的位置是象征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伟大的犹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由您来担任以色列总统,象征犹太民族的伟大,再好不过了。”
“不,我干不了。”
爱因斯坦刚放下电话,电话铃又响了。这次是驻华盛顿的以色列大使打来的。大使说:“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国总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请问一下,如果提名您当总统候选人,您愿意接受吗?”
“大使先生,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儿,关于人,我几乎一点儿也不了解。我这样的人怎么能担任总统呢?请您向报界解释一下,给我解解围。”
大使进一步劝说道:“教授先生,已故总统魏茨曼也是教授,您能胜任的。”
“魏茨曼和我不一样,他能胜任,我不能。”
“教授先生,每一个以色列公民以及全世界所有的犹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爱因斯坦的确被同胞们的好意感动了,但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绝大使和以色列政府,既不使他们失望,又不让他们窘迫。
不久,爱因斯坦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出任以色列总统。在爱因斯坦看来,“当总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他还再次重申自己的话:“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他在谢绝信中说:“我为我们的以色列国向我提出的建议深为感动,但是,这也使我深为惭愧,因为我没有能力接受它。我一生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缺乏经世治国的才能和经验。仅这些原因,我就难以胜任这一崇高的职位,遑论我的年龄与精力了。自从我深刻认识到存在于这个复杂的世界局势中的危险以来,我与犹太人民的关系已经成为我最持久的联系了。因此,上述情况使我寝食难安。如今,我们失去了一位长期与人间残酷的不平等作斗争、领导我们犹太人民迈向独立的领导人,我衷心地希望我们能再找到这样一个继任人,希望他的经验和品格能够使他继续担负起这项艰巨而又复杂的重任。”
作为物理学界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从来没有自认为是一个超人。他认识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合理发展。因此,他总是抱着感激和敬仰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
如果我们所得到的是我们从来不曾拥有的,那又有什么好欢喜的呢?还是淡定视之吧。因为一根绳子,风筝失去了天空;因为一根绳子,水牛失去了草地;因为一根绳子,大象失去了自由;因为一根绳子,骏马失去了驰骋。仔细想想,我们的人生不也常被某些无形的绳子束缚了吗?
失去身外之物而不致失去自我的人,肯定会获得更多的机会;不曾失落任何东西的人,却可能因为找不到自我而失去一切。名利是绳,贪欲是绳。世间万事转头空,名利到头一场梦,想通了,想透了,也就豁然开朗了。一个人只有摆脱这些欲的绳结,才能保持自我,享受到真正的幸福。
淡泊生活,远离喧嚣
人生贵在淡泊,古往今来,多少名士终其一生都在向往或是操守着淡泊的心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算是个淡泊者;“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凭着淡泊,颜回成了千古安贫乐道的典范。
淡泊是人生的一种坦然,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得失;淡泊是人生的一种豁达,豁达对待人生中的进退;淡泊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珍惜眼前而不好高骛远。淡泊可以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让你在努力中体验欢乐,在淡泊中充实自己。
拥有淡泊的人是幸福的,淡泊使人心更加宁静,更加自由,没有羁绊。淡泊是不慕名利,远离喧嚣和纠缠,走向超越。淡泊是在遭受挫折时仍有与花相悦的从容,淡泊是别人都忙于趋名逐利时你仍然保持恬静。淡泊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
唐朝有个叫卢承庆的人,为官清廉,做事认真,讲求实际。他当的是考工员外郎,这是隶属于吏部的官职,主要负责考察官员。当时,考察官员有级别标准,先大体分成上中下,然后每一级再分成上中下,比如最好的是上上,差一点儿的是上中,以及中中、中下、下下之类。
有一次,卢承庆考核一个监督运粮的官员。这个人在运粮食的过程中,由于翻船使不少粮食掉进了河。因此,卢承庆只给他定了一个中下,并说:“没给你下下的评价已经是朝廷对你的恩惠了。你把船都弄翻了,朝廷的粮食丢失了那么多,所以只能给你中下的评价。”
可是,这个运粮官得到中下的评语,一点也没生气着急,反而谈笑自若,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卢承庆觉得,我给他这么低的一个评价,他都没生气,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人还行。从这点上来讲,这个人有认错表现,有责任心,改个中中吧。改成中中后,这个运粮官也没因此而高兴。卢承庆心想这个人真是宠辱不惊,无论怎样,他都能坦然面对。他又调查到,那次翻船不是由于他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是因为突然遇到大风,把粮船吹翻了。总之,不是人为的原因。卢承庆一想:我给他中中看来也不合适,又改成了中上。这个运粮官还是没有因此而特别高兴。从此卢承庆对他印象很好,以后在吏部考核的时候,就主动提拔了他。
据说,卢承庆自己也是一个宠辱不惊的人。他认为作为一个官员,主要是为国尽忠,官职是升是降都不重要。他最初当过考工员外郎,后来当过尚书左丞,最后还当过兵部侍郎,由于直言不讳,得罪了皇上,获罪被贬做了简州司马。当简州司马的时候,卢承庆也一点没感觉窝火。后来,朝廷把他又调回朝中当刑部尚书,卢承庆也没有因此而特别高兴。
到了晚年病危的时候,卢承庆把儿女们叫到床前嘱咐说:“我死后,丧事一定要从简。穿的这身衣裳就算是我的装裹,不要再给我买衣服。棺材外边也别设什么椁,也别套好几层棺材,用一层棺材装着埋了就可以。坟头不要太高,只要能让人看得见就可以了。碑文不要乱写,吹嘘我这一生有什么功绩,只要老老实实写上我的名字,什么时候死的,就行了。”这就是卢承庆的遗言。可见,卢承庆不仅清廉,而且是个把荣誉看得非常淡的人。
“福兮祸之所伏”,世间万事万物都处在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中,荣耀或许就是祸害的开始。无论何时都应该保持谦虚谨慎、低调行事的作风,不飞扬跋扈,不居功自傲,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人生荣誉,才能以不变之心应万变。得势的时候要不时地提醒自己“福兮祸之所伏”,慎言慎行,宽容礼让,才能保持其成功长盛不衰,即便由顺境变为逆境,也能做到不惊不诧,应付自如。
淡泊的人生是一种享受,守住一份简朴,不再显山露水;认识生命的无常,时刻保持一种既不留恋过去,又不期待未来的心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走一程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其实幸福离你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淡泊人生,并非消极逃避,也非看破红尘,甘于沉沦。淡泊是一种境界,要做到真正的淡泊,需要极大的勇气、决心和毅力。
在生活中放下思想包袱,不必为丢失了再也找不回来的东西所累。换句话说,千万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堆积在心里,让我们给心灵做个大扫除,把沉重的东西统统丢掉,轻装上阵,用轻松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生活贵在平衡,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不能稍有偏废。如果过分贪婪,把握不住必要的尺度,就很容易受到伤害。贪婪是一种顽疾,人们极易成为它的奴隶。一个贪求厚利、毫不知足的人,等于在愚弄自己,希望什么都能够得到,岂料到头来却失去一切。
据说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却爬得和蛇一样快。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自己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哼!脚越多,当然跑得越快。”
于是,它向上帝祷告:“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
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请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体上贴去,从头一直贴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贴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自己,心中暗暗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飞出去了!”
但是,等它开始走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各走各的,它必须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不致互相绊跌而顺利地往前走。
这样一来,它走得比以前慢多了。
当欲望产生时,再大的胃口都无法填满,贪多的结果只会带来无穷尽的烦恼和麻烦。光阴似水流逝,我们无法留住。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精神中必定不能缺少淡泊。否则,不是活得太忧郁,就是活得太无聊。
淡泊,不是不求进取,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以一颗平静的心对待生活和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我们的心境离尘嚣远一点,离自然近一点,淡泊就在其中。这或许是人生的另一个境界,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又能有几个呢?
拥有一份淡泊的心境,不是做现实的逃避者,而是在人生之中,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思考。人生在世,往往不会一帆风顺,而是有进有退,有荣有辱,有升有降,有高潮,也有低谷。如果我们认识到平淡是真的道理,在任何时候都会保持心理平衡,都能作出明智的选择。
平淡的日子不会永远平淡,只有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才能使我们在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欢乐和成功给予的那份慰藉中,谱写出生命中最璀璨辉煌的乐章。
淡泊是一种豁达的心态,是一种明悟的感觉。淡泊为人,才能活出自我,淡看人生,才能心宽处世,才能把自己的本色演绎得精彩。
淡看人生、心宽处世,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远离尘嚣;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雅休闲;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恬淡从容;更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人生。
欲望之门,通向地狱
人们常说“无欲则刚”。人有欲望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在理智与欲望之间寻求平衡,而不要让财富成为放不下的负担。
权力、金钱、美色如同一把把利剑高悬于我们的头上,我们在动心的同时,也要警告自己那是有风险的。因此,在诱惑面前应该适可而止,减少一点欲望,才不会葬送自己。
一天,鱼爸爸问小鱼们:“如果看到鱼钩上挂着一条又肥又嫩、肉质鲜美的蚯蚓,你们会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