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卡内基收到一封加急电报:“货车在阿尔图纳附近的单轨路线上被堵塞,货车从早上开始,已堵了4个小时。”这封电报是请求管理局长斯考特处理的,可斯考特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当时,铁路管理局有一个铁的纪律: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只有管理局长才有权下达对列车的调度命令,如若有人胆敢违反禁令,不问任何理由,立即革职。然而,卡内基拿到这封电报之后,无论如何也无法与斯考特联系上,他知道每多耽搁一分钟,都将给铁道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名誉损失。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有了足够的勇气,斗胆走进了斯考特的办公室,查看了货车的配位图,立刻发现了阻塞的原因,于是提笔拟好了电文,并冒名签上斯考特的大名,然后拍发了出去,从而使塞车的事故得到了及时的解决。几个小时以后,斯考特回来了,发现塞车的电报后,立即拟了封电报让卡内基发出去,卡内基看了看电报,窘迫地说:“我先前已经拍发一封同样的电文了……”斯考特严厉地追问是谁签的字,卡内基只好承认是自己冒签的。斯考特一语不发、目光冷峻地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竟什么也没有说。后来,斯考特晋升为宾夕法尼亚铁路局的副董事长,卡内基非常想随他去,可他却意味深长地对卡内基说:“你的才能远非只是做一个电报员,我已向董事长推荐你任匹兹堡管理局局长,这次扩大了匹兹堡管理局的职能,现在宾夕法尼亚地区将进入你的管辖之内。”当时还不到24岁的卡内基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不但接替了斯考特的职务,而且还拥有了更大的管辖范围,年薪是1500美元,而他当初跟随斯考特的时候,年薪只有区区35美元。站在匹兹堡管理局局长的职位上,卡内基能够清楚地了解全国的经济和发展的方向,这为他以后成为几乎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的钢铁巨头做了准备。
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过:“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个性;种下一种个性,收获一种命运。”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能养成像卡内基这样的对人生充满“主动”的习惯,养成比别人愿意“多走几步路”的习惯,那么,他就能比别人多许多成功的机会,他就会比别人多看到更多人生的风景,多收获一些甜美的果实!
享受痛苦
痛苦是生命的孪生姐妹,如果想要痛苦远离,并彻底消失,那生命也将远离我们。
二战中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法军一名叫皮埃尔·拉特的中尉在与德军的战斗中被一颗子弹击中了左腿,幸运的是他被后方救护人员救了回来。后来,他被转移到了医院,医生将子弹取出后,遗憾地告诉皮埃尔:那颗子弹正中他腿上的主神经,左腿已经失去知觉。换句话说如果不出现奇迹,皮埃尔将一生与轮椅为伴。
皮埃尔得知这一消息后,努力调节着自己的情绪,每天坚持着有规律的生活。一个月后的一天早上,皮埃尔被一阵剧痛惊醒,他清楚地感受到这股疼痛是发自自己的左腿。疼痛使皮埃尔失声叫了几声,医生赶了过来,经过检查,他告诉皮埃尔:或许是左腿神经开始逐渐恢复了,但也有可能是生理性的疼痛,如果这种疼痛有规律地发作的话,就是前者。
果然,第二天、第三天早上,皮埃尔的左腿都会出现钻心的疼痛,但这使他十分激动,他明白,这意味着自己还有完全站起来的可能。每天,皮埃尔都期待着疼痛来临,有时痛得实在受不了,就咬住毛巾,痛楚过去后,皮埃尔总会微笑,这使他感到十分幸福。
在痛苦中获得幸福,对于常人而言是难以做到的,潜意识告诉我们,幸福与痛苦是相对立的,根本不会连在一起。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在努力地寻求快乐,而没有人寻求痛苦、理解痛苦,更谈不上珍惜痛苦。如果我们连痛苦都感受不到,那才是伤痛,有时甚至是致命伤。
要是能在痛苦中感受到一丝丝幸福,那将是其乐无穷的事情。要学会先享受痛苦,这样,无论在多么艰难困苦的时候,都能应付自如、游刃有余。如果明白享受痛苦的人生真谛,那么无论处在怎样的逆境当中,都可以有一个明朗的心境,以一颗豁达的心,来应对一切突如其来的不幸。用我们灿烂的微笑,来化解所有的伤痛。我们将在苦难中顽强地生存,在烈火中磨练意志,历练完美的人生。
永远保持一颗能够感受伤痛的心。如果哪一天痛苦突然降临,不要惊慌失措,就算生命给我们一次又一次伤痛,又能将我们如何?太阳不是照常从东方升起,我们不是照样有滋有味地品味人生?要知道,痛苦是生命给我们的一笔笔财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将其收入囊中?每一颗鲜润的果实,都要经历风吹雨淋,既然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应在痛苦中寻求快乐。要想享受快乐,首先要学会享受痛苦。快乐来之不易,痛苦同样如此。像珍视每一次快乐一样,珍视每一次痛苦。在伤痛中,我们长大,我们成熟,我们学会坚强、隐忍,我们懂得什么是快乐的源泉,我们明白组成生命的每一个要素。
珍惜痛苦,珍惜生命;享受痛苦,享受生命。
享受痛苦,苦中求乐,在痛苦中臻于人生真境。
先有自信才有奇迹
喷泉的高度无法超过它源头的高度;同样,一个人的事业成就也绝不会超过他自信所能达到的高度。
据说拿破仑一上战场,士兵力量可增加一倍。军队的战斗力,大半寓于士兵对将帅的信仰之中。将帅显露出疑惧张惶,全军必然要陷于混乱、动摇;将帅的自信,则可以加强他部下健儿的勇气。
人的各部分的精神能力,像军队一样,也应该信赖其主帅——意志。
有坚强的意志,有坚强的自信,往往使得平庸的男女也能够成就神奇的事业,成就那些虽然天分高、能力强、但是多疑虑与胆小的人所不敢染指尝试的事业。
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拿破仑的军队决不会爬过阿尔卑斯山,假使拿破仑自己以为此事太难的话。同样,你在一生中,决不能成就重大的事业,假使你对自己的能力存在重大怀疑的话。
不热烈地坚强地希望成功、期待成功而能取得成功,天下绝无此理。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自信。
在这世界上,有许多人,他们以为别人所有的种种幸福是不属于他们的,以为他们是无法得到的,以为他们是不能与那些鸿运高照的人相提并论的。然而,他们不明白,这样缺乏自信,是会大大削弱自己的生命力的。
“假使他想他能够,他就能够;假使他想他不能够,他就不能够。”当然,这一信心是要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胡思乱想是不行的。
自信心是比金钱、势力、家世、亲友更有用的条件。它是人生可靠的资本,能使人努力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去争取胜利。对于事业的成功,它比什么东西都更有效。
假使我们去研究、分析一些有成就的人的奋斗史,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起步时,一定是先有一个充分信任自己能力的坚强自信心。他们的心情意志坚定到任何困难艰险都不足以使他们怀疑、恐惧的程度。这样,他们就能所向无敌了。
有人说过:“假使我们自比为泥块,那我们将真的成为被人践踏的泥块。”
我们应该觉悟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觉悟到造物主育我,必有伟大的目的或意志,寄于我的生命中;万一我不能充分表现我的生命于至善的境地、至高的程度,对于世界将会是一个损失。
这种意识,一定可以使我们产生出伟大的力量和勇气来。
你一定能行
强者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三个字。
汤姆·邓普西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半只左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父母从不让他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感到不安。结果,他能做到任何健全男孩所能做的事。如果童子军团行军10里,汤姆也同样可以走完10里。
后来他学踢橄榄球,他发现,自己能把球踢得比在一起玩的男孩子都远。他请人为他专门设计了一只鞋子,参加了踢球测验,并且得到了冲锋队的一份合约。
但是教练却尽量婉转地告诉他,说他“不具备做职业橄榄球员的条件”,促请他去试试其他的事业。最后他申请加入新奥尔良圣徒球队,并且请求教练给他一次机会。教练虽然心存怀疑,但是看到这个男子这么自信,对他有了好感,因此就收了他。
两个星期之后,教练对他的好感加深了,因为他在一次友谊赛中踢出了55码并且为本队挣得了分。这使他获得了专为圣徒队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季中为他的球队挣得了99分。
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时刻到来了。那天,球场上坐了6.6万名球迷。球是在28码线上,比赛只剩下了几秒钟。这时球队把球推进到45码线上。“邓普西,进场踢球。”教练大声说。
当邓普西进场时,他知道他的队距离得分线有55码远,那是由巴第摩尔雄马队毕特·瑞奇踢出来的。球传接得很好,邓普西一脚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笔直在前进。但是踢得够远吗?6.6万名球迷屏住气观看,球在球门横杆之上几英寸的地方越过,接着终端得分线上的裁判举起了双手,表示得了3分,圣徒队以19比17获胜。球迷狂呼乱叫为踢得最远的一球而兴奋,因为这是只有半只左脚和一只畸形的手的球员踢出来的!
“真令人难以相信!”有人感叹到,但是邓普西只是微笑。他想起他的父母,他们一直告诉他的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之所以创造这么了不起的纪录,正如他自己说的:“他们从来没有告诉我,我有什么不能做的。”
大多时候,人生中的许多事情我们是能够做到的,只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如果我们尝试并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够做到,而且一定会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