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社会中生存,往往需要同一些陌生人打交道。初次见面,给人的印象最为关键。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有的人相处一辈子形同路人,而有的人却一见如故。两个萍水相逢的人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达到心灵上的共鸣,说好第一句话至关重要。
说好第一句话的关键是给人亲热、友善、贴心的感觉,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常见的方式有三种:
1.以攀认式拉近彼此的距离
赤壁之战中,鲁肃见诸葛亮的开场白是:“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短短的一句话就拉近了鲁肃跟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其实,任何两个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亲”、“友”关系。譬如:
“你是北京大学毕业生,我曾在北大进修过四年。说起来,我们还是校友呢!”
“您是文艺界老前辈了,我也是个文艺爱好者。咱俩真是‘近亲’啊。”
“您来自皖南,我出生在皖北,两地相隔咫尺。今天得遇同乡,令人欣慰!”
这种初次见面互相攀认式的谈话方式,很容易让人在短时间内产生一见如故的印象。
2.敬慕式的谈话方法给人一种贴心的感觉
对陌生人表示敬重、仰慕,这是热情有礼的表现。用这种方式必须注意: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能胡乱吹捧,说话的内容要因时因地而异。
例如:
“您的艺术品我曾经观摩过多遍,受益匪浅。想不到今天竟能在这里一睹艺术家的风采!”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在这光辉的节日里,我能见到您这位为中国革命九死一生的老战士,的确很荣幸。”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您——尊敬的山水画家!”
3.问候式的谈话给人一种亲切、友善的感觉
把“您好”作为向对方问候致意的常用语。如果能因对象、时间、场合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问候语,效果则更好。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应说“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对年龄跟自己相仿者,称“老×(姓),您好”,显得亲切;对方是医生、教师,说“李医师,您好”、“王老师,您好”,有尊重意味。节日期间,说“节日好”、“新年好”,给人以祝贺节日之感;早晨说“您早”、“早上好”则比“您好”更得体。
两个武警战士从浙江某县城上车,坐在一条长椅上。
“你好,请问你在什么地方下车?”其中一人问对方。
“到终点站,你呢?”
“我也是,你到浙江什么地方?”
“我到杭州找女朋友,你就是此地人吧?”
“不是的,我是从外地来走亲戚的。”
经过双方的言语试探,双方都对这个城市很熟悉,对浙江很了解,都是外来者,这样他们的共同点就彼此清晰了。两个人发现对方的共同点后谈得很投机,下车后还互邀对方做客。
一个陌生人在你面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与他交谈。你只要主动、热情地通过话语,同他们聊天,努力探寻与他们交谈的共同点,赢得对方的好感,这样才能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
总而言之,初次见面的第一句话是叩开对方心扉的敲门砖,也是使人对你一见如故的秘诀。
良好的说话方式受人欢迎
我们在社会中与人交往,说话的内容是否得当固然重要,但是别人对你的品评如何,你给人的印象好坏,在与人接触时的说话和交往手段,都是由你的语言表达方式而定的。
1954年,在日内瓦召开了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重大国际会议。美国代表团团长、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是一个顽固派,推行敌视和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他嘱咐美国代表团的成员,在会议厅或走廊上遇见中国人时不予理睬。日内瓦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之后不久,杜勒斯离开了日内瓦。美国代表团改由杜勒斯的助手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将军任团长。周恩来总理觉得美国代表团中并不是每个人对中国的态度都与杜勒斯一模一样,他决定直接同史密斯打交道。
有一次,周恩来走进酒吧间,看见史密斯在柜台前正往杯子里倒咖啡。他径直向史密斯走去,伸出自己的手。
史密斯猝不及防,不由一愣,但还是迅速做出了反应。他左手夹着一根雪茄,急急忙忙用右手端起咖啡,故意显示他的双手忙不过来。
尽管如此,周恩来总理已把坚冰打破了。二人进行了短暂的交谈。
不久之后,在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的时候,周恩来正在会议休息室里与人谈话。史密斯走上前去向周恩来总理问好,还说总理的外交才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为能结识总理而感到高兴。
周恩来回答说:“上次我们见面时,我不是首先向您伸出手吗?”
史密斯笑了。临走时,用肘碰了碰周总理的胳膊。--杜勒斯在日内瓦时,下过一道“不许同中国人握手”的禁令,史密斯不敢违抗,便以“肘”碰“胳膊”的变通方式表达了自己的问候。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与美国代表团打破坚冰的尝试获得成功,为举行中美大使级会谈铺平了道路。周恩来卓越的交谈艺术在国际舞台上写下精彩的一页。
众所周知,对一件事情的描述,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事物含义中的微妙差异,在说话时应该付出的热诚的程度等,都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有时交谈的重点会在我们轻松灵活的说话中明显地表达出来,还有的时候,我们心平气和地与人说话,也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有时候我们与人说话时心不在焉,却依然能够表达自己要讲的意思。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不同心态下用不同的说话方法,可以决定我们能否把该强调的重点充分地表达出来。
当然,我们在与别人说话的时候,始终保持一种好的心情,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好感,反之,以自命不凡的态度,说话装模作样,装腔作势,将会失去很多朋友。
说话应该做到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因为有关你的工作能力、教育程度、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以及许多方面的情况,皆是通过你的言谈表露出来。
说话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重点的人,别人很难明白他究竟想要说什么。所以,一个说话不能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强调重点,言语没有分寸的人,他的社交效果肯定是劳而无功,不会有所收获的。
美国明尼苏达教育学院的罗伯·格林教授,曾请求参加一次研讨会。到会的70位来宾,分别写下自己惶恐不安的原因,另外再写有关他人令自己最愤怒的事情。
“当我还没有讲完的时候,其他的人已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得话题被这些家伙打断。”
“不听别人讲话,光顾自己一味地说。”
“在讨论会时,别人只想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忽视我的言论。”
“说话时有被人轻视的感觉。”
“话讲一半,忽然被人打断。”
你是否注意到,以上这些例子都和说话有关系呢?
在社交场合中,你是否有过上述情况,也许你会记忆不清。下面几个问题可能会帮助你回忆:
(1)你认为开始与别人交谈时,会感到很困难吗?
(2)与对方交谈时,还会想其他事情吗?
(3)你和不熟的人说话时,会觉得忐忑不安吗?
(4)你是否时常会有找不到话题的时候呢?
(5)你不喜欢别人为你介绍陌生人吗?
(6)你是否时常会有想不出好措辞的时候?
(7)你是否常常想中断对方的谈话?
(8)即使和亲戚朋友谈话,也会有没有话题的时候吗?
(9)当你一讲话时,是否感觉到其他人的坐立不安?
以上这些问题,哪果你有5个以上的回答是“是”的话,那么你就有必要注意说话的技巧了。
正确的说话方法,能够左右我们的思维方式,能使我们判断出自己的想法合乎情理,同时也能让别人对我们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时长日久,我们在社交场合就会受到众人的欢迎。
如何增加你谈吐的魅力
交谈,作为人类交际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掌握这门艺术,你就会成为人们乐于结识、乐于交往的朋友;生于此道,就会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尴尬场面,最终一事无成。
有人以为,交谈不就是聊天吗?这谁不会?其实,聊天也大有学问。
交谈不仅需要融洽的气氛,更需要充实的内容。
1923年,王若飞同志被国民党关押在绥远监狱。鉴于和王若飞同囚一室的两个犯人均被“赤化”,监狱当局便给王若飞换了一个新囚犯为伴。此人在旧军队中当过排长,姓张,所以大家喊他张排长,是个“抢劫犯”。平时,粗鲁蛮横,三句话就会亮拳头,连那些看守,都有几分怕他。监狱当局认为:“就当你黄敬斋(王若飞同志当时的化名)是个化铁炉,你也熔化不了这块顽石。”
当这位张排长弯腰跨进牢门时,他打量了一下王若飞同志。就拱起双手说:“黄先生,他们要兄弟给你来做伴了。一只铁笼里关进两只虎,该不会嫌弃吧?”
王若飞微笑着说:“我哪里是什么虎,要比嘛,顶多只能算头牛,也就不错了……”
张排长一愣,呵呵笑起来:“过谦了,过谦了。你不但是只虎,而且是只猛虎!”又说:“兄弟听好些朋友说,红军里的小伙子,打仗冲锋,个个都像小老虎。你怎么这么谦虚,把自己比作牛?”
王若飞说:“对敌人,我们的确像猛虎。可我们共产党人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狠狠打击敌人,也是为了拯救人民。对人民来说,我们就是一头牛。像牛那样驯服地为人民工作,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不讲价钱,不使脾气。这样,你说当牛有什么不好呢?”
张排长若有所悟地说:“黄先生,你的道理能服人。兄弟不才,也是照你们的道理办事的。他们说我是打家劫舍,其实是杀富济贫。这和你们的打土豪、分田地不也是一个理吗?”
“不,不一样。”王若飞摇摇头说:“我们共产党人,不是为了几户、几十户穷人,而是要把整个旧社会连根拔掉,要解放全世界的穷苦人!不是为眼前一顿两顿饭着想,而是为子孙万代的幸福着想!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要办的事情!”
张排长出神地听着,感慨道:“黄先生,闻名不如见面,我算真心服你了。我一定要拜你为师,给穷人做点好事!”
从此,张排长尊王若飞为师,大小事情都要王若飞出主意,为人也变得谦虚和气了。敌人看见张排长的变化,惊呼道:“怎么办?连顽石也给熔化了。过去多凶的人,一到那里,马上变得像只绵羊。真可怕!真可怕!”
王若飞为什么能“熔化顽石”呢?就是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分析得头头是道,句句占理,才使张排长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可见要使谈话奏效,必须成竹在胸,这“成竹”不是别的,就是高瞻远瞩的真理。
既然是交谈,就不要一个人包场,应该让双方的信息充分交流。怎样才能让对方将心里话全掏出来呢?必须以心换心,坦白、真诚。当对方心存疑虑之时,应善于以肝胆相照的言辞促使对方畅所欲言。
1940年秋的一天,在海安韩府的客厅里,爱国老人韩紫石接待了新四军司令员陈毅。当时,反共老手、江苏省政府主席兼苏鲁战区司令韩德勤正在制造摩擦,不断向新四军挑衅。韩紫石老人对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对新四军能否不记前嫌,与国民党真诚合作,共同抗日,尚有怀疑。
谈笑间,他念出一个上联试探陈毅:“陈韩陈韩,分二层(陈)含(韩)二心。”
陈毅仰天大笑,朗声答道:“谁说我们分二层含二心?我陈毅不仅对你韩紫石老人是一层一心,对他韩德勤那个韩也是一层一心。”
接着,陈毅随口对出下联:“国共国共,同一国共一天。”
韩紫石老人听罢,心头暗喜,对陈毅同志的宽广胸怀和雄才大略深为敬佩,当即书赠对联一副:“注述六家胸有甲,立功万里胆包身。”
后来,韩紫石老人与我党精诚合作,为抗日做了许多工作。
陈毅善于从谈话中发现对方的疑虑,并且以下联对上联的方式扫除了对方的疑虑,确实是文才横溢的武将。如果连韩紫石老人的上联都听不懂,谈话又怎能继续下去呢?听懂了,对不工整中肯的下联,也难以使韩紫石老人“深为敬佩”。可见,一席成功的笑谈,需以渊博的学识为基础。
形象生动的活泼语言说服人
我们在社会中交往,要学会如何说服别人。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颇有说服力,它可以把简单的事情具体化,把枯燥无味的事说得生动活泼,可以化解尴尬的场面,能够吸引听众。
著名作家李准曾经这样说过:“没有几下绝招,难得当个作家!我的看家本事是:三句话叫人落泪,三分钟过戏,把读者的心放在我手心里揉,叫他噙着眼泪还得笑!”
在常香玉舞台生涯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文艺界名流同来祝贺。专好插科打诨的电影导演谢添一把拉住李准说:“李准,我想当众试试你!你说三句话,能让常香玉哭一场,我才服你!”
李准皱皱眉,看看众人,摊摊手为难地对常香玉说:“香玉,你看看老谢!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他偏偏让你哭,这不是难为人吗?”
常香玉说:“你今天能让我哭,算你真有本事!”
谢添说:“或者签字认输也行!”
李准依旧为难地说:“香玉,咱们能有今天,多不容易啊,论起来,你还是我的救命恩人哩!我十来岁那年,眼看逃荒的难民群到了西安,眼看人们都要饿死了,忽然有人喊:大唱家常香玉放饭了,河南人都去吃吧!哗——人们一下子都涌去了!我捧着粥,泪往心里流。想,日后见了这个救命恩人,我给她叩个头!哪想到‘文化大革命’中,你被押在大卡车上游街,让你‘坐飞机’!我站在一边,心里又在流泪,我真想喊一句,让我替替她吧,她是俺的救命恩人哪——”
“老李!你……别说了!”
常香玉猛然打断李准的话,捂住脸,转过身,满脸泪水滚下来,把手绢打湿了。
大厅里没有一点声息。众人望着李准,沉浸在他讲的故事里,忘记了这里在打赌,连谢添也轻轻吸了一下鼻子……李准针对常香玉特有的心理体验,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描述,产生了极大的感染力。有了这样的说话本事,自然更容易让别人接受你。
因此,语言形象生动须做到如下几点:
(1)选用有色彩、有形象的语词。
色彩词和形象词可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而视觉形象留给人的印象往往比听觉形象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2)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这些修辞手法可用浅显通俗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比较复杂、抽象的事物或深奥难懂的道理。
(3)要注意寓理于事,将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事实之中。
那种干巴巴的说教,往往使听者乏味。要学会善于运用生动典型的事例阐明事理,增强语言的魅力。
激起对方的谈话欲望
渴望友谊,希望拥有更多的朋友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但朋友都是由陌生人发展而来,有相当一部分朋友是萍水相逢时认识的。比如,在风光绮丽的景区、在熙攘喧闹的汽车上或者别人开的派对中,凭一个会心的微笑、几句得体的幽默话、一个礼貌的动作等,都可以与他人相识。关键是得找出交往的契机,主动伸出友谊之手,打开对陌生人关闭着的心灵之门。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谈的,有的人比较沉默寡言,虽然有交谈的欲望,却不知从何谈起。这就需要一方改变态度,率先向对方发出友好信号,激起对方的谈话欲望,达到交流的目的。
设想在火车中你已坐了很久了,而前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程。
坐在你旁边的一位乘客像是一个颇有趣的家伙,而你很想同他聊上几句,了解一下他的底细,于是你便搭讪道:“对不起,你有火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