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断臂山》能获奖的原因。
想到奥斯卡奖,我想到了陈凯歌、张艺谋还有冯小刚。前两位对奥斯卡的情结是显而易见。当为了圆奥斯卡的梦,为了跻身于世界大导演的行列,不惜重金打造大片。《英雄》、《无极》横扫国人的视觉,如果《英雄》还能给人以视觉的冲击以外,《无极》已让人提不起兴趣了。看了甚至有上当、受骗之感。也许在陈导的眼里,这就是所谓的艺术。然而在平常人眼里却得不到认同。也许在这些名导的头脑里,只有能制造几亿元的大片才能算“大导”。可奥斯卡的评委们又和他们开了一次玩笑,把奖给了一个小制作的《断臂山》。呜呼哀哉!
有的人认为李安在欧美居住多年,已经欧化,已经“洞悉”了老美评委们的“心思”。说这话是有些武断或是猜测。认为同性恋题材评委们能接受,我认为这是已错到了极致。同性恋在中国古代便有,在现代也不凡其例。只不过是畸形的,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将一个司空见惯的题材,拍出新意,乃是难能可贵的,而且还能让人感动,这才是艺术的功底。
更别说在美国这样一个见怪不怪的国度。不知这些“导界”的大腕儿们作何感想。
前些日子冯小刚做客杨澜卫视时说,拍《夜宴》,并不是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人们认为他拍不了这样的影片才拍的。可见艺术在他们心中占据的地位。他们在浪费自己的艺术资源。公正地说这三位导演都为中国的电影事业贡献过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我们对他们的艺术才华是无限崇敬的。他们都是靠自己的艺术天赋和自己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达到这一高度的,然而他们的走势令人担忧,也许正应了那句古话:饱暖思淫意,技高活千年。换句话说,也许真的累了,正如冯导所说。其实,累了就休息吧,我想中国这么大,或许后继有人吧。比如贾樟柯他们好像也会拍电影。总之,身体是重要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别像彪哥,累着。
前几天大嘴宋祖德胡说八道,说,中国的电影就是让这几个人挡着,后面的人上不来。这话有些不对,是后面的人没有能耐,怎能怨人家。所以宋祖德的话不能全信。但有一句是正确的,不能让这几个大导演把中国的电影引向歧路。毕竟他们有话语权,又掌控着中国绝大部分的“电影资源”……
我愿意用张艺谋在接受《人物》栏目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他在中国电影学院的讲台上对着他母校的徒弟们说:你们走向社会时,可以什么都不在乎,大意是不要受名家或大人物的影响,只要对得起内心的那份儿真情。对,这才是大艺术家说的话。如果这几位我尊敬的老师能够不违背自己的艺术良知,不要揣摩奥斯卡评委的心思,把有限的艺术生涯用在真正的艺术上,就像文学大家“莫言”们一样,不声不响犹如骆驼一样行走在艺术的沙漠之中,践行自己的艺术真知,也许会真的离奥斯卡奖不远。实际上我以为《断臂山》吸引我的地方,正是真实的感情,真情的流露。这是我对《断臂山》的理解,或者叫误读。
2006年3月11日星期六
残暴的理想
应为张艺谋喝彩,《满城尽带黄金甲》演绎了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但它不能说是《雷雨》的翻版,它所表现的故事以及故事所体现的震撼心灵的力量是我始料未及……在目前所有的所谓的大片中,这部影片还算得上是一部对得起票价的片子。
大王是一个中心人物,所有的故事都因他而起,为了自己的理想,他不惜抛弃他的老婆,向梁王献媚,娶了梁王的女儿。年轻的母后无法忍受寂寞、孤单,和大儿子元祥有了暧昧的关系。在冷清的、缺乏情感的皇宫中这似乎是一种无法逃脱的命运,只要你还是正常人的话。
元祥看似一个懦弱的人,其实不是。他坚强的一面表现在义无反顾地将母后在重阳节政变的消息告诉了大王。他要扞卫父王的王位,从这一点儿看,父王的教育是成功的,忠孝礼义的“忠”似乎在元祥的身上得到了体现。
元杰的“孝”也体现出来,为了母后,他不得去冒着明知失败的危险去挑战强大的、自己的亲生父亲大王,然而元杰在挑战父王的同时失去了“忠”,对大王的“忠”,也就是对国家的“忠”,因为父王代表着国家,是国家的象征。真可谓忠孝不能两全。
元成刺杀哥哥元祥的举动,虽有突兀或斧凿之痕,但也在情理之中,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仔细的想来也合乎情理,它是最弱小的一级,当父王异常惊讶、甚至是震怒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这一弱势的力量已经在元成的内心增长、强大。当元成的刀刺向哥哥的时候,元成的“仁义”
之心也失去了,那个温文尔雅的小孩子不见了。这一情节的出现,不仅增加了剧情的冲突,亦将老国王的愤怒、没有人性的残暴刻画得淋漓尽致。
强大而威武的父王在这时候暴怒地喊出了:他是你的亲生哥哥。我认为这是全部影片中一句错误的台词,尤其是从父王嘴里喊出来的时候。
老谋深算、泯灭人性的老国王怎能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如不是,可能是老谋子的一种对比描写?
细细地考究,我们也不能说老国王是虚伪的,一边倡导忠孝礼义,一边无耻地干着冷酷、残暴的勾当。事实上他确实需要用忠孝礼义来维护他的统治,他身上所缺少的也正是这些东西。他需要身边的每一股政治力量遵循这种他制定的游戏规则,来平衡他有些摇摇欲坠的宝座,但这是老国王的一种乌托邦式的政治理想。你不也为了维护你的统治的时候,不惜亲情、友情而赶尽杀绝吗?所以你的儿子们也会和你一样嘴里喊着父王万岁,可能刀子已经刺向自己的血肉亲情,甚至包括父王的躯体,只是没有那样的能耐罢了。
在影片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理想,在追求自己理想的同时,血腥、残暴贯穿于其中。影片给予人们这样一种提示,统治者在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同时,是不是只有一种手段?
残暴的理想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剧情,正好再一次印证那一句常说的话,政治是肮脏的。
影片全剧附带着一种压抑、密不透风的氛围,但不是那种表象的、皮毛的东西,而是渗透在剧情里面的,就像一个人骨子里的声色俱厉。
在影片即将结束的时候,片尾曲是轻松的流行音乐,和影片形成鲜明的对照。终于又把我拉回到了现实,只是到影片的结尾,国王仍没有放弃他那过于残暴的理想。我想,人一踏上政治的战车,人性就已经泯灭,也就不成为其人。因为,作为人必须具有人性,人性的泯灭,良知的不在,也就意味着不再成为高级动物,而演变为政治动物。在当今硝烟弥漫的地球上,仍不乏其人,足以让政治家和平民们警醒。
2006年12月29日星期五
绿帽子戴给谁
——观电影《绿帽子》有感
中国男人最忌讳的是戴绿帽子。刘奋斗导演的电影《绿帽子》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这部电影的结构非常有意思。一年轻人为了去会见美国的女朋友,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抢银行,当抢劫成功准备去机场的时候,美国的女友告诉他不必见面了,她已经有了新的男友。愤怒之余,失去理智的他拿出手枪对准了小店主。这时引出了警察。这又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抢劫银行的小伙子开枪自杀了,他自己感觉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没有意义了。他认为爱情必须是纯真的,没有爱,生命已没有意义。
这是一种爱情观,是一种爱情之上的不成熟的爱情观,我们姑且这样认为。
接下来是警察。警察和小伙子又有一句对话:爱可以有好多次。警察这样说也许是开导小伙子。不然,警察面对妻子出轨的时候,不也愤怒吗?
把这个故事一对比,问题就来了。
显然,小伙子的爱情观有问题,诚如警察所言:不要把爱情看得太窄,爱可以有多次。可后面的故事把警察的话给推翻了。既然爱有多次,妻子的出轨为何警察难以接受,看来人一生的爱有好多次,也是一种特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爱好多次的。如能,警察就不会和妻子的情人发生那样的冲突了。
他不能再去爱别的女人吗?我想即使警察不是一个性无能者,他也很难去爱上别的女人,这是我的推断。他和妻子是有感情基础的。他的妻子和情人的话也说明这个道理。我们之间是不能突破原则的,这个原则可能就是,我们只能有性,不能有爱。妻子和情人之间只能有性的喜悦,不能有婚姻。其实,这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然而,当妻子过生日,丈夫作为第三者而不能参加的时候,丈夫愤怒了。是男人都要愤怒。我想警察也要杀人了。他和小伙子会走上同样的道路。但这是我的弱智。影片的情节并没有按我的想象走下去。警察想要看一看妻子是和情人怎样做爱的。
暂且不说结局。故事到这儿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为人类作为高级动物所处的两难处境而困惑,这就是性和爱的困惑。如花似玉的妻子,不能没有性,而彼此还有爱,是因为性将彼此的感情距离拉开了。这时如果理性一点儿,爱和性分离开是正确的。然而中国人恰恰把性看得无比重要,甚至重于性命。中国男人的性心理是有传统渊源的。西门庆的性心理,能说是中国男人的代表。我忽然想起我曾经经历过的一件事。单位的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谈恋爱,两人同居了两三年,后来单位又来了一个漂亮女人,男人见异思迁,抛弃了她。她痛不欲生,说:他“耍”
了我好几年不要我了,太丧良心了。我当时想,只要不是强奸,性是双方愉悦的事情,难道只是他“耍”你,你没有“耍”他。所以,女人自己就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弱者的地位。女人不是“玩物”。首先要肯定这一点。男女之间不光爱是平等的,性也必须是平等的。如果不平等,可能会是另一种人生回味……
影片继续往下走,警察看到自己妻子和情人做爱,他满足了自己的欲望,但同时他又掉进了自己给自己设置的痛苦陷阱。无休止的烦恼会折磨他脆弱的神经。就像他自己所说:我自己把自己变进来了。
诚如影片开始时的字幕,绿帽子:“元朝时候规定娼妓家中的男子戴绿头巾;明人《杂俎》这本书中有记载‘娼妓隶属于官者为乐户;绿其巾,以示辱’;吴人称人妻有淫者为绿头巾。”我们从上可以明白,过去是政府给人家戴的绿帽子。社会发展到今天,政府如此开明,我们是不是自己不要给自己戴绿帽子。鄙人以为,当社会能够给性从业者以足够的尊重,这才是人性的平等。这才是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当我们给予“性”
足够尊重的时候,我们的困惑或苦恼才会少之又少。
2006年12月17日
婚姻的形态
想到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天播出的由李亚鹏和苗圃主演的电视剧《我们俩的婚姻》。说实话,电视剧我很少看,那天晚上无聊地翻台时,我被李亚鹏和苗圃的演技所吸引,后来更多的是这部电视剧的内容。这部电视要说来也不是多么的深刻,重要的是它对婚姻清晰的总结。正如李亚鹏自己所说,我们都经历过婚姻,但不一定都对婚姻有清醒的总结。
这部电视剧最大的看点也是如此,能够让我们对婚姻有一种透明的、清醒的认识。
婚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一道作业题。或者是一道必做题,除非你选择单身。单身也需有性伙伴,让我来说,这也是一种隐性的婚姻形态,只不过是一种没有约束的婚姻的变种而已。
在我的周围,或是我的朋友,包括我自己曾一度被这两个字折磨得心神憔悴,当然首先需要检讨的是我们对婚姻的无知,和我们早期所处的环境以及成长经历、背景有关。
什么样的婚姻是最佳的,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婚姻有多少种形态:
奴仆型的:男女双方具有主仆关系。一方一定是匍匐在另一方的脚下,心甘情愿的被对方所统治。我们不要小瞧这种婚姻的形态,具有不可动摇的稳定性。
平等型的:在男女双方,谁也不被谁统治,这种婚姻幸福指数难以评估。
松散型的:男女双方具有婚姻以外的智慧,不把婚姻作为一种负担,双方仍然可以行使自己的任何权利。
第三种类型是无法效仿的,也是为大多数人不能接受的。电视剧中被夏小宁暗恋的师兄李多便是这种婚姻类型的代表。他明知自己的妻子有情人,仍然和她保持着婚姻关系。作为一般人很难理解这种婚姻的存在。
剧中,秦岩和夏小宁内心的挣扎是,如果双方没有爱,婚姻是否有保持的必要。这是一个庸常而深刻的命题……
爱情,词典里的解释是男女相爱的感情。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模糊。
如果我给爱情定位的话,它是一种男女特殊时刻的激情,那么在所有的婚姻中,有谁能把激情保持终生。当爱的激情退去的时候,便剩下了赤裸的婚姻。婚姻应该保持吗?如果不保持,就此解体可以吗?答案是否定的。
看了《我们俩的婚姻》,我想,我的分析是:人们给婚姻的定位是有问题的。婚姻可以没有爱情。至少婚姻不能把爱情作为全部的主题,马克思的话: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这句话应该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这句话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害惨了无数的女人。是不是应该这样改一下:没有过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这样似乎完整。但也是废话,婚姻的形态没有相爱过成就不了婚姻。
有多少个女人为了这句话而放弃了自己的婚姻。实在是错上加错。
人性深处是有劣根性,比如:自私、冷漠、麻木、喜新厌旧。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如果单纯的用爱情衡量婚姻的话,十有八九是要解体的。
让我看来,婚姻更多的是责任、道德、妥协和坚持。我们可以为婚姻划一条线。激情的燃烧是婚姻的初始阶段,激情的退却是婚姻进入了漫漫征途,激情的死亡才是婚姻的成熟期。这话有些残酷。但比较现实。
《我们俩的婚姻》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爱情不是生活中的常态,它是转瞬即逝的。爱情的体现不是单一的,它是多元的。它不仅仅是纯粹的两人世界,更多的是有双方的家庭、亲情诸多的内在因素累加在一起的。
爱情一定赋予它的现实性,现实不存在桃花源。那我们也不能够幻想有桃花源式的爱情。
爱情是多解的。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婚姻方式,不必拘泥于哪一种。这样在婚姻里才能游刃有余,才不至于痛苦。做婚姻的智者,需要智慧。
但是令人悲观的是这样智慧的男女少之又少。
当然,在未来现实中,不选择婚姻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是人性的进步。
贿赂上帝
除夕夜的鞭炮声震耳欲聋,肆无忌惮地在你的周围炸响。这是欢送灶王爷升天的礼炮。好在一年也就那么一次,喜欢静的人得忍耐一下。
趁这个什么事也不能做的当儿,我就心猿意马地瞎想开了……
“上天言好事,来年降吉祥。”这是一副对联,常贴于农村家庭厨房的灶王爷的牌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