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盟军进攻西西里岛的第三天,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乘飞机抵达该岛了解形势。他果断的分析出意大利的抵抗已经土崩瓦解,在这种情况下,守住这个岛屿是不可能的。希特勒获悉后,知道了事态的严重性第二天便亲自接管了西西里岛的指挥权企图扭转时局,并发布了一项命令。命令中说:“在大批意军被消灭以后,只靠我们自己的部队把敌人赶下大海,力量是不够的。因此,我们的目的将是阻滞敌军的进展,并把敌军阻止在埃特纳山西侧使其前进不得。”为了展开阻滞行动,德军统帅部决定向西西里增援了大批部队和坦克、重炮、飞机,并将岛上大部兵力调往该岛东岸中部的卡塔尼亚城周围,抵抗英军的进攻。同时其后备部队布满直通96公里外的墨西拿的东海岸路线上,积极配合作战,以掩护该岛通往墨西拿海峡东岸的道路。
7月17日,德军紧接着下达了下一步行动的指令:“我们不再期望能够守住西西里岛。重要的是打一场拖延战,以便为稳定大陆的局势争取更多的时间。然而,最重要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使我们的3个德国师遭受损失。最低限度也要保存下我们宝贵的人员。”根据指令,德军又得到第29装甲榴弹师和休伯将军(目前由他负责西西里岛的作战)统辖下的第14装甲军司令部的增援,其任务不是确保西西里防线,而仅仅是实施阻击战,并掩护轴心国部队安全撤退。由于英第8集团军距墨西拿比美第7集团军近,因而轴心国派出了德军精锐部队在埃特纳地区牵制蒙哥马利,轴心国其他部队则纷纷向北面和东面后退,向墨西拿海峡撤去。
轴心国军队在卡塔尼亚南部平原加强防御,第8集团军的进军受阻。蒙哥马利被迫将其主力向西转移,兵分两路实施突击:第13军直接进攻卡塔尼亚,第30军向左,从西侧绕过埃特纳火山进行迂回进攻。按原计划攻打墨西拿应由蒙哥马利指挥的第8集团军担任主攻,巴顿指挥的美军第7集团军掩护其翼侧,担任支援。但是,英军主力的西调,占据了美军翼侧前进路线。巴顿于是不失时机的改变作战计划,遂向盟军地面作战总司令亚历山大请战,要求进攻西端的巴勒莫。获准后,巴顿立即率部向西西里中部猛攻,同时在最左翼投入几支机动纵队,沿岛屿的西缘进攻;7月22日,美军如愿以偿地占领巴勒莫,西西里岛西部约4.5万名意大利军队投降。这一胜利大大挫伤意军的士气,此时的他们只剩下墨西拿一个港口了。
与此同时,英军在东、西两侧的攻击均已减弱,部队开始染上疟疾,战斗力迅速下降。而美军攻占巴勒莫后很快于7月31日到达圣斯蒂法诺,主攻任务遂改由巴顿的第7集团军担任。为切断轴心国军队的退路,盟军决定于8月1日发动新的攻势,并从北非调来美军第9师和英军第78师,总兵力增至12个师。8月1日,盟军对西西里东北部轴心国防线发动进攻,美军部队占领了该岛北岸的3个重要城镇。8月5日,英军攻克卡塔尼亚。从8月7日至8月16日,仅12日之内盟军就发动4次小规模两栖跃进,试图加速进展,拦截撤退的轴心国军队,但均因行动迟缓,没有达到预计效果。8月17日,轴心国的撤退行动全部结束。在盟军海、空军部队严重截击失败的情况下,越过墨西拿海峡撤往意大利本土的德军3个师官兵共计39569人(4444名伤员),意大利官兵6.2万人;携带装备有:9800辆车辆、47辆坦克、135门火炮、2000多吨炸药、燃料和1.5万吨其他物资。
8月17日晨,美军第3师进入墨西拿。第8集团军一部不久也进抵该城。当天,全部歼灭了轴心国在该岛的残余兵力。德、意军总计损失约16万人(被俘意军达14万余人),其中德军1.2万人。盟军死、伤、失踪人数总计2.2万余人(英军损失近1.2万人)。
同盟国以损失不到5%的代价实现了“爱斯基摩人”战役的大部分目标,虽没有取得全部成功,但一定程度上使同盟国在地中海的交通线安全完全得到保障。这次胜利促使墨索里尼垮台,
极大地提高了同盟国在中立国家心目中的地位。然而,盟军未能充分利用制空权和制海权,行动迟缓,致使近半数的轴心国军队逃脱。
三、墨索里尼政权的垮台
盟军在北非、地中海战场的节节胜利,导致意大利国内局势日趋紧张,加速了墨索里尼的垮台。
意大利于1940年6月正式参战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公众便对战争产生极度厌恶的心理反应也很强烈,尤其是,意军在希腊和埃及的失败使他们不再信任所谓一贯正确的领袖了。连续3年的战争及其失利,更让意大利经济濒于崩溃。由于英国对地中海实行海上封锁,意大利长期依赖进口的粮食逐渐减少,普通意大利人的面包定量每人每天只有150克,咖啡、汽油和肥皂等日常生活用品只能在黑市上见到。人民生活十分困难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对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采取了抵制的态度,反法西斯和反战活动频繁发生。1943年3月,米兰和都灵爆发了有13万人参加的大规模罢工,要求获得“和平与自由”。伦巴第和热那亚两地的工人云集响应都纷纷加入罢工的洪流。这是意大利出现的第一次反政府示威,民心涣散,致使军工生产陷于停顿,意大利政府岌岌可危。
在法西斯集团内部,也有不少人意识到战争不得人心,并对墨索里尼表示不满与轻蔑。法西斯的头面人物齐亚诺等人在1942年底便打算与同盟国媾和,力求摆脱战争困境。墨索里尼遂于1943年2月改组内阁,撤销了齐亚诺外交大臣一职和格兰迪司法大臣一职,但仍未能挽救摇摇欲坠的法西斯统治更加激起了人们的不满。
在对外战争的压力下和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墨索里尼企图以缩短战线的办法避免战争失败以及随之而来的国内革命。1943年4月7日,墨索里尼在同希特勒的会晤中提出,希望德国与苏联单独媾和,目的是抽出兵力增援南欧战线。这一建议遭到希特勒的坚决反对。而此时墨索里尼欠佳的健康状态、双方在巴尔干问题上的尖锐矛盾,以及意大利重新开始在其阿尔卑斯边境修筑旨在针对德国的工事,令希特勒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最令他担心的是意德关系的日趋恶化,会对法西斯战争造成不利的损失。希特勒为防止意大利单独退出战争,加强了对意大利的严密控制,迅速将一大批德军调往意大利。尽管德国就这一举动作了充分解释,仍然引起意大利人的疑心。而意大利的这种疑心,又反过来增加了希特勒对意大利的不信任情绪。5月中旬,希特勒暗中制定了占领意大利的军事计划——“轴心”行动。
盟军于1943年7月10日进攻西西里岛,意大利本土面临遭到攻击的危险,意大利的失败已成定局,无法挽回。3天后,希特勒秘密命令西西里岛的德军指挥官,“悄悄地排挤意大利指挥机构……自己接管西西里岛桥头堡的全部指挥权”,并授权墨西拿海峡德军司令官在万不得已时由德国人占领意大利岸防炮兵连阵地。基于当前形势,7月19日,希特勒同墨索里尼两国首脑人物在意大利费尔特雷进行一次重要的会晤。希特勒再次给墨索里尼鼓劲,并保证继续向其提供援助。尽管墨索里尼心里赞同顾问们意大利不能继续打下去的意见,但他又不敢对希特勒当面提出,尤其是背弃德国人就意味着投降或法西斯主义的灭亡,这是墨索里尼所无法容忍的。就在同一天,来自北非和中东的美国第19航空队的500余架轰炸机首次轰炸了罗马。投弹1000吨,炸死约2000人,城市重大建筑物圣洛伦佐皇宫也遭巨大破坏。轰炸对意大利的冲击是重大的,也加速了意大利的不利局势。
意大利法西斯的其他领导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除掉墨索里尼。在以罗伯托·法里纳契为首的资深法西斯头目的提议下,7月24日,意大利“法西斯大委员会”举行会议。会上,墨索里尼作了关于国内形势、前线局势以及同希特勒会晤结果的重要报告,让他始料未及的是随后便受到法西斯同党的尖锐批评。经过长达10小时的唇枪舌战,由反对党领袖之一格兰迪起草的决议案提交大会表决。该议案要求墨索里尼全部交还篡夺的、由法律和宪法规定属于国王、议会、大臣和大委员的“合法权力”,将全部军队交由国王指挥,并向国王提出寻求一项更可行的政策,使意大利免遭进一步破坏。议案授权国王“作出最高决断”。结果表决以19票对7票的绝对优势通过了这项对墨索里尼的不信任决议案。
7月25日,墨索里尼晋见国王,要求国王严厉惩处那些投票反对自己的人,重新任命一批大臣,并继续进行战斗。可是国王表示,鉴于战争已失败,军队士气低落,墨索里尼已成为意大利人最痛恨的人,因此必须辞职。他已任命巴多利奥元帅接替首相职务。墨索里尼离开国王后即被逮捕,监禁在马达莱纳岛。他的辉煌战绩也只能告一段落,面临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7月26日,新上任的首相巴多利奥组成摒除所有法西斯领导人的新内阁,拉法埃莱·瓜里利亚任外交大臣。意大利新政府解散了法西斯党,宣布全国戒严,禁止一切政治集会。至此,持续21年的意大利法西斯统治宣告结束。
四、“雪崩”计划
在1943年1月同盟国决定攻打西西里之后,英、美两国在如何击败德国的战略问题上再次出现分歧。英国主张继续进攻意大利,认为这是攻占西西里之后的必然步骤,也是必然趋势,只需要再投入若干师和登陆艇,便可取得意义重大的胜利。英国计划人员则认为,只有在德军驻法国的兵力减少到不超过12个师的情况下,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进攻才能取胜;而减少德军兵力最可靠最有效的途径是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这样,纳粹德国就不得不派兵接替驻巴尔干半岛的24个意大利师。此外,盟军进攻意大利还能带来一个更大的战果,可以夺取福加周围的机场,进而加强对德国的轰炸攻势。顺利的话,甚至可以打通一条从南面攻入德国的辅助路线。为进攻德国提供一定的保障。
美国人则重申他们的观点:只有进攻西欧,方能打败德国。美国人指出,进攻意大利是达到了牵制德军的目的,但同时也会掩住盟军兵力,从而迟滞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进攻作战。
1943年5月12日,突尼斯战役刚告结束,罗斯福和丘吉尔以及盟军联合参谋长会议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代号“三叉戟”),旨在根据北非、苏联和太平洋战场的胜利局势,统一认识,确立英、美新的战略和军事行动计划。会议决定,进攻西北欧的行动(“霸王”计划)定在1944年5月1日实行;确定了在意大利西西里登陆的时间(7月10日)和地点。登陆完成后,盟军将实施一切必要行动,彻底击败意大利,将其逐出战争。双方终于达成一致进攻意大利,但美国人附加了一个重要条件,即此次作战只能动用已在地中海的部队,而且还要从这些部队中抽出7个师撤回英国,留作日后“霸王”行动的部队中坚。英国人则明确表示保证参加定于1944年5月1日实施的进攻法国的作战。一切准备就绪,西西里岛战役也拉开了帷幕。
西西里岛战役开始仅1周,盟军便瓦解了意大利军队的抵抗意志,证明了两栖登陆战理论的可行性,并摸清了轴心国军队的实力。该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国大陆战略家关于地中海是他们的堡垒的护城河这一信念,坚定了盟军进攻意大利本土的信心,同时也加速了胜利进程。1943年7月17日,艾森豪威尔决定,在结束西西里战役后,进攻意大利本土,利用在北非和西西里集结起来的巨大人力和物力,一举击败意大利。
7月25日,墨索里尼垮台,英、美两国战略家的意见也完全趋于一致。7月26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同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在确定了登陆点后,共同向艾森豪威尔发布命令:“为使用现有资源尽早发动进攻,你应即刻制定在萨莱诺湾实施登陆的计划。”盟军打算从萨莱诺进入意大利本土后,即向意大利南部发动进攻,其目的是夺取那不勒斯港和福加机场,为下一步作战行动铺平道路,同时,在意大利战场,牵制尽可能多的德军部队,以利于苏联战线和即将开辟的欧洲第二战场的作战行动。
1943年8月1日,盟军确定了参加意大利南部战役的指挥系统和作战兵力。艾森豪威尔仍担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司令官,下辖的三军指挥官分别为海军上将坎宁安、陆军上将亚历山大和空军上将特德。地面作战兵力为第15集团军群(司令亚历山大将军),辖美国第5集团军(司令马克·克拉克将军)和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将军),总计19个师,其中英军10个师。
在经过半个月的精密部密,8月17日,同盟国首脑及其高级军政人员召开第一次魁北克会议。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向会议提交了关于《在意大利的军事行动》的总结报告,对盟军在地中海区域的行动计划作了深入细致地阐述,并很快得到会议的批准。计划总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在罗马地区建立空军基地,如有可能,再向北推进;
第二阶段:占领撒丁岛和科西嘉岛;
第三阶段:不断压迫驻意大利北部的德军,并为实施“霸王”战役和我军攻入法国南部创造有利条件。
为实现上述目标,盟军精心制定了作战计划。亚历山大将军曾考虑过意大利本土的3个登陆点:那不勒斯北部、那不勒斯湾和萨莱诺湾。第一个登陆点由于海岸过陡和处于岸基战斗机的支援范围以外而被淘汰。那不勒斯湾整个海岸线防守严密,正面进攻太冒险,因而也被排除了。经过再三权衡就只有萨莱诺湾了。该地距那不勒斯约48公里,位于驻西西里的“喷火”式战斗机最大作战半径之内,在得到有效战斗机掩护方面仍不是很乐观,但是有5艘航空母舰担任直接支援,从而大大改善了空中支援状况避免了孤军作战。
作为登陆地点的萨莱诺也是有利有弊的。海滩后面易于识别的山峰既为登陆突击部队提供了最好的地标,但同时也是德军最佳的观察点和防御火炮阵地,而且还可作为守军实施反击的中间整备地区情况并不理想。但这里的海滩比西西里的海滩坡度小,近海障碍物也少,有些地段还适合坦克登陆舰直接抵滩登陆。另一方面,萨莱诺湾内又布有大量水雷。因此,在由舰到岸的运动开始之前,必须首先进行大面积的扫雷。这样,运输舰被迫在距海滩9至12海里的地方将部队换乘到登陆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