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94100000004

第4章 向历史学习(2)

以此为开端,一些具有远见的人也陆续把纸币换成了硬通货,并运往英国和荷兰。由此,泡沫就开始崩溃了。为了恢复信用,劳和奥尔良大公从贫民窟征用流浪者,在巴黎街头故意上演了要去路易斯安那州那采金的游行闹剧。但是,没过多久,谎言就被揭穿了。没有采回金子的消息被迅速传播开来,“印度公司”的投资者和纸币的拥有者开始恐慌了。要求兑换硬通货的人迅速聚集到巴黎皇家银行,挤兑现象日趋严重。

这次的货币大投机,在当时被称作“密西西比泡沫”。在约翰·劳离开法国后,约翰·劳的“印度公司”公司以及皇家银行的纸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了。“印度公司”终于于1720年底倒闭,这也宣告密西西比泡沫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它给法国带来了一场繁荣幻觉和至少31亿里弗尔的财政亏空。

在这场投机风潮中,只有少数及时抛出股票的投机家大获全胜,而法国中产阶级及上层社会中数千人破产,法国货币体系也因此动荡不安。几个月前,法国还像是欧洲最富裕、人口最密集、最有自信心的国家;几个月后,它就彻底破产了。从国王到普通平民,法国上上下下都因为印度公司的股票一事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更严重的是,这场通货膨胀运动对当时法国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繁荣期,它让人们误入歧途,使生产的劳动者不安所业,只想到股票投机中去碰运气。作坊、工厂和农场都停工了,因为它们的主人都挤到“印度公司”的办公处去了,他们期望着能把自己的名字列到“百万富翁”上去。劳氏“制度”的崩溃,社会从繁荣沦为萧条后,这些小手工业者和资本家受影响巨大,他们把钱赌掉了,再也找不到生产资金。投机崩溃使得贸易和运输都陷入紊乱,这个可怕的危机带来的“后遗症”久久不能痊愈。

密西西比泡沫的破灭连累“银行”这个词在法国被诅咒了几个世纪。时至今日,法国人仍对投资股票市场反应冷淡。他们甚至会尽量回避“银行”这个词,而宁愿用“国民信贷”“里昂信贷”等名称来称呼他们的储蓄机构。

日本,失落的20年

1.升值萧条

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正在被“滞胀”困扰着。1980年,美国的通胀率为13.5%,失业率为7%,经济增长率为-0.2%,而与之对应的财政赤字却高达738亿美元,贸易赤字也高达150亿美元。为了克服“滞胀”,里根政府以减税为核心,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美联储则在沃尔克的带领下,实施着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沃尔克通过提高利率的办法来抑制通货膨胀。

这一政策的结果是美国出现高达两位数的官方利率和20%的市场利率,短期实际利率从1954~1978年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1980~1984年的3%~5%。

沃尔克的货币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投资者,大量的资金开始流入美国市场,从而导致了美元升值。1979年至1985年2月,美元对其他10个发达国家货币的多边汇率上升了73%。

美元升值进一步扩大了美国的贸易赤字。1980~1984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130亿美元,与此同时,日本对美的贸易顺差从,76.6亿美元增加到461.5亿美元。巨大的贸易差额在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同时,也使日本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债权国。1985年,日本对外净资产为,1,298亿美元;美国对外债务为1,114亿美元。

为了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美国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本币贬值,以此来改善美国当时糟糕的国际收支状况。1985年9月22日,美国政府召集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到纽约广场饭店开会,讨论五国政府应如何联手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

在美国政府的强硬态度下,协议最终获得签订。其后,上述五国开始联手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跌幅达20%。在这之后,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最低曾跌到1美元兑120日元。同时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了账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市场。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

随着日元的急剧升值,日本商品出口开始放缓,日本经济形势开始恶化。1986~1987年,正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从复苏走向高涨阶段,但日本经济却出现了萧条,历史上称为“日元升值萧条”。就当时而言,日本是二战后唯一因货币升值而出现萧条的国家。从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增长率大大高于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但是,此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放慢。

2.日本对策

为了摆脱日元升值造成的经济困境,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日本政府采取了积极地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反萧条的对策。

1987年5月,日本政府决定减税1万亿日元,同时追加5万亿日元的公共事业投资,同年7月又补增2万亿日元财政开支。同时,从1986年1月起,日本银行连续5次降低利率,将中央银行再贴现率从5%降到1987年的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也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而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大量过剩资金。

与此同时,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也进入了高涨阶段,资本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投机行为。日本政府在此时采取积极地财政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无异于火上浇油。整个日本,一方面是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资金,另一方面是投资渠道有限,市场缺乏有利的投资机会,这些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结果,这些钱一股脑儿地流向了以房地产和股票为代表的资本市场。

到1987年秋,世界经济出现了明显的繁荣景象,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问题,美、英、法、联邦德国等主要经济体都相继提高了利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银行也应予以加息。可恰在此时——1987年10月,19日,美国发生了大股灾。虽然在政府以降息等手段的干预下,市场很快恢复了上涨势头,但美国政府却认为日本在这个时点上不应加息。因为欧美政府担心,市场还很脆弱,如果日本在这时加息,必然会导致那些套息资金再次从欧美流入日本,从而引起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

同时,日本政府也不愿意加息。因为一旦加息,可能会使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日本,进而推高日元从而减少其商品的出口,再次出现因为升值而引发1986年式的经济衰退。而且,当时日本正在搞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想由出口导向型逐步转变为内需型经济体。在当时日本财经官员甚至学术界看来,要想扩大内需,其关键就在于用低利率来刺激国内的投资和消费,进而减少储蓄。

正是基于这两个原因,日本银行决定继续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维持再贴现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不变。

而正是这种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日本经济体系,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长期的超低利率又将这些资金推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以日经指数衡量的股价,从1986,年1月的约13,000日元上涨到1989,年末的约39,000日元,上涨了大约3,倍。同期的地价也上涨了约3倍。

当初,日本金融机构对资本市场泡沫的危害认识不足,不仅未能及时地对当时的资本市场现状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估,还争先恐后地给各大企业特别是房地产公司和建筑公司发放贷款,助推了股票和房地产不断升值、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恶性循环,其泡沫被越吹越大。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无论是股票资产额还是土地资产额,都还仅仅只有GDP,的一半左右。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股价与地价的暴涨该比率迅速升高。以东京都住宅用地的市价为例,1986年末,该数额尚未超过GDP,但到了1987年底,已迅速增加到GDP的1.5倍。在股市方面也是如此,1988年末,股票总资产额还没超过GDP,但一年后,也就是1989年底,该数额也达到了GDP的1.5倍。对此,日本着名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感慨道:“无论如何,我们很难认为这还是正常的增长。”他认为当时的日本经济是典型的泡沫经济。

3.繁荣终结

泡沫总是要崩溃的。20世纪90年代,被认为会持续不断上涨的股价和地价出现了逆转。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业的支撑,泡沫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首先是1989年末创下最高纪录的股价,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大幅下跌。1990年12月,平均股价回落到24,000日元左右,创下了一年中下跌40%的记录。1991,年股价相对稳定,但是到了1992年股价再次暴跌,8月中旬,日经指数平均降到了14,000日元附近。与年初相比,下跌幅度超出了30%。其后,随着综合经济对策的实施,虽然股价稍有回升,但在1992,年的10,月,依然低于17,000日元的水平。

由于外国投资者对日本企业的产品品质和全球市场占有率依然保持着高度信心,尽管出现大跌,外国投资者仍不断参与,事实上这也遏制了日本股价的进一步下滑。但是在那些没有外国投资者参与,或者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参与的市场,情况则大为不妙。直到1990年,仍处于高价稳定状态的东京圈地价,从1991年也开始迅猛下跌。根据1992,年都道府县的地价调查,从1991年7月到l992年7月的一年间,住宅用地的价格,东京都下跌15.1%,大阪府下跌23.8%,而东京市下跌27.5%。日本高尔夫俱乐部会员权和六大主要城市商业不动产价格从泡沫高峰期到位于谷底,分别暴跌了95%和87%,这使得它们的现值只有当初的1/10。

根据辜朝明匡算的结果显示,1990年仅地产与股票价格的下跌,就造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1,500万亿日元的损失,这个数相当于日本全部个人金融资产的总和。最终损失还不止于此,从1990~2003年,由于企业需求下降造成的损失相当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20%,也就是说,由于资产价格暴跌,约占国内生产总值20%的企业需求烟消云散了。

回顾这些历史,我们所能够感触到的是,历史总是在我们的生活里无数次地重演着,虽然主演、舞台背景或人物造型有所不同,但故事内容乃至剧情都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那就是无论是18世纪的欧洲也好,20世纪的日本也好,抑或是21世纪的美国也罢,虽然每个时代的人们总认为自己解决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问题,他们已经将经济周期熨平——近期中国的一位财经官员就发表过这样的言论:“什么是宏观调控?就是拿熨斗熨衣服,把衣服熨平了,把经济给熨平稳了。调控最终目的是熨平经济周期。”——他们认为经济从繁荣向衰退发展是低度文明社会才会存在的现象。

但实际上却是,经济周期并没有因此而在18世纪终结,没有在20世纪终结,也没有在21世纪的这个头10年终结,我们甚至坚信它也不会在22世纪、23世纪、100世纪终结,除非人类终结。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将会像18世纪初法国密西西比泡沫、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大萧条、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大衰退一样,成为未来的经济史学家、财经作家和评论家们所津津乐道的“典型案例”。

繁荣就这样步入萧条

信用扩张下的“繁荣”,其实充满了浪费而错误的投资。随着通胀加剧,人们重新回到固有的“投资/消费”比率上去时,银行信贷的扩张也将随之停止,如此一来,必然的结果是,“繁荣”也会随之停止,“危机”也就不期而至。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人为刺激虽然能够产生繁荣,但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衰退和萧条呢?

人们比较喜欢这样来解释危机,即危机是源于消费不足,也就是消费者不能以一个可以让生产者获利的价格进行消费。但正如罗斯巴德所指出的:“这种解释对于资本商品和非消费品来说并不适用,这些行业在萧条时受到的危害往往又是最严重的。”对于罗斯巴德的说法我们认为还是值得信服的,正如密西西比泡沫、日本泡沫和格林斯潘泡沫所昭示着我们的,危机是政府“对市场进行货币干预而造成了‘繁荣——衰退’的周期模式”。政府在货币上采取一种宽松的政策,对市场进行货币干预,这将直接导致银行对商业信贷的扩张。

那么,当中央银行印制新的货币从而提高了货币的发行量——现在通过降息与下调准备金率都可以实现——并把它投向商业领域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正如密西西比泡沫的总导演约翰·劳在其1705年出版的《论货币和贸易》一书里所供认的——首先,扩大货币供给量能够降低利率。

接下来的情况是,商人被银行的通货膨胀误导了,他们误以为银行体系的储蓄资金要高于它实际的数量。于是他们开始大量地借入这些便宜的资金。但人们对未来经济形势发展的不确定,强化了他们的储蓄诉求,同时货币传导也存在着明显的时滞影响。这也就决定了货币供给的增长,很难在短时间内传递总需求,特别是日常的消费需求。也正因如此,货币主要流通于人们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很难在短时间内上升。这时要想让货币市场重新恢复均衡,只有通过包括股票和房地产行业在内的风险资产价格的上升。

在这样的环境下,当银行供给的资金增加时,商人便拿着他们新得来的便宜的资金从日常的消费品行业向资本商品行业转移,去对需要“更为长期的生产过程”领域进行投资,特别是像股票、房地产这样的“高级生产领域”。

但这些货币却带有某种粘性,就如周其仁教授所做的论述“新增的货币投放到经济与市场后,像具有黏性的蜂蜜一般,在流淌的过程中可能在某一位置鼓起一个包来,然后再慢慢变平。这意味着,那些被释放出来的货币,会以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种类的资产或商品之间漫游,结果就在一定时间内,改变了不同种类的资产或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

同类推荐
  • 中国入世与战略应策

    中国入世与战略应策

    本书对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演变、组织结构、基本原则、运作程序及历史作用,都做了简明、扼要且准确的介绍与分析,可称为世贸知识的小百科。本书对中国“入世”的进程和原则作了具体的阐述,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作了深入研究和辨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入世”后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走向及政府、企业、百姓如何直面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形势,提出了战略思路和具体应变对策,可称本书为应变“入世”的小智囊。
  • 复活的日本财阀

    复活的日本财阀

    是什么让日本这个“落后生”摇身一变,成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优等生”?如今,中国已经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了日本。可一旦品“质”不论“量”,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和人均GDP来衡量,中国却仍远落后于日本。“日本在2010年的人均GDP为4.2431万美元,中国是4412美元。中国的人均收入落后日本10倍,还停留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水准。”面对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的事实,《日本经济新闻》这句底气十足的评论,值得我们深思。平心而论,日本的强大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这个事实,直到今天,依然有效。
  • 公共财政评论(2009.2)

    公共财政评论(2009.2)

    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弥补市场缺陷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的财政模式,其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必然要求公共财政制度的呼应和支撑。从此角度讲,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远未到位,公共财政建设之路还很漫长,财政的公共化改革也必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理论方面,还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实践方面,都会不断出现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 生活中要懂点经济学

    生活中要懂点经济学

    经济规律就像一把无形的手,它总是在默默地指挥着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变化,我们可以不是什么经济学家,但是我们不能不懂点经济学,否则我们就可能会被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经济现象所混淆视听,难以发现隐藏在经济现象下的经济原理和真实情况。《生活中要懂点经济学》主要从生活中的消费陷阱、经济学智慧和经济学揭秘三大方面来介绍经济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 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本书讲述的是非公有制经济创新与发展的实践内容,非为上中下三部分,分别讲述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演变以及战略思路。
热门推荐
  • 无尽战场

    无尽战场

    “其实我也不想的。”坐在对面的男人一脸无奈,他是这一期我的采访对象,基地某作战部队的一名队长。“好好的打怪升级,搞搞科研,定期到别的空间去观光,探索这宇宙的真理不是挺好的么?”“一夜之间,我就成了嫌疑犯。”“然后成了叛乱组织的首领。”“误会解开了,又拿我当炮灰。”“不是说新世界的人都挺文明的吗?”他问道,笔者无力解答。“好几次都是从鬼门关爬回来。我真想干点坏事儿的时候,咋又成了英雄?”他摇了摇头,眸中带着对这个世界深深的质疑。对此笔者也深感无奈,没有立场吐槽什么。衷心祝愿他和他的朋友有个美满的结局。——阳城晚报记者君子哥哥报道
  • 穿上红舞鞋

    穿上红舞鞋

    小说与牛阳此人物为线索贯穿幼年直至中年,所经历的亲情、友情、爱情在万丈红尘中所显现的真实面孔并记述生活在社会最基层的一些老百姓,他们在社会大背景下不同的命运及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做着对命运的抗争与妥协。他们或坚韧或消沉、或善良或丑恶……他们都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欢乐过悲伤过,在滚滚而去的时间长河里,他们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为平凡的一员也终将消失在浩渺的永远中。
  • 情知所长

    情知所长

    夏年可能永远不知道关于何旭的所有事他的人,他的所有爱好,关于他的种种……夏年喜欢他只是样貌,一个回眸。
  • 草根的绝地重生

    草根的绝地重生

    有的人天生就高人一等,而巫小鹏生下来就是个垃圾。从小跟狗一起长大,狗死那年,他决定出村看看。已然是个垃圾,还有什么值得害怕?都市繁华,可所有的黑暗地带都是滋养自己的沃土!总有一天,垃圾也能将你们踩在地下。
  • 我们永远不散场

    我们永远不散场

    我,只是一个单单靠自己的女孩。遇见他的那一年,我十九岁。他一直没有忘记我,只是默默关注我?!时间匆匆,转眼间,第二年的初春,他们全家都搬去了A市,我。却在第六年,搬去了A市,遇见他,只字未提,因为我早已经不记得他的模样了。他说,洛千沫,你还记得十三年前的小男孩吗?!我说,记得,只是可惜,他已经离开我,去了别的城市,如今我来到了他居住的城市,可,城市这么大,我还会不会找到他?他说,洛千沫,如果我告诉你,你会见到他的,你会高兴吗?我说,当然,如果可以,即便他不喜欢我了,我也会默默地守护在他的身边,因为,‘我们不散场’说完,扬起一个大大的微笑。对呀!永远不散场!
  • 嗨你现在在哪里

    嗨你现在在哪里

    如果人的成长没有回忆来支撑,没有难过,没有悲伤,没有喜悦,没有期待,没有跌宕起伏,也就没有了活着的风景。都说命运之神早要安排,有些爱逃不脱,有些恨忘不了。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得不到,放不下,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故事吧。。。
  • 豪门爱恋:爱就不会放手

    豪门爱恋:爱就不会放手

    五年前他突然离开,没有留给她一点消息。她决定忘记他,而五年后再遇见他却变了模样。现在的他唯吾独尊,冷酷霸道完全不是原来的他。但是对她却宠爱至深。现在的他拥有一切,想再次住回她的心里,却难上加难。终有一天她留下一张离婚协议书,消失。而他满世界的找她。当再次遇见却发现她什么早已有人陪伴。“林筱颜回答我,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他红着眼眶问道。
  • 美人归来:月满锦宫春

    美人归来:月满锦宫春

    她只为借南楼之力还她完整之身、助她复仇而来到他的身边,至于楼主哪位与她而言意义甚微;他只需要满腔恨意的她成为他受伤最锋利的一把剑,至于她是和来历与他而言并无意义。可满月不只是满月,公子寻也不只是公子寻,太子做媒、皇帝赐婚,右相嫡女苏九歌赐嫁废王南宫寻。他不识得她倾世的容颜,她亦不知原来她的残废夫君竟然暗藏真身!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她成了他眼中不贞不洁的“荡妇”……
  • 朱正廷高段位追星

    朱正廷高段位追星

    他是万民偶像,而她只是一个刚出道的十三线小演员,在公司的刻意安下,两人炒起了绯闻,从刚开始的漠不关心,甚至是厌恶,到后来的暗暗守护,一路忐忑的两人能否在一起?到底是爱情还是是仰慕?是互不信任还是携手并肩?
  • 枫雪月

    枫雪月

    我这一生,只爱过一个男人。”---剑灵雨兰若。“我管了一辈子雨城,大大小小的事都处理的井井有条,最后却独独管不了自己。”---剑神风潇舞。“世人只知道我的剑法高明,却不知我的剑法正是来自我的忧郁啊!”---剑雨枫雪月。“我本以为自己只是一阵风雪,因为你,我才知道我还是一个普通的人。”---剑仙北柠陌寒。“我生下来就是主宰!”---剑邪牧屿洋。“几许春花,几多凋零,生平孤独,但求一败。”---剑魔独孤求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