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高盛更诡秘的产业大鳄是谁?
产业大鳄潜伏在中国
它在中国比日本企业更低调,比华尔街投行更诡秘。这家企业不请明星代言人,不做广告,没有公共关系经理,不开新闻发布会,甚至中国公司连网站都没有,他们到中国来就是为了一件目的-赚钱。这就是江森自控,它是世界500强公司,也是上市公司,更是世界自动化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但与其他世界500强企业不同的是,这个每年在中国销售额可能在五六百亿元的企业,很多媒体从业人士竟然都不知道它的存在。由此可见,这家企业在中国布局之广,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中国汽车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然而这背后还有另一家公司比中国汽车企业更高兴,因为它已经完成了在中国的产业布局。从2006年起到现在,中国的汽车业进入了第二轮合资高潮;本次合资高潮的受益者竟然是同一家公司,那就是美国江森自控公司。
我们以前经常嘲笑中国汽车业是万国牌汽车,但是这种局面马上就要结束了。因为中国制订了新能源汽车战略,并且开始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而中国的汽车企业除了比亚迪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新能源技术积累。中国车企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届时中国的汽车不再是万国牌,他们将会有一个统一的名称,那就是美国江森牌新能源汽车。
中国的汽车企业是典型的市场换技术的失败案例,但合资与自主创新从来就势不两立。不幸的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一中国人憋了很久的一个赶超机遇面前,中国的企业再次选择了与外国企业合作或合资,几乎是选择了同一家美国公司-江森自控。这家公司生产汽车座椅、电池、汽车驱动及控制系统等汽车核心零部件。
江森自控全面快速布局中国汽车业
2007年6月11日,北汽控股与江森自控签署了合资成立汽车电子公司的谅解备忘录。筹建中的合资公司将以生产车身电子部件为主,产品涉及仪表显示系统、车身控制系统、车载娱乐系统和蓝牙通讯系统等重要汽车部件。
2007年12月11日,一汽与江森自控合资成立长春一汽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金属零部件有限公司,股东双方各占50%股份。公司预计在2012年达到53万辆座椅骨架总成的生产能力,同时达到4.7亿的销售总额。
2008年4月14日在安徽芜湖,江森自控(芜湖)汽车饰件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开业。该公司是奇瑞与江森自控共同组建的首家专业汽车内饰系统以及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主要生产汽车内饰,产品包括仪表板和副仪表板、立柱护板和门护板等;并提供相关产品的研发服务。
2008年11月底,广汽与江森自控建立汽车合资公司,江森自控将控股合资企业52%,剩余48%归广汽部件所有。主要生产仪表板、副仪表板及其他汽车内饰产品。
至此,一汽、东风、北汽、广汽、奇瑞等几大汽车巨头均与江森自控建立合资公司,他们的产品范围基本都是以汽车电子为主的汽车核心零部件。
虽然其他汽车企业虽然没有与江森自控建立合资公司,但是他们使用的也是江森产品,如:2009年7月29日,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与东华汽车实业有限公司举行合资项目签约,组建南京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南京延锋江森汽车座椅合资项目将为上海大众南京分公司、南京名爵、南京依维柯及众泰公司提供汽车座椅总成配套,到2012年,合资公司将形成21.6万辆份座椅总成的总装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2009年12月16日,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美国江森自控有限公司在北京与吉利集团签订全球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双方协定,江森自控将在全球范围内为吉利汽车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汽车零部件,双方将在汽车配件、新能源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
不知道为什么中国汽车业又掀起了一轮合作高潮,这次不仅是国有汽车企业,连吉利、奇瑞等也纷纷组建合资公司。
美国江森自控在布局完汽车零部件后,向另一个战场鸣锣进军了,那就是汽车电池领域。
连开五家工厂抢占中国汽车电池业
中国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之际,江森自控计划在2015年之前使中国工厂的铅酸汽车电池年产量达到3000万块,江森自控将在中国新建四家工厂,以满足生产需求。该公司已经在中国运营一家工厂,目前在兴建第二家工厂,第三家工厂的选址工作正在进行中,第四家和第五家工厂则处于规划阶段。
为中国汽车业提供电池
2008年1月15日,江森自控-帅福得新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成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展示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供应商。
2008年2月,底特律车展上说,江森自控表示将向奇瑞汽车公司供应镍氢电池,用于奇瑞今年第三季度投产的一款混合动力轿车,奇瑞新推出的A5ISG中型轿车使用江森电池。
2009年12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也和江森自控签署了内容广泛的全球合作协议。吉利在一份声明中称,此次合作将涉及汽车零部件,包括汽车座椅和新能源。
戏谑郎咸平并不能解决危机
郎咸平最近才指出可怕的不是危机而是对危机的无知,她最可恨的是遭到一些无知者的揶揄与嘲弄。在最近一篇《郎咸平:新能源汽车要避免大跃进》的报道中充斥着“顽童”“郎大炮”“思想偏激”“狂妄的姿态”“站着说话不腰疼”“天不怕地不怕”等带有诋毁性质的词汇,当然很多是借他人之口说出来的,我认为记者应该更多的是顺着学者的思路去探求事情的真相,而不是对学者的话进行简单的报道、评论甚至是揶揄嘲弄,这些都不是可取的,因此揶揄那些学者并不能解决中国的产业危机。
汽车业勃兴功夫在诗外
在全国人民的批判声中,中国汽车行业再次走上了合资之路,而且很多合资企业都是外方控股。在惨烈的事实面前,毫无疑问,中国的产业政策存在着缺失。
上海通用总经理丁磊说:“我不太相信这么多企业,都能独立发展出自己的新能源车产品,新能源车的发展必须走联合开发的道路,散兵游勇、遍地开花的新能源车发展局面,不会对中国的新能源车产生明显的帮助。”广汽总经理曾庆洪表示:“我们一定要头脑冷静,说中国有些企业的新能源车走在世界前列,这是不负责任的。”
电池,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是混合动力汽车主要的关键技术之一,除此之外,还包括发动机技术、电机控制技术、整车控制技术等,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表示:“在整车控制器、发动机电子控制器等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国内尚没有能够大规模生产的、质量可靠的产品。”
我们不该指责汽车产业,汽车产业的问题也在汽车产业之外,如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发动机电子控制器都是博世开发的,而博世的则是一个主要生产电动工具的企业。中国需要的是像江森自控和博世这样的公司,这些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才是汽车产业执牛耳的公司,我们的产业政策补贴也应该补贴给这样公司。
近年来,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将主要精力用在汽车业的整合重组,以及打造本土汽车品牌。但是我们想一想,这些政策真正抓住汽车业的发展本质了吗?整合重组所宣传的规模重要性早就被人质疑,而我们打造本土品牌还不如打造本土技术,打造本土的自主研发能力。如果汽车的核心零部件都是外国的,何来本土品牌?因此笔者提出中国应该跳出汽车业来谈汽车业,中国汽车业的落后是关联行业的落后,应该从关联行业做起,培育与扶植像江森自控以及博世这样的企业才应该成为挽救中国汽车业的发力点。
由于专业的关系,江森自控这个产业大鳄是笔者能了解到的,其他行业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产业大鳄呢?当然,笔者希望江森自控只是个特例。
公共采购:肥肉入了谁的口?
随着中国私人消费市场瓜分殆毕,美国、欧盟又看到了越来越大的中国公共采购市场,他们希望尽快将中国拉进GPA(《政府采购协议》),以打开中国的公共采购市场。加入GPA后中国公共采购就必须加强透明度和公平性,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商机。GPA谈判正在积极进行,中国不必太着急,因为发达国家比我们更急,另外我们国内还需要有很多的准备工作要做。
2001年中国“入世”时曾承诺,自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时起即成为GPA观察员,同时将尽快启动加入该协议的谈判。但由于种种原因,直至目前中国仍非GPA成员国。
然而公共采购,其实就是政府采购,目前GPA成员主要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协议,被人称为“富国俱乐部”。中国产品在这些国家的政府采购中实际并不具备优势。中国产品的优势还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尚未加入GPA。
近年来,相当多国家的政府每年的采购规模约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10%~15%,中国政府采购没那么大的占比,但是中国整体数额并不小,因为中国一个省的市场规模,可能就相当于欧盟一个国家的市场规模。当前GPA谈判的所有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智慧都集中在出价清单上。美国和欧盟要求增加地方政府和央企为采购实体,除此以外,还要求继续降低门槛价。但这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央企都是市场化经营,根本不受政府约束,政府也没有权利干预企业的采购行为。
合作虽然是一种互利的行为,但是合作双方肯定有收益较大的一方,收益较大的一方必须在谈判过程中首先进行妥协。GPA谈判,美国和欧盟的企业受益比中国更大,因此谈判拖久一些未必对中国不利。而且中国目前还有很多国内工作要做,像如何防范公共采购中的腐败问题,中国如何在加入GPA后更好地保护本土企业等。
政府干预严重的地方,腐败就比较严重。对于公共采购中的腐败人员来说,采购外国产品,特别是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产品如采购国内企业或是中小厂商的产品设备,更容易掩饰其腐败行为。如在中国的医疗设备领域几乎全部为外资企业所控制,这并非因为中国水平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医院很大程度上是国营,其采购必然对中国企业很不利。
政府采购招标一直就是腐败多发、高发领域。时至今日,一些重大工程事故、重大腐败案件,背后都与政府采购中的严重违法行为有关。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政府采购规模在2009年达到7413.2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23.7%。遏制政府采购领域里的腐败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公共资源合理高效的配置,还是国家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国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创新采购模式,如河北省交通厅创新的抽签式招标模式,就可以很好地规避腐败行为。政府采购并非只能采购最好的产品,也并非只采购性价比最优的产品。因为采购最好的产品没必要,性价比又很难标准化,这都为腐败提供了土壤。其实很多采购都只要在合格的供应商中做出选择即可,采用“优中选中”或是抽签的方法都可以很好地规避腐败。只是这样的方法,政府部门没有主动采用的动力,因为这样会减少腐败机会,损害个别官员的利益,因此只有国家强制推广才行。
另外,中国应该加大标准的制定。英国政府公务员厕所用纸的标准都管;相比之下,中国的政府采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唯有将政府采购的内部职业化发展与外部多样化监管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采购腐败”,进而维护政府的公信力。
必须加强本土企业保护
很多GPA成员国的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程度实际并不高,“进口货”在他们的政府采购中比例很低。以美国为例,虽然美国有着成熟的市场经济,但加入GPA后美国也只将不到3/4的州列在该协定开放的适用范围内,此外,美国很早就认识到了信息安全与国家利益的紧密联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其信息产业在全球的垄断地位,并对信息产业实行严格的控制,“联想安全门事件”就是其中一例。欧盟、加拿大和挪威等国根据农业支持计划,把农产品的政府采购排除在GPA之外。欧盟和瑞士排除了有关饮用水、能源、交通以及电讯的合同。日本排除了公共电力通讯设备采购,日本的一些地方政府还规定政府需用的办公设备、汽车、计算机、电缆、导线、机床等不得采购外国产品。韩国在更新中排除了中小企业和卫星采购。
由于发达国家的政府都有优先购买国货的概念,因此他们的本国产品在政府采购中往往具有天然的优势;正好相反,中国政府采购“进口货”比例较高,这与我们经济一直比较落后有关。现在加入GPA,优先购买国货就更难实施了,这样就会导致我们的开放程度可能要大于其他国家对我们的开放程度。
另外,由于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的倾斜对其支持作用是最大的,只有“购买”才能最终使一个产品或者产业生存并壮大起来。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对于国企业的保护非常必要,需要实施对外保护性措施和对内开放竞争。
公共采购市场的开放,是继粮食市场开放,金融市场开放之后,又一比较大的市场开放项目,中国必须在借鉴国外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经验基础上,渐进、有序、可控、有利地开放中国政府采购市场,才能让GPA真正地为我所用。
如何看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负债表?
一个国家在拥有大量负债的情况下,拥有一定的储备和一个国家在没有负债的情况下拥有储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中国人在看到我们拥有巨大外汇储备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拥有巨大的外资负债,这一点往往为媒体所忽略,这也是中国平分外汇储备等民粹主义声音迭起的原因所在。另外,有人认为中国只需要三个月进口的外汇储备,这更是无稽之谈,因为抛开整个国际投资头寸表,而只谈外汇储备是毫无意义的。
现在有人认为中国是“国富民穷”,其根据就是中国有着巨额外汇储备。这种说法完全无道理。外汇储备与对外金融净资产是两个不同概念,如果用对外金融净资产的概念考察中国是否富裕肯定更合适,而对外金融净资产17 907亿,显然远低于外汇储备的数量。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0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统计显示,2010年末中国对外金融资产41,260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23,354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7,907亿美元。新的统计方式虽然日趋合理准确,但外商在华资产仍可能被低估,与此同时中国所谓外汇过多的说法也可以得到部分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