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水电的平均开发程度已达到60%以上,其中美国水电资源已开发约82%,日本约84%,加拿大约65%,德国约73%,法国、挪威、瑞士也均在80%以上。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中国的水电开发度仅为24%,西部地区甚至不足10%50。若今后每年完成15000百万瓦的装机,到2020年,开发度也才约相当于目前的发达国家,但在国家的电力总装机中也只能占到30%左右,水电在总的电力中的比例并不高。我国至今仍然是以煤电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由于中国具体国情不同,我国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的30%。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整个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干旱缺水十分严重。鉴于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以及中国目前所处的初级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全力推进水利水电建设。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水能资源也仅只占到全国经济可开发量的30%,即使我们考虑开发要达到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50~60年代的水平,也还有1.5亿~2亿千瓦的水能资源需要开发。因此,三江流域水利水电能源开发建设是符合国家能源战略需要的,是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国家最高利益的。
为了支持迅速发展的中国国民经济,为了中华民族的国家利益和长远利益,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水利水电事业。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环境问题是很重要,但能源问题也同样重要,现在,谁缺电还能活?谁离了能源还能生存?2003年,我们全国能源消费达到了45亿吨标准煤,造成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怎么才能够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石油、天然气也对环境存在有影响,只是比煤炭要小得多,但也会释放温室气体,排放二氧化碳。而可再生能源--水电、风电、太阳能就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水电的政策,在2020年期间要大力发展水利水电能源开发建设事业。
四科学发展观首先强调的是发展。虽然增长不等于发展,但增长却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的数量增长,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发展。因此,水电开发对于我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小康社会在过去相当长时间是以单一指标(GDP)为体现形式的,因此,包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各省区在制定本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的时候,都把GDP的增长及与之相应的发展速度放在重要的位置来考虑。无疑,单纯追求GDP,一切为了GDP,把GDP增长作为唯一目的,把GDP作为唯一衡量发展成败的指标,甚至不惜以盲目建设、破坏资源、降低效益等为代价片面追求GDP增长,是有很大问题的。但同时也必须看到,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发展速度的重要标志,仍然是我们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我国的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任何时候,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高速的发展,保持GDP的持续增长都是至关重要的。仅以就业为例,按照以往的经验,我们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可以创造80万~100万的就业岗位。所以,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定要有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防止对科学发展观理解上的任何片面性、绝对化。
对于地处边疆、贫困、山区的三江流域来讲,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是不要GDP的增长,不是要放慢发展,而是要把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统一起来,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在发展经济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求发展,在经济与社会协调中促发展。为此,要在“五个统筹”的指导下;认真处理好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根据三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实际;建立“三江流域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立体建设模式”;走出一条符合三江流域实际的开发与保护路子。
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的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发,大概一年可以有两万亿的电量,相当于七八亿的标准煤。它是最能够替代煤的,因为它随时都可再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提出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据测算,届时国家需电力装机9.3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要在当前基础上增加1.7亿千瓦,达到2.5亿千瓦。这意味着今后平均每年要新增水电装机1000多万千瓦,才能满足翻两番的能源需求。而云南水能资源丰富,仅以三江流域为例,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云南段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了云南可开发水能资源的92%。金沙江干流按19个梯级电站开发,总装机容量(含四川)接近8000万千瓦,年发电量3560亿千瓦时以上;澜沧江干流按14个梯级电站开发,利用落差1655米,总装机容量达2261万千瓦,年发电量1105.78亿千瓦时;怒江按13个梯级电站开发,总装机容量2132万千瓦,年发电量1029.6亿千瓦时。仅怒江中下游河段规划建设的13级水电站,合计装机容量213.2亿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1029.6亿千瓦时,就足够52两个北京市的电力供应。更何况大坝还具有难以估量的防洪、供水、灌溉、旅游、航运、养殖以及水资源配置等综合效益。因此,三江流域作为我国水利水能资源最富聚的地区,是我国的重要水电基地,是中国政府全力推进水利水电开发建设,使之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以缓解中国日益紧缺的能源危机的关键区域。而且这一区域更是中国西南部与东南亚、南亚山水相连,既有陆路相通,又有水路相连的重要地区,正好居于连接中国13亿人口与东盟5亿人口两大市场的结合部,其重要而独特的区位优势正在日益显现。
五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发展。但“全面发展”不等于没有重点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偏离发展这个重点和主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当代中国,只有敏锐地把握住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切实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才能使党的先进性充分体现出来,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就抓住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抓住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这个要求,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慢了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上。
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发展是基础,是根本,是解开这个矛盾的总钥匙。只有发展生产力,国家才能富强,人民才能富裕。我们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是把发展作为众多任务中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这个重大问题上更加成熟和自觉。
全面发展主要是针对片面畸形发展而言的。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着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是我们要把握的重点。有些方面一直是制约并贯穿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比如,三江流域的水能资源发展以及水利水电开发就对缓解全国的能源紧张状况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同时,三江流域的水电开发工业比较少,经济总量不大,所以,三江流域的各民族要发展、要繁荣,当务之急仍然是先要把经济搞上去,把“蛋糕”做大,这肯定是重点。
三江流域是我国水利水能资源最富聚的地区之一,在全国的能源发展战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站在全国的角度,来审视“三江并流”区域的水利水能资源开发建设,从地理位置上看,三江流域处于中国的西部边疆地区,是国家正在全力组织实施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战略重点地区。因此,开发三江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在我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开发三江流域水电资源是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的需要。以怒江为例,怒江是我国一条较大的国际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流经我国西藏、云南两个省区后,在云南省潞西县流出国境。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色邑达至中缅边界处全长742公里,天然落差1578米,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与以前提出的十二大水电基地相比,其技术可开发容量居第六位,待开发的可开发容量居第二位,具有十分优越的开发前景。
目前云南省的水利水电开发率仅为6.9%,远远低于全国水利水电开发率21%的平均水平。而三江流域的水力资源就占了云南水力资源可开发容量9000万千瓦的92%,水能资源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利,筑坝条件优越,开发任务单一,技术经济指标较好,单位千瓦的平均造价低,具有明显的开发竞争优势。云南省计划在10~20年将在“三江”流域建设41座水电站,产值将达上千亿元,利税达400亿元。三江流域将成为云南的最大水电基地。对云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将会有很大的拉动作用,能产生巨大的发电、防洪、供水、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这是事关全省经济发展全局的重点,必须抓紧、抓好。
当然,还有一些方面过去可能不是重点,但是随着发展进程的变化,其重要性会日渐凸显出来,如果不予以足够的重视,也可能会影响整体的发展。比如三江流域的自然生态保护问题就是这样,所以我们把它作为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一环抓紧抓好。此外,三江流域少数民族生存与发展之间的矛盾,54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等也是当前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环节。但这绝不意味着因为我们强调要保护就放弃了发展,导致错失良机,丧失发展的大好机遇,影响到少数民族脱贫致富问题的解决,影响到少数民族群众经济收入的增加、社会就业的扩大等一系列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问题的解决。并最终影响到对三江流域自然生态问题的保护。
六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但“协调发展”不等于均衡发展
由于我国各经济区域发展起点的不平衡,比如区域资源条件的优劣、主体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发展机遇的偶然性,都会产生结果上的不平衡。三江流域地处西南边疆的封闭地带,无论自然生态、民族文化情况远比其他地区更为复杂,民族种类多,民族文化“多样性”;民族经济“多形态”;社会发展“多层次”的特点十分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不平衡性、复杂性、艰巨性、阶段性问题亦十分明显。其多民族特色的全面小康社会发展道路,既具有与内地汉族地区的共性问题存在,又由于其民族种类多,且各民族由于社会发育程度低,地区发展不平衡比重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而自然经济、农业经济比重高;人民生活总体水平低而贫困人口比重高;文化科技教育水平低而文盲半文盲人群比重高;人口素质低而人口增长率高;资源利用率低而生态环境破坏率高;经济效益低而科技成果转化成本高;组织管理水平低而生产技术成本高而导致进入现代化的历史起点低,小康社会程度不一致而具有其特殊性。所以,在“三江流域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加快发展”。在这方面,所谓的“不发展就是发展”的论调是极其有害的。
要看到,三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将因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而有可能延缓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使小康社会的建设显现出更大的不平衡和多阶段、多层次性;但在另一方面,只要政府的决策科学合理,三江流域很有可能利用自身的后发优势,全面推进水利电力的开发事业,同时有可能避免传统工业化进程中带来的畸形伤害,突破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发展模式,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胶着期、甚至从农业文明直接过渡到生态文明的发展期,走上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使该区域内各民族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走上富裕、文明、繁荣、发展的全面小康之路。
我们只有加快发展步伐,只有用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发展的成果才能够解决发展中所带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现实实际问题,全国各地、大江南北如火如荼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好形势,亟须我们边疆民族地区要正视现实、战胜困难、迎头赶上,用三江流域发展与保护双赢的丰硕成果来丰富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全面小康社会理论与实践。
七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兼顾。但“统筹兼顾”不等于放慢发展速度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善于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我们一定要有主动精神和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尤其在三江流域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