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12100000035

第35章 《春秋繁露》译读(4)

正贯第十一

[原文

《春秋》,大义之所本邪,六者之科,六者之指之谓也。

然后援天端,布流物而贯通其理,则事变散其辞矣。故志得失之所从生,而后差贵贱之所始矣;论罪源深浅定法诛,然后绝属之分别矣;立义定尊卑之序,而后君臣之职明矣;载天下之贤方,表谦义之所在,则见复正焉耳;幽隐不相逾,而近之刚密矣,而后万变之应无穷者,故可施其用于人而不悖其伦矣。是以必明其统于施之宜,故知其气矣,然后能食(犹“养”)其志也;知其声矣;而后能扶其精也;知其行矣,而后能遂其形(旧本作“刑”)也;知其物矣,然后能别其情也。故倡而民和之,动而民随之,是知引其天性所好,而压其情之所憎者也。如是则言虽约,说必布矣;事虽小,功必大矣。声响盛化运于物,散入于理,德在天地,神明休集,并行而不竭,盈于四海而讼(与“颂”同)泳。《书》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乃是谓也。故明于情性,乃可与论为政。不然,虽劳无功,夙夜是寤,思虑心,犹不能睹,故天下有非者。三示当中,孔子之所谓非,尚安知通哉?

[译文

《春秋》这部书,是一切道理的本源啊,分为六类,是说有六种意旨的意思。它援引天道的开始,布散到万物之中,贯通其中的道理,以史事为对象,把揭示道理的文辞分散到每件事情中去。所以《春秋》记录事情得失发生的原因,然后来区别贵贱是从何时开始的;讨论犯罪动机的深浅,来决定处罚的轻重,然后应该断绝什么、继续什么就能分别开来;立下原则来确定尊卑的次序,然后君臣的职责范围就能明确:记载天下贤良方正的人的事迹,表明谦让的道义就在这些人的行为中,那么就可以看到如何回复到正道上来;《春秋》中幽深隐晦的文辞并没有完全脱离事实真相,而是非常接近真相,并和真理有密切关系,知道了这一点然后就能贯通这些文辞,应付各种各样变化无穷的事物,所以还可以把它运用到人事上,却不会显得不伦不类。所以,君王一定要明确他的纲纪、准则是否适宜于灾施,了解人民的气质,然后才能培养他们的意志;了解人民的语言,然后才能扶植他们的精神;了解人民的行为,然后才有促使他们有所成就;了解人民的事情,然后才能辨别他们的真情。因此君王倡导人民就附和他,君王行动人民就跟随他,这是因为他知道引导人民天性所喜好的,而压制人民感情所憎恶的。如果这样虽然他的言辞简单,而他的言论一定能够传播;虽然他所做的事情很小,但他的功效一定会很大。他的言语教化运行于事物之中,散布在事理当中,他的德行存在于天地之间,神明聚集,各种措施同时施行没有竭尽,充满在四海之内而人民都歌颂他。《尚书》说:“各种乐器能够和谐地演奏,不要失掉自己的次序,那么神和人就和睦了。”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所以了解人民情性的人,才可以和他讨论施政的问题。不这样的话,即使辛劳也没有功效,即使昼夜不眠,殚思竭虑,也不会有什么发现,所以天下还会有批评他的人。贯通天地人三者的是君王,而孔子却对他们有所批评,哪里还有贯通古今一成不变的道呢?

十指第十二

[原文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也。虽然,大略之要,有十指(通“”)。十指者,事之所系也,王化之所由得流也。举事变,见有重焉,一指也;见事变之所至者,一指也;因其所以至者而治之:一指也;强干弱枝,大本小末,一指也;别嫌疑,异同类,一指也;论贤才之义.别所长之能,一指也;亲近来远,同民所欲,一指也;承周文而反之质,一指也;木生火,火为夏,天之端,一指也;切刺讥之所罚,考变异之所加,天之端,一指也。举事变,见有重焉,则百姓安矣;见事变之所至者,则得失审矣;因其所以至而治之,则事之本正矣;强干弱枝,大本小末,则君臣之分明矣;别嫌疑,异同类,则是非着矣;论贤才之义,别所长之能,则百官序矣;承周文而反之质,则化所务立矣;亲近来远,同民所欲,则仁恩达矣;木生火,火为夏,则阴阳四时之理相受而次矣;切刺讥之所罚,考变异之所加,则天所欲为行矣。统此而举之,仁往而义来,德泽广大,衍溢于四海,阴阳和调,万物靡不得其理矣。说《春秋》者,凡用是矣,此其法也。

[译文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内容,天下之广大,世事变迁之博杂,没有不记载的。虽然如此,大概的要义,有十个要旨。这十个要旨,是人事所维系的,是君王的德化所以流传的根由。举出人事的变化,表现出其中重要的地方,这是一个要旨;体现人事变化所以发生的缘由,这是一个要旨;根据它所以发生的缘由去治理它,这是一个要旨;使君主的权势强大,臣子的权势削弱,使根本壮大,枝末弱小,这是一个要旨;辨别有嫌疑的事情,区别同类的事物,这是一个要旨;议论贤才之善,区别他们所擅长的才能,这是一个要旨;亲爱身边的人,招徕远方的人,使人民的愿望相同,这是一个要旨;制止周代的崇尚文彩,而使之返归到崇尚质朴,这是一个要旨;木产生火,火是夏天,(木是春天,春天)是上天的开端,这是一个要旨;审察讽刺讥诮所惩罚的对象,考究自然界发生怪异现象的原因,是上天的开端,这是一个要旨。举出人事的变化,表现它重要的地方,那么百姓就安定了;体现出人事变化所以发生的缘由,那么事情的得失就明白了;根据它所发生的缘由去治理它,那么事情的根本就端正了;使君主的权势强大,臣子的权势削弱,使根本壮大,枝末弱小,那么君臣的名分就明显了;辨别有嫌疑的事情,区别同类的事物,那么是非就明确了;议论贤才之善,区别他们所擅长的才能,那么百官就有一定的次序了;制止周代的崇尚文彩,而使之返归到崇尚质朴,那么所致力的教化就能确立了;亲爱身边的人,招徕远方的人,使人民的愿望相同,那么仁义恩惠就能遍市天下了;木生火,火是夏天,那么阴阳四时运转的规律相承而有次序了;审察讽刺讥诮所惩罚的对象,考究自然界发生怪异现象的原因,那么上天的愿望就能实行了。概括这十个要旨而列举它,以仁爱来对待别人使自己的行为合乎道义,恩德广大遍布天下,阴阳和谐调顺,万物没有不合乎其规律的。解说《春秋》的人,都要运用这十个要旨,这是《春秋》的法则。

重政第十三

[原文

惟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也,终不及本所从来而承之,不能遂其功。是以《春秋》变一谓之元,元犹原也,其义以随天地终始也。故人唯有终始也,而生不必应四时之变,故元者,为万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安在乎?乃在乎天地之前。故人虽生天气及奉天气者,不得与天元,本天元命而共违其所为也。故春正月者,承天地之所为也,继天之所为而终之也,其道相与共功持业,安容言乃天地之元?天地之元,奚为于此?恶施于人,大其贯承意之理矣。(据钱唐校,从“惟圣人能属万物于”,至“大其贯承意之理矣”当移至《玉英》篇,此处不译,仅保留原文)能说鸟兽之类者,非圣人所欲说也。圣人所欲说,在于说仁义而理之,知其分科条别,贯所附,明其义之所,审勿使嫌疑,是乃圣人之所贵而已矣。不然,传‘原注:疑作“傅”于众辞,观于众物,说不急之言而以惑后进者,君子之所甚恶也,奚以为哉!圣人思虑,不厌昼日,继之以夜,然后万物察者,仁义矣。由此言之,尚自为得之哉!故曰:于乎!为人师者,可无慎邪!夫义出于《经》,《经》,《传》大本也,弃营劳心也,苦志尽情,头白齿落,尚不合自录也哉!人始生有大命,是其体也,有变命存其间者,其政也,政不齐,则人有忿怒之志,若将施危难之中,而时有随遭者,神明之所接,绝属之符也。亦有变其间,使之不齐,如此,不可不省之,省之则重政之本矣。撮以为一,进义(当从苏舆义证作“善”。)诛恶,绝之本而以其施。此与汤武同而有异,汤武用之治往。故《春秋》明得失,差贵贱,本之天王之所失天下者,使诸侯得以大乱之说,而后引而反之。故曰:博而明,切而深矣。

[译文

解说鸟兽的类别,这不是圣人所想要说的。圣人想要解说的,在于解说仁义而区别它,知道它的科别,贯通它所附属的事物,阐明它的道理之所在,详细地察究使人不会产生疑惑,这便是圣人所重视的罢了。不这样的话,只是附和众人的言辞,观察众多的事物,说一些不紧要的话而使后辈之人疑惑,这是君子最厌恶的,他怎么会那样做呢!圣人思考问题,不分昼夜,夜以继日,然后万物才能够明察,这就是仁义啊!由此说来,仍需自己去做才能够获得啊!所以说;唉!做人家老师的,能不慎重吗!事物的道理出于《经》,《经》,是《传》的重要根本,如果不肯用心,只是苦思冥想,即使头发花白牙齿脱落,仍然不能合乎《经》义!人一生下来就有正命,这是他的本体,中间也有变命,这是政治变化造成的,政治不清明,人就有忿怒的情绪,如果施行于危难之际,就会有随命和遭命,这是神明的接引,绝续的应验。也有变故其间,使政治不清明,如果这样,人不可不省察,省察它就是重视政治的根本了。“撮合为一,进用善人责罚恶人,断绝恶人的根本而施以善人的教化。这与商汤和周武王的作为相同而有差异,商汤周武王用来治理人民过去所做的事情。所以《春秋》阐明得失,分别贵贱,推究天子之所以失去天下而使诸侯大乱的说法,然后引导他们回归正道。”所以说:《春秋》包括的事情广博而鲜明,确切而深刻。

服制像第十四

[原文

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者,以养身休,其可威者,以为容服,礼之所为兴也。剑之在左,青龙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之在前,赤鸟之象也;冠之在首,玄武之象也。四者人之盛饰也。夫能通古今,别然不然(原注案;然不即然否,下然字疑衍。)乃能服此也。盖玄武者,貌之最严有威者也,其像在后,其服反居首,武之至而不用矣。圣人之所以超然,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原注:此三句必后人妄窜入,删之,文义乃得通贯。)夫执介胄而后能拒敌者,故非圣人之所贵也,君子显之于服,而勇武者消其志于貌也矣。故文德为贵,而威武为下,此天下之所以永全也。

于《春秋》何以言之?孔父义形于色,而奸臣不敢容邪;虞有宫之奇,而献公为之不寐;晋厉之强,中国以寝尸流血不已。

故武王克殷,裨冕而笏,虎贲之士说剑。安在勇猛必任武杀然后威。是以君子所服为上矣,故望之俨然者,亦已至矣,岂可不察乎!

[译文

天地生长万物是用来养活人的。所以,那些可以吃的,用来养活身体,那些有威严的,可以作为服饰,礼节就是这样兴起的。剑佩戴在身体左边,是青龙星宿的象征;刀佩戴在右边,是白虎星宿的象征;蔽膝穿在身前,是赤鸟星宿的象征;帽子戴在头上,是玄武星宿的象征。这四种服饰是人们最华贵的服饰。只有能通晓古今的道理,辨别事情的是非,才能穿戴这些服饰。玄武,在这四者当中,是外貌最有威严的,它的象征排在最后,它的服饰反而戴在头上,虽然非常勇武却不用它。[圣人之所以超然,虽欲从之,未由也已!]至于手执戈矛,穿戴铠甲盔胄,然后才能抗拒敌人者,不是圣人所看重的,君子在服饰上显示出来,而勇武者在外貌上表现出他强悍的心志消除了,所以说看重文德,轻视威武,这是天下之所以永远安定的原因。在《春秋》中怎么说呢?孔父嘉的义气表现在脸色上,而奸臣不敢为非作歹;虞国有宫之奇,而晋献公因为他而睡不着觉;晋厉公强横、而国中大夫接连被杀尸体相枕流血不止。所以周武王灭殷,穿着裨农戴着冠冕,腰带上插着笏板,勇士解除了宝剑。勇猛,哪里在于一定要残杀之后才能树立威严呢。所以君子崇尚穿着的服饰、看他矜庄的神色也已经表现出来了,怎么能够不加审察呢?

仁义法第二十九

[原文

《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故仁之为言人也,义之为言我也,言名以别矣。仁之于人,义之于我,不可不察也。众人不察,乃反以仁自裕,而以义设人,诡其处而逆其理,鲜不乱矣。是故,人莫欲乱而大抵常乱,凡以暗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义之所在也。是故,《春秋》为仁义法。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予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为仁。昔者,晋灵公杀膳宰以淑饮食,弹大夫以娱其意,非不厚自爱也,然而不得为淑人者,不爱人也。质(与“挚”同)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谓仁?仁者,爱人之名也。嶲《传》无大之之辞,(公追戎于济西),自为追,则善其所恤远也。兵已加焉,乃往救之,则弗美;未至,豫备之,则美之,善其救害之先也。夫救蚤而先之,则害无由起,而天下无害矣。然则,观物之动,而先觉其萌,绝乱塞害于将然而未形之时,《春秋》之时,《春秋》之志也,其明至矣。非尧舜之智,知礼之本,孰能当此。故救害而先,知之明也。公之所恤远,如(而)《春秋》美之,详其美恤远之意,则天地之间,然后快其仁矣。非三王之德,选贤之精,孰能如此。是以,知明先,以仁厚远,远而愈贤,近而愈不肖者,爱也。故王者爱及四夷;霸者爱及诸侯;安者爱及封内;危者爱及旁侧;亡者爱及独身。独身者,虽立天子诸侯之位,一夫之人耳,无臣民之用矣。如此者,莫之亡而自亡也。《春秋》不言伐梁者而言梁亡,盖爱独及其身者也。故曰:仁者爱人,不在爱我,此其法也。义云者,非谓正人,谓正我。虽有乱世枉上,莫不欲正人,奚谓义。昔者,楚灵王讨陈蔡之贼,齐桓公执袁涛涂之罪,非不能正人也。然而《春秋》弗予,不得为义者,我不正也。阖庐能正楚蔡之难矣,而《春秋》夺之义辞,以其身不正也。潞子之于诸侯,无所能正,《春秋》予之有义,其身正也。趋而利也(他本无),故曰:义在正我,不在正人,此其法也。夫我无之求诸人,我有之而诽诸人,人之所不能受也,其理逆矣,何可谓义。义者,谓宜在我者。宜在我者,而后可以称义。故言义者,合“我”与“宜”以为一言,以此操之义之言我也。故曰:有为而得义者,谓之自得;有为而失义者,谓之自失。人好义者,谓之自好;人不好义者,谓之不自好,以此参之,义我也明矣。是义与仁殊,仁谓往,义谓来;仁大远,义大近;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刘师培《春秋繁露补》校为“宜在我”),谓之义;仁主人,义主我也。

同类推荐
  • 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技巧

    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技巧

    任何管理都必须依赖于人去实施,班级规范管理也必须依靠班级的干部、教师去做。因此要强化班级规范管理,就要重视班级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我们的干部、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和优秀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和帮助,并且通过这两支队伍贯彻执行规范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度。班级的各种活动是老师、学生展示自我的最好舞台,也是师生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活动是常规管理的一个部分,是规范办学的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为学生创设舞台,张扬个性,陶冶情操。形成生动活泼,充满朝气的校园氛围。
  • 古代教育简史(上)

    古代教育简史(上)

    本套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体系完整,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深化对于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创造激情;也有助于培养博大的学术胸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 老观念,新观念

    老观念,新观念

    某份著名杂志的宣传语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再新一点”。“新一点”是一份努力、一种跨越、一分灯火阑珊处回望时脱胎换骨的感悟。本书的总结出关于人生的100个观点,从老观点里挑出精髓,从新观点里迸出火花,让老观点不老,新观点更新。
  • 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工作论坛

    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工作论坛

    理想、理念是人生的信念和希望。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对这个工作有一种清楚的认识。图书馆人是知识供应的后勤。图书馆人是探索科学的尖兵。本套丛书可做为图书馆人工作手册,包括:馆藏文献建设、图书分类工作、图书馆的管理、图书馆选书指南、知识信息检索等。
  • 新闻谈片:一个资深新闻人的采编心语

    新闻谈片:一个资深新闻人的采编心语

    本书内容包括:“对外新闻报道及其特色”、“论会议新闻及其改革”、“社会问题与新闻报道”、“青藏采访札记”、“可贵的随时倾听”、“代表素质的可喜提高”等。
热门推荐
  • 日光倾城,也许流年

    日光倾城,也许流年

    她以为她是一个追求仙位的异灵,她活泼爱财,当一切事实揭开后,她才恍然,她竟只是旁人流落在人间的一滴血,一切的记忆原只是一场谎言。于是她远走江湖,只是为了结一个令她重生的妖的心愿,她为他治愈眼疾,却渐渐为他倾心,当一切真相又浮现的时候,她究竟,该何去何从?
  • 我在网游做剑仙

    我在网游做剑仙

    原本杨文正想赚一波钱,没想到退役之后....杨文正:“今日训练,单挑打掉我三分之一血才能休息!”某女队员:“教练,打赢能亲你一口吗?”女主:???
  • 斗罗大陆之龙剑仙

    斗罗大陆之龙剑仙

    来到斗罗大陆,月七将与史莱克七怪一起创造辉煌。月七将创立与唐门、史莱克学校一样的组织。
  • 重生之海洋人鱼

    重生之海洋人鱼

    努力活了下来,却被养父利用,妹妹陷害,推她进去万劫不复的深渊,重来一世,与海洋结缘。本以为送走了人间噩梦,却迎来了海洋之神。“我想吃海参了,不要钱的哪种”某个男人撒娇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那就自己去抓啊!”一脚把撒娇的男人踹进了海里。
  • 四域灵界之卫心篇

    四域灵界之卫心篇

    世界上真的存在转生吗?我是谁?我想不起来好多东西,但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不属于这里。我好像总是在寻找着什么,记忆中那个模糊的身影是谁?想不起她的模样,她真的存在吗?真的在这个世界吗?渐渐的这些意识也随我幼年的消逝而不复存在……我不想遗忘那个身影,我,该怎么做…
  • 鬼王的白发冷情妃

    鬼王的白发冷情妃

    从小就在组织无父无母的她,本21世纪的风云榜NO.1的金牌杀手,意外穿越,虽没有母亲却尝尽父爱,宠溺,却在勤王的阴谋下瞬间化为乌有,当她抱着父亲的遗体跳下万丈悬崖,回眸一句:“他日我若有幸活着回来,定要血洗你勤王府。”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着鬼王之称的铁血王爷,冷血无情,杀伐果断,却惟独对她-宠之-爱之-溺之。她说:“为你我愿立地成佛,若不能,那便化身成魔。”
  • 请叫我西贝大神

    请叫我西贝大神

    一场蓝雨,改变了地球,改变了人类,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特质,火人、石人、橡胶人、蜥蜴人、隐身、冰火两重天······25世纪初,张小贾诞生,特质竟然是哈士奇,俗称二哈,“老子有系统在身,绝对不怂!”张小贾自豪的拍着胸脯道。这是张小贾在群魔乱舞的尽情纵横的故事。Ps:后文会解释系统由来。
  • 武侠三国传

    武侠三国传

    一个人穿三国的常见,和哥们儿一起穿越三国的有见过么?什么?还有武侠一说?那这得有个金手指吧,不然怎么混?至于后宫?没有~身为二十一世纪良好青年,怎么会有那种不先进思想,爽文?也不是,这三国...没那么简单
  • 喵界

    喵界

    猫变成人,沈琦零觉得不可思议,从现实中的煎饼小哥来到喵界……
  • 猎魔史

    猎魔史

    没有最强,只有更强!没有最弱,只有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