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 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意思是:人们要想看到自己的形象,必须用明镜来自照;君王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听取忠臣的进谏。
【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 出自《韩非子·安危》。意思是:用针刺骨,虽使肌肤有轻度疼痛,却能治病健身;忠言逆耳,听起来虽然不舒服,却可以造福于国家。刺骨:古代中医治病的手术。拂耳:逆言,刺耳之言。
【观听不参,则诚不闻】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意思是:只偏听偏信一人的意见,不与别人商量,就听不到真诚的话。
【谄谗饰过之说胜,则巧佞者用】 出自《管子·立政九败解》。意思是:巴结奉承、谗言诽谤别人来掩饰自己过错的言论占了上风,一定是善于谄媚的人受到了重用。谄:奉承。
【使能之谓明,听信之谓圣】 出自《管子·四时》。意思是:使用有才能的人叫做精明,听从贤能之人的意见叫做圣智。
【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 出自《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绳:墨线,木工用来取直的工具。谏:规劝。意思是:木料经过墨线画线,就能够取直;人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能成为圣人。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您老人家这么一说,使我的思想豁然开朗。
【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 出自《汉书·路温舒传》。意思是:乌鸦鹞鹰的蛋不被毁坏,然后,才有凤凰聚集而来;君主对犯有诽谤罪的人不诛杀,然后,才有忠良之言进谏。
【用人之言,若自己出】 出自唐代魏征《群书治要·尚书》。自:从。意思是:采纳别人提出来的意见就要像采纳自己的意见一样。说明接受别人的意见要虚心。
【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 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唯唯:应承顺从。谔谔:直言的样子。意思是:众多的人都唯唯诺诺、应承顺从,也比不上一个人直言争辩。
【多指乱视,多言乱听】 出自明代张居正《陈六事书》。意思是:对众人的话必须善于分析,择优而用,不可盲从。
【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 出自《吕氏春秋·听言》。意思是:听来的话一定要详细地考察,不考察就可能会分不清好坏,分不清好坏,就会酿成大祸。
【良药生人,不能生不饮者】 出自清代唐甄《潜书·鲜君》。生:救活。意思是:虽然良药可以救活有病之人,但却无法救活不饮用它的人。
【下无言则吾谓之瘖,上无闻则吾谓之聋。聋瘖,非害国家而如何也】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意思是:臣子不发表意见,我认为这是哑;国君听不到下面的意见,我认为这是聋。又聋又哑,这是危害国家的啊!瘖:哑。
【毒药苦口利病,忠言逆耳利行】 出自《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意思是:好的药虽然苦口,但利于治病;忠言虽然刺耳,但有利于自己修养品行。毒药:良药。
【正人之言,明知其为我也,感而未必悦;邪人之言,明知其佞我也,笑而未必怒。于此知从善之难】 意思是:正派人的话,明明知道是为了我好,内心感激却未必高兴;奸邪人的话,明明知道是在奉承我,但听着十分顺耳,所以未必生气。由此可知听取忠言是多么艰难。
【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 出自《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不听假话,就不会产生邪恶的事,贤和不肖自然界限分明,白和黑也会明显地区别开来。款:空,不真实。形:现。
【集众思,广忠益】 出自《三国志·蜀书·董和传》。意思是:集中大家的智慧,广泛地吸取有益的建议。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出自《韩非子·说难》。意思是:谏说的难处,就在于能了解所谏说的对象的心理,可以用我的言论,针对他的心理去说服他。说:谏说。当:适当。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出自《史记·商君列传》。意思是:不顺耳的话像良药一样,甜言蜜语却像病菌似的。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出自《孔子家语·六本》。行:做事。意思是:虽然良药吃到嘴里感觉苦,但对病痛有好处;正直的劝告虽然听起来不顺耳,但对人做事有好处。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 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明暗》。《资治通鉴》里也作:“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意思是:君王之所以能明辨是非,是因为能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君王之所以昏庸腐朽,是因为他偏信偏听。
【明主者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 出自《战国策·燕策一》。务:致力。意思是:英明的君主总是愿意听取自己的过错,而不想听别人对自己正确行为的夸赞。
【闻死而愠,则医不敢斥其疾;言亡而怒,则臣不敢争其失】 出自宋代李觏《庆历民言·开讳》。愠:发怒。失:过失。意思是:听到死亡就发怒,那么医生也不敢告诉他疾病的所在;听到国亡就发火,那么大臣也不敢指出君主的过失。说明上层不能讳言过失,否则就会阻塞言路。
【虚谈废务,浮文妨要】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虚谈:空谈。浮:浮华。要:国事。意思是:空洞无物的谈话会荒废掉政务,浮华而不实际的文章会妨碍国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