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传出后,一位有钱的老员外对尤秀才说:“我用金银陪葬,不比纸值钱得多吗?”
尤秀才说:“金银只能在阳间使用,不能带到阴曹地府去。不信,打开棺材看一看,陪葬的金银保证分毫没动。”
员外听了点头称是,并买了尤秀才家大量的纸。于是,买纸的人一下子多起来,尤秀才的纸供不应求。
其实,这是尤秀才和妻子想出的一个计策,为了多卖一些纸,才上演了这出死而复生的戏。也就是这样,给死人烧纸的风俗便一直流传了下来。
039送花圈的由来
参加葬礼时,人们常常敬送花圈,作为对逝者的追悼。这种习俗是从欧美传过来的。但花圈最初并不是为丧礼专用的。
花圈的“发源地”据说在希腊。古希腊把花圈称为“斯吉芳诺思”,是装饰神像的“圣物”。后来,花圈传播到其他地方,不再是教堂专用的饰物,而是用作奖品,颁发给凯旋的战士和运动场上的优胜者。
古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中《神圣法》第七条说:“假如有人或者亲身,或者由于自己的马或奴隶在竞赛中获胜而得到花圈,那么在他死时,无论在他家里或在战场,都不禁止把花圈置于死者身上。同样,也允许他的亲属带花圈参加葬礼。”
据说一个人临死时带上花圈,天使就会把他的灵魂带到天堂。后来,人们给去世的亲人和好友敬献花圈,以表示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
趣味链接:在欧洲,人死后亲友为什么会佩戴黑纱?
在古代欧洲许多原始民族中,只要有人去世,死者的亲属立刻把自己伪装起来:或在身上涂黑色泥巴,穿上干草衣服;或用黑布将全身包裹起来。他们的用意是想把死神吓跑或不让死神认出来。
在古代欧洲,如果一个贵族死了,他的仆役都要为他穿黑色丧服志哀。有一次,一个英国公爵死了,这时,他的一个仆役在购不起丧服的情况下,首创用一块黑纱佩戴在左臂上表示志哀。就这样,节俭易行的佩黑纱丧礼在全世界广泛流传开了,而且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040城隍庙的由来
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城隍庙,每年的特定时期,人们会去祭拜城隍爷,赶庙会。
相传,城隍是守护城池的神,乃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道教认为城隍能“剪恶除凶,护国保邦”,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保谷丰民足。
据史料文献所载,三国时期(即公元239年)就有了城隍庙。城隍虽属道教之神,但历代帝王也很敬重它。后唐末帝李从珂封之为王;元文宗又封及夫人。
城隍本没有姓名,自宋代后,人们多以殉国的忠烈封为本城城隍。《宋史·苏缄传》记载:“缄殉节于邕州,邕州人呼为苏城隍”。
上海城隍庙中供奉的城隍老爷,是元末明初的士大夫秦裕伯。据说他是秦少游的七世孙,元末进士。明太祖多次请他为官,但他以一臣不事二主为由加以拒绝。他死后,明太祖下诏说:“秦裕伯生前虽不为我臣,死后要为我主城郭、守疆土,封秦裕伯为上海城隍。”
苏州的城隍是春申君,杭州的城隍是文天祥等等。不管是哪里的城隍,也不论何人为城隍,人们都把它当做本地的保护神。
041坟墓周围种柏树的由来
我国北方野外的墓地上,人们常常能看到一簇簇柏树,民间俗称坟柏。每当严冬,荒芜的原野上点缀着星罗棋布的坟柏,颇有肃穆庄严的感觉。
据说坟周围种柏树的习俗,源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公元234年,蜀国军师诸葛亮率兵伐魏,在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水对峙时,病死军中。诸葛亮以身殉职后,遗体葬在定军山。刘禅亲自下诏,在墓地种了54株柏树,象征诸葛亮享年54岁,以表彰他鞠躬尽瘁的精神。
杜甫的《蜀相》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那些坟柏,至今仍有22株尚存。后人仿效此法,于是坟柏相继在民间流传开来。
042皇家建筑用红墙黄瓦的由来
皇家建筑通常是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砖墙。这与我国人民对颜色的看法有关。
黄色,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尊贵的颜色。“五行”学说认为,黄色代表中央方位(中央属土,土为黄色)。唐代,黄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的色彩,其他人不能使用。到了宋代,封建帝王开始采用黄色琉璃瓦顶,并一直沿袭下来。
红色,被视为一种美满喜庆的色彩,意味着庄严、富贵。周朝(公元前11世纪)宫殿建筑就普遍采用红色,并一直流传下来。
因为,封建帝王的宫殿是最高统治者的活动场所,必须处处显示“至高无上”、“尊贵富有”,因此,绝大多数古代宫殿都是红墙黄瓦。
043红色表示吉祥的由来
世界各国人民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我国人民特别偏爱红色,红色意味着吉祥。每逢节日庆典或操办喜事,人们总要张灯结彩,来个“满堂红”,以表示喜庆、吉祥。其实,我国早期并不是用红色表示吉庆的。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用黄色代表吉庆,也曾用过黑色和白色代表吉庆。到了汉朝,汉高祖称自己是“赤帝之子”。“赤”就是红色,从那时起,红色就成了人民崇尚的颜色。
汉朝以后,我国各地崇尚红色的风俗已基本趋于一致,并一直沿袭下来。于是,红色就成了我国人民表示喜庆、吉祥的颜色。黄色,则表示尊贵,成为皇家用色的象征。
趣味链接:红色为什么又用做了危险标志?
太阳光谱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三大部分。其中可见光部分,由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单色组成,且红光波长最长。
太阳光射入大气圈后,遇到空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色光的透射能力较强,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由于红光透射能力强、传播远,又最为醒目,所以许多危险标志及其他重要标志都采用红色。这样,人们在灰尘弥漫或大雾茫茫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较远的距离看到红色的标志。
044雄鸡象征吉祥的由来
我国民间,人们都将雄鸡当做能辟邪的吉祥物。关于雄鸡象征吉祥、能辟邪的由来,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是,雄鸡唱晓,驱走黑暗,迎来光明。毛泽东词曰:“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并且,鸡是毒虫的克星,像蜈蚣、蝎子、蚂蚱等都是雄鸡的美味食品,因而人们认为鸡可以驱毒避虫。
另一种说法,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据说,雄鸡是由玉衡星变成的,它的眼睛能驱散妖魔。
其实,雄鸡表示吉祥的缘由,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鸡”与吉祥的“吉”发音相似,人们就用鸡来谐音“吉”了。
045“V”形手势的由来
“V”型手势表示英语“Victory”,即胜利。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侵入西欧各国,许多人纷纷流亡英国。当时有个叫维克多·德拉维利的比利时人,每天利用电台向比利时进行短波广播,号召同胞们奋起抗击德国占领军。
1940年末的一天晚上,他在广播里号召人们到处书写“V”字,以表示对胜利的坚定信心。几天之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和其他城市的大街小巷,甚至在德军兵营、岗楼和纳粹军官的住宅里,都出现了“V”字。
由于它形式简单明了,很快流传至欧洲各沦陷国。朋友们见面,伸出食指和中指,打个“V”字,代替其他一切招呼。用这种无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成为当时一种时尚。此风传到美国后,妇女们纷纷佩戴起“V”形胸针。
046禁忌“13”的由来
欧美许多国家,都把“13”这个数字当成凶险、不吉利的象征,非常忌讳它。门牌号码、楼层以及各种编号,也不用13这个数字,往往以“12A”来代替“13”。甚至对于13日这一天,也有人感到惴惴不安。这类现象的缘由与基督教的一个传说有关。
相传,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在诀别前共进最后的晚餐,其中的第13个门徒就叫犹大。他贪图30块银币,将耶稣出卖给当权者,并为捉拿耶稣的人带路。结果,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随着《圣经》故事的广为流传,西方人禁忌“13”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047文身的由来
文身分两种,一种是刺青,即在身上刺某种图案或文字。因刺进皮下,所以难以去掉。另一种是在人体上彩绘,可以随时洗掉。近年来,还有一种不干胶彩画,往身上一贴即可。
在原始人类社会,古人就会用白泥或染料在身上、脸上画出纹络。用以美化自己,并可吓唬敌人。文身也是原始社会崇敬图腾和装饰艺术的反映。
我国古代江南吴越一带有文身的习俗,雕镂皮肤作为文身,后来由仲雍(周太王次子)的小孙女以刺绣服装取代文身。
现在世界各地还有各种文身风俗。最近,又兴起人体彩绘艺术,这虽与原始的文身有本质区别,但都是文身的延伸。
048理发的由来
很久以前,人们认为头发受之于父母,不能随便剃除。故当时男女都留长发,只是盘发的方式不同。
到了汉代,有了以理发为职业的工匠。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的贵族子弟都削发剃面,那时的理发业已经很发达,出现了专职的理发师。
宋朝出现了专门制造理发工具的作坊。那时,对剃发的称呼为“待诏”。后来,理发业逐渐发展成一种技艺。元朝及明朝,人们理发更为普遍。
清朝时期,满族贵族为了达到长久统治的需要,强制下令男子一律剃头梳辫。理发业空前发展起来,当时,到处都有理发挑子,理发工手执铁夹(一种音叉)沿街叫喊,给人理发。
清朝顺治年间,奉天府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理发店。当时店内设备简陋,服务对象主要是男子。辛亥革命以后,许多在日本的中国理发师纷纷回国开设理发店。
趣味链接:男人剪短发的习惯是怎样形成的?
在过去的一段历史时期,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男人和女人都是长发,只是梳头盘发的方式有所不同。
欧洲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男人普遍流行戴假发,而且假发同女人的头发一样长。
1509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登基后,下令男人一律剪短头发,女人一律留长头发,不过男人可以留胡子。詹姆斯一世登基以后,又恢复了男人留长头发的习惯。
法国路易十四时代,所有的男人都戴假发,而且假发越长越好,还要烫许多发卷儿。
19世纪以后,欧洲才形成了男人留短发、女人留长发的风俗。
我国留短发是在辛亥革命以后,那时认为男人剪掉长辫子就是“革命”,故而有“留头不留命,留命不留头”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