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6500000013

第13章 节日·习俗(1)

001祭灶的由来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每当此时,人们都忙碌着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关于这个习俗的由来,在河南有一则凄凉的传说。

古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为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石矿去采石。

由于儿子很久未曾回家,两位老人十分想念。这天,老太婆嘱咐老头子到矿上去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丫的同路人,一路上,两人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丫是阎王派来的,到矿上收回几十名矿工。老汉便乞求光脚丫,请他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丫慷慨应允,但再三嘱咐他不要告诉别人。

老汉见到儿子后,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上矿采石。不久,石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

一晃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回想起当年的事情,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见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此事。玉帝大怒,立即惩罚光脚丫,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都会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趣味链接:灶王是什么样的神?

按照习俗,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人们要祭祀灶王,送灶王上天。灶王是什么样的神呢?

关于灶王的传说,从商朝就开始了,而且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灶王是身穿红衣的美丽少妇。也有人说灶王是个老奶奶,主管饮食的事。到了汉代,灶王变成了男性。有人认为灶神是炎帝,因为他为人类带来了火种,也有人认为灶神是祝融,因为他是帝喾时代的火官。

传说中的灶王,最初好像只管饮食烟火一类的事,后来权限扩大,专门监督人们的言行,定期向玉皇大帝报告。开始时,灶王每年向玉皇大帝报告一次,后来报告次数突然多起来,变成每月的最后一天都要上天去汇报,而且专说人的坏话。人们为了请灶王在汇报时多说些好话,少讲些坏话,就要多多祭拜他。

灶王由女变男,明显地带有人类社会由母系发展为父系的历史痕迹。不同的时代,人们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虚构出来同一个神的不同形象,这也是十分正常的事。

002除夕的由来

除夕就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除夕”即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疫痨之鬼”。这就是除夕的由来,它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的《风土记》等书。在古代,除夕还有许多雅称,如:除傩、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

在我国民间,除夕有很多富有积极意义的习俗。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除夕夜达旦不眠为守岁等。

趣味链接:为什么会有除夕守岁的习俗?

人们把每年农历最后一天的夜晚叫除夕,并把它作为长一岁的界日(指虚岁),而这个晚上又是旧岁将过,新年到来的一夜。人们举家欢庆,彻夜不眠,围坐守岁,辞旧迎新,以求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这一习俗即谓除夕“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据记载,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就有了庆贺新年的风俗,“守岁”也就应运而生。

关于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叫“年”。它的相貌狰狞,生性凶残,每隔365天便窜出深山,危害人间,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

当时的人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称做“年关”。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紧闭家门,全家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由于这一晚上凶吉未卜,所以,这顿晚餐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这样,便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的习俗。

003春节的由来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我国古代先民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便用他们的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这就是“腊祭”。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过年的“年”字,就是年景好、五谷丰登的意思。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把农历收成好叫做“年成好”,把正月一日作为“年日”,每逢这一天,到处锣鼓喧天,喜气洋洋。

《谷梁传》说:“五谷大熟为大年。”《尔雅·释天》说:“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甲骨文中的“年”字是果实丰收的形象;金文中的“年”原意是预祝丰收喜庆的日子。人们为庆贺丰收,迎接新一年的生产,就在立春前后的正月初一这一天,欢聚庆祝,一起过年。

关于过年的来历,还有一个饶有趣味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黄帝曾跟蚩尤大战,在农历正月初一那一天,黄帝战胜了蚩尤,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节日,以纪念黄帝的战绩。

民间还有另外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走村串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

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抽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

“年”又窜到另一个村庄,迎头看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后来,“年”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

由此,人们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了对付它的方法,最后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趣味链接:压岁钱是怎样出现的?

按照我国的习俗,春节期间,做长辈的总少不了给孩子们准备一点儿压岁钱,以示祝福。压岁原意是压惊,与古代“年”的传说有关。

相传远古时期,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叫“年”,每隔365天后的夜晚,“年”就出来伤害人畜,践踏庄稼,常常使儿童受惊吓。

但“年”怕“啪啪”的响声,于是,人们就用燃烧“啪啪”作响的竹子赶走“年”,随后,用食物来安慰小孩,谓之压惊。

久而久之,压惊逐渐演变为压岁钱。据《宋史》记载,宋神宗时,王韶的幼子南陔元宵观灯时,被坏人背走,途中恰巧有皇家车子经过,南陔呼救,得以随车入宫,神宗赐给他压惊金犀钱。

早期的“压岁钱”是以彩绳穿钱,置于床脚,待年过后方可花掉。明清时,压岁钱大多用红绳串着。

民国以后,流行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寓“长命百岁”之意。如今,大人们则喜爱选用新钞票,赠给孩子们作为春节的礼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岁钱的含义,已由最初的压惊逐渐转化为节日的祝福。

004春联的由来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说。

上古时期,有神荼、郁垒(读“伸舒”、“郁律”)两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阴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老百姓为了驱鬼、压邪,便在大门左右各挂一块桃木,画上他们兄弟俩的神像(左为神荼,右为郁垒)用来镇邪。当时把这种桃木上的画称为“桃符”。

从桃符发展成春联,据说与两个皇帝有关。

公元10世纪,五代中的后蜀皇帝孟昶,有一年,要求学士辛寅逊题桃符,但又觉得词句欠佳,于是便亲自题“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于宫外。这就是传说的最早的一副春联。

不过,那时还称桃符而不叫春联,一直沿袭到宋代。如王安石《元日》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到明朝时期,桃符才改称春联。据说这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据明朝陈云瞻《簪云楼杂话》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朱元璋建都金陵(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据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见一户人家没贴春联。当朱元璋得知这户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后。他便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由于历代大力提倡,春节贴春联便成为我国民间的一种风俗了。而且,春联也成为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长盛不衰。

趣味链接:古时的门神是什么样子的?

门神的前身是桃符,又称“桃版”。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以桃木做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萘、郁垒。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是古代的一个叫成庆的勇士。

班固《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杀了自己的亲哥哥、亲弟弟,所以心里总是疑神疑鬼的,弄得他整夜不得安宁。

为消除李世民心中的恐惧,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二人披盔戴甲,连续几夜就站在宫门外守护。李世民心里踏实了,便安心地入睡。

这使李世民满心欢喜,称赞秦叔宝和尉迟敬德说:“两位将军真是门神啊!”

随后,又找来画师给他们画像,并把画像悬挂在宫门左右,李世民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驱邪。于是,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的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

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005放鞭炮的由来

放爆竹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妖恶鬼。”

《神异经》上说:“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

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说明当初人们燃竹而爆,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

后来,经过炼丹家的不断摸索,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

北宋时,爆竹在制作技术方面有了大的改进。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炮仗”,后又改为“鞭炮”。爆竹能发出巨响,给人以惊鬼神的感觉,很快成为一种驱害辟邪的神物。

燃放爆竹,是为了表达人们祛邪祈福的新年意愿,后来,还用来庆贺婚礼、开业以及其他重大的活动。

趣味链接:为什么要关起门来吃年饭?

在我国江南一带,每年吃年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关起大门,不能大声说话,不能敲击碗筷。吃完年饭,将桌上的碗筷收拾干净后,再打开大门,这叫做闭门生财,开门大吉。

相传,这种习俗是为了哄骗铁拐李。

每年吃年饭的时候,玉帝就派铁拐李下凡查看,借以了解民间疾苦。铁拐李是个跛脚叫化仙,他常在人间吃年饭的时候,提着篮子跛着脚,沿街到各家乞讨。

讨完饭后,铁拐李把讨来的东西提给玉帝看,谁家穷,谁家富,一看就知道了。据此,玉帝便让富人一年遭几次灾,不要太富;穷的则让他发几次财,不要太穷了。

这事儿慢慢传到了人间,有一户人家,生活过得比别人都好,为了年年能过上好日子,便想出了应对之策。吃年饭时,他把大门关得紧紧的,家人谁也不准大声说话。等铁拐李来讨饭时,他家年饭已经吃过,打开大门后,桌上空空荡荡的,无以施舍给铁拐李。

铁拐李一看,这家也真够穷的了,连年饭都吃不起。于是,在他家门口放上几个元宝就走了。但没有不透风的墙,别家也看出了他家发财的原因,便都跟着学起来。

后来,铁拐李见家家都关着门吃年饭,便知自己下凡探察之事已被人们觉察,就不再到人间来讨饭察贫富了。但关起大门吃年饭的习惯,却从此流传下来。

006元宵节的由来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元宵节的来历,据说与汉朝时期的汉文帝有关。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刘襄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等,一起设计除了吕禄,“诸吕之乱”在正月十五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为纪念平息“诸吕之乱”,每年正月十五夜,他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

“夜”在古语中,又叫“宵”,正月又叫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趣味链接:元宵节观灯源于何时?

元宵节这天晚上,我国许多地方有观灯的风俗。据说,这种习俗始于汉代。

汉明帝时期(公元58年至75年)提倡佛法,敕令在元宵节点灯敬佛,这就开了元宵节放灯的先例。以后,京城和民间每年元宵节之夜都有放灯的活动。

隋唐时,这个习俗为人们所重视,当时已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规模更为壮观,常常绵延数十里。

关于元宵节闹花灯,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消灭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猎人射杀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命令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烧尽人间的一切。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悄悄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此时,有一位长者建议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家家都张灯结彩、点响爆竹,以迷惑天帝。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现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在燃烧,心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007清明节的由来

春秋时期,我国人民就运用测量日影的办法,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节气,到了公元前200年的秦汉时代,又确立为二十四节气,其中便有清明节。

同类推荐
  •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展示了2007年7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协办的“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书中选录了参会论文中的五十二篇。这些论文大致分为文化与社会、文化思潮及知识分子类;学术、史学类;教育、艺术类;社会文化及文化事业类;中外文化类等六部分,作为《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的主体内容。
  • 中国民间禁忌风俗

    中国民间禁忌风俗

    本书包括禁忌的起源、日常生活中的禁忌、各行各业的禁忌、人生一世的禁忌、万事万物的禁忌以及禳解禁忌免遭惩罚等方面的知识。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律己宽人(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律己宽人(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 离奇事件之谜

    离奇事件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这套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热门推荐
  • 食梦者DreamEater

    食梦者DreamEater

    拥有特异力量的人们被称为食梦者。他们在夜晚潜行、在阴影里聚集。天青作为刚上岗的萌新,与别人稍稍有些不同:她有一个倒贴上来的拍档,以及…她无意中忘记了自己是谁,或者说,丢失了自己的“起源”……食梦者们的日常(大概)工作生活就此展开!
  • 宅神

    宅神

    这是关于一个死宅和死人妖的悬疑案,通过这个案件告诉我们:信马甲,得往生。感谢倾情出演此悲剧的:惧光死宅男,傲娇小萌男,人妖变态女,气势女王攻,以及握着手术刀微笑的那位……妇科医生(你一妇科随时拿着手术到是要干嘛啊喂!!)
  • 阴阳冥途

    阴阳冥途

    一世轮回,一场定数。他一出生就克死自己的母亲,又被告知将来身边的人都会因为自己的五弊三缺而横死。在几近崩溃的边缘,一个人出现在了他的世界,一句:若不想被命运玩弄,就得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命运。使他重燃希望。从此,他灭邪崇安人间;闯阴司斩鬼帝;与妖王孙悟空称兄道弟;与魔祖罗睺把酒言欢;可换来的竟是众叛亲离;背负着所谓的天道,我,究竟还能信谁……
  • 剑:侠客行

    剑:侠客行

    这是一个小人物心中的大侠梦。陆川梦中醒来第一眼便看见了有三尺青锋斩开云气,鼻涕娃用刚擦完鼻涕的手抹了抹陆川嘴巴。“老不死的!”老人收剑回鞘。“在呢”“这个尸体是活的耶!”……
  • 探索未知-风情无限的高原

    探索未知-风情无限的高原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特工重生之腹黑三小姐

    特工重生之腹黑三小姐

    第二次的生命,她要好好把握,既然远离了那里,那就好好生活吧。
  • 快递情缘

    快递情缘

    这是一篇在新浪没更完的残文,希望在这里更完.由一段快递带来的亲情友情爱情故事,这里的故事围绕着叶家展开,几代人情感的冲突,邻里关系,家长里短,无聊的时候可以看着玩,还有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时间与神

    时间与神

    世界到底有几个?平行世界真的存在吗?还是说我只是穿越到昨天了?一切一切的我不清楚,或许我只是一个什么也不知道局中人罢了。
  • 长剑问歌

    长剑问歌

    玄灵大陆,浩荡无涯。十八大洲,天骄辈出,威震乾坤!这一条漫漫修行路,他仅有一剑,却势必要——“青锋长剑斩天下,信手挥间灭云烟。”唐府二少,且看你持剑行天涯。
  • 一乐千秋

    一乐千秋

    钟离簌:虽卿本无心/身护血亲钟离绡:愿不亏不负/自绝恩怨年如磊:当手段不择/为己而争栾珹毅:因微不足道/明路自造也许本为血亲至亲,但在一次次恩怨面前,只为情,义,利,怨四字。↓任之清穷及一生想追求的,便是妹妹安好快乐。但是她无法接受的是,她爱护了她十多年,却让她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自杀。在任之清百般疑惑,几近绝望之时,任之清看到了她的日记本。知道了那段不为人知的事——侵!规!则!她几近颠狂,却告发未果,最后,她将那禽兽投入安定桥下,而她自己,自行了断。谁知却卷进了一场赌约。奖品可谓是扎中任之清的心——让她妹妹复活!所以,她穿越异世,与仇人相斗。虽然生来卑微,但谁输谁赢,还不一定!↓钟离簌:若许我来世,亲人在侧,定不复恩情栾珹毅:身有万般苦,心有千番乐,该是我者还为我钟离绡:用我几朝,复尔仇怨,用我几载,换卿恩情年如磊:独有千计万谋,自有千痛万苦,为己而计,为己而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