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最后的一滴水就是人类自己的眼泪”这样的警醒名言时刻在拷问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任何国家、任何城市、任何人都不应该、更不可能置身事外。
当距离备受世人关注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还有十多天时间的时候,我国政府掷地有声地向全世界人民作出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应对气候变化,政府在行动,那我们应该做什么呢?少开一天车、平时尽量选择公交、地铁出行;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纸张正反使用,垃圾分类投放……总之,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和努力,必将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充分理解、广泛认同、积极响应。拯救世界的诺亚方舟在哪里?它就在你、我、他,在全世界每个人的手中。
【阅读链接】
《回归大自然》,刘锋杰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环保从童年开始》,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等,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环保:生存之道》,杨士军、王德耀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环保与生活》,于海亭、郭玉琴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廉政
【相关题目】
面对诱惑
两袖清风
清正廉洁
廉洁奉公
拒绝腐蚀
【构思指要】
由脍炙人口的包青天的故事,可见“廉政”这一话题自古就与中国人有着不解之缘。包拯铁面无私、为民申冤的形象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这个话题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若写记叙文,必须注意选材,要注意记叙的对象、事例。对象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事例亦如此,一般选正面为宜,直接突出中心。
若写议论文,要注意三点。(1)可参考写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论点,论述论点,总结;(2)事例要典型,概述要简练,要做到三分事例,七分议论,否则会出现文体不明的尴尬局面;(3)以扬为主,给人以光明、信心和力量。
【成语谚语】
一丝不苟涓滴归公大洁小廉脂膏不润洗手奉职
严气正性一介不取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是恺撒的当归给恺撒,是上帝的当归给上帝。——《圣经》
上梁不正下梁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不忘危,治不可忘乱。
钱能役鬼,财可通神。
鱼为诱饵吞钩,鸟为秕谷落网。
【名诗佳句】
不作威,不作福,靡有后羞。——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
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舞时。——宋·陆游《春日杂兴》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岳飞
安得天下之吏廉且循,庶政如水无冤民。——元·揭傒斯《燕氏救兄》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隋·王通《中说·王道》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清·曹雪芹《红楼梦》
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吕氏春秋·忠廉》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汉·刘向《说苑·政理》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宋·林逋《省心录》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宋·林逋《省心录》
宁作清水之沉泥,不为浊路之飞尘。——三国魏·曹植《九咏》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乞不用赃吏》
政如冰霜,奸宄消亡;威如雷霆,寇贼不生。——汉·王逸
大臣法,小臣廉。——《礼记·礼运》
公生明,廉生威。——清·李西沤《冰言补》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明·洪应明《菜根谭》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汉·刘安《淮南子·缪称》
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贪者必朘人以肥己。——《明史·循吏传》
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德]马克思
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把为别人效劳,当成是自己的天职。——[印]泰戈尔
政府是一个信托公司,政府官员是信托公司的职员;不论是公司,或者是职员,都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的。——[美]克雷
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金钱的廉洁。——[法]巴尔扎克
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朱德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陈毅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江泽民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制,必须双管齐下。——江泽民
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江泽民
反对腐败的行为,应在其尚未主宰我们之前进行。——[美]杰弗逊
德行告诉人们:反抗诱惑吧,那样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腐败如同一个雪球,它一旦滚动起来,就会越变越大。——[英]科尔顿
人生在世,能够保持廉洁、操守,便是最后的成功、胜利。——《一千零一夜》
一个人越是大权在握,就越是无法忍受对他使用这种权力所作的限制。——[英]赫兹里特
金钱的贪求与享乐的贪求,促使我们成为它的奴隶。——[古希腊]朗吉努斯
从贪欲开始就会在牢狱里告终。——[德]布莱希特
一切罪恶最初都是微不足道的,由于相习成风,最后便不可收拾了。——[古波斯]萨迪
【典型事例】
田稷子受母训
战国时,田稷子是齐国丞相。有一次一位下级官吏送给他两千两黄金,他把黄金带回家交给母亲并如实相告钱是从哪儿来的。他母亲说:“我听说读书人应当有道德修养,行为要纯洁,不随便拿不应有的报酬,不正当的财产不能拿到家里来。作为一个大臣,治理国家还要廉洁公正,为臣不忠跟为子不孝一样。不义之财,我不能要;不孝的儿子,我也不要。”田稷子听了母亲的教诲后很惭愧,立即把受贿的钱全部退回。
公仪休拒不收鱼
春秋时鲁国宰相公仪休,清正廉洁。有一个朋友得知他喜欢吃鱼,便弄了一筐鱼送给他,他坚持不收。朋友就说:“听说你喜欢吃鱼,这才送了鱼来,你为什么不收下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你的鱼。现在我是宰相,如果我因收了别人送的鱼而被罢了官,到时候不仅没人再送鱼,连拿钱买鱼都不可能了,所以我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啊。”
“悬鱼太守”羊续
东汉时,河南南阳郡守羊续初到南阳上任时,郡丞带头给他送了条大鱼,羊续坚决不要,郡丞执意要留下。于是,羊续就把这条鱼用麻绳穿着挂到房檐下,送礼的歪风很快止住了,人们便称赞羊续为“悬鱼太守”。
以辞官请赈饥民
康熙初,高荫爵任直隶蠡县(今河北蠡县)知县时,黄河孟尝村段多次决口,庄稼连年没有收成,百姓断炊。高荫爵上任后说:“我顾不上处理其他政务,先让百姓活下来。”当时粮库中有粟二万石,高荫爵请求上司拿出来赈灾。文书几次送上去,上司都不同意;高荫爵说不赈济他就辞官,上司这才允许发放五千石。高荫爵说:“如果今年又没有收成,百姓不能偿还发放出去的粮食,二万石和五千石一样都是死,我姑且先救活百姓。”于是,他将二万石粟全部发放给百姓,还拿出五百两银子借给百姓种麦。——《清史稿·高荫爵传》
大禹治水
鲧因未成功治理洪水被杀,禹悲痛至极,决定亲自参加劳作,全力治水。他在外治水的13个年头里,几次经过自家门口都不进去。大禹个人的衣食十分简单,对于鬼神的祭祀却十分丰厚崇敬;个人的住房非常简陋,而将费用都用在开渠挖沟上。他陆路坐车,水路驾船,泥泞沼泽处驾滑泥板,走山路穿钉鞋。随身带着测量用的准绳、规矩和历法,以便行动不违四季,用以开发九州,修通至九州的道路,加固九州湖泊的堤岸,丈量九州的山脉。——《史记·夏本纪》
诸葛亮廉洁
诸葛亮死前曾上表后主刘禅说:“我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贫瘠田地十五顷,这些收入供孩子们衣食之需,绰绰有余。至于臣下任职在外,没有什么其他开支,自身的衣食所需,都由官家供给,不另谋生财之道以增加收入。这样臣死后,内不会有多余的布帛,外不会有多余的钱财,就不会有负于陛下了。”事实证明,他确实如所说的那样清白。——《三国志·诸葛亮传》
一代清官汤斌
汤斌(公元1627—1687),字孔伯,号荆岘,晚又号潜庵。主要政绩在康熙时期,官至内阁学士、江宁巡抚、礼部尚书等。汤斌为官一生,除著书立说、发展理学学说外,也把精力放在河务和漕运的治理上,并注意为百姓减轻负担、赈灾救施、兴利除害,始终躬身实践民本思想,为变“满目榛荒,人丁稀少”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作出了一定贡献。其为官清廉,死后仅剩几两俸银,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可谓是一代清官。
用诗歌申报财产的人
白居易不仅以其诗作闻名天下,为官也十分清正廉洁,他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通过诗作自觉向社会申报个人收入与财产的古代官吏。自任官职以来,他一直将自己在任不同职务时所得的俸禄,悉数写进诗中向社会公布。
在担任左拾遗时,他写道:“月惭谏纸二百张,岁愧俸钱三十万。”在担任苏州刺史时,他写道:“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在担任太子少傅时,他写道:“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在他的人生就要画上句号时,他写道:“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郭五顷田,然后兼卖所居宅,仿佛获缗二三千……但恐此钱用不尽,即先朝露归夜泉。”白居易敢于将个人收入和财产状况向朝廷及全社会公布,充分说明了他清廉自守的高尚情操。
文徵明的“三不应”
文徵明性情耿介,平生清廉。中年以后,声名日隆,拜求书画者应接不暇。但他坚持文士操守,为自己定下了“三不应”的清规:藩王贵族求画不应,太监嫔妃求画不应,外国人求画不应。他言必行,行必果,以至前来访求书画的百姓书生易得,达官显贵难求。
文徵明以书画名重,但却甘守清贫,向无利心,即便是别人的诚心资助、慕名赏赐,他也不肯接受。淮扬巡抚俞谏是个贤良名臣,得知他家境贫寒,有意资助他。问话中,俞谏再三暗示,他却佯装糊涂,婉言推辞。当朝的两个亲王曾以古鼎、铜镜、金宝瓶等送他,他也坚持不收。
各地来苏州的王公大臣包括外国使臣,知他不肯“纡尊降贵”,只能望着他的住地而拜,以见不到他为憾。文徵明听候诏令时,从不到河下拜客,就连严嵩也不给面子。严嵩曾对顾璘说,不拜别人倒也罢了,我路过苏州,他也不来答拜!顾璘回答说,这就是文徵明啊!如果不拜别人只拜你,他还是文徵明吗?
《禁止馈送檄》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这段堪称为官者“金绳铁矩”的名言的作者,是清代康熙年间有名的清官张伯行。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张伯行奉旨调任江苏巡抚。赴任后,张伯行立即发布檄文《禁止馈送檄》,严禁下属馈送钱物,以整顿当时日益盛行的贪腐之风,这段名言就是出此檄文。
雍正皇帝即位后,对张伯行甚为敬重,升张伯行为礼部尚书。1725年,张伯行不幸病逝,他留下遗疏,请求推崇儒学,奖励直臣。雍正悲痛悼念他,赐谥号“清恪”,意为为官清廉,恪勤职守,这精确地概括了张伯行的一生。
张伯行勤于公务,心系百姓,毫不染指金钱。他疾恶如仇,从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而且敢于抵制上司的横征暴敛,浑身洋溢着一股浩然正气。
他所写的《禁止馈送檄》,字字句句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为官二十余年,他从不带家眷上任,也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从某种程度上讲,他的言行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清官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思想。正所谓无欲则刚,这正是他几遭弹劾仍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时至今日,他的高风亮节仍令人感动和钦敬。
“一文钱”太守
东汉灵帝时,刘宠连升三级,被任命为会稽太守。在会稽郡时,他禁止官吏骚扰百姓,简化了烦琐苛细的规章制度,严禁违法乱纪,使当地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后来,朝廷征召他进京升任将作大匠。离任时,山阴县有五六个长眉白发的老人,每人手拿一百文钱来送给刘宠。刘宠慰问他们说:“老人家,你们何必如此辛苦地从大老远赶来呢?”老人们说:“山野村夫,从未拜见过太守。以前的太守在任时,派衙吏下乡横征暴敛,往往到天黑还有来的,有时村里的狗一叫就是一整夜,百姓们不得安宁。自从您到会稽上任以来,夜里的狗就不再叫了,百姓们轻易看不到府役衙吏。到了老年才碰到您这样一位贤明的太守,现在又听说要离任而去,所以我们拄着拐杖前来献礼送行。”刘宠说:“我治理得远没有像诸位所说的那样好啊!有劳老人家们来送行,实在不敢当。”最后,为了不辜负老人们的心意,他象征性地收下每人“一文钱”。——《后汉书·刘宠传》
父子清廉
三国时期,胡质在魏国任州郡官近三年,死后家无余财,只有朝廷赏赐的衣服和数箱书籍。他的廉洁操守,人人称道。在荆州任官时,胡质的家眷都在京城。一次他的儿子胡威去看望他,停留数日后,胡威准备回去。临走时,胡质拿出一匹绢,让儿子做盘缠。胡威跪对父亲说:“爹爹为官一向清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说:“吾儿不必怀疑,此绢是我的俸禄所余。”胡威谢过父亲,遂骑驴上路。一路上,他都是自己放驴,自己砍柴做饭。
后来胡威也官任刺史,政绩卓著,清名遐迩。入晋以后,晋武帝接见了他。晋武帝谈起当年胡质的生平事迹赞叹不已,向胡威问道:“你的清廉和你的父亲比起来怎样?”胡威答道:“比不上我的父亲。”晋武帝问:“为什么呢?”胡威说:“我的父亲清廉唯恐人家知道,臣清廉唯恐人家不知道,所以臣和家父相差甚远。”
周恩来不收礼物
1971年,中国代表团赴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代表团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说要给周总理带点礼物回去。于是,他们买了一盒巧克力、一盒饼干,这在当时的国内是从来见不到的外国货。回到北京,他们把这些东西送给总理身边的小高,并且谎称“这是乔部长送给总理的”。东西送给总理后不久,有一次总理召集外交部许多干部开会。会开完后,总理突然转向冠华,很严肃地问他:“你为什么要给我送礼?”冠华被问得莫名其妙,说:“我哪里给总理送过礼?”总理说:“你从联合国回来,送了我饼干和糖。你应当知道我的规矩,为什么要送东西?我要当着大家问你,你把东西拿回去。”这时,与此事有关的几个人只好承认是他们干的。总理口气温和多了,说:“是你们的好意,那就算了,送给工作人员大家尝尝。美国来的嘛!不过以后不要这样做了,我从来不收礼物。”——《十年风雨情——我和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