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志不知是何魔物,掣起木杵,直面相迎,好宝杵,克一切龙蛇,什么长蛇、鳞蟒、蛟龙、应龙、神龙、烛龙都有些悚他,那魔物近前一摆,飞蛇掣电般去了,梵志瞧得清楚,是两只骸骨堆砌的长龙,身上无半片鳞甲,腹腔中寒焰腾腾,在雾中好似社火一般。
梵志对一云众施礼,道“你们脚踏祥云,身放彩霞,也是仙人,为何堕入此间?”众道“我们本是摩纳仙人,因逆了佛旨,被罚在此,今得拔超升,就此回到西方,缴还经书去了。”梵志道“可知是何妖怪?”众道“元屠、阿鼻两剑。”梵志思量道“经云:阿鼻地狱,元屠不知。这妖怪以元屠、阿鼻为名,想必极其凶险?”即展法眼,四下里观看,但见重重迷障、澹澹黑波,不见怪的踪迹,遂道“你们过河,我在旁持杵护行。”众道“使不得,使不得!此处水波幽深、迷雾重重,它伏水潜踪,暗里地撺将出来,我命奈何?”梵志道“你们不知我的本事,我有个隔垣洞见的术法,千里之渊,便是鱼虾摆尾,我也看见,你们莫要惊张。况怪虽厉害,我恰好降它哩,我手中这根宝杵名叫降龙杵,善克龙蛇,适才它迎面而逃,想必就是此中缘由。”
众皆摇头,其中有人忽问“上仙,你斗得过罗汉不?”梵志道“为何会有此问?”众道“那厢有个渡船,船头坐着一个罗汉,他前世里害我们不浅,如今正好还些人情。”梵志疑问“眼前这么凶险,又怎么扯出人情的事来?”众道“他撞着我们,我们既往不咎,请船上一席人挪往别处,把位置借与我们避难,就是个人情。”梵志道“他一人位,即便让与你们,也是一人上船,与其他人何干?缘何要一船人让位?”众道“上了贼船便是贼,又需什么理由!”
正说着,听得一声响亮,四下狂风大作,好风:吹贯幽冥十八狱,吹起惊涛骇巨浪。吹得地裂如雷崩,吹到人命即刻休。一仙叫道“避风如避仇!杀将去!”众仙大嚷,正嚷时,江面已是黑浪耸动,风飕飕似箭穿心,梵志早瞥见一脉白影中潜,急擎杵,叫声不好,堵在众人面前,见浪飞喷如碎玉,两柄利刃钻出,与杵相交,如铁树撞蜻蜓,磕飞了宝杵,梵志急唤出五叶金莲,垂在头顶,护住身形。魔物已不是先前模样,纯是两柄宝剑,剑柄相交,剑刃如剪。近前来,与金莲相撞,双双落下水去。
这莲花本是性命里种的,为仙者,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削去顶上三花者,神失气散,轻者沦为凡夫俗子,重者形神俱灭。那梵志面如纸金,如痴如醉,竟一头载下云端。过许久,睁开眼,却见躺在一人怀里,抱他者,正是李洪也。再看四周,摆渡人划浆、罗汉依旧船头、李洪夫妇殷殷关切,待起身,竟见降龙杵放在舱中,江面烟波流归,风平浪静,哪有什么摩纳仙人、元屠阿鼻二剑。
李洪道“兄长适才与怪恶斗,正斗间,跌落云头,我等无力相救,只好拼力去接,途中遇着宝杵漂在江面,是我伸手捡了,又瞧见雾中闪现一座莲台,与此舟同大,两人来高,通身如烧透般,映得江面共为一色,恰巧漂至落处,我们赶到近前,见你伏身莲台,只是昏睡,遂喊罗汉,三人并力拽你,那莲台真是个宝物,你离身后,变作拳头大小,没入了你体,我们还待相唤,你却伸展腿脚,就这般醒了过来。”
梵志惊道“会有这般巧事!”遂念法咒,一朵红莲从体内呼出,比五叶莲更多花瓣,毫光灿灿,焰火腾腾,又伴有金花昙现,真如火树金花矣!梵志不知何物,见它无害,又收回体内。摆渡人道“好宝物!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梵志道“多谢诸位搭救之恩!可否识得此宝?”摆渡人道“适才我让你拔杵,本想着防备妖物,未曾想你冲天去救那些个鬼仙,差点身陨命落,贫道心中有愧,便一发告你个来龙去脉。”原来是:
此莲台十二品,通身火红,为十二品业火红莲。天地混沌初开,生灵万物俱无,其间孕育着一株混沌青莲,那青莲有叶五片,开花二十四瓣,蓬中十二颗莲子,仙祖鸿钧,先天而生,采得青莲,又将莲子分别赐与十二个有缘者,此莲子开花十二瓣,称十二品莲台,得之者便可开山立教,为祖为圣,传闻冥河道人也得其一,大法力聚阴为界,设幽冥界,立罗刹教,自称冥河老祖,听闻他初生时两手各握一剑,名元屠阿鼻,乃是天生杀器,杀天杀地杀众生,老祖籍此与天界妖族、地界巫族并立。老祖死后,二剑便落入冥河,渐有灵识,凡有空度者,便飞出加害,众仙不敢锊其锋芒,此处俨然成了绝径。从此过江者,必由鬼差驾舟摆渡。
梵志道“这般重宝如何为我所得?”摆渡人道“我也不知,罗刹教强者为尊,方才你击落元屠阿鼻,红莲而出,显是奔你而来。”梵志叹道“丢一莲得一莲,真是诸法无常,缘起缘灭啊。”摆渡人道“此宝虽好,但得之,则好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梵志道“此话怎讲?”摆渡人道“此莲源自仙祖,仙祖传授时说:得之可称圣称祖。你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领众反叛阴司,却不知人心叵测。我劝你一言:莫称圣称祖,自作丑事。”
罗汉忽道“你是何人?决不是摆渡的鬼差。”摆渡人哈哈大笑,道“我乃上天财神部招宝天尊矣!有人用五雷法化发了文书,烧了文檄,惊动玉帝,玉帝掷下旨意,径至龙虎玄坛赵公明元帅处,我奉旨前来渡人过河。”话毕,那摆渡人显了真身,果是天上神将,红盔红袍,长须及腰,目运神光,威仪难测,骇得李洪夫妇战战兢兢,天尊道“莫怕,我来此处散财,不惹刀兵。”
梵志暗思“我也得五雷法真传,如今进退两难,势同骑虎,何不上书玉帝,为众请命。”遂道“天尊苦心劳形,来此点化贫僧,不胜感激!天尊法力韬天,望不计冒犯之过!”天尊道“哪里!哪里!我非你敌手,你乃大罗金仙,手中降龙杵更是一等一的宝贝,岂是我这小小天神可以并论!幸哉我手中有这个宝贝,名叫落宝金钱,擅打一切法宝,若是掷出,随物而落,方钉了你的宝杵在船板上。”
罗汉道“你来渡人,与我何干,在江中乱掷阿堵物,害我落水,散失一包袱经卷,此乃佛门重宝,你是天神,怎不尊律法?下界来平白害人,纵是回到九重天上,也该依律问罪!”天尊道“我渡人,你渡鬼,我们相得益障。难道你那经卷不应该扔进江中吗?”罗汉却不争辩,甩袍转身不语。
众皆无语,天尊划浆荡水,这船直奔对岸,江面迷雾层层,层雾中浪声涛涛,忽听得有声厌厌沙沙而来,似雨打蕉叶一般,暗合五音七律,直入五脏六腑。好音调:
自盘古开天辟地,一声崩裂,清气上腾为天,天生风雨雷电之声,浊气下凝为地,地生兽啼鸟鸣之语。又有伏曦作笛、女娲作簧、凤凰栖于梧桐,遂有五音。
娲皇造人,辅以清气,人生五脏,正与五音相配:脾应宫,肺应商,肝应角,心应徵,肾应羽,此谓之天作人合。然人为息土所作,土为浊气之质,故易生邪音,直通肺腑,积于胸中,出于喉咙,行乱心脉。
故言音正者为天籁,音邪者为鬼泣。胡不闻孟姜女哭长城。而五音又生七律,七律暗合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之中,唯以悲切为最邪,情难自抑,欲伤佛道。
悲音之中,又好以雨打芭蕉为药引,真个是:独卧榻上三更雨,雨打芭蕉声声泣。前路不知何处去,旧日时光又难消。一船人心潮涌动,凡心拨动,李洪夫妇唱道:
我自飘零我自恨,有如游鱼网漏中。铁马冰河蹄声紧,旧日江山梦中呈。我自飘零我自悲,有如孤身落夜中。彷徨只求日月出,形影相依不分离。
梵志唱道:
我自飘零我自狂,有如青灯觅十方。一直不知身是谁,除却泥佛谁共尝。我自飘零我自,有如*******,*******,********。
李洪道“大师,你还记得小蝶姑娘吗?”
梵志道“她在何处?”
李洪道“我夫妇在枉死城撞见她。”
梵志道“她那时怎样?”
李洪道“她与父亲相聚,二人正欲去轮回道投胎。她眼望背阴山,一步三回首,与父亲相扶而去。我知她甚是挂念你,但又知你一心向佛,不敢相随。”
梵志合掌道“贫僧谢姑娘挂念!”
李洪道“大师,圣人云“君子发于情,止乎礼”,愚弟冒犯一问:兄台有情乎,止于何物?”
梵志叹道“适才你说:彷徨只求日月出。人行日月间,日为朝,月为暮,有情当朝朝暮暮!何以止乎?”
李洪道“可恨这地方无日无月,何时求出头?”
梵志笑道“贤弟勿忧,我有回天返日术,与弟同出头。”
二人疯疯颠颠,在江面上时哭时笑,萧天尊亦有几分伤感,忽想起曾是江湖散仙,与曹天尊呤诗论棋不亦快活,如今双手沾满铜臭,满目黄澄澄一陀,正如这打坐的罗汉一般,也摆浆唱道:
我家原住在烟霞,手种金莲岂自夸。
三尺焦桐为活计,一壶美酒是生涯。
堪笑封神有我名,红袍紫冠把身困。
劳劳碌碌奔波苦,我命在天不由我。
遂目瞥过江罗汉,见他金光笼罩,合掌闭目似睡着一般。那天尊亦有些疯颠,掷金钱去戏那罗汉,罗汉不醒,待用手去推,见那罗汉耳垂宽大,如同个勺子般扣住耳廓,天尊方醒“我记得曾与西教仙人相会,听闻西方有索命梵音,让人心志渐丧,万念俱灰。莫不是这雨滴声?”随用心去听,隐约有梵语诵经之声。
天尊笑道“世人醉生梦死,梵音似剑待如何?”展开手,挥臂洒,真不愧是财神,金钱如粪土般撒落,水下都是些无钱买路的穷鬼,得了这般好处,喊声四起,如同失火,千百人大呼,千百儿叫娘,千百军杀阵,撕喊齐作;又夹千百求救声,千百呜咽声,无所不有。风水相吐,搅浑一河水,激起层层浪,澎湃如洪钟,竟把这雨滴声给压了,梵志方醒。
不多时行至江岸,见大石侧立,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石上坐一罗汉,手捧芭蕉叶,在那如煮茶听琴一般,见船靠岸,收了势,起手施礼,船上罗汉也不言语,径下船与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