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海滨,小唐村。小唐村虽被称为小唐村,但村中家户却以林李两姓者为主,反而唐姓者鲜少。说起小唐村村名的来源,村里的老人倒有不小谈性。一者说是古时村里乃是唐姓独居,而林李两姓乃宋时迁居至此,后经时代变迁,成了今天的格局,然村名却未做改变。一者却说小唐村本应是小塘村,因村东头一口小池塘而得名,口口相传,落笔时却成了小唐村。
其真正起源,由于在六七十年代的特殊时期里族中祠堂里的资料破坏甚多,现在已经不可考证。村里也没人真正在意这个,只是晚上闲聊是偶尔添趣的谈资罢了。
小池塘虽然名字不起眼,但在村人心中地位可不一般。村里人代代相传,古时池塘所在是一个坡地。有一年大旱,田间作物眼看难有收成,村里有人在这坡地随手一锄头下去发现泥土却是水润,于是叫人过来拓深扩宽,却是喷涌成泉,源源不断。旱情得以抑制,渐渐成形的小池塘也被村里人奉为圣地。每年大节村里人必来这里举行祭礼。哪怕至今,小池塘仍是活水不断,冬不枯夏不涨,一池清水滋润了村里的千百亩田地。
对村里的小孩来说,村名怎么来的从不放在他们心上,小池塘的神奇也只是一种传说。他们更加在意的是在小池塘这里获得快乐。此时是夏末的傍晚,暑热未消,池塘边仍有在泡水摸鱼的孩子。池塘不大,约呈椭圆形,长五丈余,宽约四丈。南部有一处微微凹进,往上就是一棵歪脖子树,也是池塘边仅有的一棵树木。这颗老树虽有一百多年了,村里老人说他们还小的时候就在了,但却仅有一层楼来高。树干蟠虬苍劲,状若蛟龙伏虎,上面还有着祭礼时留下的红线。这也算是村里的一样神物了,在家里大人的恐吓和竹棒下,老树也避免的村里毛孩子们的糟蹋。池塘水很是清澈。有话说,水至清则无鱼,小池塘里的鱼倒真不多,只有一种银鳞小鱼。鱼儿只有手指般长,却很是鲜美。大人有所忌讳不来捕捉,但小孩子却毫无顾忌。小鱼儿滑溜的很,能捞到一条对小孩来说很是有成就感。
这时,一只黄牛悠闲的迈着脚步走近池塘边,后面牵着牛绳的是一对姐弟。姐姐约七八岁光景,一头短发,一眼看过去能感受到那股精神气儿。弟弟只有五六来岁,却抿着嘴,静静地跟在姐姐后面。两人却是刚放完牛,然后赶着牛来喝水了。
“嘿,玲姐儿,又带你的小跟班去放牛了么?”
“幺弟,下来耍啊!”
“对啊,净跟着你姐有啥好玩的?”
在戏耍的孩童们看到这姐俩都喊开了,一时嘻嘻哈哈的,好不欢乐。
弟弟仍站在后面,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看着那些嬉笑的孩子,不作声响。站在前面的姐姐却是瞪大了眼,扬手指向他们:“你们一个个不在家里帮忙就算了,这时候还不回家吃饭!婶婶们都在喊你们了,小心回家吃竹棒!”
回应的却是哄的一声大笑。小孩子们或做鬼脸,或拍胸口作害怕状,或很是不屑样儿,各有各样,却是分明滑稽。过了会,一个似是带头的孩子喊道:“玲姐,又是这招。不能换一下新花样啊?”旁边的孩子又是嘻嘻哈哈一阵附和。
“是么?”被称玲姐的小姑娘扔下手中的绳,双手叉腰,一副我很生气的样子,“本来想放过你们,但现在我生气了!”
那边的小孩子见小女孩似乎是要恼怒了,非但不急,反而像打了胜战一样,一个两个嚷得更欢了。
“哦?”小女孩皱皱小鼻子,却是不生气了。她扬起手,指着刚才那个回话的小男孩,说道:“辉仔,要不我回去告诉三伯你们在这爬树,看三伯信你还是信我!”
那个小男孩一听脸就垮了下来,玩水迟归不算什么,爬池塘边的老树九成九要挨竹棒的。之前他们就在大孩子的怂恿下干过,老爹手下棍棒的滋味现在还记忆尤新啊。这么一想着,男孩心中不禁就有三分害怕,便生出告饶的念头。他不禁瞟了瞟左右的伙伴们,却又感觉自个儿的面子也不能丢。是要丢面子还是要挨棍子呢呢?他不禁皱起了眉头。
过了许久,他似做了决定,故作不屑道:“我爸说了,不跟小娘们扯。走,我们回家吃饭了,不管你们,哼!”说着就要招呼一众孩子离开了。
其他孩子见自家老大这么说,都舒了口气。要是真惹怒了这位玲儿大小姐,他们回家恐怕还真不好过。本还想说些撑场子的话再走,又怕惹怒小女孩,最后还是撇头散了。几个稍胆大的哼了一声,感觉回了点面子,却也是昂着头,走的很欢快。
“哼哼!”小女孩转过头来,面向弟弟,挤眉弄眼的,一副我很得意的样子。
“姐,我饿了,回家吧。”回应的却是这句。
“唉……”姐姐不由一阵气馁,一看旁边的牛在刚才那会也喝足了水,此时尾巴一甩一甩的,好不惬意。她于是捡起牵牛的绳子,道:“好,牛也喝足水了,我们回去吧!”
西边天际,夕阳沉于低空的云彩之间,霞光尽染一方。两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侧脸上映天上的瑰丽,模糊的影子拉的很长很长。归巢的燕子一阵盘旋,掠过他们的头顶。
“弟弟,牛在你手里怎么就那么乖呢,你的小手没我的有劲啊!”姐姐的声音传过来。
“我也不是很知道呢,我好像知道是该怎么弄,又好像不知道……”
“呃,算了,今晚老妈会炒什么菜呢?”
“回去就知道了。”
“……”
“姐,怎么了?”
“没啥……”
……
他们家离小池塘不远,没走多久就到家门了。这时姐姐倒是一脸雀跃,对晚饭越发迫不及待起来,喊道:“爷爷,我们回来了!”
在前院削竹篾的老人听到呼声,放下手里的东西笑呵呵地迎了出去,接过姐姐手中的牵牛绳,对姐俩说道,“快洗手去,准备吃饭了。”然后牵着牛往牛棚走过去。
姐姐忙拉着起弟弟的手,来到自家井边,打了桶水,两人认真仔细地把小手洗的干干净净才来到屋里。屋里一中年妇人已摆好饭菜,见两人进来,笑道:“快来吃饭,手洗干净了么?”
“嗯!”姐弟俩应道。姐姐张开自己的小手,举到妇人面前,“是不是很干净呢,妈?”
“乖,那快坐下来吃饭,饿了吧?”妇人一脸慈祥,轻声招呼道。
“我不饿,但弟弟很饿了。”姐姐说着自个不饿,却是迫不及待地抢先坐上了椅子。
“是么,幺娃儿?那赶紧坐到桌子边来吃饭,先喝汤啊!”妇人看着女儿满脸笑意,转过头来招呼儿子道。
弟弟点点头,爬上了凳子,拿起筷子却是也准备开动了。这时老人回来了,妇人忙招呼着一起坐下,一家人的晚餐正式开始了。
正吃着,姐姐抬起头来问道:“爸什么时候回来呢?”端午两姐弟的在外打工爸爸回来过一次,没多久呢,小女孩就有点想念了。
“你爸在外赚钱,过节了就回来。乖,先吃饭。”妇人柔声应到。
“那外面的饭菜有妈弄得好吃么?”
“家里的东西是最好吃的。”接口的却是老人,他看着自己的孙女,轻声说道。
“哦……”
农家的晚餐菜式不多,但妇人一番功夫下来弄得的香郁爽口,虽然对妈妈和爷爷的回答,总有些想不明白的东西,但姐弟俩没放在心上,倒是吃得很开心。
晚饭之后家里来了一个小客人,却是那个叫辉仔的小男孩。
姐弟的妈妈见他进来,招呼道:“辉仔,吃饭了么?”
“五婶,我吃了。”辉仔挠挠头,有点小拘束,说,“我找玲姐。”
妇人嘴角挂笑,倒不见怪,把小女孩喊了过来。
辉仔见小女孩牵着弟弟的手来到自己面前,却是欲言又止,双手在臀后上摩挲许久,憋了大半天才挤出几个字,“玲姐,我……”
小女孩瞪了他一眼,“你刚才不叫得挺溜的么?”
“嘿嘿。”辉仔摸摸自己的脑袋,讨好般说着,“我好歹还是个老大……要不我捉只小雀给你。”
“尽学些不好的东西,谁稀罕你的东西了。”小女孩训起人来倒是挺有范的,一板一眼丝毫不含糊。事实上她是有着自己的小骄傲的,才不屑于去做些打小报告的事情,更何况是不实的小报告。在小池塘边她那么说只是吓一下他们而已。不过既然辉仔小朋友这么配合,她也不好多加为难,三言两语就打发他走了。
不过小女孩心里还是挺得意的,所以她专带着弟弟来见证一下。不过她的期望明显落空了。弟弟那平静的脸上没有看到丝毫敬仰之色,被姐姐盯着也只能挠挠头,无辜极了。
受打击的姐姐只能回屋里写作业去了。她今年八岁,去年秋刚上的一年级。尽管差不多一年了,学习这样东西在姐姐脑海中的概念却还不是那么清晰。不过她也知道作业必须得按时完成这事了。小女孩从小书包里翻出课本和作业本,只见那本薄薄的小本子上一笔一划地写着“林玲”二字,翻开到空白页,再打开书本,拿起笔,就开始写老师布置下的作业了。后天是周一,就要回校交了。虽然还有一天时间,不过就这样放着小女孩可不喜欢。
这时她弟弟来到她身旁,拿起她暂时还没用到的书本,拉来张小凳子坐在上面捧着书,一页一页地翻看起来。
林玲瞟了一眼坐在身旁的弟弟,倒不是很在意弟弟打扰到自己,相反,有弟弟陪伴在身边,她心中很是欢喜。做作业真无聊啊,她轻叹。她也很好奇弟弟到底在看些什么,又看懂了些什么。她却没问,心中也有小小的期待,她的弟弟就是神奇的,那么她就能无所顾忌地在所有的小伙伴们面前尽情释放自己的小骄傲了。
夜渐降临,灯已亮起。老人和妇人在前院轻声谈话,屋里两小一个在认真书写,一个在一本正经地翻着书。静寂里,又是一番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