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最好的宝藏
“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这是清朝乾嘉年间女科学家王贞仪的一句名言。王贞仪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从小就酷爱各类书籍,并常作诗绘画,还学会了琴、棋、骑、射,更令人惊羡的是她对天文、地理、数学、气象学等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她鄙视和反对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和压在妇女头上的种种礼教。她不习女红,却经常手不释卷地攻读科学书籍,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废寝忘食地搞科学试验。
一个农历十五的夜晚,王贞仪正端坐在闺房中读书,手里捧着清初著名学者梅文鼎所著的《筹箅原本》,细细地咀嚼,苦苦地思索。突然,远处依稀传来了锣鼓声,有人在呼喊着什么。接着,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妹妹气喘吁吁地跑进屋里,“姐姐,姐姐,天狗吃月亮了,快去看!”说完,拉着王贞仪就往屋外走。这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凉风习习,院子里洒满了月色的清辉。王贞仪抬头一看,只见一轮满月出现了一个缺口,并且缺口越变越大。
“真的是天狗吃掉了月亮吗?”妹妹带着稚气同道。像是回答妹妹问话似的,远处的锣鼓又骤然敲响了,伴随着锣鼓声,是人们的大声呼喊:“天狗吃月亮了!天狗吃月亮了!”
王贞仪从小就听说,只有这样敲锣打鼓、大声喊叫,才能吓跑天狗,使月亮复明。但是,最近她从书上读到,这只是一种叫“月食”的自然现象,因为地球挡在太阳和月亮中间,太阳光照射不到月亮,月亮就黯然失色了。这个道理,王贞仪也似懂非懂,不是十分清楚,怎么向妹妹解释呢?王贞仪想了想,猛然间像是有了灵感,她对妹妹说:“妹妹,你等会儿。”
王贞仪跑回屋中,从家中提出一盏亮闪闪的水晶灯,领着妹妹,走到园子里的小亭子上。王贞仪决定做一次月食的实验,她把水晶灯悬挂在亭子正中粱上当太阳,把灯下的圆桌当地球,又用一面圆屏镜放在桌旁当月亮。随后,她不断地移动着三者的位置,反复摆弄,细致地观察。
约过了半个时辰,王贞仪才停下手,高兴地说:“我懂了,懂了!”接着,她又重新把自己的实验演示给妹妹看,边演示边解释,妹妹歪着脑袋津津有味地听着。后来,王贞仪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写成了《月食解》一文,深刻地论述了月食发生、月食和月望及食分深浅的科学道理。同时,她改编了梅氏的《筹算原本》更名为《筹算易知》,使其通俗易懂,便于学习。王贞仪因其过人的成就,在当时被誉为“江南最小的才女。”
王贞仪便是利用了自己积累的知识来解释和发展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知识能够揭开自然界许许多多神秘的面纱。它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有人问普罗泰哥拉开坛讲学时为什么总要收取听者的酬金?普罗泰哥拉回答说:“这是因为知识比无知有价值。”知识就是财富,有了知识可以创造财富,也可以换取财富。
古时候,有一个财主非常有钱,但他却很喜欢解一些数字的题。有一道题他想了很久,一直解不出来。后来,他得了绝症,就快要死了。可是,那道题还是没有想出答案来。
他不想死不瞑目,就命令下人贴了一张公告,说如果有人能解出那道难题,他就将他的一半财产送给那个人。村子里很快就沸沸扬扬的传开了。不一会儿,财主家就围了很多人,可是,大多数都是看热闹的人,他们根本就不懂该怎么解那道题。围观的人也在议论着:“哇,这么难的题,谁会解得出啊?”“是啊,我看财主要失望了。”
半天过去了,聚集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但是还是没有一个人能解出来。就在财主快要闭上眼睛的时候,有个衣衫破旧的放牛娃挤了进来。他对财主的下人说道:“我知道答案!”仆人将他让进了财主的房间。这时,人群里又传开了,“不知是哪儿来的放牛娃?不自量力!”“可能从牛儿那里得到了答案!”说完,人群里传出了嘲笑声。
过了一会儿,放牛娃出来了,脸上挂着笑容,看来猜出了答案。不错,放牛娃因此得到了一笔巨额的财产。
为什么他能够得到这笔财富呢?因为他读过书,他凭借着自己学到的知识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财富。可见,知识是可以换来财富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财富。
诺贝尔是有名的化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化学,长大后开始了火药的研究。凭借着以前学到的知识,他可以轻易地接受后来学到的知识。利用知识作为理论指导,再加上他的不断试验,最终火药的配方被他研究出来了。他的火药也就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他也因此而成了富翁。有了知识,你就离财富不远了,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运用你的所学去指导实践。
除了诺贝尔,居里夫人夫妇也是很好的例子。他们夫妻俩是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致力于镭的提炼。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他们成功的提炼到了放射性元素镭,这些镭价值连城,可以说,他们也运用自己的知识换取到了不菲的财富。说知识就是财富是一点都没有错的。
邓小平说过:“知识就是生产力”,而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决定力量。科技发达的国家生产力就高,生产力高的国家经济就发达,人民就富强。当今世界,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家庭条件差的不吃不喝也要送孩子读书,条件好的就会绞尽脑汁为孩子创造学习机会,送孩子上好的学校,让孩子出国深造,等等都是人们在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后做出的选择。
市场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人才可以选择好的公司,好的公司也会选择优秀的人才。特别是在当今中国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严酷形势下,我们要想拥有称心如意的工作,更要加强自己的学习。没有走上工作岗位的人要努力学习,为将来择业做好准备;有工作的人也不能放松学习,因为你停滞的时候,他人在进步,一旦你跟不上公司发展的脚步就会面临失业。
所以,要牢记知识就是财富,它是取之不尽的宝藏这个道理,时刻保持学习的势头,永远都不要落后,不要被时代所抛弃。
不学习就不会进步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上不能有厌恶之心。从古至今,有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是从勇于学习,不断钻研中受益的呢?
而不断地学习,就要寻师。人从小就要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断地学习吸取别人的长处,自己才能进步。
世间有“知足者常乐”一说,而且,大多数人都承认,知足常乐是一种美德。是的,这是一种美德。但是,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环境,知足常乐的道理也是如此。在物质生活上,知足者常乐。如果不知足,就永远不会有幸福。而在事业上,在学习上,总是知足就会裹足不前。所以,在学习上,要知道精进才行。
什么是精进呢?精是专一。进是不断。专一而不断地进取,才是对学习的态度。
一、学习铸就成功
有人问亚里士多德,受过教育的人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差别在哪里。亚里士多德回答说:“这就如同活着的人与死去的人之间的差别。”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生活就如同死去了,毫无意义。而受过教育的人,知书达理,生活得明明白白,当然有滋有味了。所以,人不可不学。
中国文化的奠基人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说明他后来的成就就基于他15时立志于学习。在谈到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时,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爱仁德而不爱学习,那他肯定会被愚昧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好信实但却不爱学习,那他将被戕害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好直率而不爱读书,那么他将会被偏激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好勇敢而不爱好学习,那么,他可能被祸乱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好刚强而不喜欢读书,那他可能将被狂妄所蒙蔽。
这说明你即使具有爱仁德、爱智慧、为人直率、处事勇敢、遇事刚强,但如果不爱学习,所有这些好的品质都可能向其反面发展。这真把话说到了家。那些心术不正,本身品性就有问题的人,若不学习就更可怕了。
孔子的话过去有道理,在今天仍然是有道理的。要么为何今日中国物欲横流?为何一些人为了钱而不顾道德?为何一些人纸醉金迷?看一看他们的行径,有一条是共同的“鄙视读书!”
人首先要做学会怎么做人,而做人的首要就是读书。正如武兢在《贞观政要·崇儒学》中所说,虽然上天给予了人好的品性和气质,但必须博学才能有所成就,这就像大哈本性含水,要等月光照射才喷出来;木材本性包含火的因素,要靠发火的工具才能燃烧;人的本性中包含着聪明的灵巧,要到学业完成时才能显出美的本质。人不教化何以成人?人不学习何以做人?
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大多是读过书的人。即使是没读过书的草民,夺得了皇位,可是,为了治理国家,他还是要去读书。所以,读书真的是很重要。并且,古代帝王不少把读书作为治国之本。康熙就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
康熙是大清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他自幼就刻苦读书,每日竟达十余小时之多。及至青年时,经史子集便烂熟于胸中了。特别难得的是,他成年后,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知道了自然科学的重要,便发愤地学习起自然科学来了。
据史书《正欤奉褒》记载:他亲自召见外国传教士中明白自然科学的徐日升、张诚、白进、安多等人,请他们轮流到内廷养心殿讲学。讲学内容有量法、测算、天文、历史、物力诸学。就是外出巡视,也邀请张诚等人随行,于公事之余,或每日,或间日,至寓外讲学。康熙帝虚怀若谷,认真学习,甚至还亲自演算,一丝不苟。西方人张诚在给自己国家的报告中也说:“每朝四时至内廷侍上,直至日设时还不准归寓。每日午前二时间及午后二时间,在底册讲欧几里德几何学或物理学及天文学等历法炮术的实地演习的说明。上甚至有时忘记用膳……含辛茹苦的学习,使康熙的学问博大精深,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更有造诣。康熙时期,国泰民安,国富民强,这与康熙自幼学习是分不开的。学习是康熙通晓事理,成为了一个仁爱、智慧、处事勇敢、遇事刚强的明君。上有明君,下有贤臣,国家自然就富强了,百姓自然就安居乐业了。
君主要学习,平民百姓亦要学习,不学习的人摆脱不了愚昧,摆脱不了受苦的命运。秦始皇很明白这个道理。在他统一了六国后,发起的焚书坑儒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秦始皇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学习就会使人明白事理,老百姓明白事理后,就会有摆脱被统治的想法,一旦君主德行不好,就有可能被有德行的人取而代之。秦始皇害怕自己的皇位被他人夺取,就想出了焚书坑儒的点子。不让天下的人学习,让所有的人都生活在愚昧中,那么他们就不会反抗,皇位就会永远不丢。秦始皇可谓用心良苦,可是,不但没有帮助他,反而加快了秦朝的灭亡。人都有求知的本性,秦始皇没有办法阻止百姓学习,所以,他的行为只会让百姓不满,后来,自然就被取代了。
在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后,是不是应该计划怎么学习了呢?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吧,不要闲白了少年头时,空悲切。
二、学习创造历史
美国著名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历史学家摩尔根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可概括为三个时代,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在蒙昧时代,人类世代相沿地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森林中,以野生果实、植物根茎为食,还有少部分栖居在树上。随着地壳的变化,气候的改变,人类不得不从树上移居地面,学会了食用鱼类、使用火、打制石器、使用弓箭、磨制石器等生存的本领,世代相袭。到了野蛮时代,人类又学会了制陶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这一时代的后期,还学会了铁矿的冶炼,并发明了文字,从而使人类历史过渡到文明时代。
由此看来,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就如同一场规模宏大而旷日持久的接力赛,前代人通过劳动和生活获得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经验,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形成知识和技能,传给后人。后辈人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以适应时代与环境的变迁。如此代代传递,便形成了一部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历史。
显而易见,野蛮时代的人类如果不世代相袭地向先辈学习使用火,就只能像自己的祖先一样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文明时代的人类如果不世代相袭地向先辈学习畜牧业和农业,也只能像自己的远祖一样靠现成的天然产物为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类文明在一定意义上存在加速发展的趋势,所以学习活动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更加明显。
十八世纪的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出现为标志。那时,格里沃斯、纽可门、瓦特等革新能手,通过学习,掌握物理学、机械学等知识,设计、制造、试验,最终发明了蒸汽机。十九世纪的技术革命是以电力为标志。而这一新生产力的创造是无数人学习、创造的结晶。德国赫兹发现电生磁;法拉第发现磁生电,建立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又建立电磁理论、麦克斯韦方程;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德普勒研制出高压输电技术等,从而促使人类进入电力时代。本世纪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又一次证明学习的巨大促进力。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只要考虑一下这个事实:以极便宜的价格买到性能优良的个人电脑,自由地在网上漫游,不出门而立知天下事。就不能不惊诧于科学技术给现实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不能不心悦诚服地承认学习对我们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的重要作用。
养成学习的习惯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那些科学家的话、培根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学习问题上,几乎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渴望有效地利用时间,如果你渴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那么,就请你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