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王把我杀了吧,我欺骗大王了。""为什么?"楚王惊讶不已。
张仪说:"我走遍天下,从未见到有哪个长得比大王这两位贵妃更漂亮的。过去我对大王说过要去找土特产,那是没有见过贵妃之故,现在见了,觉得把大王给欺骗了,罪该万死!"楚王松了口气,对张仪说:"我以为是什么呢?那你不必起程了,也不必介意。我明白,天下就根本没有谁会比得上我的爱妃,是不是?"从此,楚王改变了对张仪的态度,张仪也落得个岁岁平安。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张仪正是抓住了楚王爱色,而南后和郑袖则害怕有人夺去她们的地位的这些特点,从他们身上赚取了许多银两。
人皆有善性,也有劣性。办事时要揣其性而授其法。有时可循其善性而为之,有时也可循其劣性而为之。
一个人要想在工作中顺遂如意,单靠勤勤恳恳地埋头苦干是不够的,还必须会说话、会办事。所以掌握好凭心力制胜的技巧,是我们工作出色、事业有成的一大法宝。
抓住对方漏洞进行反驳
在许多较量的场合,自己的敌手不一定只有一个,若敌手们联合起来,对自己就很不利,要打倒他们,最好的办法是以毒攻毒,让身边的老虎斗起来。
春秋时,齐国有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三勇士,这三人功劳都很大,深受齐景公的宠爱。这三人又结成异姓兄弟,自诩为"齐国三杰",他们倚仗自己勇力过人,十分傲慢,目中无人,对齐景公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晏子请求除掉他们,并向景公献了一个"计策"。
有一天,鲁国君主昭公来访,景公设宴相待。三位武士,持剑而立。席间,晏子说:"园中的桃子已熟,摘一些来,给两位君主献上。"一会儿,桃子摘回来了,金盘上只有六个桃子。两位国君各拿了一个吃起来。景公一时高兴对鲁国臣子叔孙诺说:"此桃是人间仙物,得之不易,叔孙大夫贤名著于四方,请吃一枚吧!"叔孙诺连忙跪下,说:"我哪能比得上贵国的贤相呢,仙桃应赐予相国。"景公便说:"既然叔孙大夫推让相国,可各赐酒一杯,桃一枚。"二人跪而领之,谢恩而起。
这样一来,吃桃子就成了至高无上的荣誉了。
盘子里只剩下两枚桃子了,晏子请示景公后传谕两旁的文武,要各人自报功劳,凭功赐桃。
公孙捷首先仗剑而立,开口说道:"我随主公打猎,力诛猛虎,这功劳怎么样?"晏子说:"擎天保驾,功劳很大,可赐酒一杯,食桃一枚。"公孙捷领桃后十分高兴。
古冶子奋然站起,说:"打虎算得了什么?我曾随主公,在黄河的波涛之中,斩妖龟之头,救主之功怎么样?"晏子说:"在波涛汹涌之中,如不是勇士斩断妖龟之头,船一翻,一船人都很危险呢!这真是盖世之功,应当食桃饮酒。"说罢立即赏桃、赐酒。
只见田开疆捋起衣服,大步走上来,说:"我奉命征伐徐国,斩杀敌将,俘敌五百多人,使徐国君主恐惧,纳款而降,威震邻邦,为主公奠定了盟主之位,这功劳怎么样?"晏子说:"您的功劳,比刚才二位的确大十倍也不止。但金桃已赏赐完了,请饮酒一杯,等待明年吧!"齐景公也说:"卿的功劳最大,但话说得太迟了。"田开疆不由一阵怨怒升上心头,他按剑大声说:"斩龟打虎,算得了什么!我跋涉千里,血战成功,反而不能食桃,受辱于两国君臣之间,为万代耻笑,有何面目立于朝廷之上呢?"说完挥剑自刎而死。
公孙捷一看大惊,也拔剑说:"我们功微而食桃,君功大,反不能食。取桃不让,是不谦,看到别人死而不跟从,是不勇。"说完也挥剑自刎而死。
古冶子奋力大呼说:"我三人义同骨肉,誓同生死,二人已亡,我苟活于世,于心何安?"说完也挥剑自刎而死。
片刻之间,三勇士俱死于朝堂。
这场争斗,晏子充分利用了三人争功自傲、讲究信义的心理特点,故意用两个桃激起他们的矛盾,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在生活中,我们主张与人为善,这种方法不要轻易使用,但冷眼旁观,正好洞明世事,用来防范他人施用此种手段。
不战而胜最高明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高明的战法。我们在得意时要谨慎言行,遇到问题时更要冷静应对。
做人,凡事都以用智为上,那些只凭蛮力斗狠之人,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只能是个失败者,以致败都不知败在何处,这应当是最可悲的。
这是人生竞技场中用智的一个侧面。以下的故事,可见此中的技巧。
某电视台的主播张扬跟经理的对立,是愈来愈尖锐了。他甚至连王副台长也不放在眼里。
王副台长儿子的毕业典礼,记者去做了采访,新闻送到张扬的"主播台"上,硬是被张扬扔了出来:"这是他家的新闻,如果每个学校的毕业典礼都播一段,我们干脆把新闻改成"毕业集锦"好了!"相反地,经理要"淡化"处理的新闻,张扬却可能大做文章,硬是炒成焦点新闻,张扬说得好:
"是新闻,就是新闻,遮也遮不住,观众有知情的权利!"对!观众正是张扬的后盾,全市最高收视率王牌主播的头衔,使张扬虽然只具有"播音的职能"却敢向老板挑战。
"把他开除!"王副台长终于忍不住,气恼地对新闻部主管说。
"我不敢!只怕前一天他走路,后一天我也得滚。"主管直摇头,"他现在太红了,每天单单观众来信,就一大摞。""你说他现在太红,倒提醒了我,给他升官,行了吧!?"公司新成立一个部门,由张扬担任经理。消息传出,每个人都怔住了。
"副台长能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真令人佩服!"张扬真是意气风发,虽然不再报新闻,但是目前职位高、薪水高,而且负责企划一个更大的新闻性节目,谁能说不是海阔天空任翱翔呢?
对张扬确实是"任翱翔"了。
电视台甚至推荐,并资助全部旅费,送张扬出国做三个月的考察。
张扬回国了,带着成箱的资料和满腔的抱负,开始大展宏图。
只是新闻性节目,总得向新闻部借调影片,一到新闻部,东西就卡住了。
"哈哈!张扬经理,你是一个部门,我也是一个部门,你又不属我管,你有你的预算,还是自己解决吧!"新闻部主管笑道。
张扬告到了主管节目的王副台长那儿。
"他说得也对,你现在有自己的预算、自己的人手,应该自己解决问题!"王副台长拍拍张扬:"你们两个不和,我把你调开、升官,不要再斗下去了!"问题是,新闻不能再"演"一次,过去的资料片找不到,别家电视台更不愿借,张扬怎么做呢?加上怕侵犯著作权,张扬连从书上拍一张图片,都得付不少钱。张扬虽本事大,也无可奈何:
部门成立一年,节目筹划八个月,居然还拿不出来,而钱已经不知花了多少。
年终会上,台长沉着脸色道:"好的记者,不一定能做好的主管!
只见花钱、出国,不见成绩!搞什么名堂?"王副台长终于不得不把张扬叫去:"你还是回新闻部吧!""我希望回去报新闻,"张扬说,"那是我的专长。""恐怕暂时不行,新的主播表现不错,观众的反响不比你当年差,你还是先做内勤,慢慢来,看编导给不给你机会。"张扬辞职了,他知道新闻部经理不会给他机会。做过了经理,他也拉不下面子,回去做个职员。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高明的战法。王副台长下的这盘棋,就是不战而对付了张扬。甚至可以说,他逆向操作,每一步棋都是退让,都是仁厚,连离开,张扬都无法骂王副台长,甚至还得感谢王副台长给他那样好的机会。
一个军队的统帅,可以派他最不满意的将领,去打一场九死一生的仗。打死了,正好除去眼中钉。打赢了,则是统帅用人成功。
一个公司的老板,可以派他的眼中钉出去经营分公司,或连锁单位。表面看,那是升官,不去,就是不知好歹和抗命;去,则是远离权力中心和拼命,拼死拼活都是老板赢。
当然,你也可能是了不得的人才,能从九死一生的战役中凯旋。那时候获"黄袍加身"的,自然是你。
在职场滚爬的人,在为人处世时不得不引以为戒。
在直曲之间找出路
世上有直路,也有弯路,需要机智的做人者精明地选择和把握,因为机智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让明白人更明白,也更容易在直与曲之间找到出路。
狄仁杰有"直"的一面,也有"曲"的一面,这说明他的多面性。
这叫知迂直之计的做人之道。
所谓知迂直之计,就是要懂得以迂为直的办法。这个计谋表面上看是走了迂回曲折的道路,实际上是为更直接、更有效、更迅速地成事创造条件。
狄仁杰当了宰相以后,积极地开展了复兴李唐的活动。这个活动他采取了两方面的努力,一个是利用别人,一个是自己亲自出马。
武则天养了两个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武承嗣努力地讨好、接近他们,以谋求太子的地位,狄仁杰也想利用他们实现自己的计划。张氏兄弟有一种不安全的心理:即如果有一天武则天去世,他们不仅会失去一切荣华富贵,而且连生命也会有危险。于是,他们向狄仁杰请教确保永久富贵的办法。狄仁杰说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敦劝武则天把李显接回洛阳,立为太子。如果张氏兄弟能做成此事,一旦武则天去世,继承皇位的就是李显,二张就成了有功之臣,任何灾难都不会降临到头上了。张氏兄弟听从了狄仁杰的劝告,多次在武则天跟前提李显,多多少少地在武则天的心里备了个案。狄仁杰又利用和武则天接触机会比较多的优势,多次劝说武则天。
狄仁杰多次劝武则天说:"是姑姑和侄子的关系亲,还是母亲和儿子的关系亲?如果皇上立你的儿子为太子,就会有利于千秋万代,后代的人都会很敬重你;如果立你的侄子为太子,天底下的老百姓从来没有听说过,后代的人又会怎么看你。"武则天听后,没有发火,只是说:
"这是我家里的事。"狄仁杰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说:"皇上,四海那么大都是你的家,哪一样不是皇上你家里的事?你是当朝的君主,我是朝廷的大臣,哪能不尽忠直言呢?"武则天没有说话。
由于多方面的努力,是年三月,李显被迎接回洛阳。半年以后,在反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李显立下功劳,被封为太子。李显虽然已经被立为太子,但是地位很不巩固。为了巩固李显的太子之位,让他将来能够顺利地当上皇帝,狄仁杰把许多忠心于李唐王朝的人推荐给武则天,让他们能够处在掌握实际权力的位置上。
一次谈话中,武则天要求狄仁杰推荐一位贤士。狄仁杰问道:"不知要让他担任什么职务?"武则天说:"我想用他做宰相。"狄仁杰回答说:"荆州长史张柬之可以作为皇上需要的人。"并且向武则天介绍说:
"张柬之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如果加以重用,他肯定会全心全意地为朝廷效力。"武则天就提拔张柬之做了秋官侍郎。
一直到狄仁杰去世后的第四年,张柬之才当上宰相。到了705年,武则天病重,张氏兄弟势力很大,而且有服侍武则天的特权,大臣们都担心张氏兄弟夺权。年纪已经80的宰相张柬之决心除掉张易之、张昌宗。他先做通了守卫皇帝的御林军的工作,联络了武将,再联络朝廷中一些正直的大臣,商议除掉二张的方法,但又害怕背上"犯上"的罪名,于是决定逼迫太子出面。
在张柬之的一再请求和逼迫之下,胆小的李显不得不跟张柬之来到玄武门,同准备发动兵变的人会合。张柬之领着太子一同闯入武则天的寝宫,张氏两兄弟刚要发火,就被士兵砍死。武则天在里面听到响声刚要出来,张柬之就进去禀报说:"张易之和张昌宗企图谋反,我们听从太子的命令,已经把他们杀了。"武则天一下子晕过去了,醒来以后问李显,李显也承认了。大臣们都趁着这个机会劝武则天传皇位给太子,武则天没有办法,只好让位。张柬之等人又借着太子的势力,迅速消灭了张易之、张昌宗的同伙,稳定了局势,可见狄仁杰迂回战术的成功。
欲速则不达,狄仁杰做人经常采用迂回曲折、委曲求全的变通之道,善于使用曲径通幽的权谋手段,达成自己的意图。其启示在于:一个人要达到自己策划已久的目的,做事时,欲其东,先其西;欲求速,先图缓。此谓"绕行术"。
强者装弱,巧胜对手
强者用装弱的妙法,既避免了自己因锋芒太露而引来攻击,又麻痹了对手的防备意识,所以这种人一旦出手,几乎就不会落空。
魏明帝曹睿在弥留之际,命司马懿和曹爽辅佐幼子曹芳。当时,曹芳刚刚八岁,大权自然落在曹爽和司马懿手中。
曹爽是曹操的侄子,为人明敏练达,颇受信任。曹爽是宗室后代,也有一定资历,当时曹芳年幼自然没什么主意,总怕大权旁落他人之手,当然要倾向于曹爽而疏远司马懿。几年后,曹爽渐渐地培植自己的势力,排挤司马懿的人,等到时机成熟时,又夺了司马懿的兵权,撤销了其太尉的实职,而安排一个太傅的空衔。司马懿见曹爽的势力控制了朝廷,于是就装病在家,不问朝政了。
司马懿装病家居,其实一天也没闲着,对朝政和时局反而更加关注了。曹爽的行为及渐失人心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心中暗暗高兴,在静待时机。
一天,曹爽的党羽李胜由河南尹调任为荆州刺史。临行前到太傅司马懿家去辞行。司马懿听说李胜来访,向身旁的侍女嘱咐几句后传令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