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看到此图想起曹翰当年的功勋,心里很难过,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决定把曹翰召回京城。曹翰的眼泪战法最终取得了成功。有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为了把事情办成和办好,偶尔弹上一回又有何妨呢?
别吝啬你的眼泪,因为它也是一种武器,如能使用得当,这种武器照样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敢于拉出鱼死网破的架式
你拉出一副鱼死网破的架式时,他就不得不考虑一下后果。危机时刻,如能真能豁出去,有些时候反而比懦弱更安全。
鲁迅先生讲过一个事例,颇有代表性:你租借了别人的一间房屋,且是一间阴暗潮湿的老式房子。房东眼中只见房租,私毫不为你的健康和舒适考虑。
你哀求房东:"开一扇窗户吧!"房东不肯。
你说:"工钱我来付。"房东还是不肯。
这时,你就应该提一把铁镢头,上到房顶。然后,你说:"我要在房顶上开一片天窗。"这时,房东会怎样呢?房东会急忙喊道:"千万别刨房顶,咱们还是开一扇窗户吧。"俗话说:恶人自有恶人治。你摆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态度,他不能不有所提防,尤其当你拉出一副鱼死网破的架式时,他就不得不考虑一下后果。所以,在遇到恶人的时候,你不妨试着拉出"鱼死网破"的架式对付他。
战国时候,燕王要杀一个叫张丑的人,并悬赏一百两。
张丑得了消息,立即寻机逃走,尚未逃出边境,又被燕国一官吏抓住。
张丑见硬拼不行,便对官吏说:"你知道燕王为什么要杀我吗?""不知道!""因为有人向燕王告了密,说我有许多财宝,但我并没有什么金银财宝,燕王偏偏不信我。"张丑说到这里,见官吏糊里糊涂,接着又说:"我被你捉到了,你会有什么好处呢?""燕王悬赏一百两捉你,这就是我的好处。""你肯定拿不到银子!如果你把我交给燕王,我肯定会对燕王说,是你独吞了我所有的财宝。燕王听到后一定会暴跳如雷,到时候你就等着陪我死吧!"张丑边说边笑。
官吏听到这里,越发心慌,越想越害怕,最后只好把张丑放了。
"一不做二不休","扳倒了葫芦洒了油",说的是人在关键时刻豁出去了的意思。不过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危机时刻,如能真能豁出去,有些时候反而比懦弱更安全。
张丑得以死里逃生,全靠了他强行把对方也牵了进去。他成功的原因在于抓住了官吏的心理弱点,然后一击而中。
春秋时期一位名叫沮卫的使者,也曾使用相同的技巧,救了自己的命。有一年,楚国攻打吴国,吴国势单力弱,吴王派沮卫给楚军送一份厚礼,顺便了解一点军情。谁知沮卫被楚兵抓住了,把他绑得紧紧的,说要杀了他,拿来衅鼓(杀牲口,用血涂在新鼓的缝隙上)。
面对死神,沮卫不慌不忙,面无惧色。
楚将惊奇地问他:"你出发前占卜过吗?""占卜过的。"楚将望着被五花大绑的沮卫,洋洋得意地问道:"吉凶如何?""大吉。"沮卫回答。
楚将高声大笑:"如今就要杀掉你了,还有什么大吉啊!"沮卫回答:"吴王派我来,目的就是要试探你们的态度。如果你们对我以礼相待,那么,吴国就会放松戒备;如果你们杀了我,还拿我的血衅鼓,吴国一定会百倍警惕。这对吴国不正是件天大的好事吗?""然而你自己都完蛋啦,这怎么能说是大吉呢?"楚将追问道。
沮卫回答:"我占卜是问国家前途,并非为我个人。如果杀了我就能保全整个国家,对你们有何好处?要是人死了仍有灵魂,那么,我肯定要附在你们的鼓上,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显灵,让你们的战鼓发不出响声,使你们一败涂地!"沮卫的话入情入理,铿锵有力,说话时毫无惧色,稳如泰山。楚将听了,思考再三,总感到杀沮卫衅鼓有害无利,只得长叹一声说:"算了。不如把他放了吧。"沮卫对答如流,最终迫使对方不得不放弃原来的企图,以语言的力量保护了自身。
"求人话"的绝妙运用
说求人的话不能心急,要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地引别人接受,一点一点地诱别人上钩,这既是说话办事的小办法,也是嫁接成功的大原则。
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弗利特曼和弗利哲两位教授,曾和学校附近一位家庭主妇巴特太太做了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打了个电话给她:
"这儿是加州消费者联谊会,为具体了解消费者之实况,我们想请教几个关于家庭用品的问题。""好吧,请问吧!"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两个例如府上使用哪一种肥皂等的简单问题。当然,这个电话,不仅仅只是打给了巴特太太。
过了几天,他们又打电话了:
"对不起,又打扰你了,现在,为了扩大调查,这两天将有五六位调查员到府上当面请教,希望你多多支持这件事。"这实在是件不好办的事,但也被同意了,什么原因呢?只因为有了第一个电话的铺路。相反地,他们在没有打过第一个电话,而直接有第二个电话要求时,却遭到了拒绝。他们最后以百分比作为结论,前一种答应他们的占52.8%,后一种只有22.2%。
据此可知,向人有所请托,应由小到大,由微至著,由浅及深,由轻加重才是,如果一开始就提出大的要求,一定会遭到别人的断然拒绝。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参加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他讲述过一个如何先请人帮小忙,后使对方愿意帮大忙的故事。
一开始,他不喜欢那个人,特别是那人的骄傲态度。那人是一个富有的上流人士,对众议院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富兰克林又不愿卑躬屈膝地去乞求他的帮助。过了些时候,富兰克林采取了另外一种方法。
富兰克林听说对方珍藏着一本罕见而新奇的书。于是,他给那人写了一封信,表示渴望读到这本书,恳请那人借给他,几天以后富兰克林将还给他。
那人立即将书送给富兰克林。大约一个星期之后,富兰克林将书归还,书里夹着一张字条,表示衷心地感激对方。
当他们再在众议院会面时,那人与富兰克林主动交谈,对他礼貌有加。此后那人常表示只要富兰克林有需要就愿意为他尽力。从此,他们成了莫逆之交,友谊长存。
富兰克林这一求人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一个小的要求,促使人们感到自己对他人"有益",以此逐渐扩大他们支援和帮助你的范围,使他在"好人做到底"的心理驱使下心甘情愿,以同意更大的要求。
所以说循序渐进是求人成事一个很好的方法。求人成事往往不会一帆风顺、一求即成。有时,由于我们所提的要求比较高,对方一下子很难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引诱对方先同意一个很小的要求,一旦同意了这个小要求,就有可能进一步同意更大的要求。
这种类似的求人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被用到。在劝募宣传中,劝募者可能会向路人说:"先生,您能为那位可怜的残疾人捐一块钱,也是您的一分心意。"当路人从口袋里真正掏钱时就可能不只是一块钱。一位精明的推销员,当他向一位不耐烦的女士推销化妆品而遭到拒绝时,他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很快提出了一个让人容易接受的条件,说:"小姐,只给我五分钟时间就好。"事实上,那位女士不只让出了五分钟,而是十分钟或二十分钟,更重要的是那位女士最后不自觉掏出了口袋里面的钱。这正是这种求人术的绝妙之处!
先扬后抑达到目的
赞美应既要看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同时要看到他的弱点和不足。
常言道,"瑕不掩瑜",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并提出一定的希望,不仅不会损害你赞美的力度,相反,会使你的赞美显得真诚、实在,易于为人接受。
领导称赞下属时,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把握住分寸,要有所保留。可以多用"比较级",千万慎用"最高级"。
领导可以在表扬时,把批评和希望提出来。否则,被表扬者尾巴翘得老高,不利于进步,也不利于其他下属接受。
这种有所保留的赞美也可用于下级向领导"进谏"时,先称赞其成绩,再委婉指出其不足,既照顾了领导的面子,也使领导易于接受。
李处长是一位刚刚提拔上来的新手。一次民主生活会上,他要求大家提提意见,大家碍于面子,没有人敢伸这个头。最后,处里的"元老"小良说了:"李处长到处里后,可谓大刀阔斧进行了改革,处理的工作现在已有了头绪。大家比以往更团结,成绩也是有目共睹。只是最近大家手头有点儿紧张,希望李处长能替大伙解决解决。"李处长听到后,意识到该给大家搞些生活福利了,便采取了一些措施。
小良可以说是提意见的高手,他先肯定李处长上任后的成绩,使领导心里美滋滋的,然后再轻描淡写地提出大伙的意见,反映出他对下属关心不够,体贴不够。这种方式,容易使领导意识到自己成绩是主要的,是值得大家交口称赞的,而不足只是次要的。既不得罪他,又激起了他改进不足的积极性。
在表达否决之前,先对对方见解的优点或可行性进行肯定,然后再适时地陈述自己的见解。这样既不损伤他人的自尊心,又使自己的想法很容易被接受。
美国一家贸易公司的经理设计了一个商标,开会征求各部门的意见。经理介绍说:"这个商标的主题是旭日,象征希望和光明,同时,这个旭日很像日本的国旗,日本人看了一定会购买我们的产品。"然后他征求各部门主任的意见,营业主任和广告主任都极力恭维经理构思的高明。最后轮到代理出口部主任的青年职员发表意见,他说:"我不同意这个商标。"全室的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他。
"怎么?你不喜欢这个设计?"经理吃惊地问他。
"我是不喜欢这个商标。"青年人直率地回答。其实从艺术的观点来说,这位青年人的确是有点讨厌那个红圈圈,他明白,和经理辩论审美观是得不到什么效果的,所以他只是说:"我恐怕它太好了。"经理笑了起来,说:"这倒使我不懂了,你解释一下看看。""这个设计鲜明而生动自然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与日本的国旗相似,无论哪个日本人都会喜欢的。""是啊,我的意思正是如此,这我刚才已经说过了。"经理有些不耐烦地说。
"然而,我们在远东还有一个重要市场,那就是华人社会,包括中国、香港以及东南亚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看到这个商标,也会想到日本的国旗。尽管日本人喜欢这个商标,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就不一定喜欢,甚至可能产生反感。这就是说,他们不愿意买我们的产品,这不是因小失大了吗?照本公司的营业计划,是要扩大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及地区贸易的,如果用这样一个商标,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天哪!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你的意见对极了!"经理几乎叫了起来。
这位青年人如果也是和其他人一样地对经理唯命是从,让旭日做成商标,将来产品销到远东之后,生意清淡,存货退回,那时即使意识到其原因是由于商标问题,也无可挽回了,况且那位代理出口部出席那次会议的青年人能推卸责任吗?要向一位有权威的人表示反对意见或拒绝,你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更要说得使他完全信服。因此,技巧的运用不能不讲究。
你看上述例子中,那位青年一句"我恐怕它太好了"这样的恭维话,先满足了经理的自尊心,同时也不会使他产生不悦。然后,再陈述充分的理由,经理也就不会因此而觉得难堪了。
在争中忍,在忍中争
如果说争而不忍是小人,那么,忍而不争就是弱者。一个人如果万事皆忍,逆来顺受,就会变得软弱可欺、任人宰割。在争中忍,在忍中争,二者融会贯通了,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忍与争的关系上,我国古代文化历来比较强调"忍"的作用和意义。忍,一直被当作一种美德为人所推崇。许多事实也证明了忍的重要性。
如果争而不忍,不仅可能会乱"大谋",而且可能误了卿卿性命。
的确,在许多情况下,遇事是忍还是争,反映着一个人的胸怀与风度。
心高气宏者,大多不会在意义不大的小事上去争,他们往往会忍而让之,不予计较。
日本矿山大王古河市兵卫小时候做过豆腐店工人,后又受雇于高利贷者,当收款员。有一天晚上,他到客户那儿催讨钱款,对方毫不理睬,并且干脆熄灯就寝,一点儿都不把古河放在眼里。古河没有办法,忍饥受饿,一直等候到天亮。早晨,古河并没有显出一点愤怒,脸上仍然堆满笑容。对方被古河的耐性所感动,立即态度大变,痛快地把钱付给了他。他的这种认真随和又富有耐性的工作精神,诚恳的待人态度,让老板大加欣赏,没有多久,老板就介绍他去财主古河家做养子。之后,他工作表现优异,几年后就被提升为经理。
有人问古河成功的秘诀,他说:"我认为发财的秘诀在于"忍耐"
二字。能忍耐的人,能够得到他所要的东西。能够忍耐,就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你前进。忍耐即是成功之路,忍耐才能转败为胜。"相反,一个人如果心胸狭小,胸无大志,就会锱铢必较,凡事都不能忍让,非得争个你死我活。有志向、有抱负的人是不会因"小不忍"而"乱大谋"的。
在竞选美国总统职务的所有人中,林肯招致的诽谤、侮辱和憎恨比任何人招致的都要强烈,但他赢得了1860年的大选。
当时的报纸公开以各种可以想像得出的名字称呼他。这些称呼当中包括"粗鲁卑贱的家伙"、"大猩猩"、"小丑"等等。
林肯逐渐意识到,无论他做什么,总会有人感到不乐意。但是,林肯以超乎常人的耐心、宽容和决心原谅了他们。他说道:"人性是不会改变的,在未来任何重大的国民审判中,与这些人相比,我们将会发现他们当中有弱有强,有愚笨有聪明,有好有坏。"在当总统的四年时间里,林肯忍受了别人采取所有方式对他进行的粗暴顶撞和强烈批评。事实上,他不但忍受了这些诋毁与诽谤,而且战胜了这一切,最终取得了内战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是最值得人们惊叹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他还重新整编了美国军队,扩大了总统权力的范围,废除了奴隶制度,重振了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然而,讲"忍"的同时,更要讲"忍"的原则,并非事事都是忍的好。在日常生活中,无关大局的生活琐事小事,我们可以用"忍"去宽容对待;但在工作上、事业中,尤其是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就不能一忍了之,而应该当仁不让,据理力争。比如,晏子使楚时曾多次遭到楚国人的侮辱与奚落,如果他忍气吞声,不去巧妙地与对方进行"智斗",齐国就不可能改变弱者的形象,晏子无疑就会成为没有铮铮骨气的"窝囊废"。
因此,忍要忍得有意义,争要争得有价值。如果说争而不忍是小人,那么,忍而不争就是弱者。在人类社会,争,可以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方式,如"竞争"、"斗争"、"争论"等都是为了"争"得一定的位置,一定的利益。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争"的意识,不讲原则,不分是非,万事皆忍,逆来顺受,就会导致软弱可欺、任人宰割的"奴隶主义",是没有任何作为和出息的。
忍的目的是为了争,争的方式可以是忍。
该忍时就不要争,该争时就不要忍。在争中忍,在忍中争,二者融会贯通了,才能在为人处世中表现出非凡的气度、风度和力度,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