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生活中确实也有一心两用并能做好事情的例子,这又作何解释呢?那其实是注意的分配,但是注意的分配不是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很好地运用的,这需要一定的条件。同时进行的两项或多项活动,一般都是比较熟悉的,最多只能有一项是不十分熟悉的,而其他活动几乎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比如:课堂上老师能一边讲课一边写板书,但是学生却很少能做到边听讲边记笔记,往往顾了笔记却落了听讲的内容。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老师熟悉他的教学内容,而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却相对生疏。因此,我们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尽量少一心二用。
专心致志,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要明确一段时间的学习重点而不分神。在这段时期内,你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学习内容安排活动,除学校组织和提倡的健康活动外,一切与学习重点相悖、乃至不相关的劳神费时的事情都应该尽量避免,诸如打游戏机、和一群朋友一起玩耍、早恋、过多地读课外书籍和过多地看电视等。二是全神贯注。上课要全神贯注地听,作业要聚精会神地做。也就是说,要刻意回避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有些同学上课时精神恍惚、讲话或摆弄东西,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课后做作业,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搭茬儿。这些都是非常不好的学习习惯。试想,你怎么可能在听歌的同时,完成一道别人憋足了劲才完成的数学题呢?
3.严格执行学习计划的学习习惯
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需要我们定时定量地来完成,谁能做到严格执行学习计划,谁就能无往而不胜。一般来说,目标比较容易确定,计划也比较容易制定,难的是定时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
定时定量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和保证。常言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学习计划是通向学习目标的道路,定时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就等于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知识在计划的指导下不断积累,到达一定程度时,便实现了目标。定时定量学习是指按时在大致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学习内容。学习就如同我们吃饭。一个人一日三餐地吃,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如果饥一顿饱一顿,就可能有一顿饭撑着的危险。
知识积累同样是定时定量的积累。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现计划目标的知识总量是由日分量的累加而成的。根据大脑的学习规律,每个人每一天只有定量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因此每天我们都要完成定量的学习任务。然而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许多学生学习即使有周详的学习计划,然而执行起来却既不能定时,也不能定量。结果学习效果不高,经不起严格的检验。学习是一个细水长流地过程,需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要想拥有优异而稳定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养成定时定量完成学习计划的学习习惯。
定量学习,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每天必须完成记忆任务,包括外语单词、语法,数理化定理、定义、公式,语文字、词、语法、修辞等等;二是必须完成作业,把所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包括老师上课讲过的例题和习题)弄懂弄通;三是复习领悟,使以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在完成上述三项任务后,可选择做一些其他课外的数理化习题和英语阅读、理解练习和听力练习,以及作文写作训练等。
4.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与思是获得知识的两种基本途径。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有利于增强人的创新能力。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学子比较高级的修养,是我们努力追求要达到的境界。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认识过程中,认真思考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有效途径。通过认真思考,可以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散在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面,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越是对某种知识深入学习,随着相关知识量的增加,这种思考就越显得重要。比如学数学,在学习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就“代数式与方程”、“方程与不等式”、“方程与等式”、“不等式与等式”等关系进行思考。思考的过程,便是一个整理、归纳、总结的过程,达到加深理解,消化吸收的功用。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认真思考的习惯,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在读书时,不论是业务知识还是思想观点,都能批判地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里,孟子所说之书,在当时是指《尚书》,今天我们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能全信,应该批判地吸收,旨在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使人在思考过程中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人类社会之所以能不断进步、发展、完善,就是因为人们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勤于学习,获得新知。多少科学家学有所成,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多是托认真思考的福。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他的整个科学研究生涯中,始终禀着“怀疑一切”的态度。正是这种“怀疑一切”的精神,使爱因斯坦后来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创立了相对论。
5.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地走,一章一章地学,不太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6.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地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7.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8.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
青少年时期,不仅是长知识的时期,而且是长身体的时期。因此,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应该注意知识与身体并重,讲究学习卫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智力和精力都是以体力为基础的。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习成绩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要想再提高学习成绩,并在此成绩上超出成绩相当的同学,往往不是拼智力而是拼体力。
需要引起大家关注的是,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普遍偏低,其中近视率就明显普遍偏高。由于受身体条件的影响,尤其是视力的制约,其中有80%考生的报考志愿受到限制,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遗憾。在很大程度上,身体因素制约着学生的个体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甚至还会影响到子孙后代。
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很多,其中不注意学习卫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养成讲究学习卫生习惯,首先要克服几种不良的学习习惯:
(1)有劳无逸,埋头死学的学习习惯。有些学生成天埋头学习,误以为学习的成绩和学习的时间是成正比的,大搞疲劳战术。于是日夜“作战”,拼时间,结果既损坏了身体,又搞得异常疲劳,学习成绩也不见提高。而有些学生,不学习也就罢了,一旦学习热情上来,就废寝忘食,不感到累就不休息,不感到困就不睡觉,劳逸不结合。事实上,人的耐力是有限的,打破限度很容易造成永久性损伤,尤其是眼睛。因此,在学习时应该注意劳逸结合。每学习一段时间,都要适当休息几分钟,做一些运动。从而及时消除疲劳,防止造成疲劳积累,提高总体学习效率。
(2)不良的看书习惯。很多学生都喜欢躺在床上看书,觉得躺着看书,既舒适,又方便。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觉,躺着看书很容易使人疲劳、犯困。研究证明,躺着看书,很难控制书与眼之间的距离,也难以控制视角;躺着时大脑由于局部受压迫,血流不畅。因此,容易引起眼睛疲劳,时间一长,眼睛就会有一种干涩的感觉,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视力损伤。除了不能躺着看书之外,还要注意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地方看书。
(3)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的习惯。有些学生习惯晚上躺在床上思考,结果往往是问题想通了,而睡意却没有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一躺下就想问题。长期下来,晚上头一贴枕头就条件反射,不由自主地东想西想,造成习惯性失眠。所谓的“闭目养神”,其实是所养的神恰好保证你睡不着,于是一睁眼睛觉得困,一闭眼睛又兴奋。
另外,边吃饭边思考、边走路边思考、边上厕所边思考等都是不卫生的学习习惯。
案例:“少年天才”周峰的学习习惯
“少年天才”周峰13岁时就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0岁时通过托福和GRE考试而得到了美国多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而赴美攻读博士。应该说,他的成才和他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
光有远大的抱负而没有脚踏实地的行动,终究会流于空想。周峰认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使积极的学习态度转化成实际行动的前提。而这种实际行动所带来的成绩又会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周峰的父亲认为,周峰养成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如下几个。
量化的习惯。学习最忌一曝十寒。每天完成一定的量,积累起来就十分可观。如认识汉字,记英语单词,都是每天10个,即使走亲串友也从不间断。一年下来,3000个常用字记住了,3000个英语单词也记住了。记乘法口诀,是每天起床穿衣时妈妈教一句他学一句记一句。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共17本,5000多页,看起来怕人,但是“眼怕手不怕”,每天消化10页,一年半下来就全部看完了,并做完了题目。我们从来不搞倾盆大雨,也从来不让孩子整天贪玩。
预习的习惯。上课不预习,课上就抓不住要领,或思路跟不上,容易开小差。我们要求孩子不把要讲的内容看两遍就别进课堂。上课时,自己懂的就要当堂记住,自己原先不甚懂的就要全神贯注地听懂。这样,课后做起作业来既轻松,速度也快,还能腾出时间自由阅读。
定时的习惯。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我们都要求孩子定时。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不玩痛快,学习时也不会精力充沛。但到了学习时间,他会准时打开收音机听英语广播。
独立思考的习惯。周峰思维敏捷,理解力强,并善于比较分析。小学三年级,学习分数减法时,他告诉妈妈,如果分子都是1,被减数的分母比减数的分母小1,那么差必定是分子为1,分母为两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1/2-1/3=1/6,1/7-1/8=1/56。一个9岁的孩子,能做这样的概括,很不简单。妈妈着实表扬了他一番,肯定了他这种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到了中学,他碰到难题从不肯轻易放过。他认为,自己想出来的比别人告诉的要强百倍。
专心的习惯。很多孩子上课、做作业往往心猿意马,不够专心,结果效率很低,既学不好功课,也没有时间去玩个痛快。我们教育周峰学习时要全神贯注,一分一秒也不许思想开小差;玩的时候就要玩得痛快,不想学习上的事。常常是吃饭的时间到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妈妈一遍又一遍催他:“周峰,吃饭吧,来吃饭吧。”“不,我这道题还没做完呢。”他头也不抬,继续做他的题目。有一次,家中的来客也感动地说:“这样专心的孩子真是少见。”他学习上的内驱力非常大,一旦进入角色,什么也别想分散他的注意力。
周峰的父亲认为,一般人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因素,而对于兴趣、习惯、毅力这些非智力因素不够重视,这是错误的。非智力因素同样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小抓起,越早越好,实践告诉我们,与其花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时间去克服孩子学习中的坏习惯,不如及早去培养他们的好习惯。在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时要以表扬为主,不断鼓励,常抓不懈,必能取得好效果。
案例:优秀学生的学习习惯
(1)文理均衡,不钻牛角尖,重视错题
“我的每门功课都均衡发展,没有偏科,也没有瘸腿的,跛足跑不快,双腿健全才能快速前进。如有什么没弄明白的,我就会多花点时间,复习得厌倦了,就出去放松一下。我在理科实验班,经常参加竞赛,但很难的题目我就不做,不钻牛角尖。做错了题目或者曾经有疑问的习题,就会一道道集中起来,考试复习前看一看,以免在‘同一条河里再次跌到’。”
孙思思,毕业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一中,为2002年高考浙江理科高考状元,高考总分718分(综合卷满分、数学140分、语文127分和英语141分)。
(2)不放过细微的问题,平时要把错题整理成本子
“在每次英语考试的前一天,我都将平时记录错题的本子拿出来仔仔细细地再读一遍,这样可以避免在第二天的考试中犯以前的错误。有的同学在考试前一天还拼命做题或是拼命地背书,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大量做题或背书不仅会使自己筋疲力尽,而且会影响到第二天的考试情绪,结果适得其反。
“在复习过程中,光掌握全面了,知道个大概是远远不够的,细致扎实十分重要。任何细微的问题都不要放过,不能以为这个问题似乎太小了,不可能考就不掌握了。事实上,每个知识点都是由若干个小问题组成的,有时是一环扣一环,少了哪环都不行。因此,一定要抱着认真仔细的态度,扎扎实实地去掌握。”
“复习时,谁都可能遇到一些难题。在这种时候,最不可取的就是毛躁急切,这样只会让本应很容易解决的问题耗费不必要的时间。平时遇到的问题,可以先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实在不行,还有其他很多途径可以解决,例如问老师、问同学、查资料等,完全不必着急,或是一个人死钻牛角尖。”
陈小凌,湖北省高考外语类第二名,现为北京大学英语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