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麦克的第二批手套又到了海关。这次他不敢再如此炮制前一次的“拍卖”,恐怕引起海关的怀疑,而把一万只右手手套两两相配,去冒充一左一右的“正常”手套。结果此计成功,海关人员又一次被这种瞒天过海的妙招骗住,只收了麦克5000副手套的关税。这样,麦克只用一半的关税,外加折卖左手手套时花去的一小笔费用,就成功地把1万副手套弄到美国境内。
如何跻身于富人行列
在全球400位富翁排行榜上,几乎有一半的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们有幸生于富豪之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从而跻身于富人行列。
1966年,李泽楷出生于香港。李嘉诚对两个儿子李泽钜、李泽楷一直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做到“巨大”、“楷模”。自3岁起,李泽楷每天跟私人教师补习英文,有时还向父亲学习古文。从年幼时,他还经常在休息日随父亲出海,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直到他拥有自己的豪华快艇。
1971年,李泽楷人读香港富家子弟云集的顶级名校圣保罗学校。13岁时,他被送往美国加州一所高中读书,在那里度过了一生中最寂寞的日子。那时他的英文不算好,虽身为富豪之子,但日常家务必须自己动手。为了自食其力,李泽楷曾在麦当劳做夜间兼职工作、在高尔夫球场做球童。
李泽楷与他同父异母的哥哥李泽钜一样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但他与李泽钜所选择的路不同,李泽钜选择协助父亲,管理长江实业、和记黄埔,而他选择了一条更能自由发挥但充满荆棘的创业之路。
1988年,李泽楷大学毕业后,没有加入父亲的公司工作,而是先在加拿大投资顾问公司等集团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他知道了上级与下级沟通的重要性,及怎样建立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这些都使他在以后的创业中受益匪浅。两年后,李泽楷返回香港,进入和记黄埔管理委员会。这时,父亲为了帮助他,指定“打工皇帝”霍建宁做他的老师,传授商务活动的技巧和经验。在名师指点下,李泽楷聪慧的天资得到了充分的开发与锻炼。
1991年,李泽楷受父命创办卫星电视。1993年,以4亿美元卖掉卫星电视大部分股权,引起世人瞩目,同年创办了盈科集团。在创业时,李泽楷每天上班前必收看CNBC的财经新闻,到办公室先看报章中有关盈动的剪报,接着与公司的公关部门联络,查看有无紧急消息需要回应,然后才开始与总经理及同事商议事项。其余时间他喜欢在公司到处走动,思考集团未来发展,遇有灵感就从衣兜里拿出笔来记下。
1999年5月,李泽楷以数亿港元的代价、以股换股的方式收购了黄鸿年拥有的市值不足1亿港元的“得倍佳”,用以借壳上市。“得倍佳”改名盈科数据动力有限公司(简称盈动)复牌后,股价由每股0.68元跃升至9.15元,骤升13倍,创下了当时单日最大升幅。随后又挟着3月份提出建立香港“数码港”及与英特尔联手的余威,盈动股价不断飚升,最高市值达28.5港元,最后稳定在22.15港元,升值达170倍。10个月后,盈动以市值2200多亿港元的资产成为全港第六大企业,创下了香港产业界的融资神话。
这时李泽楷已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数码产业领地,但他并不满足,继续奋斗,要建立自己的数码王国。2001年1月,香港传出英国大东与新加坡电讯就收购香港电讯进行谈判。2月,李泽楷领导的盈动也准备收购香港电讯。就在这时,澳大利亚传媒大王默多克以10亿美元购入新加坡电讯4%股票,帮助新加坡电讯筹措资金。竞争进入白热化程度,似乎默多克组合胜券在握。不料李泽楷破釜沉舟,以359亿港元股份加现金的方式与英国大东达成协议,收购了香港电讯54%的股权。这次收购为盈动拓展了数码产业的空间,建立了一个牢固的数码产业的桥头堡,为其宽频服务提供了一个侧翼的支持与屏障。事业如日中天,李泽楷已建立了一个数码王国的雏形。
数码的飞速崛起举世称奇。虽然电讯盈动往后的发展难以预测,但无论成败,李泽楷还是会因为他在华人新经济圈中的指标地位而被众人所瞩目。
如果让你花掉一百万
无意中被问及“如果你有一百万,你会怎么办?”这样的奇怪问题时,我的国内的同学都会显得很兴奋,有的会作出一副“当然了”的样子,毫不犹豫地说:“花了它,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有的则一脸茫然:“是呀,我会拿它干什么呢?”还有的会说:“花一半存一半。”
几年前,我刚到美国时,在国外长大的表姐正要小学毕业,她真的碰上了这个问题——她的数学老师给他们留的最后一道题目就是“花掉一百万”!这活动是为了训练学生实际应用数学运算的能力。其规则是:每位学生从老师那里领取一些仿真支票和若干记账用的表格,再从各类广告上剪下要买的东西,贴在自己的“细节账目表”上,并附上购买的日期和价格等等;每位学生的“消费数额”必须达到一百万,且以“支票付账”交老师检查。表姐曾为此事忙活了好一阵子,她到处搜寻广告,研究广告,生怕“买”不到好产品,完不成作业。在“购买”房地产时,她挑来挑去,只“买”了一栋经济实惠的普通房子。对此,我大惑不解:她为什么不随意“买”一座庄园,尽快完成任务呢?表姐说:“虽然是白给你的一百万,也不能乱花呀!”同时我看到,与她一样精打细算的同学不在少数。与中国的许多独生子女“花钱不眨眼”的做派相比,西方的孩子在用钱上真可谓“吝啬”和“小气”。
刚到美国时,我曾惊讶于美国人教自己的孩子,与亲朋好友有金钱交往时就算是50美分也得有借有还;搞不懂年薪四五万的美国青年,就为便宜20美分,宁可多走一两个街口,前去购买同一商品。回国后,我同样惊讶于服务业中,随处可见“五毛钱,不用找啦!”的豪放场面。中美两国青年的金钱观、消费观差别真大。
美国“第一小姐”——克林顿的千金,每天在校午餐费不过两美元——仅相当于普通家庭学生的生活标准。而国内,一些仅靠工资生存的普通家庭,却总想把家里的“第一小姐”、“第一公子”用名牌服装、变速自行车、高档文具武装起来。孩子们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乐此不疲。我曾感叹过:中国学生怎么竞比西方学生更精通西方名牌呢?!
曾听说,祖籍台湾的某百万富商,他把国外长大的儿子送人台湾的一所普通中学读书。这位富商之子和大家一样天天在校买饭。第一天,有同学只吃了一半,剩下的全倒掉了,他马上告诉该同学,吃多少买多少,不要浪费;第二天,两人又坐在一起吃饭,那同学买了同样多的饭仍没吃完,当他正准备把饭倒掉时,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发生了:那富商之子抢过他手中的剩饭,愣是当众把它全部吞了下去。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看似违反逻辑的现象:真正拥有万贯家产的人日常生活反而比较节俭。生活的道理就是这样简单:只有懂得珍惜,才会不断拥有;已经拥有还要奋斗,才会达到真正的拥有。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花掉100万”的真实意义绝不是为了让学生享受一回百万富翁任意挥霍的乐趣,也不仅仅是为了训练学生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能力。它的最终意义是要明白:即使你是一个生活中的“百万富翁”,你也得珍惜手中的每一枚“硬币”。
宰相盖学堂
明朝时候有个宰相叫严讷,很有智谋,也能体谅老百姓的疾苦。
有一年,他打算为家乡的人们修建一座宽敞的学堂。家乡的人听说后,喜在心头,奔走相告。
可是,在规划地基的时候,正好有一户很破旧的民房坐落在地基范围之内。如不及时搬走,就影响全面施工了。
那家人是做小买卖的,做豆腐,也兼着卖烟。主管盖房的人找到他家商量,想用高价买下这所房子。可是那家却说:“这房子是祖传的产业,在我们手里卖掉不好,让人耻笑,出高价也不卖。”
主管人便把这情况告诉了严讷。严讷说:“不用焦急,先动工兴建其它的房屋。”
破土动工后,严讷又特意吩咐主管人说:“不要欺侮难为那户人家。工地上每天需要的豆腐和酒,就不要到别处去买了,一律到那户人家去买,要什么价给什么价,不打折扣,而且要预先付款。”
人们不知道严讷宰相葫芦里装的什么药,议论纷纷。
有的说:“严讷宰相和别的官不一样,不用权势压人。”
也有的说:“严讷这个宰相,也是窝囊废,一个卖豆腐的他就没法对付了。”
盖房的主管人按照严讷的嘱咐,一些吃喝用的东西都到那家去买。
那家人一看来买东西的突然多起来,热情招待,格外殷勤。每天忙得透不过气来,很快又雇了人帮忙。
来帮助修建学堂的人逐渐增多,那户人家卖豆腐卖酒赚的钱也一天比一天多起来。添置的家具增加了好几倍,储存的大米、豆子堆满了屋中间,却插脚的地方都快没有了,而买卖还是一天比一天兴旺。夫妻俩开始为屋子的狭小简陋而发愁了。
夫妻俩不得不商量解决的办法。丈夫说:“咱赚了这么些钱,多亏严讷宰相来盖学堂,当初不该不搬走。”妻子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咱写一张契约,把房子献出去,他还能再跟咱计较?”
俩人把商量好的办法,告诉给盖房的主管人。主管人上报给严讷。严讷对主管人说:“不能白要他的房子,可以在附近找一所房子调换给他,找的这房子比他家原来的要好一些。”
房子很快找妥了。那家人非常满意,没几天搬走了。
人们听说这件事,都说还是严讷宰相的办法好。
世界首富的启示
依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创造条件,让自己的梦想得以实现,争取早日毕业,争取事业成功,争取出人头地。这一切都是坐等不来的。它需要你自己边干边努力,不断寻找最佳突破点,以最快的速度,争取人生的成功。
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个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个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
当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他来这儿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儿的。再说对Bit系统,默尔斯博士才教了点儿皮毛,要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个小伙子的邀请。
10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个退学的小伙子也是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翁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拿到博士后学位;那个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第二富豪。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个小伙子则已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1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也随之传遍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认为,只有具备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从事创业,然而,世界创新史表明: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才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并不多,不少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在知识不多时,就直接对准了目标,然后在创造过程中,根据需要补充知识。比尔·盖茨哈佛没毕业就去创业了,假如等到他学完所有知识再去创办微软,他还会成为世界首富吗?
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存在着这么一个真理:对一件事,如果等所有的条件成熟了才去行动,那么他也许得永远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