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王华中了新科状元,余姚王家举家搬至京都,因为王家在余姚地区名声显著,自然各方朋友也结识了不少。在全家赴京的前一天晚上,王家约了各方好友,在金山寺里举行宴会,为王家送行。
为王家送行的好友还真是不少,大家都来自天南地北,但由于都是文人,爱好自然也大相径庭,所以大家聊得很愉快。
这个时候,一个道袍一层不染的道士走了进来,这个道士双眸精光大盛,又暗藏光华,周身仿佛有白雾缭绕,似真似幻,仿佛仙道临世,一看就是不俗之人!
这时王天叙看到此人便是浑身一震,来人不是别人,这是五年之前所见的灵玉道人!
当他正想前去相认叙旧的时候,灵虚道人摆一摆手,意思是现在不宜相认。王天叙心领神会,便对王华说:“这个来的是一个贵人,我们要好生招待!”
王华心中感动大奇,便问道:“来者何人?”
王天叙答道:“儿,别多问,过会儿你就知道了,他对守仁大有裨益。是守仁未来的的引路人!”
王华心中一凛,便不多言,走上前去作揖,并问道:“请问道长道号为何?”
灵玉答道:“贫道灵玉,来自武当,久仰王先生大名,故此前来给王先生送行。”
王华自然知这不是他的真实用意,但也并不道破。于是说:“道长请。”灵玉也还了一礼,便走了进去,和其他文人攀谈了起来。
晚宴过后,由于是新科状元会友他们作诗饮酒,有赞颂王华的,有歌颂当朝的,自然也有对未来向往的诗赋。大家对于好的诗自然都会情不自禁的鼓掌。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一切都是那么的欢乐。
一个时辰过后,灵玉道长站了出来,对王华说:“听闻王先生家中有一儿叫做王守仁,天资异禀,聪慧异常,不知能否作诗一首?”
王华谦虚道:“哪里,小儿做诗都是闹着玩的,而且他不思好学,哪里会做什么诗啊!”
灵玉道长也没有说什么,走到到王守仁的面前说:“你能否根据这金山寺作诗一首?”
王守仁想都没有想就点头道:“可以!”
灵玉道人露出温和的笑容道:“你是否要笔墨?”
王守仁回答道:“不用。”
于是一首诗脱口而出!
金山一点大如拳,
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
玉箫吹彻洞龙眠!
在座之人无不惊讶,尤其是王华和王天叙更是又惊又喜。今天是他们没有想到王守仁竟能做出如此之妙的诗,喜的是王守仁竟有如此才华。灵玉道长更是十分的高兴,他本意就是想用诗来观察一下王守仁的心胸和远见。这个结果很明显让他很满意。
这个时候王华的朋友张宇说道:“守仁小朋友,你看今天的月色如此好,能否当场再做一首蔽月山房诗?”
王守仁更是当仁不让,说道:“没问题。”
于是王守仁又在不用笔墨不加思考的情况下,又作诗一首: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
还见山小月更阔。
在座好友无不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被王守仁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过人的才赋所折服,这首诗从字面上看是不折不扣的打油诗,但是其中的思辨性以及辩证能力,不用说是一个十岁的小孩,即使是像他们这样的大文豪也很难做到。
张宇是一个有话直说的耿直的文人,首先叫好!对王华说道:“王家的家教就是好,难怪文人辈出!今天我可是开了眼界了,如此小孩竟能做这么好的诗,在下深感佩服!”
灵玉道人收起了脸上的笑容,转过身来对王华说:“贫道想收阁下的儿子为徒,希望您能同意。”
王华和王天叙自是高兴,王天叙早就知道灵玉道人的功夫高深莫测,武功学识都是上上之品。王华也从他刚刚的行为中看出他是一个不凡之人。于是王华说道:“小儿甚是顽劣,识得道长慧眼,是小儿的福分,怎么敢枉费先生好意。”
灵玉微笑的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令儿的天资甚好,贫道定将不负二位所托,将他培养成贤人。”
要知道,徒儿遇到名师固然是不易,一个师傅找到好的徒弟,传授衣钵也是不易。要考虑传人的天资,心胸,悟性,和为人等总总要素。灵玉之前收过一个弟子,叫阳封,此人勤恳,为人和善,文采也很好,但是对于道家武学的悟性不行,拜师十余年,只达到道家十六境界的第九层,“忘道”的境界,要知道,越到后面修炼越难,阳封要大层面的突破已经很难了,所以灵虚今天收到了这么一个天资聪颖的徒弟,他自然是十分高兴。
于是也饮酒一杯,做赋一篇,名为《金山寺送行赋》写得行云流水,妙笔生花,酣畅淋漓,赢得各位文人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