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三部,第一部的情节更加流畅与精彩;第二部比较注重对于权术与感情的描写;第三部着重点在于迈克的自省与救赎,并留下了一个让人无比回味的结尾,为三部曲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影片的结尾是,为了清除最后几个仇敌,迈克派了手下到纽约和西西里各地追杀。然而,他和归来的妻子凯一起观看儿子托尼表演的歌剧时,一场血腥的残杀就发生在他身边,当演出结束的时候,一名特级杀手在混乱的歌剧院门口向迈克开枪,无意中却射中了他的爱女玛丽。迈克此时张大嘴巴,对着黑夜长空声嘶力竭的叫喊,那是对自己悲惨命运的绝望哀鸣。以后,风烛残年的迈克孤独地坐在西西里肃杀的秋风里,身边有小狗和枯叶,回想着曾经走过的岁月,风停曲散人终。
我看过《教父》的原着,能把小说改编翻拍得这么棒的电影真是太少了。我感觉,除去情节的设置、场景的安排、拍摄的技巧等环节外,最为关键的是完美了人物塑造。马龙·白兰度的表演真是太绝了,他并不整齐的脸庞,沙哑的嗓音,慢条斯理的语气,沉郁的眼神,把这个足智多谋的黑社会头目形象刻画得十分传神。据说,马龙·白兰度每天要花三个小时呆在化妆间,其认真态度可见一斑。就连他中弹倒地的动作也是别具一格,倒得有派。最显特色的是这个老头很有亲情味,迈克到医院,在重伤的父亲身边俯下身来,眼泪从唐的眼角慢慢沁出来,儿子冷峻的神情表明他感受到了什么叫血缘。而在唐出院后,众人来到他床前“汇报工作”,他只是关心儿子的下落,问道:迈克在哪?形象就是生命,这部电影因老教父的神化形象而成就了辉煌。而第二代教父迈克的形象也是不错的,只是在两部中都是主角,跨度比较大,比老教父显得要逊色些。但他处理与妻子的情感、杀死妹夫的智谋,以及在法庭上的陈述等几个情节,迈克都表现得十分到位,令人赞叹。
反观我们表现黑社会的影视片,故事情节的方面没有外国片大胆精彩外,在人物形象刻画上,有个性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我个人认为,从演员角度来看,《新上海滩》中演黑社会头目冯敬尧的李雪健,《永不瞑目》中演大毒贩欧阳天的钱勇夫,他们的形象和演技都还行,大致的“那一个”说得过去,但要让观众长久记住的“那一个”,就比不上美国教父的形象。
2012年11月9日
往事如烟更如画
回忆往事往往是苦涩的,用文字来描述要简单容易点,用电影镜头来表现就复杂艰难多了,而要出彩就更不容易。
《美国往事》虽然它没有在奥斯卡等电影节上收获炫耀的大奖,故事情节也没有什么惊世骇俗。但它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它的意味深长的人生况味,散文诗般的抒情意境,灵活诗化的叙述视角,形象逼真的人物刻画,让它在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散发出历久弥香的光彩,完美而鲜亮。
黑帮题材有经典的《教父》在前,但《美国往事》中的兄弟们,面条、麦克斯、斜眼、肥摩等个个都表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超凡不俗的艺术张力。加上黛博拉、卡萝、佩姬几位各具性格特点的女人,这部关于人生与成长的电影才变得完整而可信。如果说,史诗般的《教父》三部曲道尽了浩瀚的黑帮血泪,那《美国往事》就好像是一群社会罗汉从小到大打拼江湖的奋斗史。我认为,《教父》的视野更为广阔、内涵更深、格调更雅;《美国往事》的笔触更为细腻、更接地气、更加通俗。
艺术创作是以刻画逼真的形象来打动受众的。麦克斯谋害兄弟的阴险在那张刀刻般的脸上浮现出来,黛博拉的虚荣与脆弱、肥摩的怯懦与忠诚、卡萝的放荡与真挚,都在演员们的出色表演下生动异常。作为主人公的面条,表现出果敢、沉稳、多谋的一面,却少有《教父》中老教父那样的个性特征,有点四平八稳,过于正直善良。反而少年时的面条显得更鲜活些,他在厕所掏了个砖洞,偷看仓库里的少女黛博拉翩翩起舞的情景;以及在女孩门口等待时,忍不住把巧克力奶油吃光那天性的表现,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此影片优秀之处,它涉“黑”却注重抒情,它超越了善恶的道德说教,走向了艺术作品深情记录人生的原点,而且将电影如此彻底的诗化,引起每个观众对人生追忆的共鸣。有人说过,《美国往事》里有全部的人生。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像是咖啡,只要你看过就不会把它忘记,而且味道越来越浓。而令人真正感动的,是这电影里的几乎所有人,都是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的人,他们真实地完成了他们的人生。不管是麦克斯也好、面条也好、佩姬也好、黛博拉也好,都在那艰难世道的沉重的岁月里,通过自己的真实形象,有力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风貌和精神。
这部被网友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在艺术手法上有许多让别人学习的地方。黛博拉这个形象是引人注目的,她天使般美丽,她喜欢面条是真心的。黛博拉为什么非得最后不选择面条而选择麦克斯,是因为面条首先选择了朋友而不是女人?我觉得从寻求生活幸福的角度,这种更优选择的价值观不明显。影片时刻展露出麦克斯内心的阴险,时刻在控制着面条。因此,黛博拉不选择面条是有多方面因素的,有点不得已而为之的感觉。她与面条重遇为什么哭?心情很复杂。羞愧?后悔?悲伤?她已经做了人家母亲了,为什么还是那么伤悲?如果她很幸福,生活得义无反顾,她需要这样痛苦吗?那么,她内心痛苦的根源是什么?黛博拉的痛苦包含回忆、羞愧、后悔各种复杂情感。这正是影片经典的神来之笔,让观众对黛博拉又爱慕、又同情、又感叹。还有,在结尾,麦克斯跳进垃圾车自杀以后,大街上驶过几辆载满狂欢的年轻男女的轿车。导演用了一种混淆虚实的拍摄手法,把不同时间的场面巧妙地结合,象征面条远去的青春迎面驶来,在他来不及回头细看的时候,青春已经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之中。紧接着是汽车尾灯、中国皮影、烟枪、烟雾、古装、微笑……象征人生如戏、如梦、如烟、如幻。人要微笑地去对待过去、对待未来。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很多地方包括结尾都是学习这部电影的。
《美国往事》是一部以男性为中心的电影。麦克斯最终希望死在面条的手下,以求得心灵最后的救赎。年老的面条终于看透了世事沉浮,宁愿在鸦片的袅袅轻烟中度过余生,换取如梦一场的笑容。作为男性的观众,从这部电影中学到了什么?友情,要注意最亲密朋友的背叛;爱情,要懂得守住自己心爱的女人。做事,要做就要干有成绩的大事;做人,就要做对得起良心有担当的人。是否?
从此片的片名,我想到一句话:往事不堪回首。一个人的一生,从小到大,到了老年时回忆过去,没有遗憾的人生是没有的,只愿没有太大的遗憾就不错了。教会人懂得人生的真谛,不管是正面典型、还是反面典型的艺术作品,其效果是殊途同归的,是值得以镜对照自查,其福大焉!
2012年11月15日
“记住,骰子就在你自己手中”
对东欧的影片我一直看得比较少,有一次看到一个影评,说我们的一部获奖影片,如果和《在世界转角遇见爱》影片相比,简直就是“一坨屎”。于是,我从风行网上搜索到了这部保加利亚影片。
《在世界转角遇见爱》讲述的是一个寻找记忆和寻根回乡的故事,通过一段回乡之旅,倾诉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同的祖孙三代人,在现实的社会历史背景中的遭遇,以及那种时空阻隔也无法改变的故土情怀和血肉亲情。题材具有国际视野和大众眼光,是个容易引来兴趣和引起共鸣的好话题。
作为参选第82届奥斯卡的影片,通过闪回把现实和过去有机结合起来。住在德国的亚历山大,因为一场严重车祸而失去了记忆。此时一名自称是他外公的男子百丹突然出现,送给他一张老照片和一盒双陆棋,并要带他回家。亚历山大虽对百丹十分陌生,但当他如数家珍地说出了自己年幼时的种种经历,使他惊讶不已。为了重新唤回记忆,并明白自己的过去,亚历山大决定追随百丹,展开一趟回家之旅……影片在人物的命运变化中展现了上世纪最后30年东欧甚至包括美国的一些政治社会图画。这一家三代人的命运转折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因为不满祖国的政治氛围,女婿法斯可携妻带子逃往德国,但是走出国门之后才发现自己向往的西方自由世界,原来也充满了另外一种“自由”的黑暗,受尽折磨,这样使得他的梦想之路变得艰难了很多。影片对一切不符合人类美好愿望的丑陋社会问题进行了含蓄的批判,这种超国界的手法,或许是本片获得多个国际奖项的重要原因。
该片保持了欧洲影坛的独特的抒情和纪实影像风格,习惯于利用某种特定的事物来寄托人物的感情和思想。片中有一个最重要的故事道具就是双陆棋,祖孙三代人的命运都和双陆棋紧密联系在一起。外公百丹是这种棋的狂热爱好者,并且从中悟出很多人生道理。他始终坚信人的命运就如同下双陆棋时掷骰子一样,只要信念不倒,就能掷出自己希望的骰子,并且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其实是一种象征意义,电影对观众的教育作用在此可见一斑。作为影片的灵魂人物、历经人生风雨的外公百丹坚强、乐观,他坚信祖孙亲缘和故土乡情能治疗外孙因意外而产生的感情创伤,并且唤起其人生自信。于是,他带领外孙走上了漫漫的回乡之路。百丹告诉他:这世界正等待他去发现。当他在旅途中邂逅一名美丽的匈牙利少女时,百丹又鼓励他,爱情稍纵即逝,要紧紧把握。百丹还告诉亚历山大:命运就像你手中的棋子,而人生好比一场庄严而变化的游戏,胜败输赢,一切都靠自己掌握。外公给外孙找回了记忆,也让美好的记忆,丰富了亚历山大他美好的人生。
从德国经意大利到保加利亚这段距离不短,这条路是相当漫长的。导演钟情于自然风光的摄取,这在很大程度上愉悦了观影者。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协力车之旅中,祖孙两人在壮美而温馨的自然风光中怀念过去感受的风情,这时协力自行车便成了祖孙二人感情交流的又一个道具,还让他们共历了车祸的生死遭遇。影片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情节和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使这种间隔多年的血脉亲情得到了自然的弥补和升华。观众看得是心情舒畅,有种美的享受。
祖孙三代三个男人有着各自不同的追求和性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差别又导致了三代人的不同命运。外孙亚历山大完全在“自由”世界长大,身体的无拘无束也决定了精神上的无所寄托,在百丹看来他就是无根之木,随波逐流,需要让他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和动力,需要让他有一个生命为之努力的正确目标。这也正是为什么百丹舍弃现代交通工具,带领亚历山大骑车回家的最直接原因,其寓意不言而喻,就是叫亚历山大知道人生道路的艰险,生活的艰辛,要亲力亲为,舍弃奢华,吃苦耐劳,去争取达到生命的制高点。
当贯穿影片始终的双陆棋和骰子又一次出现时,亚历山大已经敢于面对生活,敢于掷出那代表命运的骰子。生活的真谛就在于坚持和努力,就和下棋一样,再输、再赢,也许转机就出在下一步。影片通过棋子比作人生,规律、信念、技巧、运气……相互交融,相互依存,重要的在于有个清醒的认识,不能失去应有的记忆。
《在世界转角遇见爱》是一部励志好片。老百丹说出的经典之语:“世界虽大,转角有爱!”“命运就像你手中的骰子,好坏靠技巧,也靠点运气。”艺术如果无法深入心灵,引来思考,那就只能沦为过眼云烟、稍纵即逝的表象形式,也就不能给人带来深刻的启迪和美好的享受。
2012年11月5日
画圆的学问
电影和短篇小说一样,讲究一个精彩的结尾,顺理成章,出人意料,掀起高潮,给整个故事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老电影《羊城暗哨》我特喜欢,不知看了多少遍。那惊险的情节、出色地表演不用多说,它的结尾堪称一绝。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最大的特务头子梅姨竟是在特务八姑家做佣人的刘妈,在前面的故事讲述中,根本看不出刘妈在掌控全盘及阴险狠毒,而在最后生死攸关的轮船对弈中她才暴露身份。这个悬念让观众马上去回忆刘妈的镜头,闪回她监视我打入敌人内部的公安人员的画面,让影片在观众心里产生了回味,并给以高度称赞。可以这样说,影片的结尾起到了画龙点睛、神来之笔的作用,也让这部电影成为中国反特片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