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同的自动化教室设置的教师控制台,具有不同的用处。在一种情况下,教师控制台能单独对任何一个学生作出总结评定,在另一种情况下,能同时评定所有的学生。在这种教室中,应把各个机器连接到教师的控制台上,使教师只要一按按钮,就可在自己控制台的视板上看到对有关学生的评定。为了知道另一个学生的回答,只须按一下与他有关的那个按钮。这样,教师控制台就能保证为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而有次序地提问学生。
使用这样的自动化教室,只有在上“考查”这类课时,才能证明有效,而且还得有附带条件。只把评定告诉学生和教师,既不能使前者满意,也不能使后者满意。显然,如能即使只知道学生掌握了那些问题和他应当立刻注意哪些问题,也是非常有益的。
能提供有关总结检查方面最充分情况的是这样的教室,这种教室使教师既能得到全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能了解到每个学生回答的详细情况。在这样的教室中放在学生座位上的控制机器都连结到教师的控制台上。
在教师控制台的视屏上能显示出全班学生回答的结果,同时还能指示每一问题的几种答案的结果。
教师从这种教室的教师控制台上录取材料时,就能看到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掌握。他在总结所有这些材料时,就可毫无困难地判定程序的缺点。这种教室的技术决定可以有两种不同方法:一种是同时提问许多学生,另一种是按次序提问。
在这两种技术决定中,第一种在经济上要求花费相当大,但在教学上的收效却不大,因此这种教室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得到广泛的采用。至于按次序提问学生的总结检查教室,现在我们以乌克兰农业科学院研制的“УСХА—2”(乌农科—2)型总结检查自动化教室为例来说明它的工作原则。
这种教室的设备包括:按学生人数规定的答案输入组件,一个译码的装置(能在教室中同时对一组学生用十种不同方式进行工作),一部能把对每个学生的总结评定记录在桌上色灯信号盘上的评定组件。
给每个学生发出各自的一种测验作业。作业只是由一些问题组成。
学生在得到自己的作业后,把它们做完,并把答案写在这些作业格式纸上,同时要将最后一栏(“密码”)空着。
根据完全做完自己作业的第一个学生的要求,教师可借助幻灯投影机、黑板或挂图向学生提供一张表,上面有一些可供他选择的答案。学生应当找到自己的答案,并在“密码”的记录栏中写下答案的密码号数,还应注意检查这道工序做得正确与否。
学生在向机器输入答案之前,要在自己的控制台上按一下“答完”按钮。当按这个按钮时,在色灯信号盘上就显示他的座位号码。
现在学生可按另一个按钮输入自己的答案。
分析器指出,需要回答什么问题,以及对每一问题的回答结果。
在输入最后一道问题的答案时,评定就会自动显示出来,分析器便暂停工作,自动控制系统则开始活动。此后,系统就准备接收另一个学生的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种教室的经验证明,它符合总结检查的要求,能够完成广泛的教学任务,而且所采用的设备小巧玲珑,比用控制机器装备起来的教室便宜得多。
半自动控制教学过程自动化教室
控制教学过程也象控制其它任何东西一样,是有一定目的方向的动作,但如不能及时了解到对受指导的系统(即对一个学生或一个班组学生)实施指导影响的有效程度,那就不可思议了。这种控制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适当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因为教学过程只具有一种反馈渠道——检查,所以控制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如无灵活的、有效的检查系统就是不可想象的。
所谓有效的检查就是说要检查学生掌握一份教材的情况,不管这份教材是多么的少。正如在生产上检查每道工序能影响产品质量的提高一样,检查学生掌握每份教材的情况,也能提高教学过程的效果。在实施总结性检查的自动化教室中,检查的目的与我们通常对它的理解完全相同。对它的基本要求依然是客观性,因为在借助控制装置评定学生时,如不执行这一要求就不能不失去后者的信任。
因此许多探讨各种技术检查工具结构问题的研究者都非常注意提高检查的客观性,这并非偶然。
许多研究材料证明,由控制装置装备起来的总结检查教室已取得了足够大的效果。这些装置从技术上完全实现了有选择地输入答案的方法。但是在半自动化控制教学过程的自动化教室中采用这些装置,由于许多原因已成为不适当的了。首先需要指出,单独的一份程序化的检查材料只能包括数量有限的检查信息。要是想为进行有效检查而采用这些装置,其结果不是大大限制各份要讲的教材的范围(而这会使学生对讲述不感兴趣),就是使教师在增加教材份数的情况下,又不得不屡次对学生进行检查,而这会很快地用尽装置的可能性,因为这些装置在大多数情况下,其检查次数都是有限的。也不能不指出这一事实,即在每次检查时,学生猜中正确答案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这样对学生掌握教材情况的了解就会不可靠,会使教师陷于迷惑谬误之中。
这种装置的其次一个严重缺点是,作为教师辅助手段的技术装置实际上限制了教师的行动。例如,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必须提出未为程序预先规定的测验题,那他就会无能为力。这样的装置已不是帮助教师检查对这些问题回答得正确与否,而是必然要对输入的程序加以许多限制。这些限制是由于控制机器具有严格的译码系统,这种严格的译码系统为绝大多数已知的自动化教室所固有。为了控制学生的认识活动,只有“考查”、“未考查”这两种渠道输入答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教师从自己的控制台上能够即便是依照“正确”、“错误”、“不知道”、“答案尚未作出”这些渠道来了解情况,并得到有关对错误的逻辑本质的说明。
在得到有关学生掌握讲过的一份信息的情况之后,教师就可对自己的下步行动作出决定,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如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想控制全班学生的认识活动,那单单知道总结检查的结果,对他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也不可能只根据对个别学生提问的结果来实现这种控制。因为通常甚至在普通学校中,更不用说中等技术学校,教师在课堂上就一个问题只能提问两三个学生。为了实现控制学生的认识活动,必须作有效的检查,这种检查能使教师看到全班和每一个学生掌握教材的程度。
由于我们所讲的是班组教学,所以,显然一套技术手段应首先包括能便于教师讲述教材的信息装置和检查学生掌握这一教材情况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似乎把“教师——学生”这一环节拆开,在他们中间放置了技术手段。现在学生已能通过自己那一部分技术装置,或者如通常所说的和我们以后也要那样称呼的学生控制台,输入由他发出的信息。而教师自己将不是直接从学生,而是经过自己的、所谓教师控制台获得信息。这样就可以把他们之间的交往描绘成这样的一个基本图式。
在半自动控制教学过程的自动化教室中,教师依然是控制的积极参加者。但他实现控制是根据一些信号,而这些信号不是通过自己从学生那里直接感知,而是根据借助技术手段加以改造的学生的答案得来的。在这一改造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歪曲。在教师控制台的出口处(выходпулъта)出现的信息的客观性将取决于这些歪曲的程度。
而且,正如我们所看到那样,由学生发向教师的信号可能要被曲解两次:当在学生控制台的装置中和在教师控制台的装置中改造信号的时候。如果信号的形式对教师和学生不一样,那教师将难以实现控制。为了消除这种困难,必须首先保证学生和教师的信号化系统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尽力做到使他们同技术手段作交往的语言是一样的。
由于想解决这一课题,许多研究者都认真地探讨人与机器相互作用的问题,因为机器是与研究同答案在其输入机器前的结构(组成)形式有关的问题分不开的。
可以根据答案即句子的组成原则把答案加以分类。句子可由一个词或几个词组成,而这些词则又由字母组成。这样,答案的各要素就能以字母的形式表现出来。
从信息的意义上说,每一个字母都被看作基本的思维操作。把这些字母综合起来就能组成一份索引(алфавит)。
在组成答案时可能在这样一些情况:
(1)答案只有一个词,但这个词要包括索引中的一个字母。学生应当决定,是否要把这个字母输入机器中。由此可见,全部回答不外是作出二者择一的决定——、“是”或“不是”。这样的输入答案就称为二者择一式。作为二者择一式输入答案的例子,现在我们来研究基础数学课程《关于数的概念》这部分中的一个问题。
问题:能说在数轴的点和有理数的集之间是一一对应吗?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将是从两个可能的答案:“是”与“不是”中选取一个,也就是说,或者肯定是对了,或者肯定是错了。
不难看出,在利用这种输入时,也可提出要求学生认真思考的、内容十分深刻的问题。它的应用范围是相当广泛的,这一点未必会引起怀疑。这只须回想教育实践中如下情况也就够了,即教师向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而学生们就举手回答问题。但是我们要指出输入二者择一式的答案在教学上使用得比举手回答广泛些,因为这样做使教师也能注意到“答案尚未作出”这种情况,而不是把这一情况与不举手所表示的“不是”等同起来。
(2)答案也就是需要从字母表中选出的一个字母。在这种情况下,输入答案就通称为选择式输入。
(3)为了拟定答案必须列出包括在所要组成的词中的那些字母,并可按任何顺序把这些字母输入机器中。我们把这种输入叫做协调选择式(аккордно—выборочный)输入。
例子:试找出下句中的主要成分。朱赫莱在深夜的来临使巴夫卡觉得事关重大(Н.奥斯特洛夫斯基)。
(4)在输入答案时,字母在词中顺序具有意义,那这种输入答案通常称为顺序作业式(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операционный)输入。
现在我们以无一电技术为例来说明这种输入。
问题:试绘制直接放大接收机的图。
这时为了绘制这张图需要选出正确的部件,并按严格的顺序把它们一个接一个地加以排列。答案将是一个由n个字母组成的词,而这些字母又是按n个序列之一排列的。
在研究对半自动控制式自动化教室的要求时,首先要从以下两点出发:一是应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技术和经济的观点规定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的一般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一是应把一套技术手段看作是教师的助手。教师自己要积极参加控制,因为任何程序现在都不可能考虑到在实施预定的教学过程进度中可能出现的一切偏差。
又因为作为教师的人现在是唯一的能进行自我适应的系统,所以不应当,也不可能取消教师参加教学过程。
学生和教师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整套设备的价格将是采用这种教室的效果标准。在同一水平上达到既定教学目的的条件下,这些数值愈小,效果就愈高。半自动控制在现代教学技术发展水平上,具有的优点比自动控制多。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用机器完全代替教师的趋向,我们是不能容许的。因为教师在上课时,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而且以自己的劳动态度,自己的思想信念来教育他们,从而实现教育性教学原则。半自动控制式自动化教室的整套设备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能在整套设备的各部件无阻碍工作的情况下,保证及时地进行多渠道的反馈,从而实现积极性、系统性、连贯性和可接受性等教学原则。
这套系统如能符合一定的要求,就会完成这些一般任务。
这套系统使教师在班组教学的条件下,不仅能广泛采用口头的暗示,而且还能采用各种各样的暗示来促进学生同教材的积极的相互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的认识活动。
创造这套系统的目的在于实现循环控制,因此该系统应保证能给受控目标发出指示;了解受控系统的原来情况;施加调节性的影响;得到有关受控系统在每一控制时刻情况的一定顺序参数的信息(反馈);整理收到的信息,选定校正措施;实现这些措施。
我们在根据这些原理来分析采用各种不同结构的自动化教室的经验和分析这些教室所共有的某些组合部件在教学上可能适用的情况时,应以符合这些要求的“里沃夫—2”式教室的结构为例来加以说明。
这种教室专门用来直接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掌握教材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以及用来进行总结性的检查(进行测验作业、口试、考查等等)。
教室只供一个教学班(二十八人)使用,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学校。
这一综合体是一个能进行课堂检查的教室,具有内部和外部的反馈,教室内有每个学生的控制台和教师的一架起联结作用的控制台,教师的这架控制台带有色灯信息盘和任意编码装置。
“里沃夫—2”式自动化教室与其它系统不同,它能使教师从学生那里得到分为“是”、“不是”、“不知道”、“未作出答案”几个部分的信息。同时,如果答案不对,教师就会看到,这一答案是怎样的,这样就能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掌握所讲教材的情况,并且说明所犯错误的逻辑本质。此外,教师还能看到那些一般不工作的学生。
程序教科书、教学机器或直接来说,就是教师本人,都可成为信息的来源。在后一种情况下,教师利用各种传递信息的手段来讲述教材。在讲述一份信息之后,他就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并通过译码装置把正确答案的号码输入比较组件和把答案结果发送组件。
学生借助自己的控制台提出答案。信息通过记忆组件进入比较组件,然后由结果发送组件发给教师。同时信息由记忆组件进入学生控制台的指示盘。指示盘向学生指出,他的信息已由教师的控制台接受。
教师分析回答的结果,让学生知道错误之所在,并向他提出下一问题,或讲授一份新的教学信息。如果信息是通过程序教科书或教学机器发给学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检查学生掌握教材的程度,向他提出测验题,并利用自己的信息传递手段积极影响教学过程。
第三种自动控制教学过程的教室现在还处在研究和实验检查阶段,因此本书不拟详谈。
程序教学在其发展的现阶段上已超越实验研究的范围,处于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的阶段。它的主要方向是制定各门具体学科的程序。这一巨大的和重要的任务,如不广泛吸收中等专业学校的熟练教师参加,就不能得到顺利解决。
教学的组织形式
一、教学形式的实质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