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说,这样做很圆滑。那又大错特错了。中国人最讨厌的就是圆滑,我有时间常常会看看电视节目,我觉得在上面讲话的人真的很丢脸,说什么“做人要圆滑一点”,那完全是错误的。中国人最讨厌的就是圆滑、奸诈、不诚实,我们要的是圆通,绝对不可以圆滑。不圆通,就没有一条路可以走得通。
圆滑与圆通有什么区别?我相信有80%的人都搞不清。圆通跟圆滑表面上完全一样,统统是推、拖、拉。我希望大家明白,推、拖、拉是最好的管理,你看一推、一拖、一拉,省力、省时,又不费劲,然后问题都没有了。
但是,推、拖、拉能解决问题吗?
绝对可以。推、拖、拉到最后没有解决问题,就是圆滑;推、拖、拉到最后解决问题了,就是圆通。你要存心用推、拖、拉来解决问题,就是圆通;你只是想用推、拖、拉来推卸责任,就是圆滑。
大师名言
推、拖、拉是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
一味求快,死得更快
推、拖、拉是一种最好的管理方法。那么,怎么用推、拖、拉来解决问题呢?
老板有个工作要给甲做。如果直接交给甲做,就是在害他,因为别人就不高兴了。别人会想,他算老几?这个工作他做得了吗?甲明明做得了,别人能想办法让他做不了。这是老板的错。
老板很明显地把一个工作交给谁,就是在害他,因为所有人都看不顺眼。有人会想,旁边有比他年资高的,老板为什么不尊重一下?有人会想,有人的年资比他高,老板却当着别人的面把工作给他做,那个年资高的人就没有面子,完全没有面子。这个人不敢打击老板,就想办法打击做事的人,就想办法让他做不成。这是老板错了。
老板有个工作要给甲做,但是要顾虑乙的面子,所以,会先给乙:“这个请你做好不好?”
乙一定先推:“我忙不过来。”
老板:“是啊,我也知道你忙不过来,不过没有你做,就是不行。”
乙;“那怎么办呢?”
老板不等他讲完,就说;“那能不能给甲做?你拿去给他做?”
就这样,老板让乙拿给甲去做,乙有面子,他们两个合作得很愉快,也达到了老板的目的。
这么一兜圈子,什么问题都没了。但是,如果你直截了当地把工作交给甲,可能节省了3分钟,但是后面的事情3个小时你都搞不完,这叫做欲速则不达。
有人会觉得这样做事情复杂多了。其实不复杂,习惯成自然。有些事情不是一快就了事的——一味求快反而会死得更快。
人人都要学会推、拖、拉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这件事情要交给一个人做,可是比他资历深的人有很多,要一个一个都去照顾吗?
当然不要。其实一件事情有它相关的一个“链条”,只有几个相关的人,他们在同一个部门,如果你没有看到这一圈人,只看到一个人,其他人就受不了,就开始搞鬼。很多情况下是我们遁部属搞鬼,而不是我们的部属故童要搞鬼。
也就是说,部属搞鬼是老板的责任,是老板思虑不周。人人都要推、拖、拉,所以,哪个老板如果不推、拖、拉,他就很惨。
另外,作为部属来说,推、拖、拉也很重要。
明明要给另外一个人做的事,老板先尊重面前这个人一下:“这件事情你帮忙。”对方说“好,我来做”,对方就糟糕了,老板也糟糕了。
因为这个部属不太清楚老板的本意是什么,因此他不会得到老板的重用。老板一说让他做,他马上就接下来,那样不好,会很吃亏。因为老板会觉得奇怪:他有这个能耐吗?他吃得下来吗?他答应得可真快啊!然后老板会想办法逼他,遇到他吃不消了,自然“吐”出来,这叫做自找麻烦。
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养成一个习惯,人家给你东西你先说“不要”,要看看是不是真的要给你。
站在不要、不要的立场来要,你不会乱要,你会要得合理;站在不说、不说的立场来说,你会说得合理。你到别人家里面去做客,
人家全家人正在吃饭,一定会招呼你,西方人就会直接过去吃,中国人则是这样:
主人:“哎哎,一起来,一起来。”
客人明明饿得要死,也一定说:“我刚吃饱,我刚吃饱。”不敢过去啊,一过去,没有汤、也没有菜。
主人坚持说:“一起来,一起来。”
客人还要推、拖一下:“我刚吃过,我刚吃过。”
如果主人一招呼,客人就过去,也许就会有这样的结果:客人会在心里抱怨主人,什么都没有,还招呼我来;主人也会不满意,我是看你来,给你面子,想不到你就真的过来了。你这种人我怎么跟你交往呢?这样的话,客人很难堪的。
所以,我们不是虚伪,而是会为对方着想。
如果主人继续说:“不要客气,汤是热的,菜也刚炒出来。”
客人还要讲:“我刚吃过三碗。”
主人继续邀请:“过来!”
如果是这样,再客气就不好了,客人就过去,再吃三碗!这才叫会做人。
第一,推、拖、拉是给自己一个观察局势的时间。
用推、拖、拉来充分思考,不然,你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审时度势,然后再做决定,“谋定而后动”。
第二,推、拖、拉是要推给最合理的人。
我们总是把事情推给别人是错的,总推给自己也是错的。推给别人叫做礼让为先;推来推去,推给自己叫做当仁不让,众望所归。
你根本不推,就自己做,所有的人都会看着你、盯着你,事情做得好才怪。
第三,推、拖、拉最省力,可以缓解气氛,“以让代争”。
推、拖、拉看起来像是让,实际上也是一种争,只不过在形式上斯文一些、缓和一些,对容易情绪化的人来说,是一种保平安的做法。经过推、拖、拉这么一个过程,工作不但没有受到阻碍,反而会更顺利。
怎样推、拖、拉
推、拖、拉怎样才能既用得好,又不让人家说你是在存心耽误事?
我认为,把握好度很重要。凡是老板交代你做事情,你先推一下试试看,看他是真的让你做,还只是说尊重你。
如果老板说有件事给甲做(他要尊重甲一下),甲马上接过去,老板就惨了,因为他可能只是想尊重甲一下。老板把事情拿给乙,乙推一下,如果老板真的让他做,还会讲:“我知道,这些我都考虑过,你勉为其难,你就做了吧。”乙就做了,他做得心安理得。
有时候,我们的第一次不一定是真的,但也绝不是假的,第二次还不见得是真的,但第三次一定是真的。所以,经过推、拖、拉,你马上就知道真真假假了。
看到老板过来,大家马上站起来。老板说:“请坐。”你坐下去,他能把你骂起来!可是你站在那里,他一头火啊:“站在那里干吗?工作要紧啊!”(坐也挨骂,不坐也挨骂)
老板请坐,会做人的人就会说:“没关系,我来得及,我工作来得及。”(表示自己站着不耽误工作)
老板:“不要客气,你坐下。”
他会说:“我听完你交代再坐。”
老板:“我没有事,你坐下。”
好,他就坐下了。
这样做非常保险。一般人不会这一套,吃亏了还一直怨别人。可是,怨别人有什么用?孔子讲得好,不怨天、不尤人,要怪自己。
不要存心用推、拖、拉来嫁祸别人,不要存心推、拖、拉浪费时间,不要存心推、拖、拉来推卸责任,那样叫圆滑。圆滑是大家都痛恨的。
我们要好心好意,要推到最合理的人,要推到大家都有面子,要推到自己将来好做事,能够把事情做好,事情做得皆大欢喜,这叫圆通。
中国人很重视人们做事的动机,西方人完全没有什么“动机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就是这个道理。
大师名言
我们必须谨慎地、用心地用推、拖、拉的方式化解问题、解决问题。
做事要有原则,外圆还要内方
圆通和圆滑还有一个区别就是,你是不是真的有一个做事的原则。
我是一个顾问,是一个到处被人家问的人,有时候我也会去问别人——学问也是要问的啊!
我会去问老板:“你这老板当得很好,你怎么当的?”
老板回答:“我真的什么都没有,我就是有原则。”
我再问他的干部:“你的老板怎么样?”
干部回答:“我的老板什么都好,就是没有原则。”
干部看老板没有一个是有原则的,而老板没有一个说自己是没有原则的。
我在英国读书,英国人都告诉我,你们中国人没有原则,你们都是个案处理。但是,我们问问所有的中国人;“你有没有原则?”他会说:“除了有原则以外,我还有什么?”
我们看自己非常有原则,看别人则是毫无原则——看自己跟看别人运用的是双重标准,看自己规规矩矩,看别人都是投机取巧。我们家的小孩最好,隔壁家的小孩就是糟糕的。我们常常会叫自己的小孩不要跟隔壁流鼻涕的小孩一起玩。难道你的小孩不流鼻涕吗?自己的小孩流鼻涕是干净的,别人的小孩流鼻涕就是臭的——亲疏有别。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去坚持自己的原则呢?
所有的中国人都有原则。我们是内方外圆。我们要学的是外圆,而不是内方。需要调整的只是你的外圆要圆一点儿,要修圆它。
一个人里面也方、外面也方,就会常常跟他人格格不入;一个人里面圆、外面也圆,就会完全没有做人的原则,谁都会看不起他。
我们看不起那种没有原则的人,但是我们更看不起那种刚愎自用的人。比如说喝酒。你越说你不喝酒,别人就越要想办法把你灌醉,最后你就倒霉了。你说它干吗?你在那儿混不就好了吗?人家拿杯,你也跟着拿,你什么事都装得一样,你就没事了。大家对这种坚持说自己不喝酒的人,想办法灌醉是最高兴的。为何不圆通一点儿呢?
一个真正了解中国人的人,会跟大家处得非常好,而且没有事情办得不顺利。也就是说,外圆一定要内方,内方一定要外圆。中国人讲方圆是有道理的。
大师名言
圆通不是圆滑,要圆通,不要圆滑。
思考
怎样才能做到内方外圆呢?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