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之后的花钱方式将左右你的一生,胡乱花钱,只能在30岁之前如何花钱与如何存钱同等重要。既然“工资-支出=储蓄”,那么,想好好存钱就必须切实培养掌控支出的能力。
话虽如此,在20多岁时谁没有过惨痛的失败经历呢?请大家回忆一下自己20多岁时的情形吧:当时的你为了进行自我投资花掉的金钱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了吗?
你能断言,因为爱好而花掉的金钱确实不算浪费吗?通过反省,你多多少少会意识到有些时候“那钱算是白花了”吧。即使是我本人以及我的理财规划师朋友们,在回首青春岁月时也曾感慨自己竟然也花掉了那么多冤枉钱。
浪费常常是事后才会察觉。而且要是一直强忍自己的花钱欲望,也似乎有些苛责自己。所以,20多岁时经历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30岁之后依然如此就不可取了。
希望大家记得:30岁后,能否吸取过往的经验教训,掌握正确的花钱方法,将会左右你今后的人生。
金钱管理不能繁杂,通过账户记录和现金支付就可搞清支出客户来找我咨询家计问题时,我都会要求对方告诉我他家一个月的支出额和储蓄额。结果,两者相加常常超过收入。究其原因,是没能搞清确切的支出金额。
收入和储蓄都很容易了解,但支出呢?除了花掉的现金,还有银行账户扣款、信用卡、电子货币,等等,完全把握的难度较大。
为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月存款额度,金钱进出状况就不能是一笔糊涂账。但30多岁的人因为正值事业上升期,恐怕就会有人说:“哪有精力来记账啊。”少安毋躁,请允许我介绍一个正确计算支出的办法吧,以便你的收支一致。
要正确计算支出,关键在于统计出以下两个数字:
第一,银行账户的扣款额。你只要调出网上银行消费记录或存折明细就OK了。
第二,现金支付额。要明确这部分支出,不需要查看每次消费的发票。只要统计你在这个月工资到账的日子到下个月工资到账的日子之间从银行取出了多少现金,然后加起来就是了。
至于电子货币,充值的时候我们已经付出现金或从信用卡划过去,所以不用考虑。数字不用太过具体,因为我们的目的只是想弄清一个月的大致现金流罢了。
这两个数字相加,就得出了一个月的支出总额。然后与每月的储蓄额相加,看看有没有超过收入吧。
光靠节约是长久不了的,只要坚持定期存钱,剩下的就可以想花就花!
要想长期坚持储蓄而又不给自己增添太大压力,那我的建议是:先设定一年的储蓄额度,然后踏踏实实地存钱。当达到一年的目标额度之后,剩下的就可以想花就花。
假如不预先计划好储蓄额度,就容易产生“无论存多少钱,也依然安不下心”的危机感。只要你把应该存的钱存好了,我认为,就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花钱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一年的储蓄额度应当设定为多少才合适呢?
在孩子出生之前、孩子上小学后及孩子独立之后这三个储蓄黄金期,夫妇两人一年的储蓄额应该瞄准11.2万~16万元。只要抓住了储蓄黄金期,不仅购房不会非常勉强,退休时还能够拥有200万元的存款。
如果达不到这样的储蓄额度,夫妇两人每年也要存到至少4.8万元;如果你是单身,那目标就是4万元。就算有时候花钱的地方很多,那也必须达到这个底限。
30岁结婚单身年代产假、育儿假期间,妻子的每月积累分可以暂停。
初中、高中和大学会有大笔教育费支出。
初中和高中时期,可以减少每月存款额度,但仍要坚持储蓄。大学费用要从存款里支出,但依然要继续坚持每月储蓄。
结婚会一人12万元(两人24万元)。
储蓄黄金期2目标:夫妇两人一年存13.6万元。
储蓄黄金期1目标:夫妇两人一年存12万元。
储蓄黄金期3目标:夫妇两人一年存16万元。
最后的储蓄期。60岁之前,是储蓄冲刺阶段。
40岁购房(首付款和各种费用支出共144万元)。
60岁时储蓄额要达到256万元。其中,还清房贷剩余的部分约56万元,存款余额约200万元(利率1%,再加上退休时公司给予的补贴)。夫妇两人一年存11.2万储蓄目标!
60岁只要达到了一年的计划储蓄额,那剩下的都可以花掉了!
在我的客户中,有的人一年只能存下大概2.4万元。一旦遇到婚丧嫁娶等需要大笔支出的情况,那一年的收支就会出现赤字。因此,在家计方面想方设法做到有所盈余就十分重要。
重新审视自己一个年度的支出和储蓄,用奖金来填补赤字的习惯要改掉不擅长储蓄或花钱的人,容易陷入以下的困局——每月都入不敷出,只好靠一年两次的奖金来填补赤字。
究其原因,也许有人会脱口而出:“那肯定是因为他花钱大手大脚惯了呀。”可事实上,储蓄过度导致赤字的情况也并不鲜见。
有的人每个月存起来的钱太多,给自己留的生活费很少。结果还没到下一个发工资的日子,手头的钱就不够使了。没办法,只好把已经存进储蓄账户的钱取出来填补不足。如此这般,无论你怎么坚持存钱,一旦生活费不足,就得把钱取出来花,因此,储蓄账户上的数字不会按照之前的计划稳定增长。
像这种用储蓄填补赤字的做法是个陷阱。对于刚刚开始每月储蓄的人来说,存钱的劲头越大就越容易掉进去。所以,要想保持储蓄的积极性,保证存款计划能稳储蓄贵在坚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月存款额度。
步推进,你就必须小心翼翼,千万别陷进去。
从此意义上说,找到一个让自己不感吃力的月储蓄额度就十分重要。当然,过于轻松的话又会使得存款增加太过缓慢。因此,有必要搞清楚自己一个月最大限度能存多少钱。
召开奖金支取会议,无论单身,还是全家!
一旦摆脱了每月的赤字靠年度奖金来填补的状态,那你的奖金就可以全部用于储蓄或者购买大件物品了。然而,如果把奖金放在工资账户里而不转移出来的话,就很容易被花掉。因此,一定要记得:奖金一到账,马上转入备用账户。如此,才能把它完全花在刀刃上。
当你得知奖金的数目大概是多少之后,就应提前召开全家参与的奖金支取会议。即使你还没结婚,那也要开一个奖金支取个人会议。
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就是讨论储蓄额。储蓄额要以一年的储蓄目标额为参考,并结合每月存款额度来考虑。如果你参加了公司内部存款或财产形成储蓄,那奖金到账后的转存数目是可以设定的。在全家达成一致之后就去把手续办了吧。如果你在银行有零存整取的账户,那奖金到账之后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或ATM把储蓄额转存进去。
一个月的支出加起来惊人?告诉你防止“不易察觉的消费”的办法我们必须注意到以下这个问题:每天花些小钱似乎不多,可一个月下来很可能会高得让人吃惊。回想一下,你是不是经常光顾你家附近的便利店?女性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时常前往某个化妆品店买东西?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个月总共在那些地方花掉了多少钱?心里有数吗?
这种习惯性光顾的某种商店,是造成许多人花钱无节制的温床。曾经有个杂志做了个理财专题报道,要我为顾客提供家庭收支咨询。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计算你一个月在便利店的支出总额”。结果有人这才发觉自己每月竟然会花掉2400元的巨款。所以,如果你心里没底,那我建议你也审视一下自己这方面的支出情况吧。
当然,要事无巨细地记下各项花费太麻烦,姑且把你常去的那个店的发票收集起来,一个月之后做个统计就OK了。
一天40元,一个月按30天算,就是1200元,一年就是14400元!一天40元,一个月按30天算,就是1200元,一年就是14400元!检查每天的小项支出!
我并不是想把你彻底挡在商店外,只是希望你重新考虑一下购物的必要性,从而避免一些无谓的花费。当你意识到自己花钱太过随意了,那就要改掉没事儿逛商店的习惯,并养成“三思而后买”的习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遗憾的习惯:存不下钱的人总是从ATM频繁取现恕我冒昧,你一个月会从银行取几次现金?能马上作答吗?或许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只要钱包里没钱了,我就到便利店的ATM去取,没怎么注意次数”。而实际上,这一类被称为“便利店ATM常客”的人花钱相对缺乏节制。
首先,时常取现的话,就比较难以弄清楚可供自己支配的余额到底有多少。其实,每个月从银行户头到底能取多少钱出来是完全可以把握的。而且每月的储蓄额确定之后,生活费和零用钱的数目也就大致明了。但要是你总是“今天先取800元吧”“再取800元去外面吃饭”的话,你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开支了。
再者,你到了便利店会不会觉得“既来之,则安之”,然后忍不住去店里的ATM取出钱来花掉?便利店的ATM确实方便,可它也容易造成过度消费。所以,在公司密集的城市商务街区,经常能看到人们不嫌麻烦地趁着午你知道自己一个月花掉了多少现金吗?工资到账后一次性取出4800元。
存得下钱的人存不下钱的人钱包里现金太多就容易花掉,所以每次只取800元,但加起来是多少?嗯,不算不知道,每个月恐怕都不同能立即回答你知道自己一个月花掉了多少现金吗?工资到账后一次性取出4800元。
存得下钱的人存不下钱的人钱包里现金太多就容易花掉,所以每次只取800元,但加起来是多少?嗯,不算不知道,每个月恐怕都不同能立即回答一个月取现1~2次的人多次取现,一次只取800元的人休时间在便利店的ATM前排起长队从ATM取生活费,一月一次才是正解!
为了控制每月的支出,我们需要掌握的法门是:设定好现金支出的上限。月初将上限额度一次性全部取出,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下定决心绝不再取,拼死守住就OK。
如果你害怕钱包里现金太多不安全,那就把暂时不花的钱立刻拿出来放在家里就行了。
刚开始你或许不太习惯,但只要连续坚持三个月,就可以逐渐掌控自如了。也许有人会说:“我花钱太快,还没到发工资的日子手头就没钱了。”那我建议你把现金以周为单位分开放置。如此一来,计划期限缩短到了一周,使可支配的金额上限更加明确,也就能更好地控制支出。
当你选择以周为单位来管理开支时,那关键是要在取钱时利用好ATM的“兑换”选择键①。这个键可以把一个月取现一次,按周为单位细化支出。
1000元换成
10张
100元的纸币。如此,现金分配就能非常方便地做到细化。
为使财务管理简单化,信用卡顶多办两张除现金之外,支出管理的关键在于信用卡。房租和水电费等花费是从银行账户里走的,数目相对固定,而信用卡则不然。只要是在透支额度内刷卡,多少钱都可以,结果非常容易导致收支赤字。因此,你必须攥紧手中的信用卡,不要让自己变成“透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