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潘承云解读产业价值链——兼析我国新兴产业价值链的基本特征[J]当代财经,2001(9)
[66]潘文卿外商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3(6):3‐7
[67]彭水军,包群,赖明勇技术外溢与吸收能力:基于开放经济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J]2005(8):35‐46
[68]平新乔等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溢出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的报告[J]世界经济,2007(8):3‐13
[69]平新乔产业内贸易理论与中美贸易关系[J]国际经济评论,2005(9‐10):12‐14
[70]齐俊妍基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分布的国际贸易结构分析方法研究[J]现代财经,2006(8):64‐68
[71]秦晓钟浅析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特征[J]投资研究,1998(4):45‐47
[72]任燕松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3(6):34‐36
[73]生延超要素质量、中间产品质量提升与后发经济收敛[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6):84‐91.
[74]沈坤荣耿强,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1(5):82‐93
[75]沈能,刘凤朝FDI对中国制造业技术溢出的渠道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4):261‐268
[76]史学军质量升级成本、产品创造性与市场结构[J]世界经济,2005(4):39‐50
[77]孙永平,余珮人力资本、FDI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基于中国面板数据的“卢卡斯之谜”的实证检验[J]经济评论,2008(5):26‐41.
[78]孙景蔚,李淑锦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的产业升级效应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22):123‐126
[79]汤文仙,韩福荣三缺口模型:对双缺口模型的修正[J]当代经济科学,2000(5):340
[80]唐海燕,程新章企业升级的路径选择——以温州打火机企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06(12):113‐116
[81]唐宜红,闫金光离岸外包对中国出口结构的影响[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20‐28
[82]陶洪,戴昌钧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省域比较——基于DEA的经验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0):100‐106
[83]田素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进步效应的结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3):63‐68
[84]佟岩,唐晓华产业自主创新的ETSI模型及其经济学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8(4):56‐59
[85]涂涛涛,张建华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效应——基于分位数回归法[J]南方经济,2007(7):37‐46
[86]汪洪涛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人才状况的分析与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06(10):76‐80
[87]汪琦本土技术创新、外国技术溢出与我国制造业贸易竞争优势互动性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11):89‐94
[88]王红领,李稻葵,冯俊新FDI与自主研发: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6(2):44‐56
[89]王洪庆外国直接投资、出口倾向与技术溢出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06(12):73‐77
[90]王苍峰,王恬国际外包承接对我国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6):73‐78
[91]王俊跨国外包与我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困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2):66‐69
[92]王洛林,江小涓,卢圣亮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经济国际化的影响——以全球500强在华投资项目为主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0(4):5‐13
[93]王睢杠杆成长战略[J]经济管理,2003(2):88‐90
[94]王成岐,张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内资企业绩效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5(9):17‐27
[95]王志鹏,李子奈外资对中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3(4):17‐25
[96]王秋菲,李凯,许波产业结构、技术溢出与上下游厂商合作创新决策[J]东北大学党报(自然科学版),2007(5):749‐752.
[97]王艳丽,刘传哲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3):101‐105
[98]吴蓉全球价值链转移与FDI的发展[J]财经界,2006(11):107‐108
[99]夏先良中国企业从OEM升级到OBM的商业模式抉择[J]财贸经济,2003(9)
[100]冼国明,蒲文广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基于地区层面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6(3):106‐117
[101]谢光亚,李洋经济发展的后发性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工业部门面板数据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3):73‐75
[102]辛永容,陈圻,肖俊哲FDI对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影响研究——基于劳动生产率视角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9(1):74‐79
[103]徐敏产品内国际分工、产业升级与产业增长——基于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8(6):31‐35
[104]徐毅,张二震FDI、外包与技术创新:基于投入产出表数据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8(9):41‐48
[105]徐盈之,金乃丽,孙剑技术进步、企业边界与外包决策——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经纬,2008(5):89‐92.
[106]许罗丹,谭卫红,刘民权四组外商投资企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04(6):14‐25
[107]许和连,魏颖绮,赖明勇,王晨刚外商直接投资的后向链接溢出效应研究[J]管理世界,2007(4):24‐39
[108]宣烨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企业特征视角的考察——以江苏为例[J]南方经济,2007(6):51‐60
[109]薛福连浅谈复杂产品的质量评价[J]化工质量,2007(4):19
[110]薛漫天外国直接投资对国有工业资本收益影响之探讨[J]国际贸易问题,2006(8):94‐98
[111]严兵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基于昆山地区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9):71‐76
[112]严兵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行业间溢出效应——基于我国工业部门相关数据的初步分析[J]亚太经济,2006(1):90‐93
[113]杨亚平FDI技术行业内溢出还是行业间溢出——基于广东工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11):73‐79
[114]于明超,刘志彪,江静外来资本主导代工生产模式下当地企业升级困境与突破——以中国台湾笔记本电脑内地封闭式生产网络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108‐115
[115]于珍,杨蕙馨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与测量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0‐95
[116]余燕春外资企业对我国技术进步贡献程度的测定——基于产品种类扩张模型的实证研究[J]浙江统计,2007(2):34‐36
[117]袁诚,陆挺外商直接投资与管理知识溢出效应:来自中国民营企业家的证据
[J]经济研究,2005(3):69‐79
[118]张宏,闫付美人力资本与FDI效应关系在中国的经验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9‐93
[119]张斌盛,唐海燕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吸收能力研究——基于人力资本流量指标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12‐117
[120]张可远,欧向军,沈正平江苏省主要经济带产业转换与空间相互作用研究[J]地理科学,2007(5):648‐654
[121]张杰,刘志彪需求因素与全球价值链形成——兼论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锁型”障碍与突破[J]财贸研究,2007(6):1‐10
[122]张二震,安礼伟资产专用性、产业组织与主导产业变更——对日本主导产业转换滞后的一种解释[J]江海学刊,2002(6):57‐62.
[123]张诚等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制约因素[J]南开经济评论,2001(3):3‐5
[124]张建华,欧阳轶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经济增长——对广东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3(2):647‐666
[125]张慧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05(6):53
[126]张春勋,赖景生技术创新、路径依赖与主导产业演替的障碍及突破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3):104‐106
[127]张雪倩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以汽车工业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03(4):26‐30
[128]章凯栋,钟昌标FDI技术溢出效应影响浙江自主创新的实证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6(5):71‐77
[129]张婧FDI的流入与中国产业结构:影响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2001(6):41‐44
[130]赵惟论知识经济与产业升级的相关问题[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16(1):32‐34
[131]赵文丁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3(8):32‐37
[132]赵奇伟,张诚区域经济增长与FDI技术溢出: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3):111‐120
[133]赵奇伟,张诚金融深化、FDI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7‐2004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6):74‐82.
[134]赵江林外资与人力资源开发:对中国经验的总结[J]经济研究,2004(2):47‐54
[135]赵晓晨利用加工贸易技术扩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研究[J]财贸研究,2006(4):49‐56
[136]赵洪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率演进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4(12):91‐110
[137]赵海勇技术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初探[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42‐43
[138]郑江淮,高春亮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最优产业配套与政策转变[J]中国工业经济,2005(2):29‐36
[139]曾铮,胡小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与贸易条件恶化[J]财经科学,2005(4):162‐168
[140]郑秀君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渠道的实证研究——对上海浦东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的问卷调查[J]世界经济研究,2006(5):51‐57
[141]钟昌标外商直接投资的横向和纵向溢出:对中国电子行业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6(11):23‐29
[142]朱平芳,李磊两种技术引进方式的直接效应研究——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微观实证,经济研究,2006(3):90‐102.
[143]朱华桂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3(2):138‐144
[144]朱慧茹,闻国健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可行性分析及战略性建议[J]经济问题研究,2005(6):28‐30
[145]朱晓明,刘金钵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2003(2):4‐5
[146]朱艳鑫,王铮,薛俊波技术进步下我国分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演进研究[J]科研管理,2008(7):112‐117
[147]朱廷珺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基于C‐D生产函数的数理模型与对我国的经验研究[J]经济经纬,2007(6):34‐37
[148]邾慧,董芳FDI条件下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与产业升级[J]商业时代,2009(1):32‐33
[149]周俊芝,陆宝群FDI对我国出口增长以及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8(2):38‐50
[150]周伟,王强后过渡期我国技术寻求型FDI企业的竞争力研究[J]技术经济,2005(8):10‐43
[151]周松兰中日韩技术密集产品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基于RCA计量下品目群分类的新视角[J]亚太经济,2008(4):68‐73
[152]周琛影成本竞争抑或附加值竞争?——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发展[J]当代财经,2006(8):98‐102.
[153]祖强,染俊伟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行业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J]世界经
济研究,2005(9):4‐12.
二、英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