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这次变得胸有成竹了,理直气壮地说:“原因很简单,爱清洁的人有爱洗澡的习惯,不讲卫生的人没有勤洗澡的习惯,只有爱清洁的人才会因为长时间没洗澡而先去。”说完,小和尚信心十足地看着师父,等着他老人家的肯定。可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非但没有肯定小和尚的观点,反而说小和尚的悟性差,小和尚这下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两个人一同去洗澡,爱清洁的有洗澡的习惯,不讲卫生的有洗澡的需要。”小和尚补充道。可师父的脸色告诉他,这次他又错了。
小和尚只剩下一种选择,于是怯生生地回答:“两个人都不去洗澡,原因是爱清洁的人很干净,不需要洗澡,不讲卫生的人没有洗澡的习惯。”
他的话刚说完,老和尚满意地说:“实际上,你把四个有可能的答案都已经全部说出来了,可是之前你每次只认准其中的一个是正确的,这样你的答案是不全面的。因此,单单只拿一个出来都不是准确的答案。”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许多问题并非只有一个永恒的答案,所以没有必要为了一个不固定的答案而去与他人争辩是非。尤其是在与人的交往中,往往很多时候并非因为说得不对或做得不对,而仅仅是没有全面地考虑问题。
我们在否定和为难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同样被否定了。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十分快乐、大方地肯定对方的观点,学会点头称“是”。我们可以欣赏对方的观点、辩词和言论,想想他们所说的有哪些是合理的、正确的、有益于我们的地方。如果在言辞上较劲儿,很多时候都是无益和徒劳的。
相反,自己如果能够认真地倾听对方,并表示认可,不仅会使我们启悟智思、谦听受益,还会使我们交到更多的朋友。就算对方的观点错了,你需要去纠正,也不一定要直言他的错误,你可以像老和尚那样选择引导,委婉地反对对方的观点,对方自然会反省,也会感谢你的体谅。
放宽自己的心,不要让傲慢和虚荣控制自己,静下心来想一想对方是否真的错了,用委婉的方式去提醒对方,试着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对方,这样你身边的朋友才能越来越多,你的人生才会别开生面。
◎ 换位思考,理解的第一步 ◎
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多种角色。同样的一个人,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又不尽相同。小时候,孩子是父母眼中的希望,父母是孩子眼中的靠山。而长大后,孩子又成为父母的依靠。这个简单的事实说明了一个规律,这是一个人的身份不断变化的世界。
在我们的身份不断发生变化的同时,我们的心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为站在了不同的位置,所以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实际上,生活中我们时常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才能保持内心原有的平静。
球王贝利是足球界人尽皆知的明星,但是他的成长也同样经历了从懵懂到成熟的过程。贝利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非凡的足球天赋。随着了解贝利的人越来越多,许多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开始和贝利打招呼,还向他敬烟。像当时所有的未成年男孩子一样,贝利喜欢吸烟时那种“长大了”的感觉。
有一天,当贝利在街上向人要烟时被父亲看见了。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他没有想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儿子竟然做出了这样的事情。小贝利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眼睛。因为他害怕看到父亲失望的眼神。
父亲说:“我看见你抽烟了。” 贝利不敢回答父亲,一言不发父亲又说:“是我看错了吗?” 贝利盯着父亲的脚尖,小声说:“不,你没有。”
父亲问:“你学会抽烟多久了?”
贝利小声为自己辩解:“我只吸过几次,几天前才……”
父亲没有听贝利过多的解释,打断了他的话,说:“告诉我,香烟的味道好吗?我没抽过烟,不知道烟到底是什么味道。”
贝利小声说:“我也不知道,其实感觉并不太好。”贝利说话的时候,突然绷紧了浑身的肌肉,手不由自主地往脸上捂去,因为他看到站在他眼前的父亲猛地抬起了手。按照贝利的想象,那将是一记响亮的耳光,但是父亲顺势把他搂在了怀中。
父亲说:“你踢球有点儿天分,也许会成为一名高手,但如果你抽烟、喝酒,那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你将不能在90分钟内一直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事由你自己决定吧。”
父亲说完,打开他瘪瘪的钱包,拿出几张为数不多的皱巴巴的纸币,父亲对贝利说:“你如果真的想抽烟,还是自己买的好,总跟人家要,太丢人了,你一般买烟要多少钱?这些钱够吗?”
贝利深深低下了头,为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了羞耻。从这件事情以后,他再也没有抽过烟。后来贝利凭借着过人的天分和勤学苦练,终成一代球王。
未成年的儿子吸烟,对于任何一位父母来说,这都是不能容忍的事,贝利父亲同样不能容忍,但是他没有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制止儿子,因为他也经历过离经叛道的青年时代,知道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做的一些事,他通过换位思考,选择了不会让儿子难堪的方式教育了儿子。而贝利呢?因为父亲的体谅,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试想一下,如果只是站在父亲的角度呵斥儿子呢?显然,贝利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倘若是父亲没有体谅他,那么为了一时之气,他可能走的就是另一条路了。
卡耐基说:“与人相处能否成功,全看你能否以同情的心理,体谅和接受他人的观点。”以同情的心理,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问题,指的就是换位思考。在现实的工作中,如果双方能有换位思考的精神,工作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如果只是单纯地一味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考虑其他人的利益,这样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成功。
老刘在自己的网络公司新开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在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很大,不仅需要他亲力亲为地监督项目的运作,还要求与此项目有关的人员在项目未完成期间不能请假。
新项目开展后,公司里不少员工都不得不在白天工作完后,晚上继续加班。老刘看到员工们这样任劳任怨,就得意扬扬地说:“这叫战友情谊!”
但是时间一长,就有员工开始抱怨了。
那天,负责此项目的小李在洗手间抱怨公司没人性,说老板不但不替员工考虑,还变相压榨员工。老刘正好在洗手间外面,听到了小李的抱怨后,顿时怒火中烧。他指着小李,大声呵斥道:“你领我的薪水,就要替我干活。如果不想干,可以交辞职报告!”
老刘说的本是一时气话,谁知小李马上就递交了辞职书。
冷静后的老刘想到,小李在此项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有些后悔了。可惜木已成舟,怎么做也不能把小李留住,就这样,由于此项目中的负责人小李的离开,老刘在这个项目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在与人的交际生活中,换位思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仅仅需要坦诚相待,更需要换位思考,只有不断地换位思考,彼此之间才会懂得尊重。换位思考是一种宽容,虽然你可能仍旧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但至少在对方看来,你曾为理解他而做出过努力,这就够了。
与人交往不能仅仅凭着感性,还要有理性,不要像老李那样,因为一时之气就被情绪控制住,试着站在对方的位置思考一下,说不定就能够互相理解、体谅了。
不要再去抱怨周围的人对你是否友善,也不要去想着利用自己的权势让人驯服。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不停地换位思考才能够让彼此尊重,才能让内心达到平和的状态。
◎ 摆脱仇恨最好的办法就是宽容 ◎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这样论及报复:“报复的目的无非只是为了同冒犯你的人扯平,然而有度量原谅别人的冒犯,就使你比冒犯者的品质更好。”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恕就是这样一种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它能够化解世界上最顽固的敌意和最强烈的仇恨。
宽容是一种美德和智慧,就像书中所写:“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世界上只有一种人能够做到没有永远的敌人,那就是懂得宽恕之道的人。
在仇恨面前,极少有人能够做到一笑泯恩仇,但这并非真的做不到,而是不愿意去做。当仇恨占据内心的时候,恨不得对方永世不得翻身,但就算对方如你所说,又能如何呢?不过是对方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你的生活并没有前进,更何况报复要付出大把的精力和时间。
用大把的时间去改变别人的生活,意义何在?别让仇恨占据了自己的内心,放宽自己的心,任由仇恨溜走,你才能拥有成大事者的胸怀和气度。
长寿王仁政爱民、慈悲为怀,使国家风调雨顺、财富民丰。然而不承想却因此而勾起了邻国贪王的野心,准备出兵抢夺。长寿王不愿殃及无辜百姓,便决定舍弃王位,与儿子长生一起遁隐山林。
贪王占领了长寿王的国土后,欲壑难填,仇意肆起,下令追捕长寿王父子。长寿王在一次敌我力量悬殊的偷袭中,为了保护儿子而不幸被捕。临死前,长寿王看到自己的儿子混杂在人群中,满怀仇恨地盯着贪王,便大声说:“希望我的儿子能以仁为诫,以德报怨,不要为我报仇。”
虽然听到了父亲的遗言,但满腔怒火的王子一心只想着报仇。于是他千方百计地得到了贪王的赏识,进而成为贪王的贴身侍卫。
在一次伴随贪王出行的途中,长生刻意让贪王远离随从,在山林间迷了路。筋疲力尽的贪王躺下来休息,在其熟睡之际,长生正准备动手杀了他,但忽然想起父亲的遗言,便犹豫不决起来。
最终,长生决定尊奉父亲的遗言,原谅贪王。同时,主动向贪王表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并说:“你杀了我吧,免得我报仇的念头又死灰复燃。”
震惊的贪王被长寿王父子的宽容和仁慈所感动,当下幡然醒悟。于是将国土归还给了长生,两国从此结为兄弟之邦。贪王自己也一改残暴,像长寿王一样善待人民、体恤疾苦了。
正如圣严法师所说:“慈悲没有敌人,智慧没有烦恼。”真正的宽容来自于博大的胸襟,来自于爱人如己的智慧。的确,心怀宽容,尤其是面对仇恨时仍能容纳对方,是让人肃然起敬的。然而,生命的意义就在彼此的接纳中展现出它的和谐之美。饶恕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一个饶恕别人的人,也会因为自己的生活中不再充满仇恨而得到心灵的释放。
好在我们还没有遭遇像长寿王父子那样的仇恨,但人们在生活中也大都会受到有意无意的伤害。有的人生气后,随时间而淡化;有的人拿起武器进行反击,并适时而止;有的人,置之一笑,调整好心态,继续走自己的路;而有的人,却无法从不快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他们常常扒开伤口查看,每看一次,伤口便扩大一分,于是报复心理便随之产生。且不说能否给对方造成痛苦,单就其本人为此所浪费掉的宝贵时间、破坏掉的好心情,也无不使其因受制于别人而偏离了自己原有的人生轨道,心灵自然也就无法自由地飞翔。但反之,当他人以恶劣的态度相向时,我们若能忍耐一时之气,以宽容之心对待,以理智之态处理,那么在不知不觉中便会创造出许多美好。
报复可以解一时之气,但仇恨就此结下,人们将自己困在仇恨的牢笼中,故步自封,不肯向前,毁掉的只有自己的生活。为什么一定要将原本美好的生活用仇恨毁得两败俱伤呢?说到底,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心不被自己控制罢了。
宽容是一种解脱,是对自己的一种善待。就像人们常说的,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消除仇恨并不需要刻意地复杂而为,只要用一颗简单的宽容之心来不断充实自己,那么仇恨自然也就没有容身之所了。如此,仁爱的光芒便会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参透人生智慧的同时,获得那份难得的从容与超然。
◎ 以退为进,能者的撒手锏 ◎
在固有的观念中,人们总是认为,痛是因为感觉到生活不如意。如果肯往深的方面考虑,人之所以痛苦,其实在很大原因上就是不懂得。
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弯腰,磕着的就是自己所谓高昂的头颅;不懂得选择恰当的时机宣传自己,醇香的酒最终只能在小巷子里飘香;不懂得人生的起伏跌宕,就很难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成败得失。
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绝不是身处险境,背后是万丈悬崖,而是处于十字路口时,茫然不知方向。有的人能够承担自己的痛苦,那是因为他懂得痛苦的价值。人们往往羡慕智者,并不是因为智者有着多么高的智商,而是在岁月的积淀中,他们懂得了常人不懂的人间真理。
春秋时期,楚庄王为了增强自己的势力,发兵攻打庸国。由于庸国奋力抵抗,楚军一时难以推进,楚将杨窗也被俘虏了。三天后,由于庸国的疏忽,杨窗竟从庸国逃了回来,他对楚庄王说明了庸国的情况:“庸国人人奋战,如果我们不调集主力大军,恐怕难以取胜。”
楚将师叔出了一个主意,建议用佯装败退之计,以骄庸军,从而再去进攻他们。因此,师叔带兵进攻,开战不久,楚军佯装难以招架,败下阵来向后撤退。像这样一连几次,楚军节节败退,庸军七战七捷,不由得骄傲起来,军心麻痹,军队渐渐松懈了斗志,对敌人的戒备也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