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搞发明,试验99次失败不算什么, 一次成功就能一举成名天下知;企业家则不 同,99次威功一次失败,就会遗臭万年。过去 我们几十年来一直小心翼翼走路,今后我还会 如履薄冰。——罗 苏
1998年,中国人的“虎”年,也是罗苏的本命年。这个属虎的汉子,已进入六十花甲——耳顺之年,正所谓“福寿三豆,花甲重开”,对于按惯例已到退休年龄的罗苏,是选择光荣引退还是继续“重开”,命运之神将把他带向何方?人们在充满期待。
此刻,让我们环顾一下国内情景——
3月5日,北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九届第一次会议召开,一个新的领导12亿人民迈向新世纪的中央政府机构产生。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5年工作,提出1998年工作建议,有七大方面,其中第二方面尤其引人注目,即国有企业改革要取得新的突破。在大会闭幕的新闻记者招待会上,新任总理朱镕基以他独特的风格、明确的语言、流畅地回答了600多位中外记者的提问,对本届政府的具体施政纲领,他概括为:“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即:确保1998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达到8%,通货膨胀率小于3%,人民币不贬值。这在上年开始的亚洲经济危机继续扩展的十分严峻的大气候下,作出这样坚定的保证,是需要很大勇气和气魄的。 “三个到位”就是:国企改革到位,金融改革到位,机构改革到位。“五项改革”就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金融投资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在这些任务中没有一项是轻而易举的。所以,朱总理表示,要以勇闯地雷阵的精神,义无反顾,在所不辞地向前进。这样的率领中国人民“改革”的壮行之举,让人耳目一新。
罗苏的人生之舟,注定也得被卷进共和国这场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之中,同时也在预示,罗苏的甲子轮回本命年,将是一次浴火重生,一次新的洗礼,一次质的嬗变。
国有企业的改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就陆续展开,现已进入第三阶段,以制度创新、机制转换为中心,逐步深入,从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在改革进程中是一个质的飞跃。
从1998年起,南海市政府和南庄镇政府,响应国家号召,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始加大企业改革力度,转制——,从体制上来一次彻底的转变,政企分开,培植民间经济力量,让企业在现代制度中真正回归到市场的本体——对镇办企业采用公开拍卖的方式,全部“卖”出去。
这也是珠江三角洲人的优良本色,善于“打擦边球”,用足政策,先走一步,只要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他们总会巧妙应对,从而喝到“头啖汤”。看得出,这是镇办企业转制的一种较为“激进”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核心,是通过组织专业机构对企业进行净资产评估,并组织专门机构对评估结果进行监督,以防止国有资产从中流失,然后公布竞价,向全社会公开拍卖,即最高价者得。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之初,南海县大批剩余劳动力从耕地上释放出来,迅速流向第二三产业,办起了一批与城市工业的相配套或相补充加工工业和商品流通服务业。进入1984年,也就是兴发铝型材厂应运而生的那年,南海县提出了“三大产业齐发展,六个层次共并进”的方略,也就是县、公社、大队、生产队、个体、联合体企业“六个层次共并进”(另一称谓“六个轮子一齐转”),方向明确,政策宽松,让南海迅速步入一个中小企业崛起的时代。南海经济在工业布局上,以铝型材、建筑陶瓷、纺织、化工粘胶、摩托车整车和配件、家电、内衣等行业为主,并很快形成“集聚经济”的地域产业特色,构建“一镇一品”或“一镇几品”的专业镇为依托的产业群,如大沥镇铝型材产量占全国的40%,占全省的60%;南庄镇陶瓷产量占全国的35%;盐步镇拥有中国十大内衣品牌中的七个。此外,西樵镇的纺织、金沙镇的小五金、平洲镇的制鞋、官窑镇的玩具、罗村镇的皮革及灯饰等等,都成为省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产业。然而,在“六个层次齐并进”的宽松环境下。南庄镇经济总量还是公有制占大半壁江山,当时的南庄80%以上企业都是集体企业,是集体经济过渡扩张留下的痕迹。于是,南庄镇政府从1998年8月拉开的集体企业改制——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有限责任公司改组等改造,其实都是对现有集体企业进行净资产评估后,采取公开投标的方式全部卖给私人。
兴发铝型材集团,同样面临着这场阵痛。
其时,兴发铝型材厂净资产评估为4.5亿元。这在南庄镇乃至南海市,都是最大的一个“盘子”。
因而,南庄镇集体企业改制,在连续进行到4个多月时,其所属企业几乎全部在拍卖声中易主,惟兴发成为一块难啃的“骨头”。这其实是全镇最大的一份优良资产,是一直在赚钱的企业呀?镇政府和有关机构,硬着头皮,每次都是提前半个月在报刊电视上公布“拍卖”日期,诚意接纳社会各方力量,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形式举行招标,然而,连续两次,都无人问津.拍卖只得流产。
4.2亿元接手兴发,如此大盘子,让人望而生畏。
镇政府领导找到罗苏:“苏哥,还是你来买吧,你熟悉这个行当。”
“我哪有钱呀?”罗苏一脸的为难。
“你去借,我们相信你有办法。”
罗苏其实比谁都热爱兴发,更愿意“买”下兴发,就像一位父亲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成人,假若要其转卖给他人,这会是何等揪心的事情?
连日来,罗苏陷入其从业40多年未曾遇到过的深深痛苦之中。
眼看到了1998年岁末.兴发的命运仍未有任何转机。
一天,南庄镇政府的领导,又一次找到了罗苏,他们恳切地要求,从支持大局,推动企业改制顺利完成的高度出发,让罗苏买下兴发!
罗苏此时才意识到:他将要经受人生最大的一次挑战,他要背负国有4.5亿资产以及未来经营的巨大风险,自己来养自己,养兴发,养那1000多号与兴发同行的员工。 背水一战,孰存孰亡,无暇他顾! 经过双方多次商讨,最后的方案是:从银行贷款2.5亿元,镇政府负担1.4亿元。罗苏及其组成的股东拿出3000万元,再由他们从银行贷款3000万元。镇政府那1.4亿元,由罗苏们分5年还清。企业股东为罗苏、陈洪再、罗日明、廖玉庆,按股本分担,罗苏占股本最多,成了最大股东。
这四个股东,都是兴发公司现行管理者,除廖玉庆是1991年进厂,其余都是兴发的开厂元老,且此前都是兴发的高层管理者。所以,由这些股东构成接收兴发,南庄镇政府是放心的,满意的。
连当地两家银行也同样大力支持,一路大开绿灯,分批为罗苏们借贷巨款,及时解决改制所需资金等问题,保证兴发顺利、平稳过渡。
这也是日后罗苏所说的,兴发品牌培植中重要的一环——企业家品牌所产生的良好效应。罗苏和笔者回忆说:当时改制时,公司净资产1.4亿,贷款2亿,外面的人不敢背这个“锅”,镇政府几次公开招标都流产了,但条件始终没降低,最后镇政府动员我来接收,他们了解我。虽然我一时拿不出钱,但凭我个人几十年的信誉,银行却敢贷几千万元给我,支持我,有人说这是罗苏树起的企业家品牌起作用,我想这话说得有点道理,虽然我不是什么大牌企业家,但我从1960年出任第一家厂长到如今,从没有赖过银行一分账,我和当地银行的关系非常好,他们看重的是我的为人,我的信用。
罗苏以个人几十年积淀起来的企业家品牌价值,也就是其个人良好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当地政府和金融部门。当然还有与其一同接收兴发的各位股东,就如各个董事成员说的:如果不是罗董带头接管兴发,我们肯定不敢沾边,我们也是冲他这个人来的。
这样.兴发改制得以在一派和风细雨中过渡,一切波澜不兴——兴发集团以至下属公司没辞退一个工人,工人照样上班,薪金还迅速提高;还让那些到年龄的老员工光荣退休,且一切工资福利按上级规定,以国营退休工人待遇执行;工厂照常运作,没有影响一天活儿,反而加大投入,开发新产品.更进一步拓展市场……
与此同时,罗苏又在企业内部进行了“利益与关系的平衡”,在管理层.让以前的两个副厂长分别出资2300万元和1000多万元,获得了兴发属下的幕墙铝合金厂和不锈钢厂的经营权,从而独立分离出去。
一场脱胎换骨的改制,最终平稳过渡。
从一位集体企业的厂长,变成民营企业的董事长,罗苏用40年光阴,完成了人生最大的一次转折。
其实,这对于步人花甲之年的罗苏来说, “从头做起”,虽是机遇更是挑战。说实话,这个时候才由自己来当自己的老板,未免太迟了,罗苏一直无私地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耗费在为人民服务、为集体服务的征程上.惟独没去考虑自己。
接手兴发的那一天,太太却显得很不开心,有点怨怼地对丈夫说:“要知道到走今日这地步,倒不如20年前就出来自己做好了。”
罗苏却很豁达,一副马死落地行的样子:“根据需要,听从安排吧,人要是光想到自己,光想到钱,是没多大意思的。”
问题是.有几个人能理解罗苏的追求和胸怀?就拿这次被上级动员买下兴发一事来说,外界一些不了解实情者,尚有微辞。
好在佛山市和南海市的各级政府,立场坚定,大力排除各种阻力,让全市的罗苏们不被外在压力所困扰,扶上马并送上一程。
为此,笔者采访了现任禅城区政协常委、工商业联合会会长周敏中。周会长原在外经委、贸易局和劳动局等部门从事领导工作,他是2003年新成立禅城区后,担任商会领导的,他对作为副会长的罗苏十分敬重。我让他评价一下罗董,他用十分饱满的激情肯定地说:
罗董既是计划经济年代我们社会颂扬的、符合当时政治社会环境的一个标兵和榜样.也是现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个标兵和榜样。他是连续十多年的优秀共产党员,从骨子里,他的优秀特质一直没有变,这点十分难能可贵。他六七十岁了,凭他劳动所得,够他养老了,早不需要这么辛苦了,他艰苦创业为什么?为的是把企业做优做强,为的是多一点回报社会,比如每年上交几千万的利税,这也是他的一种精神寄托,以体现人生价值。他人很正气,做事很执着,始终保持农民勤劳朴实的本色。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向他看齐。
谈到有人认为国有企业改制是国有资产的流失话题时.周敏中会长当即表明自己的态度,他绝不同意这种说法,他曾参与几十家国有或集体企业的改制工作。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佛山市国有企业改制,首先在找评估公司时,是由政府从中指定最少两家参加,当然有监控,评估后是否合理,再由审计或其他具备条件的部门监督,一旦发现评估不实,则追究责任。从法律上讲,每个评估公司评估的结果都是合法的,具备法律效应的,有公正性。在此基础上,把企业公开拍卖,国有资产不会流失。再有,经营者若不是隐瞒财产而报的,同样不会流失。若要说,在评估出来的净资产价格上作八折优惠转卖这打折的部分是流失,但若不优惠,谁愿意接收?政府把招标经营权交给社会,但首先优先原经营者,先内后外,因为管理者及员工,一直在为这个企业辛苦工作,在同等情况下先优先考虑他们是对的。从接收者来说,如没一点优惠,谁去做?若从一加一等于二的概念来说,认为资产转出去就是流失了,这不对。人家接收企业,要发展,要做优做大,要不断地投入,然后通过投入形成产出,这样,产出就比原来大了,税收也增加了。作为政府与劳动部门, “重在事业,不重在所有”,只要这个企业属你的地头,你都可以收到税,通过税收,去搞规划、发展就行了。比如罗董的兴发集团,转制后资金投入多了,产出也大了,每年上交税收从未转制时的9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000万元,翻了好几倍,如果不转制,谁也不会以个人名义贷款扩大生产,因为这个企业并不属某个人的,他没必要去担当风险,而转制后就解决了很多困扰。事实证明,这几年来,我区企业改制是成功的。当然,这个问题,要全部人认可,那也是不现实的……
1998年,这个中国人称的“虎”年,让罗苏这个属虎的汉子,在其花甲之年,再作一次“重开”,其实并不是他自愿的选择,这也像他以往8次走马上任,力挽狂澜,重开新天,再建基业一样,都是听从上级的安排。但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不再是政府委任的厂长或董事长,并从此永远告别昔日“吃皇粮”企业干部的头衔和待遇,真正是自己当自己的老板了。
正所谓:“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本来已经功成名就,正踏入60岁光荣引退的人生季节,时代却要将这棵老树逼向重新开花,再作一次灿烂的“逆境”。罗苏虽不情愿,却不去避难,他自认这也是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天职,更何况,不遇到盘根错节的考验,又怎得辨别刀具的锋钝呢?
于是,没有退路的罗苏,迅速调整好心态,彻底甩掉昔日的所有光环,默默地重新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