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那些学识渊博的人,他们的话语充满了哲理的光芒、智慧的力量;那些从曲折中走过来的人,他们的经验饱含了无声的箴言、无价的金律;即使是平庸之辈,他们的谈话里也可能存在着我们所不知道的合理因素。为什么我们不听一听他们的劝告呢?一条有价值的良言,也可能把我们送上成功的捷径。
鹦鹉的建议
猎人养了一只老鹰,用于狩猎;还养了一只鹦鹉,教它说人话。闲暇时,猎人喜欢逗弄鹦鹉,消磨时间。
春季的一天,猎人去小镇赶集。他把腌好的肉准备好,打算在市场上换一些生活必需品。
猎人高高兴兴带着老鹰和鹦鹉到了集市。可是由于匆忙,猎人在途中滑了一跤,原本停在他肩上的老鹰受到惊吓,急忙飞起,利爪不小心把猎人抓成了大花脸。
猎人难得下山,一年见不到几次朋友,在与朋友见面之前,居然被弄得破了相,不由勃然大怒,便在鹦鹉面前数落老鹰的不是。
鹦鹉说:“我平常看老鹰就是一脸凶巴巴的样子,虽然他能帮你打猎,但主要还是你出力。我看啊,倒不如养几只鸡,鸡不仅温驯,还能生蛋繁殖,一举两得。”
猎人听了,受到了启发,果然在集市里用老鹰换了5只鸡。
然而,没有老鹰的帮忙,猎人无法掌握猎物的行踪,以致于整个夏秋两季都没什么收获。
冬天到了,不习惯山区气候的鸡不但未能如期繁殖,反而在严冬中一只只死去。没有收获的猎人连自己过冬都很难,更没办法管鹦鹉了,结果鹦鹉也没有撑过严冬。
生存一点通
鹦鹉或许无意说老鹰的坏话,但鹦鹉毕竟是鹦鹉,其思考问题的方式难免受到自身条件的局限。人也一样,当他们遇到问题时,总是征询与自己比较亲近的人的意见。而绝大多数被征询的人,或许无意进谗言,但总以自己的心态、能力、经验,去解释别人的心态、能力、经验,但未必是正确的。所以,我们既要善于向朋友征询意见,也要善于听取朋友的意见。对于他人的意见,要结合对方的处境、地位、环境等因素,加以考量,吸取正确的部分,剔除不正确的部分。
鼷鼠的告诫
一对喜鹊夫妻飞到一片大森林里,选了一棵非常古老的榕树准备安家。这时,榕树底下钻出一只鼷鼠,对喜鹊说:“喂,喜鹊大哥,这棵树可不能安家呀!它的根已经烂得差不多了,过不了多久,这棵树就会倒的!”喜鹊夫妻心想:一只臭鼷鼠,胡扯什么呀?这么一棵粗壮的大树,怎么可能会倒呢?它一定是嫌我们占住了它的头顶,会给它造成麻烦。喜鹊夫妻决定不理睬鼷鼠的劝告,继续在这棵树上搭窝。
几天后,喜鹊夫妻在树上盖好了新家。不久,小喜鹊也孵化出来了,一家子生活得很幸福。但好景不长,鼷鼠的预言应验了。一天,一阵风吹来,老榕树忽然倒了,砸死了喜鹊妈妈和喜鹊宝宝,喜鹊爸爸悲痛万分。
“喜鹊大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鼷鼠说,“我天天生活在地下,当然比你更了解树根呀。”喜鹊悔恨万分,难过地低下了头。
生存一点通
生活中,有些人无视他人比自己的经验多,不听从劝告,反而自以为是,从而造成了悲剧。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从事的工作也不一样,因此每一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虚心地听取他人的经验之谈,以免自己走弯路。
不过一念间
两个职场失意的青年去拜望一位大师,想向他请教。他们一进门就说:“大师,我们在职场老被欺负,太悲惨了,求你明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这份工作,另寻出路?”
大师是一个怪异之人,只见他闭着眼睛,隔了半天,才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说完挥挥手,示意他们退下了。
两人回到公司,一个人就递上辞呈,回家承包田地,另一个人则坚持了下来。
光阴荏苒,转眼十年一晃而过。回家承包田地的那位科学种田,以现代理念经营农业,居然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另一个坚持留下来的也不差,他忍着气,努力学习,业务能力日渐提高,很快受到上司的器重,成了部门负责人。
一天,这两个人不期而遇了,回忆起当年的情景。
“当年,大师给我们同样‘不过一碗饭’这五个字,我一听就懂了,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何必硬留在单位?所以我辞职了。”土专家说,“你当时为何没听大师的话呢?”
“我听了啊,”那位负责人笑道,“大师说,‘不过一碗饭’,再受气,再受累,我只要想:不过为了混碗饭吃,头儿说什么就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大师不是这个意思吗?”
没想到两个人的理解各不相同,但结果却都很不错,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只好又去拜望大师,请他明示。大师已经很老了,仍然闭着眼睛,隔半天,吐出五个字:“不过一念间。”然后,又朝他们挥挥手。
生存一点通
人的一生,往往真的取决于一念之间。特别是身处十字路口的人,一念之间作出的抉择,可能会影响人的一辈子。因为一念之差,有的选择了好,有的选择了坏;有的选择了生,有的选择了死;有的选择前进,有的选择停顿……所以,把握人生方向,真的需要我们的智慧,一定要多动脑子。
召公谏厉王
周厉王十分残暴,老百姓公开指责他。厉王非常生气,派人四处监视公开指责他的人。监视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厉王就杀掉他们。从此,国家上下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相遇,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算打了招呼。
没有人再敢骂厉王,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诽谤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
召公说:“陛下,你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像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百姓有口,好像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像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实行好的政策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你的统治还能维持多久?”
召公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地劝说。遗感的是,厉王没有听进去。三年以后,百姓们开始造反,将厉王赶出了都城。
生存一点通
有道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说不清,不是秀才口才不好,而是不管你如何口吐莲花,如何引经据典,当兵的就是不听,甚至以武力相威胁。遇到这样的对手,谁也奈何不了。不过,历史不会容忍那些胡作非为的人,周厉王就是一个例子。如果他当初能听从召公的教诲,吸取教训,历史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他也不会成为千古昏君。
疯子的建议
一个国王派人把他的老铁匠涅列斯达叫来,交给他许多铁块,说:“我要你给我打造一个真正的人,能够走路,说话,有血,有脑子。”
“好的,我的陛下。”涅列斯达回答说。涅列斯达把铁块带回家,可是不知道怎样铸造一个真正的人,要知道世界上还没有一个铁匠能够这样做。
涅列斯达向朋友们一个个征求意见。他可不能对国王说,他不执行他的命令,因为这样就会被当作逆民而处死的。但是没有一个朋友能给他想出主意来。
涅列斯达惶惶不安地往家走。在路上他偶然碰到一个人,他认识他,和他有过一段交情。这个人后来神经错乱了,现在孤身一人住在森林里。涅列斯达不知道这一点,但一见面很快就明白了。
疯子有礼貌地跟铁匠打招呼,涅列斯达也有礼貌地答礼。疯子问:“你从哪里来?”
铁匠迟疑了一下,回答说:“我从山上来,去征求意见,我该怎么办?国王给我许多块铁,命令我铸造一个真正的人,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于是涅列斯达的这位朋友给他提出这样的建议:“这好办,你到国王那里去,对他说:‘如果你希望我铸造得又快又好,那就命令所有的女人剪下自己的头发烧掉,以便收集一千包炭。此外,我还需要淬铁的水,所以请你下令叫女人们哭出一百罐眼泪。”’
涅列斯达谢谢他的建议,便径直走到国王跟前,把可怜的疯子对他说的话讲给国王听。他说:“普通的木炭和河水不适宜于制造真正的人。”
国王听完铁匠的话,立即下令所有的女人剪下头发烧成炭,还要哭出一百罐眼泪。
但是把所有女人的头发烧了,还没有一包炭,而眼泪也只有两三罐。国王看到他不可能收集到那么多的炭和水,便派人把涅列斯达叫来,对他说:“停止工作吧,你制造不出人来,因为我没有足够的炭和水。”
涅列斯达靠这个方法得救了,他感谢了国王,并说:“我请你弄到那么多头发和眼泪,这就是要你做超越你力量的事。但是你,我的陛下,交给我的工作也超越了我的力量。从来没有一个铁匠能制造一个有血、有脑子、能走路、能说话的活人。”
国王笑了起来,说:“你是聪明的,涅列斯达!你说得完全正确。”
生存一点通
老铁匠得救了,国王停止了造铁人的工作,却没有处罚老铁匠,还称赞他是一个“聪明的人”,原因是老铁匠为向国王提出了一个好建议。然而,这个建议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而是一个疯子给他出的主意。所以,不管对方的身份如何,是高贵,还是低贱,是富人,还是穷人,只要他们的意见对,我们就要采纳。有时,越是卑微的人,他的意见越是正确。
狐狸中计
一天,刺猬和狐狸在小溪边相遇了。狐狸看了一眼刺猬说:“你看看我身上的皮毛又柔软又光亮,多么漂亮。你身上长了那么多又硬又尖的剌,难看死了。我劝你还是尽快想法把讨厌的刺拔了。”
刺猬问狐狸:“如果我把剌都拔掉,就变得漂亮了?”
狐狸忙说:“对对,改变一下形象就变得可爱了,让人喜欢。听我的劝告绝对不会错。”
第二天,狐狸又在小溪边遇见了剌猬。今天刺猬身上披着一张大树叶,只把小脑袋伸在外边。狐狸见刺猬这个模样,心想,刺猬一定把刺全拔了。他装出关心的样子问道:“你今天怎么披了一张大树叶子,身体不舒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