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音:
王毛仲从小就是李隆基的家奴,在李隆基的少年时代,他就常常携弓箭不离左右,类似今天的贴身保镖。李隆基第一次起事诛杀韦后异常顺利,是与王毛仲事先用心结交禁军头领分不开的;第二次在与太平公主的生死之战中,王毛仲更是用心用力,帮助李隆基掀翻了太平公主。李隆基登上帝位,王毛仲功不可没。可是自从李隆基亲政后,功臣们的命运并不是很好,为了稳定统治,好多功臣都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唯独王毛仲继续享受着李隆基的厚爱,成为玄宗的心腹宠臣。然而开元中期,经历了大风大浪的王毛仲却在小阴沟里翻了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蒙曼:
我们上一集不是讲了,唐玄宗废黜掉了王皇后吗?就是他把后宫的事情刚刚解决没多久,内廷的权力斗争又开始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说起来这个内廷的权力斗争和一个人有关系,谁呢?王毛仲。我们多少次提到这个人,本来是唐玄宗的家奴,后来因为政变有功,就成了唐玄宗的心腹宠臣了,那什么叫心腹宠臣?我们先看什么叫心腹?
唐玄宗派他担任检校内外闲厩兼知监牧使,这个官名太长了,什么意思啊?说白了,就是负责给中央禁军还有各地驻防的军队提供战马的这么一个官。可能有人说了,这不是弼马温嘛,弼马温难道是玉皇大帝的心腹吗?弼马温不是心腹,但是我们一定要理解王毛仲担任这个位置有什么意义?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和今天可不一样,古代骑兵非常重要,在战争之中,全靠骑兵出力了,在中国历史上凡是骑兵兴盛,战马比较充沛的时候,国力就强盛,比方说汉朝和唐朝就是这样。什么时候战马供应不上骑兵也压缩了,国力保证衰弱,比方说宋朝和明朝就是这样。
有骑兵就得有战马,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养马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特别是在唐玄宗的时候,他不是雄才大略,老想着开疆拓土建立战功吗?军马它就尤其重要。王毛仲也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皇帝很看重骑兵很看重战马,所以才派他来养马的,他就一定得好好干,怎么才叫好好干呢?王毛仲首先是精心研究动物学,研究怎么样让马生息繁衍,他接手养马这活的时候,唐朝的战马一共才有二十四万匹,十年之后,这马就繁衍到了四十三匹,十年之间差不多翻一番,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可以说创造奇迹了,这是他做的第一件事。王毛仲除了精心研究动物学之外,他还干嘛呢?他还精心研究管理学,因为我们知道几十万匹战马,那每天吃掉的马料就得有多少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额,这里头最容易产生经济问题,怎么办呢?王毛仲就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下属,做到一点都不贪污一点都不浪费,一年光给国家省下的马料就有几万石,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数字,光会省钱还不够,王毛仲还会生钱,养马怎么生钱啊?
我们知道,马是有自然消耗的,有些是病死了有些是老死了有些是受伤得把它打死,这些死马怎么处理?王毛仲特别有经济头脑,他把这些死马拆零碎了卖,马皮卖,马骨头也卖,马肉也卖,一年光在这一项的收入有多少呢?就有八万匹绢,这是好大的一个节余啊,你想想,别人养马烧钱,人家王毛仲养马挣钱,所以这个事情做得非常好,我们也知道,要把一件事做好除了要有头脑之外,还要有什么?要有实干精神和责任心,这点王毛仲就更是没说的,他为了把马养好,每天都住在宫廷马圈的旁边,有家也不回,跟大禹治水差不多了,因为有这种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所以养马事业在王毛仲手里非常辉煌。到了开元十三年的时候,唐玄宗要封禅泰山的时候,检阅王毛仲的时刻也就到了,唐玄宗给王毛仲下了一道命令,让他率领几万匹马来参与这次封禅。
王毛仲就挑了几万匹最好的马,而且按照毛色来编队,这样远远看过去,这些马在地上走,就好像五彩锦缎在地上飘一样,气势非凡啊。唐玄宗非常有面子,一高兴就在泰山脚下他封王毛仲为开府仪同三司,这又是一个什么官啊?这个官可太了不起了,整个唐玄宗一朝只封过四个人,一个是姚崇,一个是宋璟,一个是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第四个就是王毛仲了,你想能够跟那些大人物比肩而立,这是何等的荣耀。
这是说他是玄宗的心腹,那什么又叫宠臣呢?唐玄宗跟王毛仲的私人感情可是太不一般了,咱们知道感情就像酒一样,它是要靠时间来发酵的,王毛仲很早就追随唐玄宗,两个人一起从青春少年已经长成人到中年了,这中间有多少情分在里头。所以说起来是君臣关系主奴关系,但实际上在感情上那真是跟兄弟一样。
何况王毛仲又聪明伶俐,没少在关键时刻帮唐玄宗的忙,所以唐玄宗对他特别有感情。那感情好,自然赏赐就非常多了,皇帝嘛,想赏什么不行啊?所以赏给王毛仲的什么锦缎啊金帛啊乃至豪宅都是不计其数,这还不算什么,更要命的是,唐玄宗当时还不顾违反法律,非要赏给王毛仲一个夫人,那有人说,赏一个夫人怎么就违反法律了?其实这里头有一个误解,好多人都说中国古代是实行一夫多妻制度,其实这不对,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一个人在同一个时间只能有一个夫人,只能有一个正妻,其她的都得是妾。可是王毛仲在唐玄宗当上皇帝之前他就已经结婚了,已经有一个太太了,而唐玄宗想这黄脸婆哪里配得上王毛仲啊,不行啊,我得再赏他一个漂亮的,赏了王毛仲一个如花似玉的美人。
可是大家也要知道,那皇帝赏的,能让人家做妾吗,那是对皇帝不尊重啊,那要不要像唐玄宗对王皇后那样,把前面娶的妻休掉算了。王毛仲在这一点上还算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他对唐玄宗讲,糟糠之妻不下堂啊,我可干不出来那样的缺德事,这个妻我不能休。唐玄宗一看王毛仲在那左右为难的样子,他就笑了,跟他讲,法律都是咱们制定的,法律还能管得了咱们吗?这两个都算是正妻,全都封为国夫人,也不要分哪个是妻哪个是妾。这样一来王毛仲就有两位夫人了,每次宫里头赏东西给这些官员娘子的时候,人家王毛仲都拿双份。因为别人一个夫人,他两个夫人啊。有了太太嘛,自然儿子也就会跟着来了,王毛仲儿子更不得了,不得了到什么程度?他这些儿子生下来都封为五品官,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混不上五品官,而且这些小孩一能走路就经常被请到宫里去做客人,陪着皇太子一起玩。连宰相的小孩也没有这样的待遇。
画外音:
通过蒙曼副教授的分析,可以看出,王毛仲在李隆基登上皇帝之位后,并没有以功臣自居,而是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地干好本职工作,这使得李隆基对家奴王毛仲的厚爱几乎超过了朝中的宰相们,那么作为皇帝身边的红人,王毛仲究竟具有怎样的影响力呢?
蒙曼:
眼看着王毛仲在皇帝面前这么红,就开始有人跟他越走越近了,谁跟他越走越近?万骑的那些将军们。万骑我们讲过,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的时候,动用的就是万骑的将士,万骑将士决定效忠李隆基也是那次政变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政变成功之后,李隆基就把万骑的立功将士都封为“唐元功臣”,而且官也是一级一级地老往上长着。那么这些万骑将士他们王毛仲是什么关系?我们原来讲了,当年唐玄宗和万骑将士之间沟通的联络人就是王毛仲,应该说万骑能够最终决定支持李隆基,人家王毛仲是有一半功劳的,所以历史渊源就很深。
另外在开元年间,王毛仲又管上战马了,跟万骑的关系就更深了,因为万骑是骑兵,王毛仲管的是军马,这两方面就经常有工作联系嘛,经常要打交道。现在眼看着王毛仲在皇帝面前这么红,这些万骑将领谁不巴结他啊?一来二去,虽然说王毛仲没有在万骑担任任何职务,但是万骑的那些将军全都对他惟命是从,王毛仲简直成了万骑的最高统帅了。那么王毛仲和万骑走得这么近,唐玄宗他有没有意见呢?应该说当时唐玄宗没有什么意见,因为虽然王毛仲当时已经是一个大将军了,但是在唐玄宗的潜意识里,还是那个聪明伶俐的小家奴,在唐玄宗看来,让王毛仲管着战马,再让他对禁军也起支配作用,让他一个人管着两摊事,这不就跟自己管着一样吗?他是把王毛仲视为自己的心腹和代言人看待的,所以对于王毛仲向禁军插手,他并没有意见。
那么就不皇帝的纵容之下,王毛仲和禁军越走越近,近到什么程度呢?开元十七年,王毛仲家里迎来一件大喜事,他的女儿出嫁了,嫁给谁了啊?嫁给万骑的将军葛福顺的儿子,王毛仲跟葛福顺成亲家了。葛福顺我们原来也讲过,那是唐隆政变中前敌指挥之一,那次立了大功了,所以当时他已经是万骑的最高统帅了,你看王毛仲是管马的头,葛福顺是管兵的头,这两个人结为亲家,是门当户对啊。王毛仲也挺开心,因为葛福顺跟他是多年的老朋友,从老朋友做成亲家,天底下还有比这更舒心的事吗?
画外音:
王毛仲虽然没有在军中任职,但是由于皇帝的宠爱,再加上与军界错综复杂的关系,使他成为军界的无冕之王,然而风光无限的王毛仲,在不知不觉间使得同样是奴才的宦官们不高兴了,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蒙曼:
宦官为什么看不得王毛仲高兴呢?几点原因。第一点原因就是出于嫉妒。宦官怎么会嫉妒王毛仲呢?其实他们都属于所谓的内廷势力,宦官固然是皇帝的奴才,王毛仲也好,北门的那些万骑将军也好,这都是皇帝的奴才,因为这些将军驻守北门,所以当时人们就管他们叫北门奴官。
这就好比宦官是皇帝的贴身仆人,王毛仲是皇帝的马僮,北门那些万骑的将军是皇帝的保镖,现在马头和保镖勾结在一块儿了,而且挺红,那贴身仆人他能痛快吗?所以这是第一个原因,嫉妒。第二原因是什么呢?宦官看不上王毛仲的第二个原因是争权。要知道,在开元中期的时候,不光是王毛仲在那儿红得发紫,也正是宦官势力取得大发展的时期,宦官哪儿来的势力?其实说白了还不是因为皇帝有势力嘛,而宦官整天在皇帝身边待着,他这个位置重要啊,就是我们民间说的,萝卜不大长到背上了。宦官本身没什么能耐,但是人家在皇帝身边,他们金口一开抵得上别人千言万语,就因为想要得到他们的美言,无论是中央官还是地方官,当时都经常要巴结宦官。宦官收礼就收到手软,这么多钱干嘛?买房置地呗。
所以《资治通鉴》就记载,京城第舍,郊畿田园,参半皆宦官矣。什么意思呢?当时长安城里的房子,长安城外的土地,有三分之一到一半都被宦官占据了,经济势力已经很膨胀了。那么光有经济基础当然也不够,这时候宦官在政治上也开始崭露头角,宦官在政治上势力最大的风头最健的那个人是谁啊?那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大名鼎鼎的高力士。高力士我们知道,其实本来也是武将之子,后来因为家里犯了事,就成了宦官了,在武则天时候就进的宫,很有经验,很早也开始追随唐玄宗,两次政变他都参与过,所以也是功臣。唐玄宗对他也觉得很贴心,所以当时已经是宦官的头了,那相当于是唐玄宗的大管家。
因为是大管家,所以高力士整天就在唐玄宗身边侍候着,什么事他都能插进话去。开元中期,王毛仲固然是红得发紫,高力士也在这炙手可热,这他们俩的关系相当于谁和谁的关系啊?有点像《三国演义》里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估计高力士也整天在那儿想,既生瑜何生亮啊。这是第二个原因,争权。
第三个原因是王毛仲这个人太高调。本来宦官,还有王毛仲,还有万骑的这些将军,他们身份都差不多,按照《红楼梦》的说法,那叫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可是此奴才偏偏看不上彼奴才,王毛仲他就瞧不起这些宦官,连高力士这样的大宦官都不放在眼里,更不要说那些小宦官了。人家好歹也是皇帝的奴才,在王毛仲看来跟他自己家的奴才一样,对人家很看不上,稍不如意就把人家骂得狗血喷头,这宦官哪能高兴啊。
画外音:
基于以上三种原因,宦官集团与王毛仲结成了冤家,可是王毛仲对军界具有重大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讲,他实际上掌握了大唐帝国的枪杆子,所以皇帝李隆基对王毛仲也是非常依仗,那么手无寸铁的宦官究竟会用怎样的方法来打击王毛仲呢?
蒙曼:
对王毛仲很看不顺眼,那怎样才能打击一下这个人嚣张气焰呢?宦官的总头目高力士就出马了,高力士怎么出马啊?是不是直接跟皇帝讲,王毛仲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挑唆挑唆皇帝和王毛仲之间的感情。能不能这样做呢?不能这样做,因为高力士是个聪明人,说话做事是很有分寸的,他知道作为一个宦官经常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讲别人的坏话,这是不得体的,也是危险的。那么他不能亲自出面去说,让谁去说呢?谁去出这个头啊?刚才我们不是讲,好多官员那个时候都走高力士这个路线吗?所以高力士跟朝廷里好多人都不错,他想先让一个官员去探探路,毕竟官员他有这个职责,他们想要说谁都可以,那么谁去探这个路呢?当时有一个吏部侍郎叫作齐澣就来做这件事了。
就在开元十七年的六月份,也就是王毛仲嫁女儿之后没多久,这个齐澣就找到唐玄宗,说了这么一番话,齐澣说,“福顺典兵马,与毛仲为婚家,小人宠极则奸生,不预图且有后患,高力士小心谨畏,加宦人可备禁中驱使,腹心所委,何必毛仲哉?”什么意思呢?他说,葛福顺他手里是管兵的,王毛仲是管马的,葛福顺和王毛仲结亲家,这个事情是有危险的,小人嘛你宠他宠得太过了,他就会有不法行为,如果我们现在不提前考虑的话,会有后患的。
他说王毛仲不行,那谁行呢?齐澣话锋一转,说高力士不错啊,高力士是一个宦官,可以在宫廷里头驱使,如果陛下一定要有一个心腹的话,干嘛不用高力士非得用王毛仲呢?齐澣说了这么一番话,那么齐澣到底是谁啊?其实我估计可能有些朋友会有印象,我们讲过这个人,就是姚崇问他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啊?齐澣说,你充其量只是救时宰相。这个齐澣就是这个齐澣,在唐朝以博古通今著称,是唐玄宗著名的小诸葛,那么齐澣说这番话,就是非常有分量的,因为当时很多人都愿意听他的高见。
这段话的分量在哪呢?它点出了一个问题,说本来兵和马分别管理,这就有相互制约的意思在里头,而现在兵和马,因为王毛仲和葛福顺通婚,都跑到他们一家去了,如果说王毛仲永远忠诚于皇帝,这个事还好办,可是谁能够左右别人的思想呢?谁能够保证王毛仲一辈子忠诚,一旦他的忠诚发生动摇,皇帝你不觉得危险吗?这是存在巨大的隐患,如果说王毛仲你信任他有风险的话,相对来讲,信任高力士会好一点,因为他是宦官,受制于他特殊的身体因素,他的忠诚度比其他人要高。
这是齐澣的主体意思,这个意思说得很清楚,唐玄宗一听也真是倒吸了一口冷气,齐澣说得有道理,而且正是从齐澣这番话里,他想起来一件事,什么事啊?就在这个事情之前不久,王毛仲曾经跟唐玄宗提出来,想要当兵部尚书,兵部尚书是什么官?那是掌管全国军政的官,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岗位,当年姚崇也好张说也好,包括后来萧嵩也好,都是从兵部尚书这个岗位然后走上宰相的岗位的,这哪是一般人能当的,更不说是王毛仲那样的人。
所以当时王毛仲提出来的时候,唐玄宗就当笑话一样拒绝了,可是现在重新回想这件事,他觉得这里头问题不简单,王毛仲也是有野心的啊,他已经都能够控制禁军了,他还想向国家的军队插手,他到底想要干什么?他的野心还有没有止境啊?那么想到这里,唐玄宗就跟齐澣讲,说我知道你是一个忠诚的人,知道你是为国家着想,可是这事它不简单,是一件大事,你容我好好考虑考虑,你先回去。
齐澣说,皇帝你慢慢考虑不要紧,是得慢慢考虑,但是我提醒你一句,你要保密啊,俗话说得好,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什么意思呢?皇帝你要不知道保密,你会失去大臣的信任,以后别人不会再跟你说什么,如果大臣自己不知道保密,那是连脑袋都有危险的。唐玄宗心想我搞这么年政变,这点道理能不懂吗?别废话了,回去吧。齐澣走了,可是没过几天,这个事情还真就泄密了,怎么泄的密呢?齐澣自己给说出去了,这又怎么回事呢?当时有一个小官叫麻察,因为一点事情给贬官,齐澣恰好和这个麻察是好朋友,他就去给他饯行,饯行就要喝酒,酒一喝多,人就管不住自己的舌头了,反正齐澣就跟这个麻察开始议论起朝政来,议论来议论去就把自己给唐玄宗提建议这事像竹筒倒豆子一样都倒给麻察了。
话说完了酒也喝完了,该走了吧,齐澣是走了,麻察也走了,他走到哪去了?他直接走到朝廷去了,直接去找皇帝去了,说我要告密。告什么呢?他说,刚才齐澣跟我讲,陛下要对王毛仲如何如何如何,这是大臣在泄露国家机密啊,我特来汇报。听麻察这么一讲,唐玄宗是什么感受啊?唐玄宗是气坏了,心想,齐澣啊,你不说这是一个秘密吗?我倒守着呢,你自己怎么把它泄露出去了呢?这让我多被动啊。这个秘密已经泄露出去了,就得考虑解决方法了,怎么解决啊?能不能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把王毛仲给解决掉算了?不能这样做,因为这里牵扯的人太多了,你要是解决王毛仲的问题,就要顺便解决那些万骑的将军的问题,而将军手里都是有兵的,万一解决不好引起政变怎么办。
所以这个事情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绝不能冒进,那不能冒进就只能拿齐澣来开刀了,把责任都推到他身上去,而且唐玄宗也看出来了,这个麻察居心叵测,就为了自己能够将功折罪,不惜出卖朋友,这是一个心地极不善良的人,这样的人绝不能留在朝廷里,怎么办呢?定了一个罪,说齐澣和麻察两个人肆意议论大臣,挑拔皇帝和大臣的关系。把皇帝和齐澣的这通说法给安到齐澣和麻察的身上去,把两个人都远远地贬到地方去了。那么这两个人贬官了,事情其实也就闹出来了,王毛仲心里怎么想?他是不是有点紧张啊?王毛仲确实是这些年得宠的太厉害了,脑子都不够使了,相反,他那个乐啊,他心想,我是什么人物,树大根深,你看这两个人,这两个小文官,他们居然想要撼动我,真是自不量力,你看,我这好好的什么事都没有,他们两个自己栽了吧,看来我没问题啊,皇帝对我还是圣眷犹隆啊。
这样一想他就更放肆了,不知道收敛。那么他不知道收敛,他的那些万骑的哥们儿就更不知道收敛了,那是粗人,所以整天就是赌钱喝酒,快意恩仇,最后闹到什么呢?闹到在大街上大白天就杀人的地步,真是无法无天了。
画外音:
高力士通过大臣打击王毛仲的计划,表面上看是失败了,但是高力士敏感地觉察到,唐玄宗对王毛仲越来越膨胀的权力,已经心存戒心了。但是王毛仲缺乏危机意识,依然我行我素,锲而不舍的高力士在耐心地寻找着机会,那么高力士还会使出怎样的杀手锏呢?
蒙曼:
到开元十八年年底,机会来了。怎么回事呢?这一年,王毛仲的夫人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到小孩满三天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中国有洗三的这个习俗,唐玄宗就派高力士去给王毛仲道喜去了。道喜不能空手去啊,肯定带了大批的礼物,同时还让高力士跟王毛仲讲,按照惯例,仍然封他这小孩为五品官,高力士就领命去了。去了一趟回来他得复命,唐玄宗就随便问了一句,说王毛仲这次高兴了吧?就这一句话,让高力士心里打了一个激灵,他想,机会来了啊,怎么回答这句话呢?高力士说,王毛仲高兴不高兴我是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就抱着他那三天的小孩跟我讲,说这孩子难道不配当三品官吗?他是这样跟唐玄宗说的,这句话厉害不厉害啊?这是话是相当有分量的,它的分量在哪儿?首先这句话死无对证,古代也没有录音机什么的,这话是不是王毛仲说的谁也不知道,反正高力士说这是王毛仲说的。
这件事在《旧唐书》、《新唐书》以及《资治通鉴》之中都有非常清楚的记载,高力士通过这么一句话,还把王毛仲和唐玄宗之间的感情基础给破坏掉了。唐玄宗和王毛仲之间的感情基础在哪啊?我们一定要设定这是一个主子和一个奴才之间的感情,那么主子要求奴才做什么呢?其实古往今来,主子对奴才的要求就是绝对的忠诚和绝对的感恩,只要奴才能够忠诚于主子感恩主子,那么他无论做什么其他的坏事,主子都有可能谅解,可是现在通过高力士这番表达,王毛仲成了一个不知感恩的人,他居然怨恨起自己的主子来,哪一个主子能够容忍奴才怨恨自己呢?
所以听了高力士这番汇报之后,李隆基马上就生气了,他就跟高力士讲,他王毛仲是什么东西,当年就是个两面派,在唐隆政变的时候,他是首鼠两端,他还偷偷地跑掉,我都没有追究他的责任,现在他居然敢因为一个小孩子来抱怨我。高力士一看,唐玄宗居然动了真气,马上又跟进一句,他说,北门万骑那帮奴才其实都很嚣张,个个都像王毛仲这样,而且王毛仲跟他们那些人还都是一条心,这些人如果不收拾的话,后患无穷啊。
大家听听,这是谁说的话啊?这不跟当年齐澣的那句话一样了嘛,等于再次提醒皇帝,危险仍然存在。就这么几句话,王毛仲的命运就算是决定了。开元十九年的一月份,经过了一番精心地安排之后,唐玄宗突然下诏,贬王毛仲为瀼州别驾。在他去的路上,就派人把他给勒死了。那么王毛仲死了,他在万骑那帮朋友呢?那也一个一个收拾吧,以葛福顺为首的那些万骑的将领们都被贬到地方去担任别驾去了,一下子清除出去几十个人。
画外音:
在内廷的争斗中,以大宦官高力士的胜利而告终,他取代了王毛仲成为唐玄宗新的心腹宠臣。那么高力士又会获得唐玄宗怎样的宠爱呢?我们从高力士的得宠又会看出唐玄宗怎样的用人思路呢?
蒙曼:
过去唐玄宗看不见王毛仲就闷闷不乐,现在他是看不见高力士就睡不觉了,这话怎么讲?这是唐玄宗亲口说的,他说,力士上直,吾寝则安。只有高力士在这值班的时候,我睡得才踏实。听皇帝这样说了,高力士也很感动,感动之余,家也不要了,高力士是大宦官嘛,在外面既有娇妻又有豪宅,这些就都少见一点吧,每天晚上就在这陪着皇帝,伺候着皇帝安寝,让皇帝能够踏踏实实睡个好觉。那么这是生活上的信任,生活上的信任其实还不算什么,关键是高力士从这时候也就开始取得一定的政治权力。
怎么取得的政治权利呢?当时各地不都有奏章上报给唐玄宗嘛,要求皇帝批复,可是奏疏太多了,皇帝也批复不过来,怎么办呢?这时候,唐玄宗就跟高力士讲,你先过一遍,大事再交给我,小事你就自己看着办吧。那就等于把一部分行政权力让度给高力士了,这是行政权力。那么除了抓到一部分行政权力之外,高力士也向军队插手了,他就跟唐玄宗讲,现在宫廷守卫还是要进一步加强。怎么加强呢?没过多久,一支由宦官组成的内飞龙兵就应运而生了。
咱们都知道的唐肃宗时候的大宦官李辅国就出身于飞龙小儿啊。那么组建这支军队是干嘛的?那不是分割万骑的权力嘛,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唐中期以后宦官专权的这种局面已经是初露端倪了。那我们说了这么一个过程,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高力士和王毛仲之间的兴衰交替。我想首先咱们确实得赞一下高力士,他这个心机和手腕确实不一样,一个大宦官的风采已经是初露端倪了。
那么另外我们还要知道一件事,就是虽然这里头确实是充满了争权夺利和阴谋诡计,但是总的说来,铲除王毛仲的势力还是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因为我们讲得很清楚,唐玄宗本来是靠王毛仲和万骑将士对他的个人忠诚来保证稳定的,可是个人忠诚是不可靠的,它容易产生变故,特别是在王毛仲这个养马的官和葛福顺这个带兵的官结合在一起之后,这个风险就加大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唐玄宗能够做出决定,铲除王毛仲及其党羽这也算是当机立断的英明之举。那可能有人也不同意,说你铲除了王毛仲了,然后又提拔了高力士,这不叫作前门拒虎,后门迎狼吗?是不是这样啊?应该说也不尽然,因为宦官特殊的身体原因,他们对于皇权的这种敬畏和忠诚是远远高于其他势力的,而且就从个人素质上来讲,这个高力士也比王毛仲要懂进退、知分寸,他要比王毛仲成熟很多。所以真的像齐澣所说的那样,如果皇帝一定要有一个心腹的话,用高力士远比用王毛仲安全。随着王毛仲的死亡,内廷斗争又告一段落了,可是就在这前后,朝廷里头宰相之间又斗起来了,那么宰相之间是怎么一个斗法呢?咱们下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