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种动力学机制是以整个消化生理动态调控为表证,以机体深层次代谢机制为动力的多器官协调,超组合调控的“关系网络”,它是消化生理体系与机体代谢相互关系的动态产物。如果没有消化体系对营养物质的整体吸收和“输布”作用,没有消化体系与机体能量代谢体系的“对接”,“脾主运化”所产生的“升清”和“化生”作用将失去其应有的物质基础。
所以,“脾”实质上涵括了人体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至神经内分泌系统诸多生理学功能和病理学机制,若把脾脏进行剖析,可分成胃、肠、胰、及消化腺、胃肠道激素等的功能,而非消化系统中诸如脾与水液代谢,脾虚与免疫、脾不统血与血证等则可视为脾本脏的生理病理。
另有学者从生理病理角度研究线粒体与“脾”的联系。中医强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内经》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中医认为:饮食入胃,先经过胃的腐熟,然后下输小肠,在小肠进行消化,分清别浊,浊者(糟粕)则变成粪便排出体外,清者(水谷精微物质)则上输于脾,通过脾的运化,产生水谷之气而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可见,脾的主要功能是将经过小肠消化的水谷精微物质作进一步的运化。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认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小肠吸收后,由血液输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之中,主要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进行生物氧化,产生能量。John·W·金布尔教授曾形象地指出“线粒体的功能是很清楚的,它们含有进行食物氧化所需的酶,因而线粒体可以把各种食物的潜能转化成能为细胞用来实现它的各种功能活动的能。”从中医角度来看,只有“脾”才有这种转化的功能。由此可见,中医脾的功能与线粒体的功能非常近似。
脾除具有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外,还具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脾气不足、运化失职就会引起水湿停积于体内,故《内经》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研究表明,在胃黏膜超微结构的观察中,发现脾胃气虚病人壁细胞线粒体肿胀,固有膜中的浆细胞内质网扩张。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可能是由于线粒体的三羧酸循环障碍,产能不足,K+-Na+泵不能正常运转所致。这与中医脾气不足,运化失职的理论相吻合。
因为线粒体几乎分布于人体全身的组织细胞中,所以可以形成工作假设:中医“脾”主运化的功能,不仅仅是指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更重要的是在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从胃黏膜壁细胞线粒体观察研究已初步发现脾胃气虚病人壁细胞单位面积内线粒体均数较正常组少,且线粒体的损伤率也较高,特别是当病人出现面色萎黄、唇淡无华、口淡无味、劳累后腹胀、少气懒言、排便无力、脏器下垂时,其线粒体损伤率升高尤为明显。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从现代医学分析,可能是由于线粒体功能受损,能量不足,Na+-K+泵运转障碍,过多的水停积于细胞器内所引起。这与中医脾运化水湿无力密切相关。
壁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分泌盐酸和内因子,其分泌所需能量主要来源于线粒体产生的ATP。线粒体病变,能量不足,就会引起盐酸分泌不足,致餐后腹胀,食欲减退。线粒体是能量的生产基地,能量不足,可引起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劳累后腹胀等症状。国内研究表明脾胃气虚人有上皮细胞萎缩变平,微绒毛减少,这可能与线粒体病变、细胞的能量不足有关。同时不仅发现脾胃气虚病人壁细胞线粒体损伤明显,而浆细胞的线粒体也有明显的嵴断裂、基质变淡。因此,线粒体病变很可能是脾虚的物质形态学基础之一。同时发现线粒体数量减少及嵴、膜损伤程度与脾虚各种症状密切相关,症状越重则线粒体病变越明显,提示进行线粒体观察有助于脾胃气虚的诊断及对脾胃气虚程度作出判断。
当然中医学脾胃理论的学术内涵和外延是非常广博的,需要更好的继承和创新发展,这也对我们中医后继者提出了更高更艰巨的科学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全面的科学素质,求实的探索精神,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的科研研究能力。
(一)科研课题的确立与申报
选择什么样的课题进行研究,须经严格的科学思维,在进行理论各实验的准备后,研究题目才能确立。选题的步骤分提出问题、文献综述、建立假说、开题报告几步工作。
1.提出问题科研工作总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临床实践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想要解释而不能解释,想要解决而不能解决,头脑中自然会提出问题,出现原始的想法。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因此,提出问题触发萌生科研的欲望,是科研的启动力。
2.文献综述有了初始意念,接着是围绕主题查阅有关文献,进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目的是对情报资料作出批判性评价,为选择、确定研究方向和题目奠定基础。文献综述的结果可以获得该领域当今有哪些科学构思、最佳研究方法及其可靠的细节,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别人的劳动成果,帮助制定或修改科研设计,完善科研实施方案,保证科研选题和设计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3.建立假说对文献资料进行批判性研究后,要将初始意念上升为理论,须进行科学思维,建立假说。所谓假说,就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作出一种假定性说明。恩格斯对于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精辟的概括,他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一个新的事实被观察到了,它使得过去用来说明和它同类的事实的方式不中用了。从这一瞬间起,就需要新的说明方式了,它最初仅仅以有限数量的事实和观察为基础,进一步的观察材料会使这些假说纯化,取消一些,修正一些,直到最后纯粹地构成定律。如果要等待构成定律的材料纯粹化起来,那末这就是在此以前要把运用思维的研究停下来,而定律也就永远不会出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自然辩证法》)。
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上都是广泛地不自觉地应用着科学假说,如“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建立假说是科研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假说可以帮助人们确立研究方向,选择研究手段,人们在验证假说的过程中逐步接近真理。假说的形成,应以临床事实为基础,以公认的或被证明的知识理论为依据,在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抽象中产生。
4.确定题目假说形成和实验手段决定之后,就要精心拟定课题的题目。题目应体现受试对象(调查、观察对象)、施加因素(处理手段)和实验效应(指标)之间的关系。
5.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目的,其一,是通过撰写开题报告,研究者对自己的选题思路进行再一次的全面检讨;其二,举行开题报告,是获得同行们对选题进行指正的极好机会;其三,也是最主要目的,是争取将选题列入国家正式科研课题的全面陈述。开题报告是专家和科研管理部门对选题评议的主要依据。报告的内容应包括选题的依据,选题的历史概况、现代的进展,本题与前人不同的特点及创新之处;假说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采取的实验手段及水平;工作进行的程序;预期结果;题目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然后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