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积极性的字眼
马克·吐温说:“恰当地用字极具威力,每当我们用对了字眼,我们的精神和肉体都会有很大的转变,就在电光石火之间。”
当我们所说的话用对了字眼就能叫人笑,能治疗人的心病,带给人希望。相反,若是用错了字眼就会使人哭,刺伤人的心,带给人失望。同样,借助所用的字眼可以让别人了解我们崇高的心志和由衷的愿望。
历史上的许多伟大人物就是因为善于运用字眼的力量,大大地激励了当时的人们,使他们跟随着这些伟大的人物,塑造出今天的世界。的确,用对了字眼不仅能打动人心,更能带出行动,而行动的结果更展现出另一种人生。
美国的帕特里克·亨利担任13个州代表之前,慷慨激昂地说道:“我不知道其他的人要怎么做,但就我而言,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激发了几代美国人的热情,誓要推翻长久以来压在他们头上的苛政,最终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许多人知道人类的历史就是由那些具有威力的话所写成的,却很少有人意识到那些伟人所拥有的语言力量也能在我们身上找到,它能改变我们的情绪、振奋我们的精神,乃至于使我们有胆量面对一切挑战,使人生丰富多彩。
我们在跟别人说话时常常十分谨慎,却不留意自己习惯用的字眼。殊不知,我们所用的字眼会深深影响我们的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感受。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好好掌握怎样用字,如果我们由于以往的习惯继续不加选择地用字,很可能就会扭曲所经历的事实。
譬如说,当你要形容一件很了不起的成就时,用的字眼是“不错的”成就,那对你就很难造成兴奋的感觉,这全是因为你用了具有局限性的字眼。一个人若是只拥有有限的词汇,他就只能体验有限的情绪。相反,若是他拥有了丰富的词汇,那就有如手中握着一个可以调出多种颜色的调色盘,可以尽情挥洒你的人生经验,不仅为别人,更可以为自己。
在美国一家全国性的卡车服务公司里,管理阶层发现他们所送的货物中有万分之六会送错地方,这使得公司每年得额外赔偿25万美元的损失。为此,公司特别聘请戴明博士去给他们诊疗一番。根据戴明博士的观察,发现这些送错的案子中有五成是该公司的司机看错送货契约所致。为了能一劳永逸地消除这样的错误,而使该公司提高服务品质,戴明博士建议最好把这些工人或司机的头衔改为技术员。
一开始,公司觉得戴明博士的建议有些奇怪,难道把职位头衔改一改就能把问题解决了?难道就做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便可以了?可是,没有多久,绩效就出现了,那些司机的头衔改为技术员之后不到30天,先前万分之六的送错率一下子便下降到万分之一以下。也就是说,从此那家公司一年可以节省25万美元。
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字眼的转换效应无论是用在个人身上还是企业整体上,都是相当明显的。
生活中时时选择使用积极性的字眼,最能振奋我们的精神。相反,若是选择使用了消极的字眼,就必然很快地使我们自暴自弃。遗憾的是我们经常不留意所用的字眼,以致错失唾手可得的大好机会。因此,我们务必要重视字眼的重要性。这样做起来并不难,只要你能聪明而用心地选择就行了。
■ 使用激将法
树怕剥皮,人怕激气。许多事情可以凭借这一激而办成功。
有些人,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诚相待,就能打动他。但在同样的情况下,另外一些人可能“敬酒不吃吃罚酒”,任你磨破嘴皮,可他就是不答应你的请求。此刻,如果你改变策略,突然给他一个强烈的反刺激,用超常的手段去激励他,说不定却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张仪因久不得志,穷困潦倒,一日到苏秦府上拜见苏秦。好几天之后,苏秦才出来见他,并只让他坐在家仆们坐的堂下,仅赐给他仆妾们吃的饭食,还几次故意责备张仪,说他穷酸,不想和他打交道。张仪听后气愤不已,离开苏秦,前往秦国。
在张仪去秦国的途中,却有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与他结伴同行,送给他许多金钱。张仪到达秦国后,依靠陌生人资助的钱财得以拜见秦惠王,并很快被秦惠王拜为客卿。这时,那位同伴向张仪告辞要走了,张仪问其缘由,那人说:“我并不了解你,真正了解和关心你的是苏君(即苏秦)。他当时担心秦国伐赵而使合纵抗秦的计划破产,认为只有你才有能力去左右秦国的国策。所以,他当时用语言刺激你,使你来到秦国。而后又私下派我跟着并接近你,供你给用。现在,你已被秦王聘用,我就算完成了任务,该回去告诉苏君了。”张仪听后,大为感慨。后来,张仪凭他的智慧和才能,说服秦王,使秦军15年未越函谷关一步,为苏秦合纵之策赢得很高的声誉。由此可见,激将方式只要使用得恰到好处,适时适度,效果是妙不可言的。
激将法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直接刺激。这种方法通过故意贬低对方,说他不行,激起对方求胜的欲望,使其超水平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
在拿破仑征服意大利的曼图亚战役初期,法军接连受挫,有两支队伍竟如惊弓之鸟,不战而溃。拿破仑带着沉重的心情来到这两支队伍的驻地,以悲伤与愤怒的声调命令参谋长,立即在他们的旗帜上写上:他们畏敌如虎,不战而溃!士兵们受到斥责,羞愧难当,哭着恳求拿破仑对他们的勇气再考验一下,而不要马上让他们蒙受这一终身耻辱。果然,在后来的战斗中,这两队士兵英勇杀敌,为整个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另一种是间接刺激。它以张扬、称赞他人他物的方式,间接贬低对方,以激发对方压倒、超过第三者的决心,从而为我所用。
当马超领兵攻打葭萌关时,诸葛亮告诉刘备,只有张飞、赵云是马超的对手。刘备建议让张飞去迎战。诸葛亮说:“主公先别说话,让我去激激翼德。”
二人已在谈话间,张飞主动请缨去迎战马超,诸葛亮却假装没有听见,只是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能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为何小瞧我?我曾经一人独对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畏惧马超这个匹夫?”
诸葛亮笑着说:“你在当阳拒水断桥,是因为曹操不知虚实。他若知道虚实,你岂能占到便宜?马超英勇无比,他在渭桥之战差点杀了曹操。我看,就是云长来了也未必能胜得了他。”
张飞说:“我现在就去取马超项上人头,如若不胜,甘当军令。”
诸葛亮见激将法起了作用,便顺水推舟地点头答应了。张飞得令,与马超在葭萌关下酣战了两百多个回合。当时虽未决出胜负,却使马超产生敬畏之心。几天后,便率众归顺了刘备。
激将法要运用得一针见血,他就会竭尽全力来证明给你看并非如此,这样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
■ 攻人之恶思其堪受,教人之善使人可从
“攻人之恶思其堪受,教人之善使人可从”,这句话的意思是:给别人提出意见的时候,不要太过严厉;为对方着想提意见的时候,也要具体可行才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充分考虑别人的感受才行。
有的人责备别人的过失唯恐不全,抓住别人的缺点便当把柄,处理起来不讲方法、不讲效果而只图一时之快。而诲人者要么期望太高,要么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要么成功心切而不顾实际地填充别人装不进去的东西。这是责人或教诲时所不足取的。
世上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当然没有。我们自己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但我们常用十全十美去要求别人。因此,我们常常为别人的一些失误或缺陷而恼怒。这种做法会使我们同他人之间产生裂痕,从而导致对自己不利的后果。林肯的妻子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吹毛求疵的女人。在林肯夫妇共同生活的23年时间里,林肯夫人总是怨气冲天,指责丈夫做的事没有一件是对的,而且动作一点儿也不优雅。她甚至告诉林肯,他的鼻子是歪的,他看上去像个肺病患者。林肯夫人由于自己的吹毛求疵,不仅造成了婚姻的悲剧,也使自己的生活很不愉快。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用人时,如果求全责备,过于挑剔,就很难识别人才。比如,上司批评下属时说:“小徐,你看你这个书面请示像什么?又不是小学生做作文,难道你不知道请示的格式吗?”“大马,你怎么总是错别字这么多?”职场中的许多上司对下属的工作事事苟求,对下属本人更是求全责备,只恨他们没有长着三头六臂,样样使自己满意。应该承认,凡事追求尽善尽美,这种态度是对下属的一种鞭策。但有时若过于苛求,反而会打击下属的信心。缺点要一个一个地改,不足要一步一步地去改善,进步是一点一点积累的。把握好批评的度,循序渐进,不苛责别人,不打击别人,才能使别人愿意接受你的意见。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容不得别人的过失是一种苛刻。批评别人的缺点也要讲究方法,教育人时更要多为对方考虑、有阶段地进行。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智力和承受力,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