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说:“祭如在。”——祭祀的时候我们应该像祖先就站在面前一样真诚。
“祭如在”,连从来“不语怪力乱神”的理性现实主义者孔子也说“祭如在”。他也说过“不知生,焉知死”,但是“不知死,焉知珍生”?“祭如在”并不是与祖先在阴风森森之中凄然相逢,而是一种生机盎然的对生者的精神净化,让生者在碌碌俗世中也有一阵静默的思索时间,想想生命,想想过去与未来。“祭如在”令人思想玄远,但目的仍然落在现实。
“祭如在”是一种真正的真诚,是真正把这件事当成一回事,而不是只随众碌碌而祭,碌碌而散。“祭如在”作为一种精神,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尤为可贵。中国人缺乏对天地人生的敬畏,能“祭如在”,能反省一下个体的存在,是一件好事,是一种文化的自救。
由此,任何事情,最本真的东西还是在于自己的内心,任何外在的形式都无济于事,在社会日益浮躁和肤浅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醒自己:别让形式掩没了自己的真心。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儒家语录】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正言正说】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一定要怎样去做,也没有一定不要怎样去做,而是以是否符合义理去衡量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情,没有什么是非这样不可的,也没有什么是不这样不行的,唯独考虑的是要符合正义、符合标准和原则就行了。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凡事想开一些,洒脱一些,灵活一些,不要太固执,不要钻牛角尖。学会选择,懂得放弃,这是一种智慧,一种处世的态度。
诗人泰戈尔说过:当鸟翼系上了黄金时,就飞不远了。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放弃是生活时时需要面对的清醒选择,懂得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转机,渡过风风雨雨;懂得放弃,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学会选择就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把握时机,明智的选择胜于盲目的执着。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选择是量力而行的睿智和远见,放弃是顾全大局的果断和胆识。
懂得放弃,放弃那些你不需要的,不属于你的东西,你就可以将悲伤、失败等不好的东西归零,轻装上阵。正如果树为结出饱满的果实,就必须放弃自己美丽的花朵;要享受灿烂的阳光,就必须舍弃雨水的滋润。只有放弃了过高的奢望,放弃了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放弃了无法收拾的残局,才能脚踏实地,重新开始,才能拓展出一片新天地。我们要活的开心,一定要学会善待自己,该执著时执著,该放弃时放弃。我们放弃了苦恼,就会与快乐同行。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给自己一个微笑吧!
每个人都有过很多梦想,但不是每个梦想都能够实现的,当满怀的希望落空时,生活也似乎变得灰暗了。过份的执着,执着于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对于人生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一种负面的影响,甚至是一种伤害。于是要懂得聪明地放弃。该执着时执着,该放弃时放弃,衡量清楚,知己知彼,才不会太过于委屈自己。
放弃是一种智慧,放弃是一种豪气,放弃是真正意义的潇洒,放弃是更深层面的进取!你之所以举步维艰,是你背负太重,你之所以背负太重,是你还不会放弃,功名利禄,常常微笑着置人于死地。
你放弃了烦恼,你便与快乐结缘,你放弃了利益,你便步入超然的境地。放弃,你就可以轻装前进。放弃,你就可以摆脱烦恼,摆脱纠缠,整个身心沉浸在轻松悠闲的宁静中去。
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下爱情。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生活中应该学会懂得放弃。
苦苦追求于一份不属于自己的感情,不但迷失了自己,也徒然地耗费了青春和精力,作出不必要的牺牲。放弃一份感情,有时的确比开始要难。很多事的结局一开始就已经是注定的,作再多的努力也只是白费心机。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放手呢?放弃,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放弃了一个人的爱,可同时也又获得了重新去爱人和被人爱的权利,得何以喜又何以悲?
都说“得不到的东西最美”。既然明知不可能得到,又何必为此朝思暮想呢?不如面对现实,彻底将其放弃,同时也给自己拥有一个新追求目标的机会。“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否真的可以“衣带渐宽终不悔”呢?不如把这份美丽保留在心中,好好珍惜和享受一些已经拥有的美丽。人生如果不懂得放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不会珍惜身边的美好,并拥有它,结果将可能是一无所有。人,应该象竹笋一样,每长高一点,就要顶破一层土。
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过以后才会懂得。一如感情,痛过了,才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错过了,才会懂得适时的坚持与放弃,在得到与失去中我们慢慢地认识自己。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些无谓得执著,没有什么就真的不能割舍。学会放弃,生活会更容易。人生亦应如此,当生活强迫我们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前,主动放弃局部利益而保全整利益是最聪明的选择,趋利避害,这也是放弃的是实质。
学会放弃,在落泪前转身离去,留下简单的背影;学会放弃,让彼此都能有个更轻松的开始,遍体鳞伤的爱并不一定就刻骨铭心。谁说喜欢一样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它。有时候,有些人,为了得到他喜欢的东西,费劲心机,更甚至可能会不择手段,以致走向极端。也许他得到了他喜欢的东西,但是在他追逐的过程中,失去的东西也无法计算,他付出的代价是其的到的东西所无法弥补的。也许那代价是沉重,直到最后才会被他发现罢了。想想其实喜欢一样东西,不一定要得到它,心里的那种记忆是最好的回报。喜欢一个人,就要让他快乐,让他幸福,是那份感情更诚挚。如果你做不到,那你还是放手吧。其实喜欢一个人,并不一定要和她在一起,虽然有人常说“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快乐。喜欢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让他快乐,因为他的喜怒哀乐都会牵动你的心绪。所以有时候,有些人,也要学会放弃,因为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在生与死的选择上,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种解脱。是的,死仅仅对去了的人来说是一种解脱,而留下的人呢?因为你解脱了所以带给他们的痛苦大于你生存的痛苦,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属于你的苦你就要承受,无论是生是死,你都不能把他们加到那些爱你关心你的人身上,因为爱毕竟是没有错,或者,在你最不堪的时候,你只要做到仅仅是活着就够了,死亡只是一种诱惑,它不是牵引,什么都可以放弃,惟有生命不能。
人之一生,需要我们放弃的东西很多,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我们就要学会放弃。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会有山山水水,风风雨雨,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只有我们学会了放弃,我们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获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成功需要勇气,更需要智谋
【儒家语录】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成者也。”
【正言正说】
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孔子曾说,一个统帅的修养,一定要做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所谓临事而惧,并不是怕事,而是说任何一件事到手上,开始时就是怕会失败,所以要考虑周详,不自作聪明;到事情终于来了,则“好谋而成”,不怕了,必须用智慧,各方面都设想周到,促其成功。
让我们来看一则小故事:
三国时代,蜀汉的大将军关公,曾经降服了一个叫周仓的山贼作他的待卫。周仓力大无穷,可惜生性粗心大意,不大用头脑。一天,关公骑马,周仓步行,两人来到一棵树荫下休息。见树下有一群蚂蚁在爬,关公便对周仓说:“周仓,你打这些蚂蚁看看。”周仓伸出拳头,用力一砸,地面凹进一块,蚂蚁却没事。他再用力一砸,手痛得他哇哇大叫,蚂蚁还是若无其事。周仓眼见小小的蚂蚁都打不死,急得满面通红。关公见了,说:“看我的。”只见他伸出食指,轻轻一揉,蚂蚁就一下子死了好几只。周仓看得目瞪口呆,关公便对他说:“有很大的勇气和力量,还要懂得运用智慧和谋略,才能做大事、成大器。”
这个故事极具讽刺意味,但是它却犀利地说明了有勇而无谋是多么愚蠢和可怕的事情。
在中国历史上像孔子所说的有勇有谋的人很多,唐代智勇双全的郭子仪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公元765年,回纥、吐蕃几十万大军进攻长安,唐代宗和朝廷上下都震动了。郭子仪知道回纥和吐蕃两支大军虽说是联军,但也不团结,谁也不愿听谁的指挥,于是决定采取分化敌人力量的办法。回纥的将领过去跟郭子仪一起打过安史叛军,有点老关系。郭子仪就决定先把回纥将领拉过来。
当天晚上,郭子仪派他的部将李光瓒偷偷地到了回纥的大营,去见回纥都督药葛罗。但药葛罗不相信郭子仪还活着,他以为郭子仪早己死了。郭子仪闻讯后,说:“既然这样,我就自己去走一趟,也许能劝说回纥退兵。”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但是又认为让元帅亲自到敌营去太冒险。有人提出,派几百名精锐的骑兵跟郭子仪一起去,万一回纥人动起手来,也有人保护。 郭子仪说:“不行!带了这样多兵去,反而会坏事。我只要几个人陪我一起去就可以了。”
回纥兵士远远望见有几个人骑马过来,又隐约地听见兵士的吆喝声,连忙报告药葛罗。药葛罗和将领们目不转睛望着来人,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啊,真是令公他老人家。”说着,大伙一起翻身下马,围住郭子仪下拜行礼。
郭子仪跳下马来,走上去握住药葛罗的手,和气地对他说:“你们回纥人曾经给唐朝立过大功,唐朝待你们也不错,?我今天到这儿来,就为了劝你们悬崖勒马。”
药葛罗很抱歉地说:“令公别这样说。我们受了仆固怀恩的骗,以为皇帝和令公都已经死去,中原没有主人,才跟着他上这里来。现在知道令公还在,哪会同您打仗呢? 我们一定替令公出力,将功补过”
郭子仪和药葛罗正在谈话的时候,两边回纥将士听着听着,慢慢都围了拢来。郭子仪的随从一看回纥兵靠近,有点紧张起来,也挨到郭子仪身边,想保护他。郭子仪挥了挥手,叫随从让开,接着就叫药葛罗派人拿酒来。药葛罗的左右送上酒,郭子仪先端起一杯,把酒洒在地上,起誓说:“大唐天子万岁!回纥可汗万岁!两军将领万岁!打现在起,谁要违反盟约,叫他死在阵上!”药葛罗也跟着郭子仪起了誓,洒了酒,双方订立了盟约。郭子仪单骑访回纥营的消息传到吐蕃营里,吐蕃的将领们害怕唐军和回纥联合起来袭击他们,连夜带着大军撤走了。
由此可见,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几乎是不可战胜的。在中国古代,这样的典型人物还有很多,关于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李广,也有一段故事传为佳话:
公元前129年,匈奴派兵进犯上谷。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名将军带领人马分头出击。在四名将军中,要数李广年纪最大,资格最老。李广在汉文帝时候就做了将军;汉景帝的时候,他跟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过大功;后来,汉景帝又派他去做上郡(治所在今陕西榆林东南)太守。
有一次,匈奴进了上郡,李广带着100名骑兵去追赶3个匈奴射手,追了几十里地才追上。他射死了其中的两个,把第三个活捉了,正准备回营,远远望见有几千名匈奴骑兵赶了上来。
李广手下的兵士突然碰到那么多匈奴兵,不由得都慌了。李广对他们说:“我们离开大营还有几十里地。如果现在往回跑,匈奴兵追上来,我们就完了,不如干脆停下来,匈奴兵以为咱们是来引诱他们的,一定不敢来攻击我们。”
接着,李广下令前进,在离开匈奴阵地仅仅两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命令兵士一齐下马,把马鞍全卸下来,就地休息。
兵士们都发急了,说:“匈奴兵马这么多,又这么近,要是他们打过来,怎么办?”
李广说:“我们这样做,表示不走,使敌人相信我们是诱骗他们的。”
匈奴的将领看到李广这样布置,真的有点害怕。他们远远地观察汉军动静,不敢上来。
这时候,匈奴阵地上有一个骑白马的将军,走出来巡视队伍。李广突然带着十几名骑兵翻身上马,飞驰过去,一箭把他射死。然后再回到自己队伍,下马躺在地上休息。
匈奴兵越看越怀疑。天黑下来,他们认定汉军一定有埋伏,怕汉军半夜袭击他们,就连夜全部逃回去。到了天亮,李广一瞧,山上已没匈奴兵,才带着100多名骑兵安然回到大营。
这一回,汉武帝派了四路人马去抵抗匈奴。匈奴的军臣单于探明了汉兵的情况,知道四名将军中最难对付的是李广,就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雁门,沿路布置好埋伏,命令部下活捉李广。匈奴兵多势盛,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李广的人马被打散,李广自己也受了伤,被匈奴兵俘虏。
匈奴兵看李广受了重伤,把他放在用绳子络成的吊床里,用两匹马驮着,送到单于的大营去。
李广躺在那张吊床上动也不动,真的像死了似的。大约走了十几里地,他偷偷地瞅准旁边一个匈奴兵骑的一匹好马,使劲一挣扎,猛地跳上马,夺了弓箭,把那匈奴兵推下马去,调过马头拼命往南飞奔。
匈奴派了几百名骑兵追赶。李广一面使劲夹住马肚子,催马快跑,一面回转身来,拈弓搭箭,一连射死了几个追在前面的匈奴兵。匈奴兵眼看赶不上李广,只好瞪着白眼让他跑了。
多少年来,李广一直在北方防守。因为李广行动快,箭法精,忽来忽去,叫人摸不准他的路子,所以匈奴人给他起一个外号叫“飞将军”。李广做了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害怕飞将军,不敢进犯。李广的一生,大都投入了抗击匈奴的事业。他身经大小七十几次战斗,由于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成为匈奴贵族心目中可怕的劲敌。
在古代社会,类似这样靠勇气与智慧取得胜利的例子,举不胜举。在现代社会,虽然战争己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生存的竞争更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战场上奋勇杀敌是一种“勇”,商场上迎难而上是另外一种“勇”;战争中诱敌杀敌是一种“谋”,商场中谈判与决策是另外一种“谋”,勇与谋二者只有相辅相承,方可成就大业。有勇而无谋或有谋而无勇,都不会成功。当机遇来临,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分析,去判断,更需要我们有勇气去把握机会,不至于因胆小懦弱而让机会在犹豫中溜走。一个智勇双全、有勇有谋的人,不论在战场中,还是商场中,都将是战无不胜的英雄!
胸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儒家语录】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正言正说】
孔子说:“君子心地坦荡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